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虚损七年,问医无门

我最早的回贴看到了吗,有这功夫早就理清了。
多谢您的指点,您的回复我看了,您主张是恢复脾胃元气,我也了解脾为后天之本,只是我不会调理脾胃。多年前,总是吃不胖,看过老中医,喝过健脾养胃的中药,喝了很久也没有任何改善。我后来也吃过归脾丸,无效。最近一次吃的是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散,无效。也一段时间专门吃红豆薏米粥,无效。
 
  
  慢性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虚劳更是如此。
  哪头为重,先要哪头,不言自明,把主要希望寄托于求医问药,不如多在自慎自救上发力。

  古代医书无不强调患者自我养慎(节饮食、淡欲望、常小劳、避外邪…等)对康复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饮食偏颇没有修正,医圣张仲景也感叹疾病难治啊:
  
  浏览附件109652



  《理虚元鉴》的作者汪绮石也提了诸多需要靠病家自己做好的地方,其中有两点尤其重要:

  一、乃至饮食所禁,亦同药饵。(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中医的调治法则:凡膳皆药,吃饭就是吃药,医生可以决定处方用药,但菜谱只有靠患者自己斟酌)
  二、五志七情之病,非药石所能疗……必病者生死切心,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医药只是起个辅助作用而已,倚重医药而轻养慎者得到的往往是失落)
  
  浏览附件109653

  浏览附件109654
大佬,感觉您就像百科全书,各种资料都能信手拈来:080::080:
 
在此补充一下,各位大佬热心指点,我非常感激。只是我个人天资愚顿,很多东西领悟不了。并非自己无视大佬建议,或者质疑大佬水平,只是作为一个外行人,无法具体实践起来。所以希望大佬不要误会,大佬推荐的书籍资料我都会尽力学习。

用我目前了解的知识来说,就是健脾理肝我都无从下手。说到健脾我就只知道“祛湿”,那湿又分为“寒湿”,“湿热”,“风湿”,祛湿方法又分为“渗湿”,“利湿”,“燥湿”,“化湿”,“胜湿”。从湿又化衍化出“水,饮,痰”。
治肝又分八法,“平肝”,“疏肝”,“镇肝”,“泄肝”,“柔肝”,“清肝”,“养肝”,“潜肝”。

治病诸法易定,然则辨证难明,我目前的主要是想弄清自己到底是什么证,我不懂脉理,不懂舌象,所以最初是想从症状表现,和用药反应来猜测,但现在发现这条路也走不通。

最初表现是服药服后,便如泥浆,感觉药不对症,然两天后便又成形了。
从最初胃胀明显,服药后胃胀减轻,后又加重,药未停,现又仅偶有轻胀了。
舌中虽有凹陷,却发现多年口臭竟然好了,唇干的感觉也缓解了。
以前尿时清时黄,现在却黄占多数了。
 
在此补充一下,各位大佬热心指点,我非常感激。只是我个人天资愚顿,很多东西领悟不了。并非自己无视大佬建议,或者质疑大佬水平,只是作为一个外行人,无法具体实践起来。所以希望大佬不要误会,大佬推荐的书籍资料我都会尽力学习。

用我目前了解的知识来说,就是健脾理肝我都无从下手。说到健脾我就只知道“祛湿”,那湿又分为“寒湿”,“湿热”,“风湿”,祛湿方法又分为“渗湿”,“利湿”,“燥湿”,“化湿”,“胜湿”。从湿又化衍化出“水,饮,痰”。
治肝又分八法,“平肝”,“疏肝”,“镇肝”,“泄肝”,“柔肝”,“清肝”,“养肝”,“潜肝”。

治病诸法易定,然则辨证难明,我目前的主要是想弄清自己到底是什么证,我不懂脉理,不懂舌象,所以最初是想从症状表现,和用药反应来猜测,但现在发现这条路也走不通。

最初表现是服药服后,便如泥浆,感觉药不对症,然两天后便又成形了。
从最初胃胀明显,服药后胃胀减轻,后又加重,药未停,现又仅偶有轻胀了。
舌中虽有凹陷,却发现多年口臭竟然好了,唇干的感觉也缓解了。
以前尿时清时黄,现在却黄占多数了。
《中医诊断学》 去看啊,一个个对过去,做排除法啊。先分虚实,然后定病位,然后辨病性和体质,最后试药。
拿个笔记本把每天吃的药、服后反应、日期、天气全部记录下来,一年下来,收获很大。
 
