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啊,我认为麻黄无论如何不能再用啦!
肾虚大多是虚弱,而不是痛,我从来不腰痛,所以不是这样的,除非吃了冷饮才腰痛,这个例子不适合我。我就是怕冷虚弱。我发现尿液出现管型一般是吃了冷饮或者吃了药导致肾受伤才会出现镜检管型
楼主得高血压、肾炎已经好几年,从病情发展来看,确实越来越不适合用麻黄、使用麻黄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要减少阴邪,应该由主要靠{兴阳发散},转变到{均衡饮食}上来了。
不仅要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控制脂肪供能比例,还宜采取{优质低蛋白}的膳食模式。
{低蛋白饮食}和{坚持适量运动}对于肾病治疗的重要性,赵绍琴教授有深刻的认识和多年的验证:
==============
赵老治肾炎之饮食法宝:慢性肾病者必须忌食高蛋白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重要特征。赵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肾炎患者大都长期不愈,甚至不免于死,而那些进低蛋白饮食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的患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故赵老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采取了限制蛋白饮食的方法以配合治疗,并提出了“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原则,同时禁食高脂高糖、辛辣香燥食物,强调控制饮食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助于消除尿蛋白。具体方法如下:
①忌食高蛋白食物:动物性蛋白食物如鱼、虾、肉、蛋、奶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
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苗、韭菜、葱、姜、蒜、大料、胡椒、咖喱、香椿、香菜等。
③忌食补品、补药以及高热量食物。因为患者的病是湿热导致的实证,所以不能补肾,其他一切补品也都不能使用,要以驱邪为主。
④宜适度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饮茶。
赵老治肾炎之运动法宝:慢性肾病者宜动不宜静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病的运动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轻证者可下床活动,严重者要求绝对卧床。但赵老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入血分、络脉瘀阻。静则血滞,动则血行,是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原因所在。患者的日常调理也当以此为准。若长期卧床静止就可能加重其瘀阻的程度,甚至诱发肾萎缩或加速其发展。
所以,药物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主动坚持进行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促进肾脏修复,防止肾萎缩。
运动的形式以步行为主,散步时两腿运动,直接带动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病的康复。体力强者可急如竞走,体力弱者可缓如散步。注意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步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量,持之以恒。
【赵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验案】
女,38岁。1993年6月7日初诊。腰痛半年余,确诊“慢性肾小球”,服六味地黄丸后腰痛加剧,不能自支,伴夜寐多梦,一身疲乏,舌红苔白而润,脉滑濡且数。尿蛋白(++)。
证属湿邪阻滞、热郁于内。处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各6克, 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各10克。七剂。
二诊:服药后腰痛减,气力有加,精神好转,舌红苔白脉濡滑,尿蛋白(+)、WBC1-2/高倍视野。效不更方,仍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各6克,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十四剂。
三诊:因饮食不慎(食牛肉一块)病情加重,腰痛复作,夜寐多梦,舌红苔白根厚,脉滑数,尿蛋白(++),颗粒管型0-2。继续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独活、苏叶6克,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白芷、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各6克。十四剂。
