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药性,查了一下医生开的各种药,感觉有点像大杂烩。六郁汤中香附先,苍术栀子神曲兼,连召陈皮芎枳壳,茯苓苏梗贝母甘。
这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用中药,对症状用药,不是对体质和病机用药。我不懂药性,查了一下医生开的各种药,感觉有点像大杂烩。
我说右腹胀,所以有了香附。
我说睡眠不好,所以有了首乌藤。
我说经常有不知道心悸还是心慌的感觉,于是有了茯神。
我说胃胀,医生看我舌象,说有湿热,于是有了黄连。
我说咳嗽,于是有了百合。
我说脱发发白,于是有了女贞子,墨旱莲。
我说思绪不停,于是有了远志。
……
感觉医生开的药全是按照我的症状一对一来处理的。有点不像我理解的辨证施治。但是医生头衔是"省名中医",中医世家,师从名医,数数十年临床。按理说我一个外行应该没有任何理由质疑的。但是服4剂药后,其他不适感好像增多了。
我在64楼说过了,虚损病这样用药,必然越吃越差,一是西医思维用药,二是虚实不分。我不懂药性,查了一下医生开的各种药,感觉有点像大杂烩。
我说右腹胀,所以有了香附。
我说睡眠不好,所以有了首乌藤。
我说经常有不知道心悸还是心慌的感觉,于是有了茯神。
我说胃胀,医生看我舌象,说有湿热,于是有了黄连。
我说咳嗽,于是有了百合。
我说脱发发白,于是有了女贞子,墨旱莲。
我说思绪不停,于是有了远志。
……
感觉医生开的药全是按照我的症状一对一来处理的。有点不像我理解的辨证施治。但是医生头衔是"省名中医",中医世家,师从名医,数数十年临床。按理说我一个外行应该没有任何理由质疑的。但是服4剂药后,其他不适感好像增多了。
您说的我理解,如果是学院派中医,或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我可能也会和你认为的一样。但是医生是中医世家,又师从名医,算是老中医了,我就分不清了。现在肉体上的酸痛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精神状态确实比以前好一点。我在64楼说过了,虚损病这样用药,必然越吃越差,一是西医思维用药,二是虚实不分。
你记住一个秘诀,别管什么派别,年龄,您说的我理解,如果是学院派中医,或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我可能也会和你认为的一样。但是医生是中医世家,又师从名医,算是老中医了,我就分不清了。现在肉体上的酸痛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精神状态确实比以前好一点。
要说医生不行,又的确有好转的情况,要说医生厉害有感觉又总感觉没有药到病除。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平常运动少,久坐。而且各种不适感经常有,很多时候我也分不清到底是药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有时候连季节,气候,天气变了,我状态都会变。
我听说过各种中医的神效,但自己从未亲历过。自己和中医的缘分未到吧,我自己也在学习摸索。
哎,我知道医院里常年挂不上号的医生可能有些能耐。但我从来挂不上号。我有时去中药店也打听民间中医,但也都无功而返。你记住一个秘诀,别管什么派别,年龄,
头衔越多越扯淡,药开越多越无奈。
看一个医生的好坏,就从他开门的时间点去看一天有多少人就行了。
当年在陕西渭南,孙老师那早上6点门口的人排满一条巷子,一直要看到下午2点,每天如此,中间孙老师恨不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本贴标题 是 虚损七年,
的确,对于常规饮食的虚劳患者来说,
如果方药中没有补气健脾的药,攻伐即使暂时起效也不可以长久使用。
但还是那个原则,把饮食和汤药加在一起当成一个合方看,总体计算攻补。
古代大部分人饮食拮据,相当一部分虚劳病还是劳作过度而非贪食纵欲所导致的,
但现在不同了,患者的饮食如何很难说,如果说炖肉放党参当归,做菜放枸杞,喝茶泡黄芪,固元膏当糖吃,就不好说这个“大合方”是攻还是补了。
黄煌治过一个乳腺癌患者,自己吃了20年阿胶的,嘴唇特别红,月经量超大,明显的补过了,热极而泄。
肉食大量的吃也是同样的道理,羊肉温阳,牛肉补气,猪肉滋阴,
这些东西古代的时候都是有治病作用的高级营养品,很多古方将之作为药来用的。
古人每天吃多少肉:秦汉以前平民几乎吃不到肉,有人估算1800年全球人均的肉类消费量是一年不到10斤,
也就是说1800年时平均每人每天不到3钱,如果以12克计,现在中国人平均每天的吃肉10倍于此(120克左右),更不用说因“饮食不节而致虚劳的人”。
至于辛燥,那就更不好说是方药更燥还是饮食香料更燥了。
前几天论坛上不是有个遗精的咨询者嘛,有人说他舌尖红,他说可能是头天吃了火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