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中医理论之路在何方?

受限于每个人的经历,学识,思维水平,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单单对伤寒论的理解就已经天差地别了,有从八卦解的,有从易经解的,有从五行解的,有抛开内经只用方证的,此外六经,脏腑,一气周流,不知凡几。
如果没有理论,那每一次临床只不过是碰运气而已,而没有临床验证的理论,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从我自学的经历来看,中医很容易学偏掉,因为我们都太容易想当然了,要么觉得自己的领会独一无二,要么觉得自己的理论如何如何的正确,这种现象在学界怕也是如此,大部分理论经不起推敲,到处是漏洞。我的做法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甭管哪个大师的理论,我们先假设他是对的,然后临床验证一下,当然小白鼠只能自己当了,通过这种实验,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认知,我已经无数次推翻我以前的错误认识了,相信以后也会不断的推翻自己,通过无数次的修正,才不至于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你这个方法很实用,因为理论再花哨,还是得从实践角度来检验。只不过这种检验实在是需要尝试很多次,才能得知某某对或不全对,这个过程往往很费心血。单刀直入去体验人体的健康和生理过程,忽略那些理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再来看那些理论,也许就很容易就知道谁真谁假了。
 
我一开始学的是JT的路子,他应该是个方证派,偏日本,后来听过倪海厦的,两个人都有方证派的影子,但是还是有区别,倪海厦用针多,有很多五行经络的东西,其实更早之前是看的郝万山和黄元御,没入门,看不懂,后来看胡希恕的八纲辨证,其实还是有点难的,刘渡舟糅合着脏腑辨证的东西,这个应该是现在的主流,再后来接触到彭子益,以及根尘不偶老师的方法,也受益良多,再后来是张庆军老师的,其实又回到了六经八纲辨证上来,完全是看个人的喜好,我觉着这个结构更适合我的思维方式而已。
 
你这个方法很实用,因为理论再花哨,还是得从实践角度来检验。只不过这种检验实在是需要尝试很多次,才能得知某某对或不全对,这个过程往往很费心血。单刀直入去体验人体的健康和生理过程,忽略那些理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再来看那些理论,也许就很容易就知道谁真谁假了。
说起来其实不用验证那么多理论,因为适合自己的路子慢慢的就剩下那么一条了,用惯了也就不用再去试验别的路了,大理论框架形成后,就是不断往里面填东西,对的留下,错的抛弃,然后血肉就丰满起来了。
我也不去做医生,也没有大医之心,只求常见问题能解决,大方向不错就行,慢慢的总还是能回到健康的范畴中的,只不过明医能够一剂知三剂已,我试个几次能找到方向,十天半个月的能处理好,如此而已。
 
感谢,其实已经说完了。但正如同小说一样,结束才是是刚刚开始。因为结束意味着留下的可能性是无穷的,而这种无穷可能性是每个实践者的心路历程,因为只有他自己的感受真切,他才会有好奇,才会相信,才会有动力继续探索。这个经历就是他走的路,同时他也能感到超越时空与古人留下的思想文字相应。我这些帖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都能走自己的路,有所收获。

我个人没太多理论,因为古人把要说的其实都已经说完了,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创造理论,而是去理解古人的理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谢谢楼主的分享,你说的很好,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理论的对错。内经书中的理论很多,也很分散,要想综合起来理解,很难,我也是历经二十多年的分析与研究,才理清了伤寒论的理论,也是很多的医家不明白,认为他们学的就是完美的理论,其实那是没有深入理解的缘故,伤寒论之所以历经一千多年没有搞明白,就是生理功能的不正确理解有关。
现在最多的是,拿来主义,就是张仲景已经说了有这个表现就用某个方剂,这是最肤浅的临床应用,因为张仲景话语中的深意没有体会到。一个营卫,一个传经,一个三焦,甚至厥阴病都没有完全弄明白,怎么学好伤寒论。一个肝主疏泄都没有弄明白,只是在表现上来推理,就是说明了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不完整的。一个原气,一个肾气都分不清,人参还是用在大补元气上,这样的理论对吗。
所以,赞同楼主说的,中医的理论的路在何方,的确如此。不管别人的理解,只求问心无愧。
 
