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我们现在说的心衰心跳加快,其实都是标实。是心脏的动力输出遇到了阻力,这个阻力就是道路的不通畅。人体处于自我调节加强了心脏跳动的能力来保障,但这又有何用?其他如心悸也是这个道理。如方说炙甘草汤治心悸,以现在大多人的理解是治心脏的。其实它是治脾的。脾脉一通心气外散有了出路,脾脉代也。
 
最后编辑:
阳脉大而浮,阴脉小而沉。
我用河道中的水流作比喻来解释这一现象。
出现阴脉说明病在阳。就象一河流在某处突然变窄了,那么此时此处的流水必定比宽阔处要急,动静来的大。但这条河还是通的。
出现阴脉说明病在阴,阴是阳气最终吸收的。那现在阴脉闭塞了,就好比这条河流被截断了一样,河水转从其他支流走了,这处的流水反而静了。
 
我以前说过内经中讲到的脏府都是气血的角来讲的包括其功能,也就是说你解剖看到的并非一定与内经讲的一致。因为内经在讲脉而你在讲形态。比方说禁刺中说,刺中五脏会死,几日死。你以为是刺任何一部分就会死,其实它是在讲五脏所属的重要血管,有的还一不定在本脏。
再强调一下内经这部书讲的都是围绕着气血经脉而言的。只有血液使各个不同的脏器连系在了一起
 
我的理解是,心脏决定节律,肝脾肺肾决定脉的强弱。不知对否?
不知不有没有用手动气枪给自行车轮胎打过气。以前的气枪没有高压装置。
开始打气时很轻松,到后来越来越吃力。打气就好比心脏在作博动,胎內的气压就好比人体组织的通畅程度。太阴,少阴,厥阴,这三阴的空间有大小,太者最大所以影最大,少阴次之,厥阴再次之。阻力大小表现在脉管,弦,紧,弱。弦的压力比紧少,弱(代)的感觉就是已经快要不通了,因太阴的量是最大的。
 
请问这位先生,《易经》有阴阳二字(连用)吗?
为何非要连用呢?为了说明《内经》才是阴阳的发明者?根本不是!《易传》 “一阴一阳为之道”,不算”阴阳“吗?此外《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有“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些都算旁证,《内经》并不是阴阳的发明者。所以,要探明阴阳到底怎么回事,也不能只依内经。
 
阴阳是相对的,左右也是相对的,南北也是相对的。赤道最温暖,所以以南半球的视角,他们的“南面而立”,其实就是北面而立。只不过为了交流方便,现在大家默认一套南北定义,才会出现这种区别。但本质上太阳东升西落是不会变的,这才是实质。而科里奥利力的方向,也跟地球自转方向有关。假若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太阳就变成西升东落,那么阴阳左右就会相反;同样,科里奥利力方向也会相反。

不按照共同约定的现象也有存在,比如很多西方国家交通规则是以靠左行驶(香港曾被应该租借,所以还保留着这种规则),中国大陆则是靠右行驶。
在西方相对论里,”一切都是相对的“,然而西方人并不知道,相对之中有绝对。否则,病人的“阴证”可以说成”阳证“,岂不是治死人不偿命?所以,中国人发明的”太极生两仪“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太极来辩别阴阳,只要太极确立,阴阳就是绝对的。就算西方所有国家反过来”约定“,中国的中医也照样奉行”朝向太极者为阴,背离太极者为阳“。而且就算西医,也是朝向心脏者流动的血管为静脉;背离心脏流动的血管为动脉。反过来约定?谁来?若您跑到西医那里说:”动静是相对的,我们中医就约定你说的动脉是静脉“,试试看他怎么评击你?
 
为何非要连用呢?为了说明《内经》才是阴阳的发明者?根本不是!《易传》 “一阴一阳为之道”,不算”阴阳“吗?此外《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有“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些都算旁证,《内经》并不是阴阳的发明者。所以,要探明阴阳到底怎么回事,也不能只依内经。
《易经》与《易传》是一回事吗?
 
