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今日说佩兰。
佩兰:化湿醒脾,祛暑醒脑。
佩兰又名醒头草,为夏季暑湿犯人的常用之品。
佩兰质轻,不甚芳香,偏行于中、上二焦,可化中焦湿邪以醒脾,可化三焦之湿弥以解困醒脑。
佩兰化湿,除中焦之湿邪,可用于湿阻脾胃诸症,也可用于食积瘀阻之湿淤。
佩兰用于中焦湿邪病症时,用量不宜过大,6~9克足以,或可更小,恐其味重碍脾或药过其位。佩兰用于湿邪弥漫三焦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或病症的轻重,适当增加用量,此时用量小,恐不足以抗邪,然一般也12~15克即可。
佩兰虽味偏重,然质轻,不足以下行,故单下焦湿邪淤阻的病症用之效不佳。也是,下焦之湿邪常须利之,就是利湿,用利湿之品,而佩兰的功用是化湿。“化”者,有蒸腾向上,渐祛的意思,“利”者有速猛之势,有向下外出之意。
学习啦。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今日说藿香。
藿香:芳香温燥暖胃化湿,僻秽醒脾祛暑轻体。
藿香、佩兰可谓是姊妹药,均可化湿醒脾祛暑。然藿香偏于温燥,有暖胃之功,佩兰性较平。藿香芳香之味浓,僻秽祛暑作用胜于佩兰,特别是用于阴暑、寒暑。然因藿香偏于温燥,素体阴虚津亏而犯暑湿之病者,多选用佩兰,慎用藿香。
藿香化湿偏于上行、外散,也是用于中、上焦,以及湿热弥漫的病症,单纯下焦湿淤者,不宜用。
藿香味浓,用量不宜过大,我常用9~12克,很少有用到15克的时候。
暑湿季节用藿香,我常与滑石同用。暑湿季节患者表现为反复感冒时,我常用小柴胡汤加藿香、滑石粉治疗。其他季节需用藿香或佩兰化湿时,我常是选用佩兰。当然属寒湿时必用藿香,或加苍术。
藿香,夏季多用。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今日说说滑石粉。
滑石粉:清热、利湿、通淋,祛暑,功趋下。
气候已步入炎热继而潮湿闷热的夏季,暑湿炎热的夏季不得不说说祛湿防暑的物美价廉的滑石粉。
滑石粉为很好的利湿防暑之品,著名的防暑代表方六一散,其功不可没。是年,一同学身困乏力,感冒久不愈,余嘱其滑石粉一味沏水喝,一日即康。
滑石粉色白味淡性寒,白属肺,味淡易上行,故滑石粉利湿可利上焦之湿。滑石粉质重虽不及石膏,但滑石粉还是偏于下行的,利下焦之水湿,清下焦之湿热。
滑石粉清热,可利上焦之湿,但清上焦之热的功效不佳。
滑石粉利上焦之湿,清下焦之湿热,但利、化中焦之湿则功效不及芳香化湿、渗湿之品。尽管老父亲在一段时间内,每遇舌苔厚腻中焦湿阻者必用滑石粉,我还是认为滑石粉利湿在中焦的作用较弱。
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利湿在于温阳,滑石粉性偏寒,素体脾胃虚寒,或素为下焦寒湿体质者,利湿滑石粉还是要慎用的。
滑石粉清热,无湿不宜用。
滑石粉清利下焦湿热,尽管量重才易下行,但为防寒凉败胃之虞,亦防过利伤津损阴,滑石粉用量还是不宜过大,我的常用量是15~20克,很少用到30克的。也常常只是在夏季用的多,其他季节少用。
滑石粉外用治痱不错哦。
有些医籍说滑石粉可通乳,我不这样认为,因此通乳咱没有用过滑石粉,但我感觉,乳妇内有湿热,有湿热症状表现时,也不妨用滑石粉清热利湿兼以通乳。
对证是良药,滑石粉亦然。
 
