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仿宋]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小针解》说:言邪气之中人亦高,故邪气在上也。
【浊气在中】《小针解》说: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名曰浊气在中也。
【清气在下】《小针解》说: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
【故针陷脉则邪气出】《小针解》说:取之上。
【针中脉则浊气出】《小针解》说:取之阳明合也。
【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甚)】《小针解》说: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
刘衡如说:病益:《甲乙》卷五第四及《素问·长刺节论》王注引《针经》文此后均有“甚”字,应据补。《太素》缺卷正有“甚”字。
郭霭春说:按:本经《小针解》无“病益”二字。周学海以此二字为衍文,似是。
金栋按:《集解》引钱氏说据《甲乙》已补。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小针解》说:言经络各有所主也。
【病各有所舍】刘衡如说:病:此后应据《甲乙》卷五第四补“各有所舍,针”五字。《太素》缺卷正有此五字。
郭霭春说:《甲乙》卷五第四“宜”作“舍”,下有“针各有所宜”五字。
金栋按:《集解》已据《甲乙》将“宜”改为“舍”,但“舍”字下未补“针”字,当依刘氏说补入。
【无实实,无虚虚】金栋按:无,勿也,没有之义。实实,第一个“实”字,使动用法,使……实,实实,使实者(证)更实。虚虚同此,使虚者(证)更虚。“无实实,无虚虚”,即下文没有“损不足而益有余”之所说。
【是谓甚病】刘衡如说:甚:应据《甲乙》卷五第四改为“重”。《太素》缺卷正作“重”。
【取五脉者死】《小针解》说: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
【取三脉者恇】《小针解》说:取三阳之脉者,恇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
金栋按:上文据刘衡如校勘本已校改。
杨上善说:恇,区方反,怯也。气少故怯。
金栋按:《说文·心部》:“恇,怯也。”《集解》引张志聪说“恇,怯也”与杨氏说皆本于《说文》。据《集解》所引注家,恇有二义:①不足、衰残;②胆怯、恐惧。《汉语大字典·心部》:“恇(kuang):①胆怯;恐惧。《说文·心部》:‘恇,怯也。’《玉篇·心部》:‘恇,怖也。’《正字通·心部》:‘恇,恐也。’……②虚弱貌。《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张隐庵《集注》:‘恇,虚恇也。’《灵枢经·寒热病》:‘精泄则病甚而恇。’”
【夺阴者死】《小针解》说: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丹波元简说:《甲乙》“死”作“厥”。简按:与《小针解》之义不合。
郭霭春说:夺:王冰曰:“夺,谓精气减少如夺去也。”死:《甲乙》卷五第四“死”作“厥”。
金栋按:郭氏引王冰曰,见《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王冰注语。
【夺阳者狂】《小针解》说:正言也。
【针害毕矣】杨上善说:针害者,前所禁甚也。[/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