好好花时间研究学习,寿命和健康都是自己一点点挣来的,尤其慢性病,调理都以年计,而且中间方向不能错。

---*----------------------------------------------------------*---
内经 基本功 部分背诵 白话看郭蔼春的

伤寒论 部分背诵 搞清楚每个方的病机,不是症状。

金匮要略心典

温病学 叶天士 吴鞠通 赵绍琴 张文选 的书

本草 本经疏证 本草新编 焦老的十讲

教材 诊断学(朱文峰) 内科学 方剂学(王绵之)

脉法 三指禅 重订诊家直决 脉神章

景岳全书

看古代医案 可学习的医家,此处带有个人喜好,叶天士、张简斋、沈绍九、孟河医派,排名分先后。

避开火神派、水神派、温补派、经方派、汉方、方证对应等派别。

基本可以开始给自己试药。

---*----------------------------------------------------------*---
 
舌中虽有凹陷,却发现多年口臭竟然好了,唇干的感觉也缓解了。
以前尿时清时黄,现在却黄占多数了。
  
  看来体内囤积了不少“湿热”的货啊。
  你体内就跟夏天的环境一样,又湿又热,食物就容易腐败酸臭,所以多年口臭。
  现在尿黄是在排泄湿热,排出去的多了,体内的就少了,所以口臭见好。
  
  中医随证治之,方随证变,湿热之邪清理得差不多之后,攻补的比例就宜做适当调整,以健脾疏肝、养阴填精为主了。
  
 
  
  看来体内囤积了不少“湿热”的货啊。
  你体内就跟夏天的环境一样,又湿又热,食物就容易腐败酸臭,所以多年口臭。
  现在尿黄是在排泄湿热,排出去的多了,体内的就少了,所以口臭见好。
  
  中医随证治之,方随证变,湿热之邪清理得差不多之后,攻补的比例就宜做适当调整,以健脾疏肝、养阴填精为主了。
  
可否先考虑气机的升降,虽是虚,也怕虚不受补。
 
可否先考虑气机的升降,虽是虚,也怕虚不受补。
  老师的考虑有道理,
  我上面说的疏肝就是调气机。
  不一定要用柴胡,防风川芎之类也是可以的,配上枳壳白芍之类,可以实现气机的升降(中焦)出入(少阳)。
 
您说的我理解,如果是学院派中医,或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我可能也会和你认为的一样。但是医生是中医世家,又师从名医,算是老中医了,我就分不清了。现在肉体上的酸痛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精神状态确实比以前好一点。
要说医生不行,又的确有好转的情况,要说医生厉害有感觉又总感觉没有药到病除。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平常运动少,久坐。而且各种不适感经常有,很多时候我也分不清到底是药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有时候连季节,气候,天气变了,我状态都会变。

我听说过各种中医的神效,但自己从未亲历过。自己和中医的缘分未到吧,我自己也在学习摸索。
真想学,我推荐你一个不花钱但中医各种书籍古今俱全。在应用市场里下载中医宝典。你二十年都看不完。
 
  
  看来体内囤积了不少“湿热”的货啊。
  你体内就跟夏天的环境一样,又湿又热,食物就容易腐败酸臭,所以多年口臭。
  现在尿黄是在排泄湿热,排出去的多了,体内的就少了,所以口臭见好。
  
  中医随证治之,方随证变,湿热之邪清理得差不多之后,攻补的比例就宜做适当调整,以健脾疏肝、养阴填精为主了。
  

医生看舌象说我有湿热。但我看景岳全书上说:
  • "湿热多烦渴",但我从来不渴。
  • "小水赤涩",但我时清是黄。
  • "大便秘结",但我一直便溏
  • "脉见洪滑实数",但我脉沉迟弱。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好像不是湿热的症,请问这是为何呢?
 
好好花时间研究学习,寿命和健康都是自己一点点挣来的,尤其慢性病,调理都以年计,而且中间方向不能错。

---*----------------------------------------------------------*---
内经 基本功 部分背诵 白话看郭蔼春的

伤寒论 部分背诵 搞清楚每个方的病机,不是症状。

金匮要略心典

温病学 叶天士 吴鞠通 赵绍琴 张文选 的书

本草 本经疏证 本草新编 焦老的十讲

教材 诊断学(朱文峰) 内科学 方剂学(王绵之)

脉法 三指禅 重订诊家直决 脉神章

景岳全书

看古代医案 可学习的医家,此处带有个人喜好,叶天士、张简斋、沈绍九、孟河医派,排名分先后。

避开火神派、水神派、温补派、经方派、汉方、方证对应等派别。

基本可以开始给自己试药。

---*----------------------------------------------------------*---
多谢指点!
 