药后大便畅行,舌苔渐化,脉象濡软,腰痛愈,夜寐安,蛋白转阴,加减治疗半年末再反复。
按:“腰为肾之府”,腰痛为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过去常把长期慢性腰痛或腰酸看作是肾虚的特征,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如六味丸、八味丸之类。但其实慢性肾病的腰痛决不是肾虚,而是湿郁热阻滞经络,致络脉不通所致。若用补法,必致病情加重。本例前医就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3个月致病情加重。
麻黄是没有长期使用导致潜在毒害的,要说细辛还有可能。麻黄的毒主要是引起烦躁失眠等问题,用中药清热解毒即可除掉,所以根本没事,我早实验过了,吃多了麻黄导致失眠到凌晨5点一夜没睡,然后吃个梨子就立刻要睡觉了,证明麻黄的毒性,中药可以解毒不存在其它问题,还有麻黄可能超大量使用会导致大出汗,这会导致亡阳的事情发生,这算是麻黄最大的问题了,不过也可以采用药物解除毒性,现在一般人不用麻黄,这个问题更不存在了楼主一开始就在用麻黄,用的时间比较长,量也不小。建议好好去研究一下麻黄的潜在危害!用药不能只考虑当时,还得充分评估潜在的远期的正负效果。
这个资料对湿热型肾病患者非常有用。楼主这个肾病虽然是阳虚型,但其中的某些药物是可以参考的。比如,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丹参、茜草等。荆芥、防风能发汗,我的经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麻黄,有麻黄之功而无麻黄之弊。麻黄不仅耗散气血还有毒性,麻黄是可用于制作冰毒的材料。
楼主得高血压、肾炎已经好几年,从病情发展来看,确实越来越不适合用麻黄、使用麻黄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要减少阴邪,应该由主要靠{兴阳发散},转变到{均衡饮食}上来了。
不仅要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控制脂肪供能比例,还宜采取{优质低蛋白}的膳食模式。
{低蛋白饮食}和{坚持适量运动}对于肾病治疗的重要性,赵绍琴教授有深刻的认识和多年的验证:
==============
赵老治肾炎之饮食法宝:慢性肾病者必须忌食高蛋白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重要特征。赵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肾炎患者大都长期不愈,甚至不免于死,而那些进低蛋白饮食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的患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故赵老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采取了限制蛋白饮食的方法以配合治疗,并提出了“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原则,同时禁食高脂高糖、辛辣香燥食物,强调控制饮食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助于消除尿蛋白。具体方法如下:
①忌食高蛋白食物:动物性蛋白食物如鱼、虾、肉、蛋、奶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
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苗、韭菜、葱、姜、蒜、大料、胡椒、咖喱、香椿、香菜等。
③忌食补品、补药以及高热量食物。因为患者的病是湿热导致的实证,所以不能补肾,其他一切补品也都不能使用,要以驱邪为主。
④宜适度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饮茶。
赵老治肾炎之运动法宝:慢性肾病者宜动不宜静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病的运动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轻证者可下床活动,严重者要求绝对卧床。但赵老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入血分、络脉瘀阻。静则血滞,动则血行,是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原因所在。患者的日常调理也当以此为准。若长期卧床静止就可能加重其瘀阻的程度,甚至诱发肾萎缩或加速其发展。
所以,药物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主动坚持进行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促进肾脏修复,防止肾萎缩。
运动的形式以步行为主,散步时两腿运动,直接带动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病的康复。体力强者可急如竞走,体力弱者可缓如散步。注意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步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量,持之以恒。
【赵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验案】
