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黄帝内经集解》补遗:《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

生气通天论54.jpg

生气通天论55.jpg

[FONT=仿宋]【清净则肉腠闭拒】程士德说:清净即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言人能安静自养,则肌腠致密,足以抗御外邪的入侵。王冰注:“夫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妄作劳,是为清净。以其清净,故能肉腠闭,皮肤密,真正内拒,虚邪不侵。”[/FONT]
 
【大风苛毒】程士德说:大风、苛毒义同,即毒烈的邪气。
 
[FONT=仿宋]【病久则传化】张志聪说:病久者,邪留而不去也。传者,始伤皮毛,留而不去,则入于肌腠,留而不去,则入于经脉冲俞,留而不去,则入于募原脏腑。化者,或化而为寒,或化而为热,或化而为燥结,或化而为湿泻。

森立之说:案:此唯云“病”者,冒前文之“风”,而谓外邪也。传化者,谓邪气之所传正气之所化也。志聪说可从。[/FONT]
 
[FONT=仿宋]【畜积】程士德说:积聚,蕴结。《淮南子·要略》:“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畜,亦通“蓄”。

【故阳畜积病死】胡天雄说:此节前后都说阳气,不单用“阳”字,《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也是用的阳气,此处阳下疑脱“气”字。“阳邪畜积,隔塞不通”,这是《伤寒论》阳明腑实证的理论渊源。“隔者当写”,所以承气汤就成为主方了。1945年秋初,王某因远道回家患病,发热而大汗不止,小便时突然昏倒,来邀余诊。时余年少气盛,稍读书,不顾天时,不审病情,以为大汗如此,又见小便晕厥,当防虚脱,不知“腠理开,汗大泄”,正是暑热内盛之明证;治疗上又昧于“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之戒,用张锡纯法以大剂龙骨、牡蛎、萸肉敛之。于是,汗止而大便闭结,舌面干燥无津,纵向出现光滑如白玉者两条,其时方阅《温病条辨》,不知是“阳气畜积”之病,又昧于“隔者当写”之理,以为大汗津伤之后,此证、此舌,增液汤真天造地设之方,于是以大剂生地、玄参、麦冬投之。服多贴,大便仍然不通,舌面仍然光滑无津,不知滋水救焚,不如急下存阴,于是束手谢不敏。病家乃至某寺,卜一神方,集姜、附、桂之大成,一服而口鼻皆衄,迁延日久,因以殒命。事经四十年,展读《内经》“不亟正治,粗乃败之”之句,迄今犹觉内疚。

金栋按:胡氏所述病案,若遇今日,定吃官司矣。[/FONT]
 
[FONT=仿宋]【阳气当隔】丹波元简说:马云:“隔者,乖隔不通之谓也。”简按:隔,非噎隔之隔。王、马并引“三阳结谓之隔”。恐非也。

金栋按:伯坚先生认为“隔是便闭”,当指大便不通。与西医肠梗阻有“痛、呕、胀、闭”之“闭”义同。[/FONT]
 
[FONT=仿宋]【不亟正治,粗乃败之】程士德说:亟(ji),急速,赶快。正治,以正确的方法治疗。粗,粗工。指医疗水平低劣的医生。败之,指病情发展,恶化。《素问直解·卷一》注:“申明当隔者,若既病则当泻,苟不亟泻而正治之,犹粗工之败乃事。”

【粗】森立之说:“粗”字对“正”字而成语,谓粗工也。

金栋按:工,古代对包括医者在内的各种具有技艺之长者的总称,故古代医者可谓工。《说文·酉部》“医,治病工也”正谓此。所以有《难经·六十一难》“问而知之谓之工”、《邪气脏腑病形》篇“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之说法。由于医工诊治技术之不同,故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如《邪气脏腑病形》篇说:“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据《内经》通篇内容分析,“粗”与“工”对字成语。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有“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有“顺者为工,逆者为粗”,《官能》篇有“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可见“粗”尚未至“工”也。上文有“良医弗为”,则“良医”即为“良工”。“良工弗为”应与“粗乃败之”对文成语。若依森氏说“谓粗工也”、依马莳说“下工为粗”者等,或为“下工”之下也。[/FONT]
 
