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有这样的理解很不错了。换句话说:凡事只知结果而不知过程,那还是等于0。
中间过程是如何转化,道路是否通畅,是局部有余还是局部阴有余,或者是整体不足还是整体有余,哪里先哪里后,是分步解决还是整体同时解决等等好多中间过程。
阳主阴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阳主动阴为静。但这只是个结果而己,不是具体过程。
就象我前面说的若是局部有形之物如肿瘤之类的器质性病变,是很难完全好或者畅通道路的,那就很容易堵在那过热,这时再用热的而不加凉药,那肯定会恶化病情,若不及时改变调整,那势必会影响到整体。
大方向没有大错,再加上中间时不时有吃那些凉药,滋阴药,年轻,一般不容易出大问题。如果中间没吃那些凉药滋阴药,而是继续吃附子剂的话,早躺进急救室了,哪还能到现在。既使大方向对,但是药对局部用太过了,吃不消了用凉药缓解掉又继续吃,这种做法表面上是没事,但伤害还是存在的。
中医史上多故事,激励后人啊
年轻人一方面性格方刚爱憎分明,直白责问或者影射暗讽的话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
但另一方面年轻人踌躇满志,渴望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又有见贤思齐的心理,所以反话正说,心鼓励引导为主,反而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金元四大家中的朱丹溪原本是个儒生,年轻的时候也“尚侠气、好争讼”,自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就去打抱不平,经常有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乡邻都不敢惹他。
但是朱丹溪的老师许文懿公发现他有很大的潜质,在许师的引导下,朱丹溪用四年的时间由一个性情不稳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坚毅的、有深厚的国学功底的中年人。
朱丹溪40岁那年,他的妻子戚氏患了“积痰”病,由于医生的治疗错误去世了。而许文懿老师自己的身体也不大好,一直是带病坚持教学的。他对朱丹溪说:“我病了这么多年,痛苦异常,估计不是一般的医生能够救得了我的,你是一个禀赋聪异的人,以此才学,如果学医,一定会成为个好医生的啊!”
朱丹溪44岁那年,用伫立门前三个月的诚心打动了当时的大医家罗知悌,传承了罗师的衣钵,后又经数年的理论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和医道日益精进,不仅治好了许文懿老师的宿疾,而且自成一家,开宗立派。
真挺难的,最近天气变冷,体表收缩后出现的内热问题,清热似乎也不合适,发表吧又和气候有点相悖记录一点感悟:
有时候导致严重症状的不一定是原始病症,也可能是并发症,就像西医的感冒导致的肾炎,三高症导致的心梗脑梗尿毒症等等。
中医的病因也分近因和远因,有专门的名词叫做标和本,治标还是治本?有时候看起来是治的本实际上从长远来讲也是标,也就是说这个标、本只是相对的,是变化的,在某一时期是本的转过头就成了标,反之在某些时期是标的也许转过头又成了本。尤其在阴虚痰瘀的人身上体现的更明显,痰瘀造成的症状痰瘀是本,但从整个人体来讲阴虚的是体质是本,而阴虚又是由于长期实热火大导致的,火热形成痰瘀,那么火热是本痰瘀是标;所以究竟哪个是本哪个是标,是需要细细辨别,有取舍的。
标本兼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