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这两者一阳一阴。心脏,太阳也,你可以理解为阳气的输出,是源源不断的输出,只会实,不会虚,怕的是源源的输出没有去路。肾为少阴,水也。跟心刚好相反,是无穷无尽的吸收阳气,它就像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不管你来多少阳气都完全吸收。两者就这样维持平持。人在年青时阴气充足,甚至还大于阳气。当年老时,三阴之气渐衰,这个无底洞的功能就逐渐不足,此时心肺的阳气输出就会相对变多,因为三阴吸收不足造成的多余。人会表现高血压,气急,胸闷,头晕等等。肾,是藏精气而永不能滿的。满则是衰。
其实你如果作为一个西医,就算你不认同中医的理论本身,你也是可以从中医的逻辑里学习到东西的。就说升陷汤证吧,它是严重的心衰。中医治疗严重心衰就不会单纯地补,而必定补泻兼备。升陷汤既有补气,也有泻火。什么是泻火,就是消炎。很多西医治疗心衰,碰到严重的心衰就会忽视炎症会加重心衰这个情况。一个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近日心衰明显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往往就是因为发生了炎症,切不要忽视炎症的存在。如果忽视炎症的存在,单纯地考虑如何治疗心衰,往往就会最终不能挽救病人。必须要使用消炎药,打抗生素才能把病情稳定下来。中医叫做虚实夹杂证。所谓大气下陷,指的是大气(宗气)严重不足。大气下陷证,它的本质是气虚,是严重的气虚。西医诊断为左心衰(缓慢心律型),心功能分级属于4级,静止时仍然有症状的最严重类型。这是虚的一面。还有实的一面。什么是实呢,就是邪气盛。就是说,大气下陷既然导致最严重的气虚,这就不仅仅是虚证,还有邪气盛的一面。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是有炎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有邪火。所以升陷汤需要使用知母和桔梗来清邪火。
赞同你的比喻。年老体衰聪根本上来说就是肾衰,肾衰就是精衰,精衰就是不堪配阳气,阴虚而火邪内生。所谓火邪内生,就是阳气比阴气有余,阳气有余意味着邪火。邪火的意义就是乱动,打乱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肾。这两者一阳一阴。心脏,太阳也,你可以理解为阳气的输出,是源源不断的输出,只会实,不会虚,怕的是源源的输出没有去路。肾为少阴,水也。跟心刚好相反,是无穷无尽的吸收阳气,它就像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不管你来多少阳气都完全吸收。两者就这样维持平持。人在年青时阴气充足,甚至还大于阳气。当年老时,三阴之气渐衰,这个无底洞的功能就逐渐不足,此时心肺的阳气输出就会相对变多,因为三阴吸收不足造成的多余。人会表现高血压,气急,胸闷,头晕等等。肾,是藏精气而永不能滿的。满则是衰。
升陷汤,它是治疗心衰重证的。张锡纯,固然有其见地,但也不曾看透本质。左心衰竭,升陷汤只是一种方,更有效的是参附汤。而西医洋地黄叶也颇为有效哈。洋地黄解决的作用,不是解决全身缺氧,只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却能起到关键作用。可见所谓“宗气”,还是心脏动力为主的因素。心脏动力解决了,其它一切迎刃而解。中医的附子,也是增强心肌作用,但不降低心肌耗氧量。可见,如果基础理论有缺陷,组方也就有缺陷哈!