不知不有没有用手动气枪给自行车轮胎打过气。以前的气枪没有高压装置。
开始打气时很轻松,到后来越来越吃力。打气就好比心脏在作博动,胎內的气压就好比人体组织的通畅程度。太阴,少阴,厥阴,这三阴的空间有大小,太者最大所以影最大,少阴次之,厥阴再次之。阻力大小表现在脉管,弦,紧,弱。弦的压力比紧少,弱(代)的感觉就是已经快要不通了,因太阴的量是最大的。
手足阴经是一致的吗?
 
手足阴经是一致的吗?
心为火,人体的阴阳划分大致的,离心脏的远近来划分,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
如果以太阳系作比喻。太阳就好比心火,太阳到地球的范围内就是阳中之阴,对应手之阴经,地球到木星的范围就是阳中之阳,对应手之阳经。木星到土星的范围就是阴中之阳。对应足之阳经。土星以外的区域就是阴中之阴,对应足之三阴。
这个划分它是以太阳的能量向外扩散空间而论的。人体经脉也是如此
 
在西方相对论里,”一切都是相对的“,然而西方人并不知道,相对之中有绝对。否则,病人的“阴证”可以说成”阳证“,岂不是治死人不偿命?所以,中国人发明的”太极生两仪“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太极来辩别阴阳,只要太极确立,阴阳就是绝对的。就算西方所有国家反过来”约定“,中国的中医也照样奉行”朝向太极者为阴,背离太极者为阳“。而且就算西医,也是朝向心脏者流动的血管为静脉;背离心脏流动的血管为动脉。反过来约定?谁来?若您跑到西医那里说:”动静是相对的,我们中医就约定你说的动脉是静脉“,试试看他怎么评击你?
你还是没读懂我上面的话。你这是机械辩证逻辑,还是在纠结字眼。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的习俗是以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点头摇头只是形式,理解其背后的真正含义才是最重要的。难道因为大多数国家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然后就非要把那个国家的摇头理解为反对?或者强迫它们按照现今代大多数人的理解方式来改变?然后你就要对他们说:不对,摇头怎么会是同意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这没错,但前提是它们都在一个框架下。比如,你举例中动脉静脉之说就有问题,大家都已经约定了动脉静脉的定义,就不会出乱子。如果你要反过来重新取名,也没问题,前提是大家都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就跟上面那个国家一样。所以,叫什么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别人知道你指代的是什么,不会引起混乱,歧义。
因此,我们没必要去强求那个国家改变习惯,那个国家也没去强求世界按照他们的习惯来。同样,既然现在有一套已经用的很好的动脉静脉约定,也没有引起误会和混乱,无需再节外生枝再造其他约定。这两种情形,就是相对性的意思。
 
心为火,人体的阴阳划分大致的,离心脏的远近来划分,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
如果以太阳系作比喻。太阳就好比心火,太阳到地球的范围内就是阳中之阴,对应手之阴经,地球到木星的范围就是阳中之阳,对应手之阳经。木星到土星的范围就是阴中之阳。对应足之阳经。土星以外的区域就是阴中之阴,对应足之三阴。
这个划分它是以太阳的能量向外扩散空间而论的。人体经脉也是如此
也就是手之六经对脉的大小质感等起到主要作用?
 