是的,佛教终极目的是让人解脱的,你说的没错。但行善不也是业吗?这个业可能导致好的结果,也可能导致坏的结果。何来修福一说呢?应当是佛教想要想要积极为社会做点贡献的一种作为吧。

孟子说的“努力后,产生的结果是参杂他人因素的,这个是求之不一定得的。所以心学对于这类问题也是持不强求的状态的”,这个他人因素到底指的是什么。现在还有不惨杂他人因素的东西吗?比如看书、锻炼,结果到底是否掺杂他人因素呢?同样,如果说去实践,去了解人体的一些现象,然后用来理解古人的理论,这个结果难道跟他人有关吗?应该只跟自己有关吧。

我并没觉得中医理论有什么问题,也没想要修补啥,只是后人的注解太多,让人无所适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显然,其中有的是假的。真相不可能是多样的。当然,全部搞清楚是不可能的,但关键的部分还是要搞清楚,特别是历来争议的地方。也就是抓住重点去了解,能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需要勉强。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但众多普通人的行动,中间总有一个处于积累到质变的阶段,发现东西的。如果都不去作为,照你说的,以目前科技,再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据目前中医教育体系问题,那时候,估计中医传承早就断了,变成博物馆的东西了。
修福报,包括着所谓的善举,也包括一些学佛的形式,用筏渡河,但是登岸要弃舟。
所以,如果目的是建立中医体系,学习是必须的,无论它是对还是错,但是,要明白它是舟,不是彼岸。
所以你说有的是假的。我却认为假的也是必须的。
就如同这里的很多人,如果跟他们说浅显的东西,他们懂。高深的,他们就会反对,等他们吃透浅显的,他们才会知道高深的是高深的。等透过下个境界又有不同看法。
所以,对错只是相对,并没有对错。
至于中医是否断绝,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辩证思维存在,中医的魂就不死。就如同佛说佛灭度后,后五百年还是会有人会证得阿耨多觉三藐三菩提,不用佛法。因为佛非佛法能成,成佛的不是佛法。中医亦如此,核心哲学就是辩证思维。
 
这如同学习伤寒论,不要用自己的思路与方法来学习,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医圣不在一个频道上,只有脱离自己的知识与方法,改变思路,重新开始认识伤寒论,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深入学习伤寒论,这和郭继承教授的想法是一样的。 mmexport1617800332178.jpg
 
这如同学习伤寒论,不要用自己的思路与方法来学习,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医圣不在一个频道上,只有脱离自己的知识与方法,改变思路,重新开始认识伤寒论,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深入学习伤寒论,这和郭继承教授的想法是一样的。浏览附件103642
有时候必须经历那个过程,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如果他不继续坚持,满足于否定的话,可能就永远搞不清楚。这就是他跟真相无缘。
 
修福报,包括着所谓的善举,也包括一些学佛的形式,用筏渡河,但是登岸要弃舟。
所以,如果目的是建立中医体系,学习是必须的,无论它是对还是错,但是,要明白它是舟,不是彼岸。
所以你说有的是假的。我却认为假的也是必须的。
就如同这里的很多人,如果跟他们说浅显的东西,他们懂。高深的,他们就会反对,等他们吃透浅显的,他们才会知道高深的是高深的。等透过下个境界又有不同看法。
所以,对错只是相对,并没有对错。
至于中医是否断绝,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辩证思维存在,中医的魂就不死。就如同佛说佛灭度后,后五百年还是会有人会证得阿耨多觉三藐三菩提,不用佛法。因为佛非佛法能成,成佛的不是佛法。中医亦如此,核心哲学就是辩证思维。
“用筏渡河”这个比喻好!从辩证的辨证角度来看的话,假的存在肯定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存在真假区别了。否则真的就真不了,反而容易让人怀疑是假的。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那时候真真假假谁又能明白,反而人更容易迷失。

辩证思维正是大多数普通人缺少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够,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充分。
 
“用筏渡河”这个比喻好!从辩证的辨证角度来看的话,假的存在肯定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存在真假区别了。否则真的就真不了,反而容易让人怀疑是假的。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那时候真真假假谁又能明白,反而人更容易迷失。

辩证思维正是大多数普通人缺少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够,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充分。
真假对错,这么多年变来变去,真真的变幻莫测,说也说不清了。
 