医生看舌象说我有湿热。但我看景岳全书上说:
  • "湿热多烦渴",但我从来不渴。
  • "小水赤涩",但我时清是黄。
  • "大便秘结",但我一直便溏
  • "脉见洪滑实数",但我脉沉迟弱。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好像不是湿热的症,请问这是为何呢?
  
  湿热还要分[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热重者渴,湿重者不渴。
  同时也要看正气是否虚衰,是阴虚重还是阳虚重,阴虚重者烦渴而欲饮,阳虚重者觉渴而不欲饮。
  
 
你这舌苔不是虚证,你起点判断就不对,这哪是虚损的舌苔。
标准的湿热。
这个舌裂,不能算胃阴虚吗,我觉得阳明太热了,有伤阴的问题,胃小肠可能有器质上的萎缩或者脱水之类
 
这个舌裂,不能算胃阴虚吗,我觉得阳明太热了,有伤阴的问题,胃小肠可能有器质上的萎缩或者脱水之类
不是胃阴虚的舌苔,胃阴虚是薄 瘦 红 ,他这个不是。
要从对方吃药的反映来判断,他现在吃的药,吃过之后不适是增加的。
胃阴虚要有胃阴虚的症状来支持,不是光看舌苔就能得出来的。

1649149077627.png




你看他这个方
半夏 竹茹 陈皮 黄芩 黄连 知母 枳壳 //清热化痰
合欢皮 夜交藤 远志 //安神,交通心肾
女贞子 旱莲 //二至 补阴

这方的意思是痰热、肝肾阴虚、心肾不交,但诊断写的什么 ??肝郁??医生自己理法方药前后矛盾的,肝郁你化什么痰?清什么热?这种不谈辩证对不对,自己前后都不一致。

这里再说下我个人经验,二至这种草木补阴,速度很慢,上面化痰的全部伤完了,刮完了,二至也没发生作用,这个有先后的,风药是最快的,清热药其次,后面才是补药,并不是一起发生作用。而且清热伤气,化痰伤阴,已经范了治虚大忌,所以内伤病首先辨虚实,否则要么杀人要么就是自杀。

从反馈来看,如果楼主舌苔是湿热,那么清热化痰的那组药(小温胆汤+黄连 黄芩)就可以让楼主舒服,而且腻苔会退,然而并没有,甚至是反作用,所以这时候他那舌苔就没参考价值,是假像,实证几乎就排除了,虽然我前面从舌苔判断也是实证,但用药的反映来看这是虚证。

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补了,不要被舌苔所迷惑。

1649149592979.png


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知此六者,则表有表证,里有里证,寒热虚实,无不皆然。六者相为对待,则冰炭不同,辩之亦异。凡初病不即治,及有误治不愈者,必致病变日多,无不皆从病本生出,最不可逐件猜摸,短觑目前。经曰∶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是诚求本之至要也。苟不知此,必庸流耳。故明者独知所因,而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

至若六者之中,多有兼见而病者,则其中亦自有源有流,无弗可察。然惟于虚实二字总贯乎前之四者,尤为紧要当辩也。盖虚者本乎元气,实者由乎邪气。元气若虚,则虽有邪气不可攻,而邪不能解,则又有不得不攻者,此处最难下手。但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斯尽善矣。且常见有偶感微疾者,病原不甚,斯时也,但知拔本,则一药可愈,而庸者值之,非痰曰痰,非火曰火,四路兜拿,茫无真见,而反遗其本。多致轻者日重,重者日危,而殃人祸人,总在不知本末耳。甚矣!医之贵神,神奚远哉!予故曰∶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使果能洞能烛,知几知微,此而曰医,医云乎哉?他无所谓大医王矣。
 

附件

最后编辑:
  
  刚看到西医专谈这次上海疫情时论如何增强免疫力的一段话(见后图),对于治虚劳很有启发意义:

  既然现在的人营养不缺,为什么会虚劳呢?
  如果是劳累过度,那么应该休养生息,不休养补也没用,
  如果是营养过度,化邪伤正,那则是物极而反,再补就是错上加错,
  如果是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那么首要先应疏解肝郁,调畅气机,不疏肝调气,只会越补越堵。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普通人的饮食也能不限时、不限量、不限品类的供应。
  我觉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张从正的理论越来越适合用来治疗现代人的富贵病:
  “毒药攻邪,食以养正”,现代人食养如此的好,好得过了头,纵然攻也不至于大伤,何况以通调为主的治法。

  
  
1649160342722.pn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