你还是没读懂我上面的话。你这是机械辩证逻辑,还是在纠结字眼。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的习俗是以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点头摇头只是形式,理解其背后的真正含义才是最重要的。难道因为大多数国家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然后就非要把那个国家的摇头理解为反对?或者强迫它们按照现今代大多数人的理解方式来改变?然后你就要对他们说:不对,摇头怎么会是同意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这没错,但前提是它们都在一个框架下。比如,你举例中动脉静脉之说就有问题,大家都已经约定了动脉静脉的定义,就不会出乱子。如果你要反过来重新取名,也没问题,前提是大家都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就跟上面那个国家一样。所以,叫什么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别人知道你指代的是什么,不会引起混乱,歧义。
因此,我们没必要去强求那个国家改变习惯,那个国家也没去强求世界按照他们的习惯来。同样,既然现在有一套已经用的很好的动脉静脉约定,也没有引起误会和混乱,无需再节外生枝再造其他约定。这两种情形,就是相对性的意思。
“相对性的约定”与“根据物理性质确定”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而“阴阳”在中医诊断中,是根据医者手、眼所诊察到的物理性状来确定的,这种“确定”不是“约定”。同理,动脉与静脉也是根据脉管的“动”、“静”这种物理性状来确定的,这种“确定”也不是“约定”。我所强调的,就是这两种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的区别。一个人是否有病、一个病是否痊愈,是要根据客观指标进行判断,而不是“约定”它“没病”就行了的。比如是否有“上帝”,基督教可以“约定”他有,但科学的方法却是必须用仪器重复检测到才能确定。
阴阳也是同样,必须检则到它的物理性状才能算数。
 
《易经》与《易传》是一回事吗?
如果易传和易经不一致,那就不是一回事,一致就是一回事。现在文本的易经,它们是一回事。易理最早都是符号,那时没有文字,文字都是商周时代的人添加的。经过千古而被人认可,那就与易理融为一体了。现在想置疑某些文字不一回事,已经晚了!就象内经,想置疑某篇文字不一回事,也已经晚了!
 
辩论至此,我想问一下大家,对于阴阳理论,诸位是把它当做自然真理看待,还是当做“游戏规则”看待?我是从小就把它当作自然真理看待的,因此今天才有诸多清晰的结论。但我也知道,由于目前的高等学府教育水平实在差劲,大多数中医大学的毕业生,甚至包括中医药管理局的官员,都是它当作“游戏规则”看待的!把阴阳当作“游戏规则”,当然就会认为阴阳等等都只是一种“约定”……而既然不过是一种人为“约定”,又有何“科学”可言?
更有甚者,由于上梁不正下梁歪,高层就是这种观点,所以期刊杂志通常拒绝理论性文章,只登临床方药,“废医存药”的倾向昭然若揭!诸位想想,这种影响长期下去,中医还能传承几代?
 
“相对性的约定”与“根据物理性质确定”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而“阴阳”在中医诊断中,是根据医者手、眼所诊察到的物理性状来确定的,这种“确定”不是“约定”。同理,动脉与静脉也是根据脉管的“动”、“静”这种物理性状来确定的,这种“确定”也不是“约定”。我所强调的,就是这两种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的区别。一个人是否有病、一个病是否痊愈,是要根据客观指标进行判断,而不是“约定”它“没病”就行了的。比如是否有“上帝”,基督教可以“约定”他有,但科学的方法却是必须用仪器重复检测到才能确定。
阴阳也是同样,必须检则到它的物理性状才能算数。
其实你是想问,在一套共同的约定下,这种“约定”是随意的还是有其原因的(即这个“约定”是否是符合某些物理实际的规律或者现象而来)?我认为是后者(即有其原因的),其本质前面已经说了,是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这个是客观的)。

而左右的定义,也是一套约定。从字的演变就能看出左右是怎么约定的:
1543736076966.png
1543736047481.png

上面的金文有象形和会意两个方面。象形方面很形象地模仿一个人自身视角中,左手和右手伸出的样子,而下面的“工”和“口”字则分别指示最初的“左”和“右”还有进一步含义——“左”是指通过具体劳动帮忙的意思(类似如今的“佐”的意思),比如帮忙扶一把,推一下等等;而“右”则还有用嘴巴帮忙的意思(类似如今的“佑”的意思),比如给人祈祷,帮人出谋划策等。

现在左右的相对性约定已经清楚了,剩下就是阴阳的定位了。不管南面而立还是北面而立,东方升起的那边对应人体的一侧就是阳。因为古人习惯南面而立(是不是因为向温暖的缘故,需要考证),约定人体在太阳升起的一方为“东方”(此时正好在人之左侧,故左为阳),太阳降落的一方为“西方”(此时正好在人之右侧,故右为阴)。这个约定跟人体内部生理结构没什么关系,左升右降只是以人之左右表达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降现象(此时太阳升降为客体,我为主体)。

