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司天是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多数人的体质都会往这里偏,所以临床看到阴虚病比阳虚多很多。
1924-1983 年 第 78 甲子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1984-2043 年 第 79 甲子 厥阴风木 少阳相火
2044-2104 年 第 80 甲子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阴虚体质的人加上饮食习惯喜水、喜凉、喜冷饮,慢慢的脾胃也弱了,发展成湿或水饮,齿痕苔等。
当然我这还是说的第一种情况,先阴虚后湿热的情况。后面那种湿热致阴虚的,我见的比较少,没什么发言权。
你这个图是不是搞反了?怎么感觉像这样下去,现在 的温度比张仲景那时候还低呢?
你这个图是不是搞反了?怎么感觉像这样下去,现在 的温度比张仲景那时候还低呢?
我所看到的资料说得是两千年里,温度是缓慢的升高的,虽然有短时得寒冷,但整体是升高的;汉朝时气候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尤其北方中原地区,所以古人很注重保暖穿衣服偏多。
你再看看别的资料吧,这个不太对。红竖线是张仲景生活的年代,公元200年前后。
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平均气温从正2度,降到负1度,冬季气温零度线南进330公里。
上世纪后半页应该在平均线水平,即0度,最近20年全球变暖好像升高了1度,所以现在应该是在正接近正1度的水平,唐朝的时候是接近正2度,比现在高1度。
两汉时期比现在高0.5-1度,西周时期比现在高1度。
大禹治水的时候是正2.5度,比现在高1.5度。
浏览附件105240
红竖线是张仲景生活的年代,公元200年前后。
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平均气温从正2度,降到负1度,冬季气温零度线南进330公里。
上世纪后半页应该在平均线水平,即0度,最近20年全球变暖好像升高了1度,所以现在应该是在正接近正1度的水平,唐朝的时候是接近正2度,比现在高1度。
两汉时期比现在高0.5-1度,西周时期比现在高1度。
大禹治水的时候是正2.5度,比现在高1.5度。
浏览附件105240
你再看看别的资料吧,这个不太对。
我看到的不止1~2度的差额。1~2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说明不了问题。
或者可能说得是平均气温,和医疗相关的还得看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昼夜温差。
这些才是影响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因素,如果是平均温度除非差别很大反应不了啥情况的。
我目前比较信这种观点。
历史上每一次年均气温的骤降。
伴随而来的往往都是巨大的社会动荡:频繁战乱、人口迁徙、民族融合。
武王伐纣、战国争雄、三国鼎立、五代十国、明清交替……都发生在气温曲线陡然下行的时段。
而盛世的崛起,大都发生在气温曲线上行的阶段,比如西周、两汉、隋唐、两宋……。
内在原因是气温每降低1度,零度线就会向南推进111公里,
无论是中原的农耕,还是北方的游牧,都会因为气候寒冷而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这意味着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人会增加多少?
因此中原政权统治的稳定性会大降,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强度会大增。
也许有道理吧,但我还是觉得过于夸大了!现在某一方面的专家似乎都有这种倾向,觉得本专业可以影响全人类!
历史上每一次年均气温的骤降。
伴随而来的往往都是巨大的社会动荡:频繁战乱、人口迁徙、民族融合。
武王伐纣、战国争雄、三国鼎立、五代十国、明清交替……都发生在气温曲线陡然下行的时段。
而盛世的崛起,大都发生在气温曲线上行的阶段,比如西周、两汉、隋唐、两宋……。
内在原因是气温每降低1度,零度线就会向南推进111公里,
无论是中原的农耕,还是北方的游牧,都会因为气候寒冷而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这意味着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人会增加多少?
因此中原政权统治的稳定性会大降,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强度会大增。
你说错了,按你的分析黄元御是阴虚痰阻的体质,四体不勤,用功读书,熬夜著书,都是暗耗阴液的,其最后英年而逝很大的可能也是过用温燥药物所致。再看看李阳波,现在喜用温燥药的人几乎都是首当其冲的害了自己。
谢谢老师分享独特的见解。
但不过同一时期,学术倾向相反的不同流派可能都有大师出现。
比如文中提到的:清朝医家黄元御(1705~1758年)崇尚扶阳的原因是:正值大司天第七十五甲子中元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中的太阴湿土之令(1744-1774年为太阴湿土主令)。
但同时代的徐灵胎(1693~1771)却特别反对当时的滥施温补之风,还专门写了一篇{论人参}称人参为{医家邀功避罪之圣药也},陆九芝说:{(徐灵胎)先生当日所深恶而痛绝者,为温补药}。
我觉得跟医家自身的体质关系更大,黄元御30岁以前是儒生,肢体不勤,用脑过度,损伤脾阳,又屡糟医误,可能是注重温补的缘由吧。
而徐灵胎可是个{练家子},20岁时自己习武,能举得起两百斤的石头。
再看善用石膏的张锡纯,形体肥壮,应该偏于阳明热盛的体质吧。
浏览附件105241
叶天士曾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加上现在的过食肥甘而蕴热,合成湿热而热盛伤阴很正常!这个大司天我们不急着讨论,随着日常看到病人和经历的增加,几十年后,才知道是不是正确,就江苏地区来说,自我学医以来,的确是肝肾阴虚的人远远多于阳虚的病人。
这个大司天我们不急着讨论,随着日常看到病人和经历的增加,几十年后,才知道是不是正确,就江苏地区来说,自我学医以来,的确是肝肾阴虚的人远远多于阳虚的病人。
地域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但到底是大司天的力量大还是地域的力量大还是人的生活习惯力量大,还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