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风轮湿热证
风轮湿热证是体内湿热内蕴,随厥阴之脉上淫眼系,蒸灼黑睛,以风轮生翳障、疼痛、羞明、流泪为主要表现的概称。多因性情暴躁之人,或嗜食辛辣厚味,肝脾湿热蕴积,蒸灼风轮所致。常见于花翳白陷病、聚开障、混睛障、目赤如鸠眼等疾病中。
主要临床表现:风轮生翳,或如花翳,或如星点,时散时聚。或目赤、口苦、咽干,胁痛腹胀、纳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等。病程较长,病情常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性情暴躁或嗜食辛辣厚味,以致肝脾湿热内蕴,随厥阴之脉上淫眼系,蒸灼黑睛,故见风轮生翳,或如花翳,或如星点,时散时聚。目赤、口苦、咽干,胁痛腹胀、纳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等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湿性黏滞,胶结难解,复因风轮无血络,营养供给较差,抵抗力较低,故病程较长,病情多反复发作。
治法方药:风轮病变以治肝为主,但由于病情不同,治法亦不一样。
(1)花翳白陷病:此由湿热势甚,蒸灼风轮,溃蚀生翳所致。临床表现为风轮周围生翳障,状如捣碎之花瓣,或如碎米,渐渐扩大,遮盖瞳神,眼珠疼痛,羞明难睁,白睛混赤,眼睑肿胀,口干不欲食,口苦纳呆等。
治法:清热利湿退翳。
方药:泻肝散(《银海精微》)加减。
元参、大黄、黄芩、知母、桔梗、车前子、羌活、龙胆草、当归、芒硝。
方用元参、知母、胆草苦寒清热,大黄通腑泻热,车前子清热利湿,大便通、小便利,湿热之邪从下而解,脏腑湿热退,局部症状则减轻或消失。羌活祛风止痛,元参滋阴,当归活血养血,有清热利湿而不伤阴之用。桔梗载药上行,诸药合用清热利湿又退翳明目。
(2)聚开障:此由湿热之邪上逆,滞留头目,风轮受损所致。临床表现为黑睛生翳,其状或圆或缺,或数点如星,或厚或薄,时聚时散,痛则出现,不痛则隐伏,反复发作,作时疼痛,痒涩交加,白睛暗红,小便短赤等。
治法:清热利湿、消障明目。
方药:除湿汤(《眼科纂要》)减荆芥、防风。
滑石、连翘、车前子、枳壳、黄芩、黄连、木通、陈皮、荆芥、防风、茯苓、甘草。
方用连翘、滑石、车前子、木通清热解毒利湿,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枳壳、陈皮疏肝理气以助除湿,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障明目之功。
(3)混睛障:此由肝经湿热上犯于目,熏灼黑睛所致。临床表现为羞明流泪,眼珠疼痛,抱轮红赤,黑睛边缘呈灰白混浊,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视物昏蒙,兼见头重身困,胸闷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法:清热利湿明目。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杏仁、白蔻仁、生薏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三仁汤芳香轻淡宣畅气机,渗湿利湿,临床可酌加土茯苓、萆薢、二花、连翘以清热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清热除湿、除障则目明。
(4)目赤如鸠眼:此由肝经湿热毒邪随厥阴之脉上循咽喉,侵淫目窍,郁于风轮,或下行少腹蚀及二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风轮外赤晕如环,甚则白睛紫暗,状如鸠鸟之目。风轮下际有黄液上冲,瞳神紧小,或带微黄,相类虫蚀之状。兼见目赤疼痛,羞明流泪,病程缠长难愈。全身见心胸烦闷,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咽喉红,舌疳疮迭生,前后二阴蚀疮累发,小便短赤等。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胆之湿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小便以除湿热,柴胡疏肝引诸药直清肝胆之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助清热,且可防清热利湿伤阴之弊。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可酌加苦参、土茯苓、黄柏、萆薢等以增强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风轮湿热证的讨论:风轮上无血络,营养供给较差,抵抗力较低,一旦发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痊愈,病后又常遗留不同程度之混浊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目盲,是防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眼疾。而风轮湿热证更是因湿性黏滞胶结难解,且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贵在坚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病变的情况,随时就证调整处方,不能定方不辨一服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