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虚损七年,问医无门

立马见效正说明吃错药了,你这不是一两天的病了。如果是急病短时间的病,立马见效那才是正治,久病怎好立效。

因为我平常状态都是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像是没睡醒,又像是感冒,昏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描述,就是感觉走路不稳,视觉跟身体不一致,但又不是晕的那种感觉。有时感觉头热,脸烫,目涩,也怀疑过是不是有实邪,不过一直不敢用清热败火的的寒凉药物,怕损伤阳气,觉得实证应该是身强力壮的人才有吧。
 
这个应该是元气大损的症状。就是中医的命火虚损。应该大腿根部到下面10cm左右都有困乏虚弱感觉,甚至于按压有痛感。还有,胯骨有困乏虚弱感觉,和痛感,骶椎也有这样的感觉。治疗这个病药物比较难见效,当然现在的中医师也大部分都不行。受原始点疗法的启发,可以长期喝浓姜汤,每次用鲜姜半斤到3斤,切碎了,煮一杯喝。比较辛辣。这个我个人每天在喝,每次半斤左右,连姜都吃了。效果还可以。另外需要拍打上面所说的难受部位。可以用拳头捶打,要用力。腿部,包括膝盖和脚部也需要拍打。用手掌,也可以使用硅胶做的拍痧板,网上有卖的。要长时间坚持。还有饮食需要注意,不能吃生冷食物,包括水果以及凉水;饮料和酒不能喝;辣的食物可以吃,但不能吃辣椒和尖椒;酸的食物少吃,伤肝。最后,最重要的,需要很长时间忌房事。因为你这个应该就是纵欲引起的。还有,台湾医师张钊汉的原始点疗法不错,可以看看。
 
当归养血汤合二陈合三子加生麦芽生鸡内金各15克 每次喝汤药时配合喝一支鲜竹沥
 
这哪是虚,实热肯定的。不清肠胃你用啥药都白费工夫。
你这舌苔不是虚证,你起点判断就不对,这哪是虚损的舌苔。
标准的湿热。

舌照与文字描述不符,舌质嫩淡红润,不紫,中裂纹,散见红点,渐聚舌尖,部分红点转褐,中根苔腻泛黄,口唇褐黯。此湿浊瘀热标实明显

  
  肯定虚,但现在湿热之邪太盛而损耗气血是主要矛盾。
  最好的补是不要再伤,给身体减负。
  
  东晋名医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
  有节制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根本:

多年来我排便一般都是以不成形,粘马桶为主,即使成形,也是水冲易散,但是肠胃无其它不适感。我胃胀不适,应该是1月中旬才有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我很少有饥饿感,即使一天不吃东西,也不会觉得饿,每天定点,定量,吃也吃得下,遇到可口的还能多吃一点。

几位判断都是实热,我好像想起来,我前两周排便不太顺畅,大便相对比较干结,量少,而且经常有便感,总感觉肛门往外开。正好那段时间一直服用参苓白术丸,我一直以为是去脾湿引起的,而舌苔以前是厚腻湿滑,后来变得有点粗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实火所引起的?

昨天中午和今天早上,排便相对比较顺畅了,量多,虽然成形,但水冲易散。现在偶感胃胀,微微酸痛,又不像是酸疼,有点像累无力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虚实还是要从脉来断,看沉取,舌苔只是参考,假象多。
 
这个应该是元气大损的症状。就是中医的命火虚损。应该大腿根部到下面10cm左右都有困乏虚弱感觉,甚至于按压有痛感。还有,胯骨有困乏虚弱感觉,和痛感,骶椎也有这样的感觉。治疗这个病药物比较难见效,当然现在的中医师也大部分都不行。受原始点疗法的启发,可以长期喝浓姜汤,每次用鲜姜半斤到3斤,切碎了,煮一杯喝。比较辛辣。这个我个人每天在喝,每次半斤左右,连姜都吃了。效果还可以。另外需要拍打上面所说的难受部位。可以用拳头捶打,要用力。腿部,包括膝盖和脚部也需要拍打。用手掌,也可以使用硅胶做的拍痧板,网上有卖的。要长时间坚持。还有饮食需要注意,不能吃生冷食物,包括水果以及凉水;饮料和酒不能喝;辣的食物可以吃,但不能吃辣椒和尖椒;酸的食物少吃,伤肝。最后,最重要的,需要很长时间忌房事。因为你这个应该就是纵欲引起的。还有,台湾医师张钊汉的原始点疗法不错,可以看看。
拍打锻炼的方案我可以试试,姜汤不太敢喝。
 
虚实还是要从脉来断,看沉取,舌苔只是参考,假象多。
我可能不会取沉脉,书上说"按至筋骨",我也不确定要用多大力才算按至筋骨,我用的力气很大,一直按到按不动为之,这个时候没有脉搏感觉。
 
我可能不会取沉脉,书上说"按至筋骨",我也不确定要用多大力才算按至筋骨,我用的力气很大,一直按到按不动为之,这个时候没有脉搏感觉。
要看反弹,手指抬上来时候,感觉脉追上来快不快,有没有。
 
