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请问这种情况究竟应该怎么治疗

治病如果遇见和经文描述一样的病,那就是幸运。
临床上如果遇见和经文不同,类似,混淆的病,如何治疗?
病情类似,性质不同,决定了治法有天渊之别。常记得伤寒金匮里有主之,亦主之的条文。例如,短气有微饮,当利小便,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一个温燥,一个潤利,正相反。
为何用当归芍药散,方解是方解,理解其中真实意义才是根本。当归芍药散是针对湿与血瘀胶结于少腹的方子。凡是旋覆花汤证,气弱已不能行湿,所以加当归芍药散助下焦通畅。
您说,时方的血府逐瘀汤和旋覆花汤有没有相似之处呢?血府逐瘀汤用枳壳,牛膝,桔梗调气机,生地去心热,凉血
 
病人主要的就是三个情况,
一,胁痛,准确地说是两肋底下痛,心情紧张、饱食、吃生冷、遗精之后会明显加重。
二、肠胃病。主要表现是:肠鸣严重。肚子里有振水音。放屁多。食后有腹胀。而且食欲特别紊乱,有的时候吃过了饭还想找吃的,可到了饭点却不太想吃饭,但是肚子还咕咕叫唤。但是要吃也能吃进去,而且饭量也不小。吃生冷就会闹肚子。平素大便正常。
三,鼻炎。每年7、8月份夏秋冷热交替的时候就犯,流清鼻涕,打喷嚏一打好几个,略有鼻塞。这三个是主要症候。还有一些现象,就是
1、舌头总体是白滑,但是舌尖以及舌边一点,舌尖往上一部分都有红点,舌底下还有静脉突出。
2、多梦。有时做的梦特别奇怪且真实,弄的早上醒来还是晕晕乎乎。
3、身上没劲,总想躺着睡觉。
4、脾气不好,容易焦虑、着急、生气、钻牛角尖。生完了气就后悔。
5、脚容易冷,但手却不冷。
6、容易郁闷,干什么都没心劲。
7、自汗恶风,白天容易出汗,脸上爱出油 一出汗来点风一吹就觉得不得劲,得把窗户关上。
8、出汗时容易起荨麻疹,痒,不久即退。
中医体质测试的结果:阳虚气郁(偏向痰湿 湿热)
用药情况:
逍遥丸(服药后胁痛略有改善)
桂附地黄丸(服药后多梦有改善)
应该属于上热下寒,肝郁脾虚证吧?
准备采取这个方案:
早服乌梅丸2丸,继服附子理中丸1丸
午服黄芪建中丸1丸,继服附子理中丸1丸
晚服乌梅丸2丸,黄芪建中丸1丸治疗。
不知可否,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想喝水吗?
中医辨证不仅是辨别症状,还要辨方证,一方才能治一病。
胁痛,腹胀,恶风自汗,多梦疲倦,鼻部不适。
多涕者,胃中虚冷故也,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孝虑这个方子
厚朴20 桂枝10 茯苓15 生姜15 炙甘草6 法半夏15 大黄6 炒白术15 炒枳实10 大枣3个
 
最后编辑:
想喝水吗?
中医辨证不仅是辨别症状,还要辨方证,一方才能治一病。
胁痛,腹胀,恶风自汗,多梦疲倦,鼻部不适。
多涕者,胃中虚冷故也,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孝虑这个方子
厚朴20 桂枝10 茯苓15 生姜15 炙甘草6 法半夏15 大黄6 炒白术15 炒枳实10 大枣3个
苓桂术甘汤合厚朴三物汤加味。
 
您说,时方的血府逐瘀汤和旋覆花汤有没有相似之处呢?血府逐瘀汤用枳壳,牛膝,桔梗调气机,生地去心热,凉血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创制的;
[血府逐瘀汤] = [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桔梗、牛膝。
 
想喝水吗?
中医辨证不仅是辨别症状,还要辨方证,一方才能治一病。
胁痛,腹胀,恶风自汗,多梦疲倦,鼻部不适。
多涕者,胃中虚冷故也,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孝虑这个方子
厚朴20 桂枝10 茯苓15 生姜15 炙甘草6 法半夏15 大黄6 炒白术15 炒枳实10 大枣3个

赞同先生用温药的看法,我也觉得这个患者有阳虚的症状,扶阳更有利于活血化瘀。
 
病人舌苔厚是有湿,舌尖红说明湿热并重,兼有焦虑这一内热型烦躁。大略就这么些。用行气必然要苔薄的。所以说,有时没办法细谈,因为我也不知道你们的短板在哪里,说了也没大用。
 
病人舌苔厚是有湿,舌尖红说明湿热并重,兼有焦虑这一内热型烦躁。大略就这么些。用行气必然要苔薄的。所以说,有时没办法细谈,因为我也不知道你们的短板在哪里,说了也没大用。
大家都没有提到的就是短板了,你知道了或提出来,大家都受益,你收获尊重。或什么都不说,毕竟这些都是财富不愿免费示人也很正常。一副什么都知道,即希望别人仰望,又不愿付出的样子
 
大家都没有提到的就是短板了,你知道了或提出来,大家都受益,你收获尊重。或什么都不说,毕竟这些都是财富不愿免费示人也很正常。一副什么都知道,即希望别人仰望,又不愿付出的样子
看帖子就只看最后一帖?这让我突然想起围肯德基的愤青型爱国者,不深究,好像觉得自己十分正义。
真的是正义吗?仔细看过吗?
 