肝升肺降也是从太阳升降来定义的——因为肝的功能与升发特性相符,故配属春木,以应东方太阳升起之象;而肺则恰好相反,配属秋金,以应太阳降落之象。

人之阴阳应天地,因为肝为木,肺为金,故肝居东方,肺居西方。又因为肝在人之右侧,配东方的话,相当于头朝南,脚朝北,故心居于南方为火,肾居北方为水。此时人体为客体,需要从他人的视角来看人体。故肝在主体(认知者,研究者)视角中为其左侧,因此左升右降并没什么矛盾。

古人研究一些东西所形成的理论,多喜欢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论,因为他们讲究“穷极物理,治国修身”,也就是从一种非常高的抽象角度来论述,从而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比如易经就是这样的。但这样一来,过于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两小儿辩日,两人分别从近大远小,近热远凉的角度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他们都是试图用生活经验抽象总结得到的理论,去解释一些未知的现象。同样,内经中提到右撇子现象,以及中国地理中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的情况,都是试图用前面建立的那种阴阳对应的方位学说去解释。

这种解释不能当作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的解释,就好比自然界有了万物,我们提出阴阳分类,然后解释万物阴阳分类。要知道,右撇子是大多数,但还是存在左撇子,难不成这些左撇子群体的阴阳方位与右撇子群体是相反的?那么医生是不是要用治疗那些右撇子相反的方式去治病?
 
其实你是想问,在一套共同的约定下,这种“约定”是随意的还是有其原因的(即这个“约定”是否是符合某些物理实际的规律或者现象而来)?我认为是后者(即有其原因的),其本质前面已经说了,是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这个是客观的)。
对不起,我不是想问这个,不宜偷换概念。
一个科学结论,或者说“一个符合事实而又合乎逻辑的判断”,不叫“约定”。比如您,可以约定自己的名字和写法,但不能约定您作为“客观人”的概念。人的一切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约定”,哪怕一万个人自说自话也不行。我们现在讨论的东西是“概念”,不是名称。对于名称,中国人叫A,外国人叫B,都可以。但概念就不能乱来,这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在头脑中抽象的结果。这个“抽象”的过程是运用逻辑对客观现象的总结。所以第一要有“实证”,第二要有逻辑链接,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就叫“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是为“穷极物理”服务的。所以,抽象的东西,如果既有逻辑又有实证,它就不是主观的东西,反而是科学的结论。只有“纯约定”而无逻辑实证的东西,才是主观的。
而先生“左升右降只是以人之左右表达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降现象”的概念显然不科学,因为它缺乏逻辑链,逻辑不能自洽。人有左右这是事实,太阳正在运动也是事实,但二者之间缺少逻辑链接。
科学的方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如果仅仅是主观“约定”,多数人不会承认,尤其是现代。
 
对不起,我不是想问这个,不宜偷换概念。
一个科学结论,或者说“一个符合事实而又合乎逻辑的判断”,不叫“约定”。比如您,可以约定自己的名字和写法,但不能约定您作为“客观人”的概念。人的一切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约定”,哪怕一万个人自说自话也不行。我们现在讨论的东西是“概念”,不是名称。对于名称,中国人叫A,外国人叫B,都可以。但概念就不能乱来,这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在头脑中抽象的结果。这个“抽象”的过程是运用逻辑对客观现象的总结。所以第一要有“实证”,第二要有逻辑链接,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就叫“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是为“穷极物理”服务的。所以,抽象的东西,如果既有逻辑又有实证,它就不是主观的东西,反而是科学的结论。只有“纯约定”而无逻辑实证的东西,才是主观的。
而先生“左升右降只是以人之左右表达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降现象”的概念显然不科学,因为它缺乏逻辑链,逻辑不能自洽。人有左右这是事实,太阳正在运动也是事实,但二者之间缺少逻辑链接。
科学的方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如果仅仅是主观“约定”,多数人不会承认,尤其是现代。
太阳东升西落怎么是主观的呢?这不叫约定,而是在一个框架内的一种陈述。就好比欧几里德几何,其点,直线,平面的定义也都是主观的感受直觉描述,后面的逻辑再怎么严密,也都只是在这个框架内成立。你用逻辑可以尝试去定义一下什么叫直线和平面,看看它们的逻辑链。所有一切欧几里德几何定理的本质,反映的就是直线的“直”和平面的“平”,而这两个概念是无法精确定义的,只能先承认,再根据后面的定理构建的大厦去体会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承认,那么就是非欧几何体系,比如黎曼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里面也是自成一套。
 