都知道中医讲辨证,应该是诊断上的辨别症候群的意思吧?这是中医特有的。
而至于辩证,是辩论的辩,不是辨别的辨,我最早是从课本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了解到。
百度一下:
“辩证”一词为和制汉语,由日本学者根据西文翻译而来,有“争辩与证明”的含义。其英语“dialectic”可以拆分为前缀“dia”(交互的,两者之间的)和词根“lect”(发言),有“不同人交换意见”的含义。
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因此他们在一起通过类似辩论的方式阐述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剔除自己原本的想法中不合逻辑的部分。这其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企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原本的观点不正确而将其放弃,转而接受别人的观点”。其本质是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同时批判。参与辩证的人最终会得出共同结果,这个结果相较于他们原来各自的想法更加客观和系统化。
历史上,不同形式的有关辩证推理的系统思想在印度文化圈和西方都有出现,包括苏格拉底方法论、印度教辩证法、佛教辩证法、中世纪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塔木德辩证法(犹太教)和新教辩证法。

辩证,是指辩析考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都知道中医讲辨证,应该是诊断上的辨别症候群的意思吧?这是中医特有的。
而至于辩证,是辩论的辩,不是辨别的辨,我最早是从课本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了解到。
百度一下:
“辩证”一词为和制汉语,由日本学者根据西文翻译而来,有“争辩与证明”的含义。其英语“dialectic”可以拆分为前缀“dia”(交互的,两者之间的)和词根“lect”(发言),有“不同人交换意见”的含义。
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因此他们在一起通过类似辩论的方式阐述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剔除自己原本的想法中不合逻辑的部分。这其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企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原本的观点不正确而将其放弃,转而接受别人的观点”。其本质是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同时批判。参与辩证的人最终会得出共同结果,这个结果相较于他们原来各自的想法更加客观和系统化。
历史上,不同形式的有关辩证推理的系统思想在印度文化圈和西方都有出现,包括苏格拉底方法论、印度教辩证法、佛教辩证法、中世纪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塔木德辩证法(犹太教)和新教辩证法。

辩证,是指辩析考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关键在于任何论点都有相反的一面,不要一开始就认定一方是对的,需要的是不断的验证。
在中医里不要一开始看见一个症状就决定了是什么证,然后不断找证据去充实自己的论点,这个就是钻牛角尖了,而是去找有没有矛盾点,去看看会不会有另一面,大实若羸,大虚若实,真热假寒,之类比比皆是。
厥阴病里最容易有这种情况。
 
关键在于任何论点都有相反的一面,不要一开始就认定一方是对的,需要的是不断的验证。
在中医里不要一开始看见一个症状就决定了是什么证,然后不断找证据去充实自己的论点,这个就是钻牛角尖了,而是去找有没有矛盾点,去看看会不会有另一面,大实若羸,大虚若实,真热假寒,之类比比皆是。
厥阴病里最容易有这种情况。
于我而言,论据比论点更有价值。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就是论点。
 
于我而言,论据比论点更有价值。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就是论点。
论点论据是相依存的,没有论据的论点没有价值,没有论点的论据都是些症状的堆砌,也没有价值
 
那么,有哪些理论让阁下觉得是屁一样呢?

私以为:中医现在的问题还不在于发展,而主要在于传承。只有传承好了,才能健康发展。

谢谢!
说得好
 
不必在意那些故意找茬的人。
其实唯心唯物都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并没有哪个比哪个更优越,只有哪个比哪个更流行而已。或者说,哪个更适合一个时代的发展而已。
说得好
 
论点论据是相依存的,没有论据的论点没有价值,没有论点的论据都是些症状的堆砌,也没有价值
当下,有些论据和论点其实没什么因果关系,虽然论据是正确的,但推导不出论点。有一定欺骗性。其目的,恰恰就在于让你相信其论点。所谓论点,往往是浮云。而且各执一词。
但我们可以从其论据中,了解到新的东西,看问题新的角度。而为了让论点具有说服力,论据往往需要用心去打造。
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有兴趣去问个为什么。
辩论上,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专在对方论据上找茬,这样比较主动。跟中医黑学的。他们自己也最怕这一招。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