•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刺蓼
[拼音]ci liao
[药名]廊茵
[别名]蛇不钻,猫儿刺,蛇倒退
[基源]为蓼科蓼属刺蓼的全草。
[学名]Polygonum senticoisum ( Meissn. ) Franch. et Sav.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沟边、路旁及山谷灌丛下。
[性味]性平,味苦、酸、微辛。
[功能]清热解毒,和湿止痒,散瘀消肿。
[主治]痈疮疔疖,毒蛇咬伤,湿疹,黄水疮,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内痔,外痔。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研末1.5~3克。外用捣敷、榨汁涂或煎洗。
[应用]①耳道炎症:鲜廊茵捣烂绞汁滴耳。②湿疹,漆过敏,脚痒感染:廊茵内服,每次2两;煎汤外洗每次2斤,或捣汁外涂。
[考证]中华本草。
刺蓼.jpg
 
[植物]杠板归
[拼音]gang ban gui
[药名]扛板归
[别名]犁头刺,蛇倒退,贯叶蓼
[基源]为蓼科蓼属杠板归的全草。
[学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原野或旷地。
[性味]性平,味苦、酸。
[归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
[主治]疔疮痈肿,丹毒,痄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瘰疬,痔疾,鱼口便毒,泻痢,黄疸,臌胀,水肿,淋浊,带下,疟疾,风火赤眼,跌打肿痛,吐血,便血,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20~45克。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体质虚弱者慎服。
[应用]①上呼吸道感染:杠板归、一枝黄花、大蓟、火炭母各30克,桔梗18克,水煎服。②百日咳:杠板归30克,炒后加糖适量,水煎代茶饮。③带状疱疹,湿疹:杠板归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搽患处。④慢性气管炎:杠板归15克,车前子、陈皮各9克,薄荷1.5克,鲜小叶榕树叶30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杠板归.jpg
 
[植物]何首乌
[拼音]he shou wu
[药名]何首乌
[别名]首乌,多花蓼,赤葛
[基源]为蓼科首乌属何首乌的块根。
[学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采制]①秋冬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既生首乌。②加黑豆同煮,使内部变黄色,晒干既制首乌。
[生境]野生于山脚石隙,亦有栽培。
[性味]①生首乌性平,味微苦。②制首乌性温,味苦、甘、涩。
[归经]肝经,心经,肾经。
[功能]①生首乌有润肠通便,解疮毒的功能。②制首乌有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益精血的功能。
[主治]①生首乌治瘰疬痈疮,阴血不足引起的大便秘结,高脂血症。②制首乌治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虐体虚,高血脂。
[用法]内服煎汤6~12克。外用鲜品捣敷。
[禁忌]大便溏泻或有湿痰者不宜。
[应用]①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制首乌、银杏叶、钩藤,水煎服。②降低血胆固醇:制首乌水煎服。③血虚发白:制首乌、熟地黄各15克,水煎服。
[附注]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亦供药用,习称夜交藤。性平,味甘、微苦。归心经,肝经。有养心安神,怯风通络的功能。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内服煎汤10~2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中华本草。
何首乌.jpg
 
[植物]竹节蓼
[拼音]zhu jie liao
[药名]竹节蓼
[别名]观音竹,扁竹蓼,蜈蚣竹
[基源]为蓼科竹节蓼属竹节蓼的全草。
[学名]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 F. Muell. Ex Hook. ) L. H. Bailey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栽培于庭院。
[性味]性微寒,味甘、酸。
[归经]肝经,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鲜品60~12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跌打损伤:鲜竹节蓼60克,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②毒蛇咬伤:竹节蓼、红乌桕木、咸苏木、假紫苏各60克,千斤拔30克,以上5味捣烂,以三份之一冲酒服,三份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③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竹节蓼.jpg
 
[植物]酸模
[拼音]suan mo
[药名]酸模
[别名]野菠菜,酸溜溜,山菠菜
[基源]为蓼科酸模属酸模的根。
[学名]Rumex acetosa L.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路边、山坡及湿地。
[性味]性寒,味酸、微苦。
[功能]凉血止血,泻热通便,利尿,杀虫。
[主治]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热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浊,恶疮,疥癣,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应用]①小便不通:酸模根9~12克。水煎服。②吐血,便血:酸模4.5克,小蓟、地榆炭各12克,炒黄芩9克。水煎服。③目赤:酸模根3克。研末,调入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9克煎服。④疮疥:酸模根,捣烂涂擦患处。⑤慢性便秘:酸模全草9克,芒硝12克,枳壳9克。水煎服。
[备注]酸模的茎叶亦供药用,习称酸模叶。性寒,味酸、微苦。有泄热通秘,利尿,凉血止血,解毒的功能。治便秘,小便不利,内痔出血,疮疡,丹毒,疥癣,湿疹,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考证]中华本草。
酸模.jpg
 
