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中医思维

各种生物或多或少都会在天地阴阳四季变化的带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被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最显著的是各种昆虫,其次是冬眠动物,变化最不明显的是人体。但是,人体还是具有这样的变化节奏的。秋季有杀气,在秋季杀气作用下,冬季就会接受考验。要象克服这种考验,在春季要勤快,夏季要挑战各种极限,让人体的阳气达到鼎盛状态。这叫做春季养肝木,夏季养心火。心火旺盛了,才能经得起冬季的严寒。

说秋季有杀气,不是说冬季没有杀气,而是冬季的杀气更强。秋季开始有杀气的意思。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容平:容,指容量,即阴阳二气的容量。平,不再增长,转而减少的意思。秋季,人体的阴阳二气开始从夏季的鼎盛状态转而减少。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觉,早起床。春季和夏季不是应该晚睡觉,早起床么,现在应该早睡觉,还是早起床。从而增加睡眠时间。也就是增加休息时间。鸡不是天还没黑就睡觉的么,要跟鸡同时睡觉。起床也跟鸡同时。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志,指记忆力。秋季增加休息时间,才能保持很好的记忆力。春季要勤快才能增强记忆力,秋季要增加休息才能保持很好的记忆力。秋刑,指秋季天地对人体产生杀气,也就是对人体施加刑罚,称为秋刑。人体的生命活力会很好地反映于记忆力上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季增加休息时间,这样就使人体的神气受到控制,从而避免神气受到杀气的刑罚。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无外其志,即不要再有那么强大的意志。夏季不是强调要有强大的意志么。到了秋季则应该降低意志。这样肺气就会清爽。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意思是,肺气的作用是给火热的心气泼冷水,控制心火的。秋季控制意志,多休息,即是肺气发挥充分的作用。假如不这样做,秋季还跟夏季那样劳累和紧张,那么心火过度,阴气被消耗,肾精就不足,到了冬季就会阳气亏虚,经受不住严寒。
 
冬为飧泄:冬季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飧泄指消化不良性腹泻,脾胃虚寒证,阳气亏虚的表现。为什么,因为冬季严寒,阳气亏虚者在冬季最容易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因为肾精被消耗了,没有休息的缘故。此谓冬不藏精,所谓奉藏者少。
 
志,古人就是指人的记忆力。引申为记录。人的记忆力很好地反映了人的生命活力。当一个人的生命活力降低了,他的记忆力必定随之减弱。春季要勤快和放松,这样可以增强记忆力,因为这样实际上可以激发阳气,恢复人体的活力。冬季天寒地冻,人的生命活力不得不降低。到了春季应该适时激发阳气,恢复生命活力。生命活力很好地反映于记忆力上面。夏季人体的阴阳二气处于鼎盛状态,此时要让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但是这样会消耗人体的阴精。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人体需要锻炼自己,大自然总是严酷的,必须要有能力挑战各种极限。挑战极限必须适可而止,不能长期这样,所以秋季应该主动收敛。
 
人体的气,是阴气和阳气的合称。阳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力,阴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好比你的眼睛,阳气代表你的视力,阴气代表你的眼睛结构。视力不能凭空产生,依靠眼睛结构物质产生。所以,阳气是功能,阴气是结构物质。一个人的眼睛好还是不好,判断的依据却不是眼睛本身,而是它的视力。所以,视力被称为阳气。眼睛结构我们是看不见的,故而称为阴气。阴气与阳气一定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二者并不是一强俱强,一弱俱弱的平行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阳气太强了必定抑制阴气,阴气太强了必定抑制阳气。眼睛如果不看东西必定会瞎,长时间看东西不及时休息也会瞎。这是因为阴阳必须平衡。
 
春夏阳气越来越增强,阴气就必定受到抑制。阴气受到抑制,肾精就会消耗。物质基础没有了,功能就会丧失。所以秋冬必须休息。反过来,如果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不活动,阴气过度,阳气必定受到抑制。人体就会变成一块死肉。
 
