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仿宋]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王冰说:沮,润也。弛,缓也。央,久也。辛性润泽,散养于筋,故令筋缓脉润,精神长久。何者?辛补肝也。《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
高世栻说:沮,作阻。央,作殃。辛者,肺之味。过辛,则肝木受制,不生心火,故筋脉阻弛。筋者,肝所主。脉者,心所主也。筋脉阻弛,则阴精不濡于筋,神气不充于脉,故精神乃殃。是辛味生肺,太过则伤肝矣。
胡天雄说:天雄按:胡考证虽近繁琐,大义则精。然王注上文“伤在五味”云:“正为好而过节,乃见伤也,故下文曰……”,则王亦知此为辛味所伤,盖偶误也。
金栋按:多食辛,则肝为肺伤,过节伤所胜(金乘木)之脏。
又,自“味过于酸……精神乃殃”这一大段,在病理情况下,根据五味、五脏附五行之说,过节伤所胜(相乘)之脏,逻辑体例未一,或有自相矛盾之处。而森立之却说:“以上五味过则伤五脏之理,有不可必以相生相克论者,盖是一种之古诀,自不可然而然者也。”故下面摘引高校教参程士德主编《内经》对这段话的校勘、逻辑体例及推理分析如下,愿与读者共享。
“味过于酸……精神乃殃”的文字与《太素》的异同点:
通过互校,现将其中较重要而有意义的句子厘定于下:
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肝在五行中属木,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木盛则克土,脾属土,故当为“脾气乃绝”。《太素》作“肺气乃绝”,非。
⑵“味过于甘”,《太素》“甘”作“苦”,为是。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云:“盖言味过于苦,心气过实,以为喘满;火亢血燥,故色黑;水火不济,故肾气不衡也。”
⑶“味过于苦”,《太素》“苦”作“甘”,为是。《素问绍识》云:“味过于甘,则脾气过实,胃气敦阜也(敦阜,即敦厚之义)。”尤怡《医学读书记》亦曰:“所谓‘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者,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胃亦不能输其精气于脾。胃不输,脾不行,则津液独滞于胃,而胃乃厚。厚,犹滞也。”
⑷“精神乃央”,王冰注:“央,久也。辛性润泽,散养于筋,故令筋缓脉润,精神长久。”《新校正》云:“按:此论味过所伤,难作‘精神长久’之解,‘央’乃‘殃’也,古文通用……盖古文简略,字多假借用之也。”《太素》作“精神乃英“,为非。尤怡《医学读书记》亦云:“由辛散太过,而血气消沮,筋脉懈弛,精气衰及其半也,岂润泽长久之谓哉?以过为正,以伤为益,误矣!误矣!”尤氏释为“半”,可参。
又,关于饮食五味偏嗜伤人的一般规律,原文说明五味太过,往往首先损伤本脏,如: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甘,则伤脾;过食辛,则伤肺。同时,由于本脏功能失调,又会影响其他相关内脏而导致多种病变。兹据本段所述归纳如下: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