最后编辑:
960.
太阳东升西落怎么是主观的呢?这不叫约定,而是在一个框架内的一种陈述。就好比欧几里德几何,其点,直线,平面的定义也都是主观的感受直觉描述,后面的逻辑再怎么严密,也都只是在这个框架内成立。你用逻辑可以尝试去定义一下什么叫直线和平面,看看它们的逻辑链。所有一切欧几里德几何定理的本质,反映的就是直线的“直”和平面的“平”,而这两个概念是无法精确定义的,只能先承认,再根据后面的定理构建的大厦去体会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承认,那么就是非欧几何体系,比如黎曼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里面也是自成一套。
想一想,您的理论,与欧几里德几何学想比,逻辑足够严密吗?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什么叫做一个“框架”内的陈述?欧几里德几学是“系统”而不是“框架”。“框架”是四处漏风的,“系统”是逻辑严密而无懈可击的。谁能够指出它的逻辑错误,谁就可以推翻欧氏几何,震撼世界。可千百年来没人推翻,所以爱因斯坦认为这是“科学的逻辑典范”。
此外,请不要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我说的是:“人有左右这是事实,太阳正在运动也是事实 ”,主观的是您的逻辑联系!在这个宇宙中,有第三次对称性破缺(也即分出左右的背景概念)的物质体系多得很,有何证据可以认定它们都与太阳在地球边上的运动有关?
yh.png
 