[FONT=仿宋]【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杨上善说:夫阳者,生气也;阴者,死气也。故阳气一日而主外,阴气一夜而主内。

程士德说:一日,指白昼。此指卫气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王冰:“昼则阳气在外,周身行二十五度。”[/FONT]
 
[FONT=仿宋]【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杨上善说:一日分为三时,平旦人气始生,为少阳也。日中人气隆盛,为太阳也。日西人气始衰,卫虚阳也。阳气衰也。

程士德说:人气,即人身阳气,与后二句中之“阳气”合。隆,王冰:“隆,犹高也,盛也。”虚,疏松,减少。气门,玄府也,即汗孔。人与自然相应,平旦日初升,故人身阳气始生;日中日当午,故人身阳气隆盛;日西日渐落,故人身体表阳气减少而疏松,因而汗孔开始关闭,以防外邪侵袭。

赵洪钧说:洪钧按:高校教参(指程士德说)这段解释有严重错误,主要是最后一句。日西而阳气已虚,不是人体体表阳气减少,而是全身都少。这时也不是体表疏松,而是致密。这样才能汗孔闭。其实,尽管日西之后阳气渐少,却还是阳气固秘于外——体表。临床上把异常多汗,叫做阳虚或表虚,就是因为阳气不能固秘于外而汗孔大开。(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

金栋按:日西阳气已虚,张介宾说“至日暮则阳气之门闭”,与赵先生说“不是人体体表阳气减少,而是全身都少。这时也不是体表疏松,而是致密。这样才能汗孔闭”义同,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从而点醒梦中人,甚确。

【气门】郭霭春说:指汗孔言。谓“气门”者,是说汗从肺气而宣发也。[/FONT]

金栋按:《集解》引王冰说“气门谓玄府”,而所谓“玄府”,指看不见的微细小孔。森立之说:“玄者,幽微之极,目亦不能见之谓也。汗空微眇,非人目所能见之,故名曰玄府也。”
 
[FONT=仿宋]【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王冰说:皆所以顺阳气也。阳出则出,阳藏则藏。暮阳气衰,内行阴分,故宜收敛,以拒虚邪。扰筋骨则逆阳精耗,见雾露则寒湿具侵。

森立之说:案:“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者,前句言内强力动作,伤阳气。后句言外御风寒,外部者也。[/FONT]
 
[FONT=仿宋]【形乃困薄】高世栻说:形乃困顿、虚薄而为病。

郭霭春说:困薄,谓憔悴虚损。《广雅·释言》:“困,悴也。”《吕氏春秋·仲夏》高注:“薄犹损也。”

金栋按:薄(音搏bo),(形体)薄弱,单薄,引申为虚损、减少。困薄,郭氏说“谓憔悴虚损”,与张介宾说“劳困衰薄”义同。而杨上善说“病困迫于身。薄,迫也”,非是。[/FONT]
 
生气通天论56.jpg

[FONT=仿宋]【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王冰说:亟,数也。

汪昂说:起者,起而应也。外有所召,则内数起以应也。如外以顺召,则心以喜起而应之。外以逆召,则肝以怒起而应之之类也。

丹波元简说:起亟也。简按:数说未知孰是,汪解似易晓焉,且王意亦似当然。

胡天雄说:起亟,《太素》作“极起”。张注:“亟,气也。”又云:“诸书释为数字,全无意义。”天雄按:王云:“亟,数也。”故清·汪昂亦云:“数起以应之。”释亟为气,于字书无据,则汪注“数起以应之”,其义似胜。然阴者藏精而数起,终觉牵强不顺。详王注《阴阳别论》引此,作“阳者卫外而为固,阴者藏神而内守”,则王冰本人亦以“起亟”之义不明,故改为内守也。吴本作“阴者藏精而为守”,大概也是据此而改的。

程士德说:阴者,指属阴的五脏。《太素》杨上善说:“五藏藏精。”起亟,亟(qi),屡次,再;起亟,即亟起,义为屡次起来。《素问集注·卷一》注:“阴者主藏精,而阴中之气,亟起以外应。”汪机《读素问钞》说:“起者,起而应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意为五脏所藏之精气,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

金栋按:《集解》引文“作极,训中”解,似不当。又亟字,见《四气调神大论》补遗。[/FONT]
 