现在作息,饮食都开始注意调理了。就是思绪控制不了。
现在用药也是因为近一年多没用药,也没能自愈,所以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多年来我排便一般都是以不成形,粘马桶为主,即使成形,也是水冲易散,但是肠胃无其它不适感。我胃胀不适,应该是1月中旬才有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我很少有饥饿感,即使一天不吃东西,也不会觉得饿,每天定点,定量,吃也吃得下,遇到可口的还能多吃一点。

几位判断都是实热,我好像想起来,我前两周排便不太顺畅,大便相对比较干结,量少,而且经常有便感,总感觉肛门往外开。正好那段时间一直服用参苓白术丸,我一直以为是去脾湿引起的,而舌苔以前是厚腻湿滑,后来变得有点粗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实火所引起的?

昨天中午和今天早上,排便相对比较顺畅了,量多,虽然成形,但水冲易散。现在偶感胃胀,微微酸痛,又不像是酸疼,有点像累无力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湿热忌用参苓白术丸,你可以看看其说明书中注意事项的第1条。

  大便粘腻、干结、量少,都是饮食过于精细,肉食摄入过多,缺乏膳食纤维所致。
  茎叶蔬菜、全谷物(如荞麦玉米燕麦片)、薯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吃得过少。
    

  湿热重时不宜服用以滋补为主的方药,但中医治病的办法很多,所谓:凡膳皆药,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清补、调补
  既能清利湿热又能滋阴补肾的食物不少:主食有苡仁芡实;豆类有豆腐豆芽;肉类中有鸭肉兔肉;蔬菜有白菜甘蓝。
  
  
  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看,思绪控制不了可能是缺乏这几种营养素:谷维素B族维生素VD5-羟基色氨酸
  西药谷维素是米糠、麦麸里面提取出来的;B族维生素在谷物的种皮中含量也很多。
  小米、南瓜、胡萝卜、香蕉、黄花菜等黄色食物中富含5-羟基色氨酸,有镇静安神的作用,黄花菜又名忘忧草。
  人体每天所需VD的90%来自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缺乏VD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而过高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
  补钙特别推荐用石膏豆腐和纯黑芝麻酱,一勺(15克)芝麻酱的钙含量就有150毫克,100克石膏豆腐的钙含量约200毫克。除此之外,豆腐还有通便利湿、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效;黑芝麻则滋阴补肾、润肠通便,同时是优质脂肪和VE的来源。


  可以试服几天谷维素片和复合维生素片,如果症状有缓解,说明饮食结构应该做调整了。
  
 
最后编辑:
不过我很少有饥饿感,即使一天不吃东西,也不会觉得饿,每天定点,定量,吃也吃得下,遇到可口的还能多吃一点。
  
  除了肝郁脾虚,饮食肥甘过量也是湿热内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肠胃湿热可以导致无饥饿感。


  下面这本书上有一篇文章,转帖过来供参考:​


1648310447653.png



你知道每天应吃多少鱼、禽、蛋、瘦肉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的菜篮子日益丰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餐桌上肉类食物越来越多。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肉食动物”,他们无肉不欢。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健康问题。

  通常称的肉类食物也就是动物性食物,如畜、鱼、禽、蛋等,其富含优质蛋白质,是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同时含有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肉类食物普遍脂肪含量比较高,许多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鱼类摄入量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建议成人每天摄入120~200克动物性食品,也就是鱼类40~75克,畜禽肉类40~75克,蛋类40~50克。

  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的肌肉,通常称为“红肉”,我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中,以畜肉类为主。畜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脂肪含量较高,瘦肉的脂肪含量平均也达到15%,多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猪肉含脂肪最高,羊肉次之,牛肉含脂肪最低。畜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铁含量丰富,是食物铁的很好来源。畜肉中肥肉脂肪含量高达90%,应做到少食或不食,尽量选择畜肉中的瘦肉部分。畜肉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好,是食物中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因其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过多食用会增加肥胖和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禽肉类主要包括鸡、鸭、鹅、鸽子等的肌肉,通常和鱼肉类共称为“白肉”。其蛋白质含量16%~20%,脂肪含量9%~14%,维生素以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为主,含有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禽类肉脂肪含量比畜肉低,脂肪酸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优于畜肉脂肪。特别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的群体,禽类优于畜类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禽类的皮脂肪含量非常高,脂肪高达44%,同时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减肥、低脂饮食的人群一定注意去皮后食用。

  动物内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多,特别是肝脏中含量最为丰富,同时含有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和B族维生素、蛋白质,以及钾、铁、锌、硒等矿物质。一般来说,肉类的颜色越红,其中所含血红素铁就越多。内脏血红素铁含量最高,消化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吸收效率普遍较低,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动物肝脏是很好的食物补充。内脏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特别是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含胆固醇2400毫克,高于蛋黄,其他内脏每100克含胆固醇300毫克,是肌肉的2~3倍。建议健康人群每月可2~3次少量食用动物内脏,如果有慢性病如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就尽量避免食用。