病人舌苔厚是有湿,舌尖红说明湿热并重,兼有焦虑这一内热型烦躁。大略就这么些。用行气必然要苔薄的。所以说,有时没办法细谈,因为我也不知道你们的短板在哪里,说了也没大用。
我觉得患者整体阳气不足,局部热象是气滞血瘀的表现。
肠鸣湿热,是中焦虚寒,致使饮食消化不良,所产生的。
 
我觉得患者整体阳气不足,局部热象是气滞血瘀的表现。
肠鸣湿热,是中焦虚寒,致使饮食消化不良,所产生的。
无论何理论都要思考本质,考温阳的方式,两种为主,温燥和温润。
那么再来考虑局部热和整体寒的问题。整体寒,体温来决定寒不寒吗?环境温度基本上是低于体温的,那么身体是要散热的,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是热是寒?
如果是用其他人的感觉来确定,那么临床上有的人自觉冷,但其他人碰他却觉得他不凉,这又是为啥?
到底啥是寒。那么还是回伤寒里温阳的方子和条文里找。那个应该叫水寒而阳虚。
再说如果局部又热,整体寒的情况,如果这个热是离心脏很近,你用温燥药增加心脏的输出,心脏和给心脏降温的肺会不会因为太热炸掉?
怎么办?是先把这个阻碍去掉还是不管不顾?
中医有时是在妥协,同人体妥协。不像现代医学那么过于强硬。就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
 
无论何理论都要思考本质,考温阳的方式,两种为主,温燥和温润。
那么再来考虑局部热和整体寒的问题。整体寒,体温来决定寒不寒吗?环境温度基本上是低于体温的,那么身体是要散热的,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是热是寒?
如果是用其他人的感觉来确定,那么临床上有的人自觉冷,但其他人碰他却觉得他不凉,这又是为啥?
到底啥是寒。那么还是回伤寒里温阳的方子和条文里找。那个应该叫水寒而阳虚。
再说如果局部又热,整体寒的情况,如果这个热是离心脏很近,你用温燥药增加心脏的输出,心脏和给心脏降温的肺会不会因为太热炸掉?
怎么办?是先把这个阻碍去掉还是不管不顾?
中医有时是在妥协,同人体妥协。不像现代医学那么过于强硬。就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
您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但扶阳和泻湿热是并行的,不能只看到一面。
 
0607年,我是火神派,09年搬到城市,发现原先的原则都不好用了。12年开始注意内热的存在,15年开始才能准确分清如何使用寒温两派的方法。
接触中医25年,学医至今19年,业医快12年了。我不准备让下一代学医,这个周期,煎熬。
如果你想搞明白,还是得临床,多碰壁,就会继续看书,想把它搞明白了。
 
对于昨天我谈到的【舌根黄苔】问题,我又找到一篇论述,供参考:
比如说是乌梅丸证的那种人,他的那个痰饮哦,是比较在我们中医说的膏肓里面那个地方,就是胸腔的那个肉体的心脏那个地方的痰饮。那那种人那你张开嘴巴,伸出舌头,可能舌根哦有一块黄黄的痰,就是老是化不掉,你吃多少胃苓汤,那块痰,那块舌苔啊,都不会淡掉。
——摘自《jt叔叔全解薯蓣丸》
 
唉,总是那么多的人喜欢温补,潜在的思维真可怕,完全不顾现在的气候条件和社会变迁么?
 
0607年,我是火神派,09年搬到城市,发现原先的原则都不好用了。12年开始注意内热的存在,15年开始才能准确分清如何使用寒温两派的方法。
接触中医25年,学医至今19年,业医快12年了。我不准备让下一代学医,这个周期,煎熬。
如果你想搞明白,还是得临床,多碰壁,就会继续看书,想把它搞明白了。
看来无人不走弯路啊!:014::014:
 
平地起高楼,没基础,或者空中楼阁,迟早垮掉。只能磨练。弯路走完了才知道是弯路,在路上的时候没感觉。
无人指点,自己摸索,是肯定要走弯路的。好在中医发展到如今,其实很多前贤可以指点我们,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向,即可勇往直前。
走了弯路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知道弯路上的风景如何啊,还有以后如何避免走弯路!
 
就本案来讲,我认为还是胆经淤阻,血瘀成分有但是不大,主要还是痰阻,也就是说痰瘀互结偏痰阻。
老师所用的方子主要是降胃,胆胃一体,可以解决一些症状,最后可能还会有一部分症状遗留。
但是我所想的是整体的痊愈,所以目前也在思索中,呵呵。多指教啊!
 
对于昨天我谈到的【舌根黄苔】问题,我又找到一篇论述,供参考:
比如说是乌梅丸证的那种人,他的那个痰饮哦,是比较在我们中医说的膏肓里面那个地方,就是胸腔的那个肉体的心脏那个地方的痰饮。那那种人那你张开嘴巴,伸出舌头,可能舌根哦有一块黄黄的痰,就是老是化不掉,你吃多少胃苓汤,那块痰,那块舌苔啊,都不会淡掉。
——摘自《jt叔叔全解薯蓣丸》
白兼舌根黄,一般是痰食互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