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长期鼻塞清鼻涕白痰,到底是肺的问题还是脾肾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指点迷津!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让大夫调一下方子,去掉升麻人参黄芪试试,而且我说前段时间用药祛痰平喘很有效,但清痰泄肺不能久攻,是不是该减量了,可是大夫不认可,不愿意承认自己用错药了,让我接着服用,白天吃晚上不吃,观察一下。我自己决定只在上午服一袋(半付),晚上不服,观察两天看看。
 
我不明白肺气不能下降进入肾阴的障碍是什么呢?是肺部痰饮堵塞还是胃气不降呢?是痰浊中阻或肝气犯胃导致胃失和降吗?
 
三剂后,还是气短,就是吸气浅加重了。

找到开方的中医,询问脚面浮肿的原因,大夫考虑附子量稍大,提议减为6克,我提议气短想加桂枝15至20克试试,大夫同意后决定加10克桂枝,又开了5付,服用2剂后,脚面浮肿消退,气短有根本性的改善。

诊断结果为:脾肾阳虚,导致心阳虚。肺有痰饮停滞,郁而生火,导致初有黄涕少许,后为大量白涕。

感谢中医!
终于搞明白这个道理了?
 
我一开始就跟你讲是因为有内热啊,你不是一直觉得是寒,现在终于想明白是郁热导致的问题了
寒是短暂的,热是永恒的!
 
也是有趣。 这病压根没治好,那么这些中间结果又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呢。 寒也好,热也罢,没治愈前不过都是猜测的一个方向与思路而以。 这么早下结论,会不会太着急了点。

真的是终于搞明白啦?
 
寒是短暂的,热是永恒的!
哈哈,风寒热湿燥暑六气只是一个诱因,导致了某个地方的偏性,就如同忽然而来的洪水,你不解决,就可能泡在水里几个月,如果实在太大,说不定就变湖泊了,六气影响在体内会形成新的平衡,身体运行就带了偏性了,本身也对应风寒热燥暑湿,只不过不一定是外寒就导致里寒,像你这种外寒导致里热就是例子,外部影响会慢慢消失,内部的惯性已经形成,没有外力的干扰,就可能一直这样运行下去,只要这个症状人可以忍受,所以很多人小毛病拖成了大毛病。
 
寒是短暂的,热是永恒的!
  
  那热从哪里来的呢?
  无非两个来源,一实一虚:

  实就是{吃得太多},能量绝对过剩产生的实热。
  现今,很多哮喘的发作,往往不是因为重感冒,而是起于暴吃了一顿。

  虚就是{气阴两虚},能量相对过剩产生的虚热。
  除了阴虚内热,气虚也可以生热:脾胃气虚,运化不力,精微变湿,湿郁化热。

  急性发作期以实热为主,治当清热泻痰、宣肺平喘。
  慢性缓解期以虚热为主,治当填精益气兼清热祛湿。
  前面介绍那个哮喘治愈的验案,缓解期用的就是[六味地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现在有些中医师急于收效喜欢轻易使用附子等峻烈温燥之药,
  但如果是阴虚气虚为主而非寒盛或者剂量偏大或者时间太久,往往事与愿违。
  
 
也是有趣。 这病压根没治好,那么这些中间结果又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呢。 寒也好,热也罢,没治愈前不过都是猜测的一个方向与思路而以。 这么早下结论,会不会太着急了点。

真的是终于搞明白啦?
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
因为寒热一错就会犯寒寒热热,就是使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基本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至于患者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一个是本身观察力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关注,只有难受的时候才知道。而且有的人表述也成问题,就算难受他也说不清楚,有时候说得话还容易误导医生。另一个就是患者神经传导受阻了感觉迟钝;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等到发生疼痛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
因为寒热一错就会犯寒寒热热,就是使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基本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至于患者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一个是本身观察力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关注,只有难受的时候才知道。而且有的人表述也成问题,就算难受他也说不清楚,有时候说得话还容易误导医生。另一个就是患者神经传导受阻了感觉迟钝;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等到发生疼痛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这个问题最难解决,你要给病人开凉药,病人坚持自己是胃寒非要大吃热性食物,然后艾灸热敷,王孟英还有这么一个医案,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是寒,不肯用药,医生还得苦口婆心的劝。
 
