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些我都赞同,不过我觉得你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精,这并不影响你认识世界。搞清楚什么是精,会大大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精这个概念,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它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又说“两神相搏谓之精”。精,首先应该按照字面理解,指功能精细的意思。譬如说任何行业都有精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有各个方面的诸多精英,譬如有善于治病的,有善于教书育人的,有善于种植庄稼的,有善于制造各种工业品的,有善于组织的。同样道理,人体内的物质之中也有诸多“精英”,各自有自己的功能专长。古人称之为精。精这个概念可以忽略的吗,当然不能忽略。如果没有精,就没有各种不同的生命活动。“两精相搏谓之神”,意思是说,虽然每种或每个特定的精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但是单独的一个精是不能发挥功能的,必须两种不同的精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这种功能称为神。“两神相搏谓之精”,意思是说,精不是凭空产生的,有什么神才能产生什么精,两种不同的神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精。所以,这两句话综合起来而表达的思想是,精和神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精和神又是互生的关系。任何物质都有精神,精神是物质的绝对属性。不是生命才有精神,更不是人类才有精神。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层面称之为微观世界。而在原子之内还有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称之为超微观世界,老子把这个层面称之为“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精神就产生于这个超微观世界,真气也是如此,“道”也是如此。
“道”是一个高智慧的精神体,这个精神体同时也是由物质组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道”和“一”层面,阴阳是相合的,精神与物质是相合的,到了“二”及后面的层面,阴阳就变成了对立的状态,意识相与真气态也是对立的状态,甚至是一场战争。君不见那些成瘾者,他们内心的战争堪称惨烈。参加战争的双方只有意识与真气,根本没有“精”什么事,硬要把“精”加进去只能是搅和添乱。
与成瘾性行为对照的是抑郁症,抑郁症的病因是意识不当干预了真气的运行,就形成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结果。得抑郁症一般都有一个诱因,或悲痛或产后,真气大量出来,意识想改变这种情况,结果适得其反,真气出来得更多,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意识只能让真气出来,却不能让真气回去。对治的方法老子早就说了:“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要理解黄帝内经说的那些话的意思,首先必须把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搞清楚搞准确。《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气、味、精、形”关系的话,犹如绕口令,很是令人费解: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但其实是只一些对偶句的顺序交错而已!如果按现代语言习贯重排一下次序,其实就很清楚了:
(1)“水为阴,阴为味;火为阳,阳为气”;
(2)“味归形,形归气,气生形;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
(3)“形食味,味伤形,气伤于味;精食气,气伤精,精化为气”。
这样的新陈代谢关系就很清楚了!
(1)在阴(水)的作用下则味多,在阳(火)的作用下则气多;
(2)味是构形的基础,但必须化气才能生形;气是生精的基础,但必须化味才能生精;
(3)某些情况下,味不生形反而减形,这是生形的气反过来变成了味;某些情况下,气不生精反而减精(这中间有个缺气不化味的过程),这是精反过来变成了气。
似乎,“味”是形(精)、气之间的一种状态。而外来的“味”必须先化“气”才能生精、生形?这是因为它是异种蛋白质,必须先解体,再变为同种蛋白质,才能产生自体的精(细胞)和形体。
如果外来之味不太合适,变成的气也不太合适,就会伤形、伤精。而缺了身体必须的味、与气,就只能通过自身细胞、形体的削减来补充这些东西。
百合味甘性寒。心衰本来就属于虚寒证,单独用百合行不行呢?这里再说一下“宗气”的问题。
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说:“百合病,百脉一宗也。”
这百脉一宗,就是宗气的涵义之一,并且是极为重要的涵义。
如果说,心力衰竭是大气下陷——宗气之病的话,用百合来治,是否可以呢?
也可以的。百合含有与洋地黄类似的强心成分。用百合做对小鼠游泳极限进行实验,并用黄芪做对照,结果怎么样?优于黄芪!可临床上治疗心衰为什么从不用百合呢?基础理论缺失,所以方剂就缺!
此外,张锡纯在治疗“大气下陷”过程中,其实也发现,与百合同属一类的玄参也有拮抗“大气下陷”的作用,但张锡纯缺少基础理论根据,便归结于“玄参也是参”一语带过。真是这样吗?其实玄参也具有和洋地黄类似的强心成分!如果“玄参也是参”,那么百合是不是参?张仲景早就说过百合的“百脉一宗”特性,张锡纯怎么就不觉悟呢?