楼主思维清晰,文笔流畅,对中华文化理解透彻。
可惜的是,古人的成就虽然值得肯定,但毕竟有限——这不是楼主的责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则进一步增加休息时间,要早卧晚起。天黑即上床,太阳出土才起床。使志若伏若匿:把雄心壮志藏起来。人当然要有雄心壮志,要追求理想。但是,不能一年四季都玩命追求理想,要有放有收。春夏要放,秋冬要收。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当作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私利。意思是冬季要安于现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要避免身体遭受严寒侵袭,同时不可以剧烈运动。无泄皮肤,意思是不要剧烈运动而导致出汗。冬季如果剧烈运动而导致出汗,就会使人体的生命活力受到损害。反观夏季,则与此相反。夏季要不怕炎热,不怕出汗,不怕挑战。而冬季却不要不怕寒冷,也不要挑战极限。寒冷的作用并不是保护人体的阴气。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不要搞错了。阴气是与适当的阳气相生的。阳气太强了会抑制阴气,阳气太弱了同样会抑制阴气。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华夏古人提倡和强调的是寒冷天气保暖,这跟西方人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反差。西方人主要严寒的天气也要喝冰水,要冬泳。而华夏古人提倡即使是夏天也要喝温水。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冬季要尽可能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要去寒就温。这样才顺应了天地之道,在冬季能够很好地保持人体的肾精。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肾精就会亏损,到了春季就容易患萎厥病,导致春季不能养生。什么是萎厥?萎,指器官缺乏精微物质,从而表现为功能不足。也就是气虚的表现。厥,通绝、掘、劫。指人体的气突然欲绝,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出虚汗。为危证。平常人体气不虚者不会出现厥证,只有素体气虚者,经过体力活动时容易出现。萎是气虚,厥是气虚甚。之所以会出现萎厥,是因为秋冬季节没有得到休息,过度劳累,导致肾精亏大。
 
萎厥之证,在“辛苦之人”容易出现。辛苦,有的表现为体力劳动很繁重,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时间。有的表现为脑力劳动很繁重,缺乏睡眠时间。譬如很多脑力劳动者,长年996,007,这就导致英年早逝,就是先出现了萎证,久而久之又出现厥证。厥之甚者,一厥不起而亡。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什么是天气?天之气,阳气也。阳气的特点是上升和向周围发散。宇宙万物在阳气推动下,宇宙就会形成虚空,虚空表现为清静光明。天之德即是发散,所以宇宙万物才不至于掉落到地球上来。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上面说的天气是清静光明的,光明是指宇宙虚空是很空虚的,于是就可以透射日月星辰的光。这里说的天明则日月不明,是指宇宙虚空本身是不明的,是黑暗的。假如宇宙虚不虚,它就会反光,导致日月星辰失去光明。同样道理,人体也有虚空,虚空则应该很空虚。如果虚空不空虚,那么好比日月星辰就不能发光,人体的阳气就不能运行,阴气就冒充阳气而泛滥成灾,邪气充斥着人体的虚空。那么,就好比天空中的白露不能降落到地面上,地面上的一切植物就会干死。人体的虚空不空虚,也会发生这样的灾难。

“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天气之所以能够清静光明,是因为一年四季的阴阳发生周期性交替强弱变化。如果四季的时候是一样的,冬季不寒冷,夏季不炎热,春季无雨水,秋季不晴朗,那么四时不相保,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支持各种生物生长繁殖。这样的气候环境不是人类的宜居之处。同样道理,人体在一年四季也要顺应天地之道,就是前面说的要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这样才能让身体所有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得到最好的生存环境。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一般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不知道如何四季养生。只有少数圣人通晓天地之道,知道如何养生,于是身体不容易生病,生命活力始终保持得很旺盛。
 
春三月,此谓发陈。发,发散。陈,陈列。大自然把阳气发散,把阴气陈列于大地。也就是推动各种生物在地球生物圈生长繁殖的意思。此谓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泛指各种植物。秀,指植物开花结果。达到鼎盛状态才能开花结果。就好比一个人,儿童期生,成年其长。长的状态才能繁殖后代。此谓长。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指阴阳二气的容量。平,指平抑,盛极而衰的状态。一切生物都达到鼎盛状态,盛极而衰。人体亦不例外。此谓收。