[植物]羊蹄
[拼音]yang ti
[药名]土大黄
[别名]牛大黄,野大黄,羊蹄大黄
[基源]为蓼科酸模属羊蹄的根。
[学名]Rumex japonicus Houtt
[采制]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原野及水边潮湿地。
[性味]性凉,味苦、辛。
[归经]肺经,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
[主治]肺痨咳血,肺痈,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磨汁涂或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及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注意]不可长期大量服用。
[应用]①赤白浊:羊蹄根9~15克,水煎服。②湿热黄疸:羊蹄根15克,五加皮15克,水煎服。③热郁吐血:羊蹄根、麦门冬,水煎服。④内痔便血:羊蹄根24~30克,较肥的猪肉120克,放瓦罐内,加入清水,煮至肉极烂时,去药喝汤。⑤肛门周围炎症:鲜羊蹄根30~45克,水煎冲冰糖,早晚空腹服。⑥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羊蹄根捣烂,同醋调匀涂搽,过一阵,用冷水洗去,日1次。羊蹄根抹醋涂癣有奇效。⑦跌打损伤:鲜羊蹄根适量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⑧结肠(便闭):羊蹄根30克,加水1大碗,煎至6成,温服。
[附注]羊蹄的叶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羊蹄叶和羊蹄实&羊蹄叶性寒,味甘。有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能。治肠风便血,便秘,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疥癣。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羊蹄实性平,味苦。有凉血止血,通便的功能。治赤白痢疾,漏下,便秘。内服煎汤3~6克。
[备注]蓼科酸模属皱叶酸模、巴天酸模、牛耳大黄及蓼科大黄属华北大黄(山大黄)等植物的根或根茎亦做土大黄入药。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羊蹄.jpg
 
[植物]长刺酸模
[拼音]chang ci suan mo
[药名]野菠菜
[别名]酸模,皱叶羊蹄,癣药草
[基源]为蓼科酸模属长刺酸模的根或全草。
[学名]Radix et Herba Rumicis Maritimi
[采制]全年采收,洗净,鲜用或根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或路旁阴湿地。
[性味]性寒,味苦、酸。
[功能]凉血,解毒,杀虫。
[主治]肺结核咯血,痔疮出血,痈疮肿毒,疥癣,皮肤瘙痒。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
长刺酸模.jpg
 
]植物]虎杖
[拼音]hu zhang
[药名]虎杖
[别名]大叶蛇总管,蛇总古管
[基源]为蓼科虎杖属虎杖的根茎或根。
[学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采制]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溪谷或岸边。
[性味]性微寒,味微苦。
[归经]肝经,胆经,肺经。
[功能]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尽,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研末撒、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禁忌]孕妇慎服。
[应用]①黄疸肝炎:鲜虎杖、水杨梅、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②胆囊结石:虎杖30克,水煎服。如兼黄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③阑尾炎:鲜虎杖100克,水煎服。④红白痢:虎杖9克,何首乌9克,红茶花9克,天青地白6克,煎水兑红糖服。⑤关节炎:虎杖根半斤,洗净切碎,投入白酒1.5斤内浸泡半个月。成人日服2次,每次1小杯(约0.5两),妇女行经期停服。⑥痈肿疼痛:虎杖根、土大黄研末,调浓茶外敷。
[附注]虎杖的叶亦供药用,习称虎杖叶。性平,味苦。有祛风湿,解热毒的功能。治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漆疮。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浸渍。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中华本草。
虎杖.jpg
 
[植物]火炭母
[拼音]huo tan mu
[药名]火炭母草
[别名]赤地利,乌白饭草,火炭星
[基源]为蓼科蓼属火炭母的全草。
[学名]Polygonum chinense L.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谷、水边或湿地。
[性味]性凉,味微涩、微酸。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目退翳。
[主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霉菌性阴道炎,白带,乳腺炎,疖肿,小儿脓疱疮,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赤白痢:赤地利、海金沙捣烂取汁,冲沸水,加糖少许服。②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赤地利、凤尾草、布渣叶各18克,水煎服。③痈肿:赤地利30克,水煎调酒服。渣调蜜或糯米饭捣烂敷患处。④湿疹:鲜赤地利30~60克,水煎服。另取鲜全草煎水洗。⑤急慢性菌痢:赤地利、野牡丹各6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⑥湿热黄疸:赤地利30克,鸡骨草30克,水煎服。⑦妇女带下:鲜火炭母60~90克,白鸡冠花3~5朵,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后服,日2次。⑧乳痈:鲜火炭母根30克,水煎调酒服。⑨跌打伤:鲜火炭母根60克,合猪肉炖熟,加酒再炖10多分钟服。
[附注]火炭母的根亦供药用,习称火炭母草根。有补益脾胃,平降肝阳,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能。治体虚乏力,耳鸣耳聋,头目眩晕,白带,乳痈,肺痈,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研末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火炭母.jpg
 