[FONT=仿宋]【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张志聪说:阳者,主卫外,而为阴之固也。

程士德说:阳气为阴精固密于外,使阴不外泄。[/FONT]
 
[FONT=仿宋]【脉流薄疾,并乃狂】胡天雄说:张云:“并者阳邪入于阳分,谓重阳也。”天雄按:意即两阳相并也。一青年,初以“心动过速”请诊,察其面部发红,唇舌色绛,脉则滑数有力,知为心胃火盛所致,乃书苦寒降泄之品与之。患者服药数帖即停,其母虑其体虚,杀鸡并以温补药炖之以服。未几,因事拂意,遂发狂病,怒骂殴人,不避亲疏,乃入某精神病院住院近半年之久,而脉证如故。余以为脸红舌绛即“阴不胜其阳”之表现,心动过速、脉数有力,即所谓“脉流薄疾”也,鸡为肝畜,最能助火,又加温补药炖之以服,鸡与温补药均为阳性药也,本为阳病,又加阳药,正是阳邪入于阳分之意,并乃狂,不亦宜乎?乃投柴胡龙牡汤加减泻火豁痰,一服而效,服七十余剂不再发。

程士德说:薄,迫也。脉流薄疾,经脉中的气血流动疾迫快速。《类经·疾病类·五》:“薄,气象迫也。疾,急数也。并者阳邪入于阳分,谓重阳也,阴不胜阳则阳邪盛,故当为阳脉阳证之外见者如此。”《素问经注节解·卷一》:“并,合并也,即前阳积之谓。”阳分所赅甚广,阳脉、阳位等皆其谓也。意为阳邪入于阳分,阳热过剩,于是发为狂证。与《难经·二十难》“重阳者狂”义合。也有将“并”直接释为“盛实”的,如王冰注:“并,谓盛实也。狂,谓狂走或妄攀登也。阳并于四肢则狂。《阳明脉解》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夫如是者,皆为阴不胜其阳也。”两说相同。[/FONT]
 
[FONT=仿宋]【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高世栻说:阳不胜其阴,阴寒盛也。阴寒盛则五脏气争。争,彼此不和也。五脏气争,则九窍不通,盖两目者,肝之窍;两耳者,心之窍;两鼻者,肺之窍;口者脾之窍;前后阴者,肾之窍也。

胡天雄说:本篇论点以阳气为主,阴不胜其阳,是阳亢;阳不胜其阴是阳衰。阳衰故五藏气争,争者争此阳气也。五藏阳衰故九窍不通,所谓“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金栋按:高氏说“两耳者,心之窍”,当本于《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 今《内经》遗留的五脏开窍不统一,是两汉学者(包括医家)看法始终不一的痕迹。《灵枢·五阅五使》:“五官者,五藏之阅也。……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以候五藏。”而目前中医公认的五官窍配属五脏是:肝在窍为目,心在窍为舌,脾在窍为口唇,肺在窍为鼻,肾在窍为耳与二阴。[/FONT]
 
[FONT=仿宋]【陈阴阳】丹波元简说:张云:“犹言铺设得所,不使偏胜也。”吴云:“陈,设也。”简按:王、陈读循,未详所据。

胡天雄说:马云:“陈示营卫藏府。”天雄按:《灵·小针解》:“易陈者,易言也。”训陈为言。可见陈当是陈述之意,《礼·表记》:“事君欲谏不欲陈。”注:‘陈,谓言其过于外也。”

郭霭春说:“陈”有“道”(讲说的意思)义,见《汉书·哀帝纪》颜注。反复讲说阴阳,就是使人了解养生,必先法于阴阳。[/FONT]
 
[FONT=仿宋]【筋脉和同】程士德说:和同,和睦同心之省文,意为和调。筋脉和同,即筋脉和调。

郭霭春说:和同,同义复词。即筋脉舒和的意思。[/FONT]
 
[FONT=仿宋]【气立如故】森立之说:案:《说文》:“立,住也。”因考“气立”者,谓以气独立也。人人无病,长生端然而立身者,皆因阳气之充满也。此气有所亏欠,则不能正立身,所云起居不安也。“气立”二字,宜如此解,诸注皆未明了,张介宾稍得解矣。