冬三月,此谓闭藏。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力处于一年中最弱状态,就是冬眠动物把自己闭藏起来。一年生草本植物完全枯萎了,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枝叶也最不茂盛,其果实也被埋藏起来。人体虽然不是冬眠动物,那也是要处于相对冬眠状态的,也要把自己闭藏起来。此谓藏。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人体的阴气要保持茂盛状态,这必须让阳气处于不鼎盛状态。一旦阳气处于鼎盛状态,就会抑制阴气。这叫做阳生阴长。譬如春季阳生,导致夏季阴长。夏季阳长了,就会导致秋季阴气盛极而衰。秋季阴气开始枯萎,使人体的阳气随之减弱,导致冬季阴气处于最低迷状态。这叫做阳杀阴藏。
冬季阴气最难于保持,于是乎古人总是强调冬季养藏。藏什么呢,保持足够的阴气,让阴气制造肾精,从而保藏肾精。

一些人会误以为要保持足够的阴气,应该让身体接受寒冷刺激。错了,华夏古人早就知道了这是错误的观念。阳生才能阴长。寒冷会直接抑制人体的阳气,使阴气随之减弱。阳杀阴藏,意思是阳气太弱了会导致阴气随之减弱。所以,冬季严寒时应该去寒就温,保持足够的阳气。但是,又强调冬季不要剧烈运动,这是为什么呢?运动不是养阳气的么?这是因为,阳气太强了又会抑制阴气。

总而言之,冬季养藏,原则是保持适当的阳气。不是过度刺激阳气,也不是让严寒抑制阳气。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气者,生气也。生者,诞生而不鼎盛也。春季要勤快,让人体所有器官都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它们发挥功能。但是又不要挑战极限。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保养了肝。如果不这样,不管是春季还象冬季那样懒惰,或者是象夏季那样激进,都会损害肝,让肝得不到保养,肝气就不能旺盛,木就不能生火,夏季就不能耐受各种极限活动。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如果夏季让炎热,不敢挑战各种极限,那么人体的阳气就不能达到鼎盛状态,心火就不能旺盛。内洞,就像人体有一个洞,让火气跑走了。心火就不足,到了冬季就不足以抵御严寒。火不能生土,脾胃就会虚寒,冬季就要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秋季还象夏季那样激进,那么人体的阳气就还维持极盛状态。则火克金,肺气就受到损害。就好比一个国家,君主是心,相傅是肺。君主固然没有意志,但是又不能处处显示强大的意志,要让相傅有泼冷水的机会。如果心火长期太强了,肺就被烧焦了。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冬季要充分休息,要去寒就温。如果不这样,譬如冬季剧烈运动而让阳气太强盛,或者冬季不避严寒而让阳气受到抑制,都会让人体的阴气不能维持,肾精就会损失,人体就变得死气沉沉,就象一块死肉。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各有不同原则,其实人的一生不同阶段养生的原则也是各有不同。二者可以类比。人的一生也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少年时期的特定是生,青年时期的特定是长,壮年时期的特点是收,老年时期的特定是藏。养生原则分别参考四季养生的原则。
 
在古代,六十岁为老年。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希,可见古代的人进入老年期不晚于六十岁。按照孔子一生的自我总结。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学习什么呢,不是跟动物那样学习奔跑、打斗、捕猎这些动物界一生所需要并且至关重要的本事,而是学习做人的本事。人作为一个动物,他长到十五岁已经成熟了,把他丢到原始森林可以独立求生了。但是,他凭借十五岁所学到的做动物的本事要想在人类社会求生存,他才刚刚开始学习本事,完全不具备生存本领。所以他才刚刚开始立志学习。等到三十岁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成熟了,可以独立存生存于人类社会了。作为人,三十而立。作为动物,十五岁就已经可以独立了。这是作为人的人与作为动物的人的区别。作为动物的人,他十五岁已经成熟,可以结婚生子。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平均十五岁,开始成熟,从少年步入青年。
 
少年时期,养生的原则是养生。青年时期,养生的原则是养长。类似于春季养生,夏季养长。春季要勤快多动,又不可以作重体力活动。少年时期也是如此。这叫做养生。循序渐进,不可以操之过急。夏季要敢于挑战各种极限,青年时期也是这样的养长原则。如果青年时期不常常挑战各种极限,一辈子就没有强健的体魄,骨骼不坚实,到了壮年和老年时期,平地摔一跤都会骨折。夏季不耐热,冬季不耐寒,爬山没体力,长途跋涉没耐力,经不起风吹雨打。这叫做失于养长。要想青年时期可以挑战各种极限,必须在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打基础呢,就是前面说的,要勤快,多活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