[植物]腋花蓼
[拼音]ye hua liao
[药名]小萹蓄,萹蓄
[别名]习见蓼
[基源]为蓼科蓼属腋花蓼的全草。
[学名]Polygonum plebeium R. Br
[采制]开花时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田边、荒地、路旁或水边湿地。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膀胱经。
[功能]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胆道蛔虫症。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煎水洗。
[应用]①尿路感染,尿道结石:小萹蓄、马先蒿、瞿麦,水煎服。②蛔虫上攻:小萹蓄配醋蒸服。③黄疸:小萹蓄配桂枝、苦荞叶煎服。
[备注]①小萹蓄功同萹蓄,详情参考萹蓄条。②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治胆道蛔虫症,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考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中国药典。
腋花蓼.jpg
 
[植物]萹蓄
[拼音]bian xu
[药名]萹蓄
[别名]红花旱田草,扁竹
[基源]为蓼科蓼属萹蓄的全草。
[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L.
[采制]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田野、路旁或湿地。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肾炎,黄疸。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尿道炎,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萹蓄、瞿麦、车前子、栀子各9克,木通、甘草梢各6克,滑石12克,灯心草、大黄各3克,水煎服。②乳糜尿:萹蓄18克,木通9克,石韦、海金沙、刺儿菜各15克,川萆薢、茅根各30克,六一散24克,水煎服。③蛲虫病:萹蓄30克,水煎服。④妇女外阴部瘙痒:萹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⑤小便癃闭,小便淋沥,尿血:鲜萹蓄30~6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服。
[备注]同属植物腋花蓼的地上部分亦做萹蓄入药,习称小萹蓄,详请参考腋花蓼条。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国药典。
萹蓄.jpg
 
[植物]绞股蓝
[拼音]jiao gu lan
[药名]七叶胆
[别名]公罗锅底,遍地生,小苦药
[基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绞股蓝的根或全草。
[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 Thunb. ) Makino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扎把晒干。
[生境]生于山间的阴湿环境,亦有栽培。
[性味]性凉,味苦、微甘。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清热,补虚,解毒。
[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肠胃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研末3~6克,或泡茶饮。外用捣烂涂擦。
[应用]①慢性支气管炎:绞股蓝15克,甘草3克,水煎服。②传染性肝炎:绞股蓝15克,水煎代茶饮。③高血压:绞股蓝、枸杞子、菊花、甘草,泡水当茶饮。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绞股蓝.jpg
 
[植物]王瓜
[拼音]wang gua
[药名]王瓜
[别名]土瓜,老鸭瓜,杜瓜,吊瓜
[基源]为葫芦科栝楼属王瓜的果实。
[学名]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 Ser. ) Maxim.
[采制]秋季果熟后采收,鲜用或连柄摘下,防止破裂,用线将果柄串起,挂于阳光下或通风处干燥。
[生境]生于海拔250~1700m的山谷森林中或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清热,生津,化瘀,通乳。
[主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稀少,痈肿,慢性咽喉炎。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剂。外用捣敷。
[禁忌]①妊娠不可服王瓜。②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王瓜根。③脾虚湿痰者不宜服用栝楼皮。④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栝楼仁(栝楼子)。
[注意]栝楼子和栝楼皮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
[应用]①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3合,服3次即可见效。②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1小杯,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③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1钱,酒送下,2次/天。④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根、芍药、桂枝、䗪虫各3两,共研为末,每服1匙酒送,3次/天。⑤反胃吐食:用王瓜烧存性,取1钱加枣肉、平胃散各2钱,酒送下。⑥筋骨痛:用王瓜子炒开口,研为末,每服3g,酒送下,2次/天。⑦痈疽初起:王瓜根块2~4两,酌加水煎成半碗,2次/日;渣和红糖捣烂,加热贴敷。⑧睾丸肿大:王瓜根2两,猪瘦肉4两,加老酒适量炖服。⑨腹泻,痢疾:王瓜根2~3钱,十大功劳根1~2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⑩指疔:王瓜根研末,加烧酒调成糊状,用鸭毛蘸涂;或加蟾酥适量,鸡蛋清1个调匀,频频涂患处,疗效更速。若已溃者,用根研末,加蜜糖调成饼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附注]①王瓜的根和种子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王瓜根和王瓜子&王瓜根性寒,味苦。归胃经,大肠经。有泻热通结,散瘀消肿的功能。主治热病烦渴,黄疸,热结便秘,小便不利,经闭,乳汁不下,痈肿,症瘕。内服煎汤5~15克,鲜品60~9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磨汁涂&王瓜子性平,味苦、酸。归肺经,大肠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能。主治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剂。②王瓜的果皮和种子另供药用。分别习称栝楼皮和栝楼子(亦称栝楼仁)&栝楼皮性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胃经。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的功能。主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内服煎汤9~12克,或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栝楼子性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胃经、大肠经。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能。主治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肿疮毒。内服煎汤9~12克,或入丸、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备注]栝楼皮和栝楼子的原植物是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果皮和种子,王瓜的果皮和种子只是在江苏和浙江两省使用。临床如无原药材可替代。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王瓜.jpg
 