本楼的前面,我已阐述了一个太极阴阳的空间定义:在一个自然体系中,太极便是能量中心,当太极位置确定之后,一切朝向太极的运动为阴,一切背离太极的运动为阳。根据这个理论拓扑人体经络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走向,皆与事实相符,或者说与古人描述相符。可见这是正确的。
而,我们的宇宙其实是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二者互相连系,缺一不可。
因此,这里就有必要再阐述一下,如何从阴阳的空间定义,引出其时间定义,也即古代《内经》对于昼夜四季阴阳差异的论述(也即从古至今不少人误会成“左升右降”的问题)。
首先引用《素问-金匮真言论》的一段: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
这一段话,究竟是一种“主观约定”,还是一种“客观实测”?由于古人言简意赅,未阐明其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往往使人误会,以为仅是一种“约定”,而不是一种“实测”。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究竟。
(A)“平旦至日中”有多少时间?“平旦”是卯时正,“日中”是午时正,间隔三个时辰(6小时);
(B)“日中至黄昏”有多少时间?“日中”是午时正,“黄昏”是酉时正,也是三个时辰(6小时);
(C)“合夜至鸡呜”有多少时间?“合夜”是酉时正,“鸡呜”是寅时正,有着五个时辰(10小时)!
(D)“鸡呜至平旦”有多少时间?“鸡鸣”是寅时正,“平旦”是卯时正,只有一个时辰(2小时)!
好了,“阳中之阳”是6小时;“阳中之阴”也是6小时,这似乎很平均;但是阴中之阴竟有10小时!而阴中之阳只有2小时?这是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如果这属于人为的“约定”,为什么不做平均分配,却要如此不成比例? 
这恰恰说明,写《金匮真言》的作者,不是想当然地“约定”阴阳比例,而是经过实测认定的!
或许有人会问:阴阳不过是一种哲学,难道可以实测吗?根据什么标准?
那么我就要说,阴阳的本质不是哲学,而是物理理论,当然可以实测!
根据什么标准呢?还是根据太极!
在太极空间定义中,我们说“太极是自然系统的能量中心”,那么转为时间定义,太极当然也是能量中心。不过,正所谓“道可道,非恒道”,在时间过程中,太极的能量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抱括两方面:一是太极能量的绝对值发生变化;一是太极对于系统局部的能量传递值发生变化。就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来说,无论一日之昼夜,还是一年之四季,主要是地球周期性偏转,导致能量传递值发生着周期性改变。这种变化,科学上用“变化值”来表达。太阳能量的绝对值,古代人是不知道的,但太阳能量传递给地球某部的变化值方向,对于古人却是可测的。
这里还要引入一个物理概念:等效原理。因为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是居于地球某部的人体,而太阳对于人体的能量传递主要不是直接照射,而是先晒热地球,再由地球环境传导给人,所以太阳对于人体的能量传递,可等效地视为地球环境对人体的能量传递。
在白昼,地球局部受到日晒而升温,地球环境对于生物能量关系也处于“赋与”状态,这是一种背离能量中心的运动,所以总的称“天之阳”。而其中“平旦至日中”,太阳对于地球局部的能量传递不断提高,“变化值”处于上升曲线,也属阳,合起来便是“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能量传递的方向虽然仍在“赋与”,“变化值”却开始处于下降曲线,这属阴,合起来便是“阳中之阴”。
在黑夜,地球受不到日晒而降温,地球环境对于生物能量关系也由“赋与”转为“夺取”,这是一种朝向能量中心的运动,所以总的称为“天之阴”。而其中“合夜至鸡呜”,地球环境因晒不到太阳而温度不断下降,变化值也处于负值不断增加的曲线,这也属阴,合起来便是“阴中之阴”;“鸡呜到平旦”,直到这时,地球环境对于生物的能量夺取才到达极限而不再增加,转而呈现减少趋势,变化值也因负值开始减少而呈现上升的曲线,这却属阳,合起来便是“阴中之阳”。大家都知道,夜里最冷的时间点是黎明前,所以“阴中之阴”的时间段就很长;而太阳一旦出来,能量关系立刻就由夺取转为赋与,所以一日之间“阴中之阳”的时间段就很短!
这充分说明,古人是根据实测,得知阴阳变化值走向才作出的结论。在古代虽然没有温度计,但感知温度变化的方向是办得到的。对照起来看,由于四季变化的能量变化值观测取的是既含有白昼又含有黑夜的平均值,而地球对于太阳公转所造成的偏率是平均的,能量的季节性传递曲线也很平滑,所以古人关于四季的“阴中之阳”时间段便与其它时间段呈平均状态,并不象昼夜之间的时间段那样差别显著!
因此,我非常认可古中国人中、尤其是金匮真言作者这样的实事求是态度,也希望广大中医人学习这种“以实测为依据、以逻辑为准绳”的科学方法,正确继承和切实发展中医事业!
 
最后编辑:
楼主一直在强调不要“偷换概念”,但恰恰是楼主在偷换概念。根据楼主的发言,在他看来“辩证”和“约定”就是“主观上随意指定、判断”的意思。
比如
所谓“辩证哲学”,根本就不含物理特征,可常常被人巅倒黑白,混淆是非地瞎说一气。而中医却绝不允许有这种情况!比如,你可以在某个时期把一个革命者说成反革命,把一个杀人魔王说成民族英雄,这都是“辩证哲学”可以干的事情
可以看出你根本不懂懂什么叫”辩证哲学“。在你眼里,”辩证哲学“怎么就是”颠倒黑白,瞎说一气“?反倒你这段话给我的感觉像是你带有主观情感的发言,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你需要好好学习并深刻一下辩证哲学观,需要澄清的是,它并不是随意地把黑说成白的诡辩方法。