这个问题最难解决,你要给病人开凉药,病人坚持自己是胃寒非要大吃热性食物,然后艾灸热敷,王孟英还有这么一个医案,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是寒,不肯用药,医生还得苦口婆心的劝。
王孟英医案很多这样的情形,如果病人信任度和执行力还可以,医生还可以独排众意,否则没有意义!
你看王孟英医案里,好多都是一开始王孟英治得差不多了,后来却被人三言两语觉得自己是气虚血虚去滥补,最后出问题又找回来的。要不就是一开始用伤寒方治坏了,后来找王孟英治好的。
 
肾不纳气,肺失萧降。
半夏,麦冬,杏仁,薏苡仁,补骨脂,五味子,核桃,
 
哈哈,风寒热湿燥暑六气只是一个诱因,导致了某个地方的偏性,就如同忽然而来的洪水,你不解决,就可能泡在水里几个月,如果实在太大,说不定就变湖泊了,六气影响在体内会形成新的平衡,身体运行就带了偏性了,本身也对应风寒热燥暑湿,只不过不一定是外寒就导致里寒,像你这种外寒导致里热就是例子,外部影响会慢慢消失,内部的惯性已经形成,没有外力的干扰,就可能一直这样运行下去,只要这个症状人可以忍受,所以很多人小毛病拖成了大毛病。
和这个描述类似。
乃有时胃气不下行而转上逆,推其致病之由,或因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或因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迨至上逆习为故常,其下行之能力尽失,即无他气排挤之时,亦恒因蓄极而自上逆。于斯饮食入胃不能传送下行,上则为胀满,下则为便结,此必然之势也。
我总是气短,气不下沉,好像是这个原因。
 
  
  那热从哪里来的呢?
  无非两个来源,一实一虚:

  实就是{吃得太多},能量绝对过剩产生的实热。
  现今,很多哮喘的发作,往往不是因为重感冒,而是起于暴吃了一顿。

  虚就是{气阴两虚},能量相对过剩产生的虚热。
  除了阴虚内热,气虚也可以生热:脾胃气虚,运化不力,精微变湿,湿郁化热。

  急性发作期以实热为主,治当清热泻痰、宣肺平喘。
  慢性缓解期以虚热为主,治当填精益气兼清热祛湿。
  前面介绍那个哮喘治愈的验案,缓解期用的就是[六味地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现在有些中医师急于收效喜欢轻易使用附子等峻烈温燥之药,
  但如果是阴虚气虚为主而非寒盛或者剂量偏大或者时间太久,往往事与愿违。
  
这么解读我认为并不准确,或者说这个来源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热停留在哪里也许才是关键。

听郝万山的讲座有一个案例:热挠胸膈。 就是那个久治不愈的喘最后用了桅子加啥的一点中药治好的。
您瞧病患的这个郁热其实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 既然这个热没有持续不断的生成,那清掉不就行啦,为什么还要溯源? 其它医生清不掉是找错郁热点,或者辨证错误。 除非这个热是持续不断产生,例如食物中摄入,这时候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挖根刨底。

总之,郁热点找错,谈虚实有意义么,大方向都已经不正确。
 
我如果排气打嗝后,吸气就能深一些。
 
就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说,寒热是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代表的治疗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很多名医说寒热一错,动手便错。
因为寒热一错就会犯寒寒热热,就是使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基本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至于患者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一个是本身观察力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关注,只有难受的时候才知道。而且有的人表述也成问题,就算难受他也说不清楚,有时候说得话还容易误导医生。另一个就是患者神经传导受阻了感觉迟钝;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等到发生疼痛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老师,这个医生与病患的沟通问题,一直存在。 就拿本人来讲,刚开始看中医,其实医生问的那些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语文出一个作文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哪有相同的,除非抄袭。 这就证明人们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各异。 医生问诊的用语过于专业,其实沟通就会更不畅,因为双方知识不对等。 例如:医生问大便如何? 这个怎么回答,哪方向如何,是问形态还是次数,又或者是多少等等,没有一定的提示根本无从回答。 医生还问过有没烧心。 好么,啥叫烧心? 心脏没不适,所以回答没有。 :003:
 
我如果排气打嗝后,吸气就能深一些。
有做过西医的检查没。 气短是个什么概念,怎么样算长如何算短呢。
 
有段时间练器械。 就像举重一样,先吸气,举到头顶的时候屏住呼吸,放下来的时候才吐气。 时间久了这就养成这种习惯,平时也是吸气,停一停,吐气。 老婆就问我,你呼吸怎么像在蹲坑使劲一样,呼吸有困难吗? 自己没感觉,意识到之后就慢慢调整回来。 也就是证明,呼吸深浅有时候也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不可调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