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的疱疹,用的叶下珠新鲜的外敷,2天好了。供参考。期待,老师辛苦了!学习,参考,交流。前些天一疱疹患者发作长泡,先是痛了三五天,疼痛,神经痛,晚上都睡不着他还以为是别的伤病,长泡了几天来看才知道是疱疹。长泡后四天用新鲜的罗裙带碎敷,当晚就不那么痛了,用药一周就好了。
有新意,有启发,中西结合分析,易懂。其实,细胞内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阴亏,常见于慢性亏损性疾病,而细胞外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津液亏乏,常见于腹泻和发汗太过。所以,津亏补液恢复快,阴亏养阴康复慢。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桂枝。
桂枝:温阳,通络,透水气,走肌肉之表而解肌。
各位看官记住了,我说的是“走肌肉之表”,而不是走肌表。
咱临床用桂枝最多的时候是桂枝汤了,估计大多数医者也都是这样的。起初咱也和大多数医者一样,认为麻黄用于表实证,桂枝用于表虚证,表实证与表虚证的区别就是有汗与无汗。后来咱逐渐体会到,表实证表实就是肌肤密实,外邪不易透过而深入于里,本已表面肌肤密实,再加外邪的束缚,故内阳不易外出而见汗,故表实证常无汗。表虚证的表虚是肌肤腠理不甚致密,外邪易于入里,侵袭肌肤之里肌肉之表。由于肌肤腠理不甚致密,内阳容易外透外泄,故常见汗出。桂枝色红似肌肉之色,温阳而易透于表,故,桂枝汤宜用于表虚证。桂枝通络通透的是肌肉之表之络,多用于肌肉痠痛之症,而关节痠痛,内脏内部疼痛须通络者,用之常效果不佳。
桂枝透水气,可能各位看官在别处没有听到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真知道,听说过,那我就太孤陋寡闻了。桂枝透水气我是看过河北郭志辰的《空间医学用药》后发挥想象想到的。
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人体70%是水液。细胞有内液、外液,当细胞内液大量渗出细胞外,机体就会表现为湿邪、湿气、湿阻等症状,此时医者治疗多是化湿祛湿,而忽略了细胞内液的亏少。细胞外液大量渗入细胞内,人体就会有阴虚津亏的表现,此时医者多会大量补充水液或滋阴等,岂不知,此时正是独处藏奸,水湿之邪,深深藏入了机体内部。此时需要把深藏内部的水气湿邪透发出来,而不仅仅是滋阴养液。这时候就用到了桂枝,但用量要小。用量小的目的,一是防止它继续伤阴,一是量小气淡容易透过细胞壁而发挥作用。桂枝透水气就是这个意思,桂枝可以透过细胞壁,使细胞内液容易渗出,也使外液容易渗入。不过我最近几日改用猪苓来发挥这样的作用了,认为猪苓不温不燥更易护阴也可利湿。
有事要做,暂说这些,待会儿附说一些肉桂。明日说白芍。
很有同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中。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川芎。
川芎:理气,入血,理血中之气。
川芎,味重,入血,可理血中之气。看官要问了“川芎不是活血药吗?怎么到你这里成了理气药了呢?”
不错,川芎是理气药,只不过它味重入血,理的是血中之气,可以通过理血中之气,达到活血的目的,故川芎有“血中之气药”之称。
常言川芎活血治头痛,世有名方川芎茶调散。记得咱上卫校时,中药老师讲川芎时说,川芎活血理气治头痛,在治疗感冒时加点儿川芎可以减轻头痛的症状,加速感冒的痊愈。上大学时又听一位老师说川芎治头痛量要大,至少在30克以上。老父亲临床治头痛也常会用到川芎。起初几年,咱听老师的话,治头痛经常用川芎,从小量到大量不等,当然老师说治头痛川芎可用到60克,咱最多也没有超过40克的。经过几年的临床验证,咱认为川芎味重,偏下行,很难像古书上说的那样达巅顶治头痛。咱认为川芎治头痛效果不佳,不如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蜈蚣、全虫等活血通络效果好。或许咱对川芎的认识还不深,辨证用药还不当,还有待学习。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再有,咱认为,川芎本已味重,轻装才可便行,行气需要清新,故临床川芎用于理气活血时,特别是需要它上行时,用量不宜过重,重则下趋。胃气虚损之人不宜用,用之,量必须小。
血虚者慎用或不用。
下次拟说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