”约定“指的是命名法,也分两种:一种是不影响事物指认的意思,比如“点头”、“摇头”的含义,“左”、“右”,“东”、“西“的定义,这种约定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故意的;另一种则是根据事物本身特点,在已有的概念和命名基础上的进一步命名,比如,先确立了”动“和”静“的含义,然后就有了”动脉“和”静脉“的定义(因此不能在承认动静含义的基础上,又去互换动脉和静脉的定义——除非互换”动“和”静“的含义,就如阿尔巴尼亚国”摇头“和”点头“的意思互换了一样),这时”约定“不是随意的,而是遵从某些前提和背景的。
阴阳的本质不是辩证哲学,而是物理学。如果不能确立这一点,中医永远都 不能成为科学!
如果你不承认阴阳观代表辩证哲学,那么你就否定了《易经》,更不用谈它所衍生出的八卦了。所以,你的八卦理论的基础都崩塌了,后面的推导就不更用看了。

中医本身就不是科学,用不着去贴金;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唯一正确方式,因此某个东西不是科学,不代表着它是错误的(这里指的是结果,而不是指手段、解释方法)。你自己去看看”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然后来回答:孙子兵法是科学吗?中国画、书法、太极拳都是科学吗?

他们都不是科学,但不影响它们的积极价值和意义,也不影响其实用性。本质上这些东西背后的指导思想和中医所使用的指导思想是一样的,指导思想都是辩证哲学。中医里面的阴阳只是一个工具,用来阐释辩证哲学在中医中的应用的,辩证哲学则指导着中医分析、用药、治疗过程。但要注意,辩证哲学本身不是医学,它是一套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能用在各个方面(治国、用兵、企业管理、书法、绘画、武术等)。

唐诗宋词永远是唐诗宋词,用英文写唐诗宋词也只能是生搬硬套,失去其韵味。同样,想用现代科学去解释中医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只是永远达不到完美的地步——就跟用英文写唐诗一样,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实际上,现在的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授,不都是在干这个事吗?整天拿小白鼠做实验,分析中药成分,结果这么多年了,有什么突破呢?如果有突破,各种重大疾病专用中药提纯药早就出来了,但没有。这就说明,根本不存在一种专用的成分对抗某种专门的疾病——这正好和中医的辩证思想是一致的,要知道内经里早就说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不同体质的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得病经历,哪怕是同一个疾病治疗用药也不一样。

光是一味药里面的成分几十上百种,单独一种的作用非常有限。被西医吹捧上天的青蒿素,结果还是出现了耐药性(经方用了上千年,都没有出现耐药性);还有各种仿照西医方法制成的中药新型剂,如复方丹参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等,都出现了过敏反应(但在正确的辩证处方和正确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式下,却少有过敏现象,这值得反思)。这些都说明,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药中医,是行不通的。单味中药里面成分复杂,多种成分配比组合才可能有本草里面记载的功效,用科学解构主义的方法就只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他们分析单味药也只是得到一些苍白的实验结论:抗菌作用、利尿作用、降血糖作用、提高吞噬细胞、修复肝细胞作用……但还是解释不清楚,为何这味药既能治疗这个病又能治疗那个病?如果认为靠这些作用组合起来就能治病,那么西药里面也有很多药物各自具有这些作用,是否将其混合在一起,就能达到中药那种治疗不同疾病的作用?我看未必。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现代科学那种解构主义能够研究透彻的。现代可以造机器人,但无法造出跟人一样有情感、会生病(不是机械故障)的机器人,因为人不是机器。用机械的”科学方法“去研究人体,是行不通的。

此外,正是有了辩证,这才会根据一年四季中昼夜时间长短不同的变化(《周髀算经》说:“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冬至日出辰而入申,…夏至日出寅而入戍。” ),得出六病的不同病发时辰:
1543911525391.png

这个才是辩证,它不是你想当然的”随意约定“。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