[植物]罗汉果
[拼音]luo han guo
[药名]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汗果
[基源]为葫芦科罗汉果属罗汉果的果实。
[学名]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采制]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时采收,晾数天后,低温干燥。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暑,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主治]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痛失音,急慢性气管炎,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急性胃炎,暑热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罗汉果。
[应用]①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罗汉果1个,开水泡服,频饮。②百日咳: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③顽癣: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④背痈:罗汉果叶、余甘子叶、老虎耳(中华锥花的全草)捣烂,煨热敷。
[附注]罗汉果的根和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罗汉果根和罗汉果叶&罗汉果根有利湿止泻,舒筋的功能。治腹泻,舌胖,脑膜炎后遗症。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或与猪脑蒸&罗汉果叶有解毒,止痒的功能。治疮毒,痈肿,顽癣,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内服煎汤6~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醋调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罗汉果.jpg
 
[植物]钮子瓜
[拼音]niu zi gua
[药名]钮子瓜
[别名]土瓜,野黄瓜,老鼠拉冬瓜
[基源]为葫芦科马㼎儿属钮子瓜的全草或根。
[学名]Zhneria maysorensis ( Wight et Arn. ) Arn.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村边或山坡路旁潮湿处。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解毒,镇痉,通淋。
[主治]发热,惊厥,头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淋症。
[用法]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捣敷。
[应用]①头痛:钮子瓜根适量,泡酒搽。
[考证]中华本草。
钮子瓜.jpg
 
[植物]盒子草
[拼音]he zi cao
[药名]合子草
[别名]黄丝藤,盒儿藤,鸳鸯木鳖
[基源]为葫芦科盒子草属盒子草的全草或种子。
[学名]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丛或路旁、水边,攀援在他物上。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水肿,臌胀,疳积,湿疹,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应用]①肾炎水肿,腹水肿胀:盒子草15~30克,煎服。亦可用120克~150克,煎汤熏洗。②湿疹:鲜盒子草适量,水煎熏洗患处。③疮疡肿毒:鲜盒子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盒子草.jpg
 
[植物]红瓜
[拼音]hong gua
[药名]红瓜叶
[别名]金瓜,老鸭菜,山黄瓜
[基源]为葫芦科红瓜属红瓜的嫩叶。
[学名]Coccinia grandis(L.)Voigt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00~1100m的山坡灌丛及林中。
[主治]糖尿病。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鲜嫩叶炒食做菜吃。
[其他]该植物标本取材于福建省莆田市枫亭。
[考证]中志。
红瓜.jpg
 
[植物]茅瓜 ☆
[拼音]mao gua
[药名]土白蔹
[别名]老鼠拉冬瓜,老鼠瓜
[基源]为葫芦科茅瓜属茅瓜的根。
[学名]Solena amplexicaulis ( Lam. ) Gandhi
[采制]全年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
[性味]性寒,味苦、甘。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化痰,利湿,散结消肿。
[主治]热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黄疸,风湿痹痛,喉痛,目赤,湿疹,痈肿。
[用法]内服煎汤15~24克,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洗。
[禁忌]虚寒疾患患者及孕妇忌服。
[应用]①退暑热:鲜土白蔹清水煎代茶,每次60~90克。②关节痛风,风痹筋急:土白蔹晒干研末,每次3克,泡酒服。③痈疽疔疮,冻疮:土白蔹晒干研末,调茶油敷。④痈疮疖肿,咽喉肿痛,结膜炎,淋巴结核:土白蔹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⑤痔漏:鲜土白蔹30克,酌加猪大肠,水煎服。⑥毒蛇咬伤,蜂窝组织炎,湿疹,疮疖:土白蘞15克,煎服。外用鲜叶捣敷或煎洗。
[附注]茅瓜的叶亦供药用,习称茅瓜叶。性寒,味苦、甘、微涩,有毒。归肺经,肝经,脾经。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的功能。治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风湿痹痛等。内服煎汤15~30克,或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备注]同属植物马瓞儿的根亦做土白蘞入药。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茅瓜.jpg
 