可见,中医理论的缺失是极大问题!
本人,已用百合与黄花菜(萱草)治疗慢性心衰左心扩大,一个月内完全治愈,扩大的左心恢复原状,可见一斑!
理法方药,理法必在方药之先!可当今世人,只重方药不重理法,悲夫……
“精食气,气伤精”是个对偶句,所以“食”在这里用作动词,但它不是表示吃的动作,而是喂养的动作,在文言文中与“饲”同(读音也一样)。所以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气消耗精(精作为物质,是能量的储存形式,需要能量的时候,需要通过这种物质来释放——这就好比生化化学反应中键能的断裂,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后释放热量)。因此,解释为“气生精”是不妥的。“精食气,气伤精”,这六个字指出了气与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精属于物体,物体属于阴。而气,这里说的气泛指能量,包括阳气和阴气,即动能和势能,但是不管是动能还是势能,它们的本质都是能量,能量的特定是作为物质运动变化的动力,只不过作为阴气的势能(譬如储藏在原子之间的化学能,譬如高能磷酸键)被暂时储藏着而已。总而言之,气就是泛指能量。人的身体要构建各种精都必须消耗能量,就像建筑工人要构建房子的所有构件一样都是必须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一样的道理。这叫做“精食气”,也叫做气生精。但是,原文指出,气还可以伤害精。气能不能伤害精呢,当然可以的,工人胡乱建造房子的构件不就是伤害精么。
如果说气代表阳,精代表阴,那么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什么是对立统一?就是两者之间的性质本身是对立的,也就是会此消彼长,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互生的关系。这就好比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资本家离不开工人,工人也需要有资本家,因为两个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食,既可以作为吃,为可以作为喂来理解的。如果作为喂来使用,那就应该加一个“以”字。“精食气,气伤精”是个对偶句,所以“食”在这里用作动词,但它不是表示吃的动作,而是喂养的动作,在文言文中与“饲”同(读音也一样)。所以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气消耗精(精作为物质,是能量的储存形式,需要能量的时候,需要通过这种物质来释放——这就好比生化化学反应中键能的断裂,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后释放热量)。因此,解释为“气生精”是不妥的。
比如《内经》中同样的句子还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如果理解为“消耗”,那岂不是:天用五种气来消耗人,地用五种味道来消耗人?或者解释为:天消耗人以生成五种气;地消耗人以生成五种味?
不一样,单纯理解为物质的话,你就会陷入西医以前科普宣传的观点:精液主要成分是水,和少量蛋白质、脂肪之类,没啥稀罕的。因此,即便房事频繁,对人体来说,就好比出汗一样(排精量总比出汗量少吧),没太大影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节欲带来的体质和精力的下降恐怕比排出同样体积的血量来得严重。精,可以在生殖行为时排出体外,男子射出的精子,不就是细胞么?
精,可以以个体形式进入血液,血中的红血球、白血球,不就是细胞么?它产生于骨髓,这也符合“精髓”的说法。
精,也可以不排出体外,不入血液,只作为形体细胞,却释放出它所产生的酶、代谢产物等等,便是“精气”。
精,如果自身解体,便是精微。
精就是有生命的基本物质结构。这句话精简地指出了精的定义。精是基本的物质结构,同时当然又是具有生命的物质结构。符合这两个条件就是精。譬如各种酶,它一是具有生命活性,二是它是最基本的物质结构。每个酶都有它特定的生命活性,也就是特定的功能。不过,酶要发挥特定的催化功能,必须是酶与其它的酶或者其它的精相互作用。譬如说葡萄糖载体蛋白(GLUT4)它是一个精,它的特定功能是促使葡萄糖进出细胞,没有这样的载体则葡萄糖无法进出细胞。葡萄糖激酶是另一个精,它的特定功能是催化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无法进出细胞)。在细胞内,这两个特定的精同时起作用,才能推动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从而进入糖酵解过程产生ATP,推动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这就叫做两精相搏谓之神。单独的任何一个精起作用都不会产生生命活动(神)的。精,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有生命的基本物质结构。注意,这一定是基本单元结构。因为“两精相博谓之神”。如果是无法自成体系的破碎结构,就不能有“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