胡天雄说:“气立”的含义,杨、马皆避而不谈,王训“真气独立”,张训“人受天地之气以立命”,时贤郭霭春《素问校注语译》云:“立字应该反训,作行讲。”天雄按:《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名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彼处所指虽不同,但以气止与气立对文,则立字反训,义自贴切。

程士德说:气,此指人身正气。立,“行”也。《吕氏春秋·贵因》:“如秦者立而有车也。”高诱注:“立,犹行也。”气立如故,指人身正气运行正常。

郭霭春说:“立”字应该反训,作“行”讲。见《吕氏春秋·贵因》高注。本句是说气之运行正常。

金栋按:有学者指出,郭氏将“立”字反训释为“行”,不当。应遵王注“真气独立”之说。许学东说:“毕沅《新校正》云:‘古者车皆立称,故云立,与下坐字对文,注非也(指高诱注)。……王注把‘气立如故’的‘气’训为‘真气’是确切的,应当予以肯定。这里的‘气’跟本经前文‘气之削也’的‘气’相同,即‘正真之气’。正气、真气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人体有病,真气便会削弱,人体恢复,真气也就恢复正常,这是自然之理。”(许学东.医古文知识.1993年第1期)若不将《吕览》高注作为书证,径直将“立”字作反训释为“行”义,据经旨,按胡氏说“义自贴切”,可从。

,据范登脉《素问校补》考证,立、位古同字。气立,就是分至启闭之气居其位。气立如故,就是四时八节居位正常。范氏说乃以天论之,以季节气候论之,与本段论述人体之生理、病理及病证不符,不可从也。[/FONT]
 
[FONT=仿宋]【风客淫气】森立之说:谓风邪客于身,而淫渍阳气也。与《至真要大论》“风淫所胜”文例同。

胡天雄说:《新校正》引全元起注云:“淫气者,阴阳之乱气也。因其相乱而风客之则伤精,精伤则邪入于肝也。”此注可从。但这里淫气是“风客”的基础,是风邪伤肝的内在原因。淫气就是精气内乱,故风邪得而客之,非风客而后伤精。《灵·贼风》篇的“血气内乱”,《四时刺逆从》的“正气内乱”,《阴阳清浊》的“清浊相干,名曰乱气”,皆可参考。产生淫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上的惊恐恚劳、起居失度(见《经脉别论》),针刺上的逆四时而乱气(见《四时刺逆从》)。皆是其例。

程士德说:客,《素问经注节解·卷一》:“客者,人来自外之称,风自外来,故亦曰客也。”风客,此指风邪侵袭人体。淫,蔓延、渐进的样子。气,此当指肝脏所藏之精气。风客淫气,义为风邪侵袭,蔓延扩散到肝脏。《素问集注·卷一》:“风木之邪,内通肝气,肝主藏血,肝气受邪,则伤其血矣。”[/FONT]
 
[FONT=仿宋]【精乃亡,邪伤肝也】森立之说:精乃亡,谓风邪伤阳气,则阴精遂亡少也。邪伤肝,谓邪已入血分也。后三节“因而”二字,并冒于“风客淫气”四字而说出也。与前文“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下四节,并受上文同例。

胡天雄说:历来注家都误解精为男性的精液,故杨云:“施精不已,故精亡也。”志云:“阴寒精自出也。”这里必须弄清楚的是“精乃亡,邪伤肝”,精和邪是对举的,精指五藏精气,代表人体正气,邪指邪气,这里具体指风邪。《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评热病论》:“是邪却而精胜也。”《调经论》:“精气自伏,邪气散乱。”《灵·官针》篇:“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都是精、邪对举,可以为证。古代医家认为风邪伤人,首先不过是一个寒热表证,《脉要精微论》:“风成为寒热。”一般是不会内伤五藏的,《灵·邪气藏府病形》:“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只有人体正气内乱,精气自伤,外邪才能乘虚入侵,叫做“阴阳俱感,邪乃得往”《灵·邪气藏府病形》,叫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评热病论》。此处内有淫气,外加风客,就是阴阳俱感、气虚邪凑的写照,所以造成了风邪伤肝的严重后果。释为“施精不已”、“精自出”等都是错误的。[/FO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