[植物]马㼎儿
[拼音]ma bei er
[药名]马㼎儿(中药大辞典),马雹儿(中华本草)
[别名]老鼠担冬瓜,扣子草,玉钮子
[基源]为葫芦科马㼎儿属马㼎儿的全草。
[学名]Melothria indica Lour.
[采制]夏、秋采收,挖块根,去泥和细根,洗净,切厚片;茎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生于林中阴湿处、路旁、田边及灌丛中,缠绕于灌木丛上。
[性味]性凉,味苦、甘。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
[主治]痈疮疖肿,瘰疬痰核,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虚寒疾患患者和孕妇忌服土白蔹。
[应用]①退暑热:鲜土白蔹清水煎代茶,每次60~90克。②关节痛风,风痹筋急:土白蔹晒干研末,每次3克,泡酒服。③痈疽疔疮,冻疮:土白蔹晒干研末,调茶油敷。④痈疮疖肿,咽喉肿痛,结膜炎,淋巴结核:土白蔹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⑤痔漏:鲜土白蔹30克,酌加猪大肠,水煎服。⑥毒蛇咬伤,蜂窝组织炎,湿疹,疮疖:土白蘞15克,煎服。外用鲜叶捣敷或煎水洗。
[附注]马㼎儿的根亦供药用,习称土白蔹。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肝经,脾经。有清热化痰,利湿,散结消肿的功能。治热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风湿痹痛,喉痛,目赤,湿疹,痈肿。内服煎汤15~24克,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备注]同属植物茅瓜的根亦做土白蘞入药,详情参考茅瓜条。
[考证]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马㼎儿.jpg
 
[植物]南瓜
[拼音]nan gua
[药名]南瓜子
[别名]番瓜,饭瓜,倭瓜
[基源]为葫芦科南瓜属南瓜的种子。
[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采制]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大肠经。
[功能]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主治]绦虫病,蛔虫病,血吸虫,钩虫病,蛲虫病,产后缺乳,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
[禁忌]患有气滞湿阻病忌服南瓜。
[应用]①绦虫病:南瓜子60克研末,空腹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30分钟后服硫酸镁25克。②烧烫伤:鲜南瓜子捣烂敷患处。③产后缺乳,产后水足肿:南瓜子炒熟,水煎服。④百日咳:南瓜子,炒黄研粉,砂糖水调服。⑤妇人乳缩:南瓜须1握,加食盐少许杵烂,用开水泡服。
[附注]南瓜的果实,根,茎,卷须,叶,花,瓜蒂和果瓤亦供药用。分别习称南瓜,南瓜根,南瓜藤,南瓜须,南瓜叶,南瓜花,南瓜蒂和南瓜瓤&南瓜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肺经。有解毒消肿的功能。治肺痈,痈肿,烫伤,毒蜂蜇伤。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南瓜根性平,味甘、淡。归肝经,膀胱经。有清湿热,通乳汁的功能。治湿热淋症,黄疸,痢疾,乳汁不下。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加倍。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南瓜藤性微寒,味苦、甘。归肝经,胃经,肺经。有清肺,平肝,和胃,通络的功能。治肺痨低热,肝胃气痛,月经不调,火眼赤痛,水火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南瓜须性平,味微苦。归肝经。治妇人乳缩(即乳头缩入体内)。内服杵烂开水泡服&南瓜叶性凉,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暑,止血的功能。治暑热口渴,热痢,外伤出血。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研末撒&黄瓜花性凉,味甘。有清湿热,消肿毒的功能。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南瓜蒂性平,味苦、微甘。归肺经,肝经。有解毒,利水,安胎的功能。治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研末调麻油敷&南瓜瓤性凉,味甘。归脾经。有解毒敛疮的功能。治痈肿疮疡,烫伤,创伤。外用捣敷。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华本草。
南瓜.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