女,38岁。1993年6月7日初诊。腰痛半年余,确诊“慢性肾小球”,服六味地黄丸后腰痛加剧,不能自支,伴夜寐多梦,一身疲乏,舌红苔白而润,脉滑濡且数。尿蛋白(++)。
证属湿邪阻滞、热郁于内。处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各6克, 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各10克。七剂。
二诊:服药后腰痛减,气力有加,精神好转,舌红苔白脉濡滑,尿蛋白(+)、WBC1-2/高倍视野。效不更方,仍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各6克,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十四剂。
三诊:因饮食不慎(食牛肉一块)病情加重,腰痛复作,夜寐多梦,舌红苔白根厚,脉滑数,尿蛋白(++),颗粒管型0-2。继续以肾炎1号经验方加减:
荆芥炭、防风、独活、苏叶6克,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白芷、茅根、芦根、丝瓜络、桑枝各6克。十四剂。
药后大便畅行,舌苔渐化,脉象濡软,腰痛愈,夜寐安,蛋白转阴,加减治疗半年末再反复。
按:“腰为肾之府”,腰痛为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过去常把长期慢性腰痛或腰酸看作是肾虚的特征,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如六味丸、八味丸之类。但其实慢性肾病的腰痛决不是肾虚,而是湿郁热阻滞经络,致络脉不通所致。若用补法,必致病情加重。本例前医就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3个月致病情加重。
去年12月,我那会用了大量附子辛温药加补肾药还有温和灸当时尿蛋白转阴了一天,这说明用辛温药方向是对的,不然没有理由一下子转阴了。所以病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赵老治疗那个患者明显与我不同,所以不用那种治疗思路,其次我曾经去大医院找中医,他们也妄图开中和药,加入少量寒凉病即有所恶化,证明中和药不适合我,要辛温药才能散寒暖肾,这病本就是吃寒凉恶化而出现的,所以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即中药学的七方十剂基本原则所言。热可以去寒,补可以去弱,所以用温补法治疗,这就是我治病的依据。这个资料对湿热型肾病患者非常有用。楼主这个肾病虽然是阳虚型,但其中的某些药物是可以参考的。比如,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丹参、茜草等。荆芥、防风能发汗,我的经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麻黄,有麻黄之功而无麻黄之弊。麻黄不仅耗散气血还有毒性,麻黄是可用于制作冰毒的材料。
荆芥、防风、白芷、独活就是辛温除湿解表之药。如果还嫌辛温不够,可选加(注意是选加)桂枝、附子、细辛等。如果中气不足且虚寒,得选加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大枣等。如果血虚得加当归、白芍等。如果血瘀,得选加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丹参、茜草等。活血化瘀的丹参、茜草,虽然有点偏寒凉,但适当用之可防辛温过度。治疗比较复杂的病得具体辨证用药,尽量不要选用成方。即使用一个成方做底方,那也得根据症状进行精心调整即加减化裁。去年12月,我那会用了大量附子辛温药加补肾药还有温和灸当时尿蛋白转阴了一天,这说明用辛温药方向是对的,不然没有理由一下子转阴了。所以病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赵老治疗那个患者明显与我不同,所以不用那种治疗思路,其次我曾经去大医院找中医,他们也妄图开中和药,加入少量寒凉病即有所恶化,证明中和药不适合我,要辛温药才能散寒暖肾,这病本就是吃寒凉恶化而出现的,所以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即中药学的七方十剂基本原则所言。热可以去寒,补可以去弱,所以用温补法治疗,这就是我治病的依据。
慢性肾病不能频繁的过度的发汗,宜用辛香气轻的风药来开宣肺气散利湿热,同时用活血通络的药来化瘀保肾。这几种药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资料对湿热型肾病患者非常有用。楼主这个肾病虽然是阳虚型,但其中的某些药物是可以参考的。比如,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丹参、茜草等。荆芥、防风能发汗,我的经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麻黄,有麻黄之功而无麻黄之弊。麻黄不仅耗散气血还有毒性,麻黄是可用于制作冰毒的材料。
有道理,我也看过一些从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病的理论尿少、水肿之肾炎,中医学认为是肾之“燥”。
《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所谓肾之“燥”,以现代医学理念看,就是肾脏的过滤排毒功能下降了,从而使体内过多应排出的水液等,较难以尿的形式排出,结果继而潴留在各处皮肤之下,成为水肿。无尿少尿,故病在肾之“燥”。
肾脏的过滤功能为何会下降呢?