洋地黄的作用,在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应该尊重科学实验,而不是想当然。洋地黄的作用只是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其实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所以冠心病伴随心力衰竭是不敢轻易使用洋地黄的。其实心脏病往往与全身疾病紧密相连。大气下陷,它不仅仅是心脏衰竭,更在于全身缺氧。我认为大气下陷,本质可能是全身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缺氧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反过来加重全身缺氧,全身缺氧增加心脏负担。环环相扣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洋地黄只针对心脏收缩力一个地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治疗心脏病不能期望单一治疗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是西医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道理。
对于阳气过度集中在内的治法,一种是直接用寒凉折其盛势,包括下法,特点是纯实,阴未虛,或者气实之热太盛。但下法有弊端那就是过则反伤阴脉。另一种则是调气,围魏救赵,比如四逆汤之类,附子打通太阳等在外的诸脉让里面的气调至外部,同时姜草温太阴脉使其快速回收阳气。但火型体质之人当慎用,不见四厥不用,否则实实。四逆汤主药是干姜温太阴脉,附子只是辅助,只有里先通外才能散。这就是凡发汗类方剂必有姜,参,甘或其中的一种以护阴。很多人服附子往往忽略姜草,实则姜草必须量足。才不会出现附子的各种实阳副作用,如头晕,心跳加快等。升陷汤,它是治疗心衰重证的。
参附汤,它是治疗心衰危证的。什么是危证呢,就是此重证更重,就是马上就要死亡。如何区别重证和危证呢,简单地说就是参附汤证一派寒凉证,而升陷汤证既有寒又有热。
如你所说,精神是后世才有的,它的含义也是与物质相对应的概念,没有其它的歧义。把精与神分开解读,精是物质,神是能量,是功能,这样说就把一个名词概念自我对立起来。这对于阐述与理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归结到精神上,那还要物质干什么?精神的精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名词,不是具体的事物。精神这个词是比较后世才有的词,近百年才盛行起来的。“精神”,其实它是泛指精和神。不把精和神区分开,于是就含糊地说精神。精是物质,神是能量,是功能。神是精的功能。近代大家把“精神”这个词等同于“神”这一个字。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物质性的,物质的人由各种精构成。另一面是功能性的,被称为神。如果单纯从词源意义上来说,精神就代表整个人。人由精和神构成。
当今我们说的意识是古人说的神,而不是精神。古人说精神,不是单说的神,而是精与神的合称。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生物学功能。精是物质,神是功能。任何功能都是由物质发出来的,没有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功能。如你所说,精神是后世才有的,它的含义也是与物质相对应的概念,没有其它的歧义。把精与神分开解读,精是物质,神是能量,是功能,这样说就把一个名词概念自我对立起来。这对于阐述与理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归结到精神上,那还要物质干什么?精神的精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名词,不是具体的事物。
实际上,精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从道家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其中的精是一个想象的存在物。吸收草谷的精华,自身分泌的精华,这些东西可以修炼成气吗?气是天然形成的,类似于催化剂一类的物质,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耗。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一个神,一个气;一个意识,一个真气。没有“精”什么事!
在21楼我说了,满则衰。就是这个道理。那太阳太阴之气是什么呢?还有厥阴和阳明?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
但是心属于少阴啊,按照你的说法,少阴少阳是防止太阴太阳(或阳明)过多的阳气和阴气而产生的缓冲的功能,那么它的动力来源应该是肺或者脾吧?在21楼我说了,满则衰。就是这个道理。
人身之气,为保证全身各部都能受气血的滋养,心肺输出的阳气必然是供大于求的,心脏泵血必需维持一定的压力,但同时又不能使多出来的那一部分供应累积起来,否则就无法长久,必须崩溃。那么多余部分如何处理,在阳分就是少阳脉,少阳所处位置在侧边,或边梢末端,它就是缓解气在太阳阳明供应之后的余地。再看肾所处的位置,心出来连主动脉,各个脏器的所需气血均从主动脉上分支出去,而肾直接就搭在主动脉和主静脉之间,多余的血液就直接被肾回流到主静脉了,心肾之间的血液回流通道是最短的。
少阳少阴说破了就是来保证血压不会过高的装备。这样,心脏保证了压力,而少阳少阴又保证了压力过高。
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
任何物质都有精神,精神是物质的绝对属性。不是生命才有精神,更不是人类才有精神。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层面称之为微观世界。而在原子之内还有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称之为超微观世界,老子把这个层面称之为“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精神就产生于这个超微观世界,真气也是如此,“道”也是如此。当今我们说的意识是古人说的神,而不是精神。古人说精神,不是单说的神,而是精与神的合称。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生物学功能。精是物质,神是功能。任何功能都是由物质发出来的,没有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