  鱼类中的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15%~22%,脂肪含量为1%~10%,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海鱼中碘含量较高。鱼类相对其他肉类脂肪含量偏低,并含有较多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深海鱼有较高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脑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等。鱼肉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结构合理,更适宜人类健康的需求,应逐渐增加鱼肉类的摄入量,特别是深海鱼,改变内陆大部分地区以畜肉为主的饮食习惯。

  蛋类包括我们最常食用的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蛋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动物性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和利用率最高。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脂肪含量为10%~15%,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每100克中高达1510毫克。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维生素含量丰富,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等和丰富的矿物质。其中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虽然鸡蛋营养价值高,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吃一个蛋,包括蛋黄最为合理。

  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如腊肉、香肠、火腿等,是我国许多地方的特色美食。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不但常使用大量的食盐,还会产生微量的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因此此类食品会增加罹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烟熏和腌制肉制品不代表有毒不能食用,但应尽量减少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我们预防疾病,维持健康、长寿的基本保障。

  从古至今肉类制作方法繁多,各种美味佳肴深受大众喜爱,如何能做到有效控制食入量呢?首先尽量选择在家吃饭,减少出去就餐机会,在外就餐也要尽量做到荤素搭配,清淡少油,多选鱼和海产品,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制作从采购开始就有意识地计划鱼、禽、蛋、肉的比例,以每周为单位制订计划,最好制订一周食谱,动、植物性食物交替食用,每天保证不少于两类,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考虑方便易行。制作前估计出每人所需摄入的总量,不要盲目多做,防止摄入过多同时减少浪费,每餐养成习惯按人数进行合理制作、合理分配。鱼类等水产品,储存困难,加工复杂,上班一族每天食用会有难度,可以尽量选择在单位食堂和休息日食用,在外就餐也可多选择这类食物以补充不足。肉类食物加工制作上应该尽量减少整块或大块肉类制作,如酱肘子、扒鸡腿等,可选择切小块制作,一个全荤菜可配几个素菜一起食用,容易控制肉的总量。同时烹调方法上多选择蒸、煮、炒等比较低温少油的安全方法,减少油炸、烧烤、腌制的食品,比如炸鸡、炸猪排、烤鸭、烤肉串、腊肉等影响健康的食物。
  
 
请教大家我右手摸出覆脉,是不是问题很严重?网上搜到资料说是死脉,但相关资料比较少。离腕横纹3,4,5指宽处,中取,沉取皆有脉感。
 
请教大家我右手摸出覆脉,是不是问题很严重?网上搜到资料说是死脉,但相关资料比较少。离腕横纹3,4,5指宽处,中取,沉取皆有脉感。
不用过度紧张,覆脉只是肾伤阳浮不潜的表现。几年都死不了
 
  
  第一次听说“覆脉”,见识了。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
  
  
第一听说“覆脉”,见识了。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1.jpg


  
第一听说“覆脉”,见识了。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2.jpg


  
第一听说“覆脉”,见识了。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3.jpg


  
第一听说“覆脉”,见识了。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4.jpg
 
最后编辑:
  
  中取沉取都有,说明邪气实盛,
  但不耐(血府逐瘀汤)攻伐又说明正虚已显。
  结合舌象,总体上判断是个虚实夹杂,略偏于邪实的证候。

  舌苔黄腻说明邪气为湿热,覆脉提示邪气在下焦,
  真是非常适合多吃点{白菜(甘蓝)+芸苔+豆腐}来疏通胃肠积滞、清利肾经湿热、活血散瘀解毒,芸苔(红油菜)配(黑豆)豆腐可谓餐桌上的不伤正的“血府逐瘀汤”

  白菜(包括同科的甘蓝)和豆腐不仅能清利湿热、疏通肠道,还能滋阴补肾,
  
豆腐含优质蛋白和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而白菜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比猪肉还高、与牛肉相同。  
  红肉(猪肉、牛肉、羊肉)不是温燥就是肥腻,皆不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要吃肉可以少量的吃一点鸭肉和免肉。


  
白菜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比猪肉还高,与牛肉相当.jpg


  
大白菜:性价比最高的平民蔬菜(勾注).jpg


  
甘蓝(《名医别录》)中医营养学(新世纪)(勾注).jpg


  
芸苔(即红油菜,散瘀血)(勾注).jpg
 
IMG_20220331_211203__01.jpg


去了医院,把情况跟医生说了下。目前已服用两副。
主要改善有两点:
1 感觉腹胀,胃胀好一点了。
2 大便顺畅了一些。

但其他症状好像依旧。

另外有一些不解:
1. 服完药后,排尿增多,一个下午能排3,4次。
2. 便溏好像严重了。以前便溏还能有个轮廓,一冲就散,现在直接粘稠一摊,还有一点沫状物。

因为不方便再跑去医院咨询医生(挂号费也太贵?),想跟各位请教一下。
 
  
  方子里面含有滋补肾阴的[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
  另外清实火药多了(黄芩10克,黄连5克,知母6克)

  可能有这两个因素。
  
 
肝脾受损,气血两虚,是其本。郁热湿滞是其标。先宜调理肝脾,再图后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