因流过肾脏的血流量不足,导致尿的形成过少、甚至全无。
麻黄、附子、桂皮,都是辛温之药,其主要作用,便是能大大加快循环血流,使流经肾脏实现过滤的血液量大大增多,由此增加排尿量,从而让体内不再潴留水液,达到正常。
另一方面,血液循环加快,也就使一些水液能以出汗的方式,从体表散发出去,由此也得以解表,消除风寒感冒。
车前草、茯苓的利尿作用,靶位不在肾,而是在膀胱。膀胱是储尿器,肾脏排出的尿液,是先流到膀胱。使尿液能有一个缓冲,不致直接由肾点点滴滴的排出,而是集合到膀胱后,再一并整体排出。
膀胱若有病变(例如发炎),出口不能正常关闭、或不能正常开启,则会或老是要尿尿,或难于排尿,发生胀痛。
车前草、茯苓、泽泻等利尿作用,是重于给膀胱解热(消炎),使其能恢复正常机能。
若不明肾与膀胱对排尿的各自作用,一味只知利尿,却不知利何处之尿,以治膀胱之药来应对肾之问题,无疑,是不会有效的。
但也要注意,解决肾之排尿困难问题,虽应用辛味之麻黄等,能及时消除病象。但,为何会发生流经肾脏之血流量会不足?才是该病的根本。所以,《内经》指教的是“急食辛以润之”,即治急之标,并非根除。
不过,能先解决标急问题,便获得了慢慢来细究“为何会发生流经肾脏之血流量会不足”根本病因的时间。
“为何会发生流经肾脏之血流量会不足”、或循环血流过缓的原因,有很多,各人可能的原因也会不同,需要慢慢体会、观察、思考。
自然,明白了这些病理,思考方向也就不是乱模索了,思考而得到正确的结果,也相对容易得多了。
上述文字,供参考。
荆芥、防风、白芷、独活就是辛温除湿解表之药。如果还嫌辛温不够,可选加(注意是选加)桂枝、附子、细辛等。如果中气不足且虚寒,得选加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大枣等。如果血虚得加当归、白芍等。如果血瘀,得选加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丹参、茜草等。活血化瘀的丹参、茜草,虽然有点偏寒凉,但适当用之可防辛温过度。治病得具体辨证用药,尽量不要选用成方。即使用一个成方做底方,那也得根据症状进行精心调整即加减化裁。
发汗是治疗高血压的,寒入三阴,所以用发汗法治疗,其它药都无效,已经用过不下5种不同类型降压药了,都没法控制。只要对症,麻黄用了没事。国医大师李士懋他治疗同样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连续用了100多服药,治愈了,期间也没什么问题。可见麻黄问题主要是误诊误治的问题慢性肾病不能频繁的过度的发汗,宜用辛香气轻的风药来开宣肺气散利湿热,同时用活血通络的药来化瘀保肾。这几种药都是不错的选择。
麻黄碱确实可以用作生产冰毒的原料,但它本身并不是冰毒,化学结构是不同的,所以麻黄没有冰毒的毒性。
麻黄只要对证、适量,可以长期使用,这样的经典古方很多:治心下(胃中)水气的[半夏麻黄丸]、治哮喘的[冷哮丸]、治阴疽的[阳和汤]、治中风瘫痪的[小续命汤]和[大活络丹]等用于慢性病的方剂中都有麻黄。
我在上面说:“麻黄不仅耗散气血还有毒性,麻黄是可用于制作冰毒的材料。”慢性肾病不能频繁的过度的发汗,宜用辛香气轻的风药来开宣肺气散利湿热,同时用活血通络的药来化瘀保肾。这几种药都是不错的选择。
麻黄碱确实可以用作生产冰毒的原料,但它本身并不是冰毒,化学结构是不同的,所以麻黄没有冰毒的毒性。
麻黄只要对证、适量,可以长期使用,这样的经典古方很多:治心下(胃中)水气的[半夏麻黄丸]、治哮喘的[冷哮丸]、治阴疽的[阳和汤]、治中风瘫痪的[小续命汤]和[大活络丹]等用于慢性病的方剂中都有麻黄。
毕竟人的健康很宝贵,还是小心点比较好! 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其它药代替它,同时又是非用不可的东东,那就另当别论啦!我在上面说:“麻黄不仅耗散气血还有毒性,麻黄是可用于制作冰毒的材料。”
战友说得对,麻黄虽然可用于制作冰毒,但本身不是冰毒。不过,能用来制作冰毒的东东也不是什么善类。至于麻黄是什么样的毒,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古人不一定认识得很清楚。现代中药学认为:麻黄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主要是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等成分。大剂量服用会中毒。但是,长期中小剂量服用到底对人体会有什么样危害,现代也还是不很清楚。我这人比较保守,不建议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