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是短暂的,热是永恒的!
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也是有趣。 这病压根没治好,那么这些中间结果又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呢。 寒也好,热也罢,没治愈前不过都是猜测的一个方向与思路而以。 这么早下结论,会不会太着急了点。
真的是终于搞明白啦?
这个问题最难解决,你要给病人开凉药,病人坚持自己是胃寒非要大吃热性食物,然后艾灸热敷,王孟英还有这么一个医案,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是寒,不肯用药,医生还得苦口婆心的劝。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
因为寒热一错就会犯寒寒热热,就是使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基本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至于患者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一个是本身观察力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关注,只有难受的时候才知道。而且有的人表述也成问题,就算难受他也说不清楚,有时候说得话还容易误导医生。另一个就是患者神经传导受阻了感觉迟钝;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等到发生疼痛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和这个描述类似。哈哈,风寒热湿燥暑六气只是一个诱因,导致了某个地方的偏性,就如同忽然而来的洪水,你不解决,就可能泡在水里几个月,如果实在太大,说不定就变湖泊了,六气影响在体内会形成新的平衡,身体运行就带了偏性了,本身也对应风寒热燥暑湿,只不过不一定是外寒就导致里寒,像你这种外寒导致里热就是例子,外部影响会慢慢消失,内部的惯性已经形成,没有外力的干扰,就可能一直这样运行下去,只要这个症状人可以忍受,所以很多人小毛病拖成了大毛病。
这么解读我认为并不准确,或者说这个来源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热停留在哪里也许才是关键。
那热从哪里来的呢?
无非两个来源,一实一虚:
实就是{吃得太多},能量绝对过剩产生的实热。
现今,很多哮喘的发作,往往不是因为重感冒,而是起于暴吃了一顿。
虚就是{气阴两虚},能量相对过剩产生的虚热。
除了阴虚内热,气虚也可以生热:脾胃气虚,运化不力,精微变湿,湿郁化热。
急性发作期以实热为主,治当清热泻痰、宣肺平喘。
慢性缓解期以虚热为主,治当填精益气兼清热祛湿。
前面介绍那个哮喘治愈的验案,缓解期用的就是[六味地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现在有些中医师急于收效喜欢轻易使用附子等峻烈温燥之药,
但如果是阴虚气虚为主而非寒盛或者剂量偏大或者时间太久,往往事与愿违。
老师,这个医生与病患的沟通问题,一直存在。 就拿本人来讲,刚开始看中医,其实医生问的那些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
因为寒热一错就会犯寒寒热热,就是使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基本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至于患者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一个是本身观察力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关注,只有难受的时候才知道。而且有的人表述也成问题,就算难受他也说不清楚,有时候说得话还容易误导医生。另一个就是患者神经传导受阻了感觉迟钝;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等到发生疼痛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