中药的运用中,补气和补阳的区别是什么?
中午看到这个问题,下午有了一些简单的思考,现在再看到这个问题,反而感觉有些渺茫了。中药的运用中,补气和补阳的区别是什么?不就是一个用补气药补气,一个用补阳药补阳吗?就是说补气要用具有补气作用的补气药,补阳要用具有补阳作用补阳药。
下午,我的基本考虑是:气有正气、邪气之分,既说补气,当然是要说正气了,补阳亦一样。气与阳的不同,我是这样考虑的:气具有物质性,有推动、支撑的功能,阳具有温煦的作用,多指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因阴阳的无限可分性,气可归属于阳,阳也可以是阳气,补气可以扶阳,但不能等同于补阳,补阳可以温煦有助于气的推动、支撑,但不能等同于补气。在中药的运用中,补气药不具有补阳的作用,补阳药不具有补气的作用,当然大体是这样,具体到每味药又当有所不同。何药补气,何药补阳,何药兼而有之,需要我们加深对中药的学习和实践。
对老师的提问理解不够,对中医理论的学习仍然浅薄,不知道这样的回复能不能令老师满意,见笑了。
气是机械能,阳是热能。
 
气是机械能,阳是热能。
“气是机械能,阳是热能”似乎有理,然就你的这话说下去,我认为应该是“气是机械能,阳是热能或他能的外在表现”。一切能量做功后,表现为阳热亢盛上进的就是“阳”,补充一些物质后,能得到这种这样的表现的,就是所谓的补阳了。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今日说茵陈。
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蒸腾外透治湿热感冒。
茵陈味苦,清热利湿可以退黄,为大多医者熟知,然茵陈秉春升之气,可蒸腾外透治疗湿热性感冒病症,恐鲜有医者在用。我起初也没有意会到茵陈可以治感冒,是在卫校毕业后的不久,一同学来我家玩儿,闲谈中他顺口告诉我的,后查阅相关医籍资料,还真有茵陈治感冒这一说。
茵陈清热利湿,主要用于肝胆湿热的病症,也就说茵陈清热利湿作用在中焦,清肝利胆治中焦湿热。
茵陈质轻,用量不宜过大,可往往临床医生为了加大或加快疗效,常无限度的加大茵陈的临床用量,100克到300克的都有。其实茵陈临床用其气味,从溶解度饱和度来考虑,任意加大茵陈的量,在溶媒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茵陈不可能毫无限制的析出有效成分的。我们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加水,因为患者本已湿热在内,饮水的量是有限的。茵陈性寒,无限度加量还会有败脾伤胃之虞。素体脾胃虚寒者更是要慎用。
茵陈我的常规用量是:用于湿热感冒时9~15克,用于肝胆湿热时用了也常不超过30克。
茵陈清热利湿,治在中焦,用于下焦湿热病症时效果不佳,用于上焦湿热病症时也不及芳香化湿之品。
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单用茵陈。
治疗寒湿性黄疸不宜用茵陈,用时也注意温阳温补类药的配伍。
茵陈绵软者佳。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今日说竹叶。
竹叶:清心泻火,凉血通淋。
竹叶清心泻火,就是人们习惯称的小肠火。常见症状就是口舌生疮,小便淋漓涩痛。竹叶所治之淋为热淋,心火炽盛,热灼津伤一类的病症。竹叶所清之热多由上而下从小便出而解,热解而小便通利,故有称竹叶有利小便的作用。因为竹叶清热通淋利小便,故有人认为竹叶有利小便利湿的作用。其不然,竹叶是清热凉血而保津,非利水湿也。竹叶所清之热是炽热不是湿热,当然湿热病症也能用,竹叶毕竟清热利小便,小便利,湿热自然易解。竹叶常与生地、栀子同用,或许也能说明这一点。
竹叶质轻味淡气薄作用由上而及下,用量不宜过大,过大可能会因其性寒而伤脾,素体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除心与小肠火盛用之外,其他火热之毒也不宜用。
竹叶,我的常用量是9~12克,可以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适当加量,但一般也不用超过15克,有时甚至3~6克就可以解决问题。竹叶清心除烦凉血解毒,非利湿,水湿弥漫,下焦、膀胱蓄水诸症,等,用之效不佳。
识药辨证好用药。
 
老师的帖子好久没有更新了,期待中
  多谢老师的关注,一个医生一辈子用的药,有心得体会的药不会有多少的,除非是专门搞药学研究的人。咱的临床常用药,自己认为有一点儿心得体会的药,基本上也就这些,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更新,当然也可能有漏掉没有贴出的。呵呵。也是有点儿懒呀。
  有时候更新帖子也是需要灵感的噢。
 
李老师的一方加减治百病,还有一日说一药都很好,就是不持久,没看过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