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谈说【原创】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

痲黄八证,与30条是一对。同是身痛,一个脉浮一个脉沉。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谁有最完整的伤寒论原文???
 
楼主对证与方理解深刻。请问麻黄石甘与麻黄连翘赤小豆,都清内热,前方为何只有石膏。而后方用连翘(桑白皮

虽然都是一个热。一个阳明糙热,在上。用石膏,一个是湿热在下。用赤小豆双白皮。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一,这条和32,33条对比着看。此条虽然是合病,但是

这个证实是阳明类似证,这个喘胸悶是表闭,阳明喘胸闷是府实不通。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大沉气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一,这条和32,33条对比着看。此条虽然是合病,但是

20条只有胸闷,没有喘,这个闷只是邪气内陷。心阳已伤。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6-1-8 11:55 编辑

何是心阳虛?不过这好像也是现代最多的解释.闷.胀肯定是实.心胸为阳之发源地.本来就是把阳气供应给全身.现在是太阳受邪使阳气供应减少.而从使阳气滞留在胸.风寒之邪使其血脉受疑.从而使阳气的释放空间减少而已.麻黄发表就是把太阳受邪的空间打开.发热也好闷也好都是一个道理.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一,本条条文再

又是營卫不调。用桂枝汤发汗,调和营卫。
 
胸闷为何是心阳虛?不过这好像也是现代最多的解释.闷.胀肯定是实.心胸为阳之发源地.本来就是把阳气供应

是打错了。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的桂枝去白芍汤主之,邪气内陷,心阳已伤。不是痲黄汤汗,36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这个闷是你说的表闭,所以用痲黄汤主之。可能是你把条文搞操了。
 
20条只有胸闷,没有喘,这个闷只是邪气内陷。心阳已伤。

可能是打错了。是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闷】者桂枝去白芍汤主之。邪气内陷,胸阳已伤,【阳微阴玄】,36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闷】者不可下也。这个闷是表闭而起。所以痲黄汤主之。你说的给这条相似。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欲的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汗论汗吐下伤心阳的多。自已找。胸痹【闷】病机;阳微阴玄【阴邪盛,心阳虚】。胸痹【闷】而痛
 
虽然都是一个热。一个阳明糙热,在上。用石膏,一个是湿热在下。用

痲杏石甘是清肺热,一般少有黄吧。痲黄连翘赤小豆汤关系到黄,发黄病机;湿热相结【瘀热在里】。呵呵。
 
论坛为广大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评头论足,共同提高。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一,此为红汗,可与46、47条放一起看 二,而实际临证的时候,以前和一些同道聊天,发现有一个现象,也是学伤寒论的一个误区,说白了就是机械不知变通。见到有发热,流鼻血了就说是红汗,而告诉患者不用管,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红汗,这里的红汗只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小背景,没有太阳伤寒的大背景,单单抓着红汗这个小背景,去套大背景,有什么意义呢? 三,所谓红汗,举一个直观点的例子,就好像你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子,倒满水盖着盖子,水是流不出来的,这个时候想要水流出来,就把瓶盖打开,但是如果不打开瓶盖,也可以在瓶子上扎个口,水肯定就会顺着口流出来,虽然扎的口小,水留的慢,但是也是为水流出来又找到了一个通道,这个就是这条所谓红汗的意思,在这里例子中也会发现,把瓶盖也打开,这样侧面以及瓶口都会流水,这个打开瓶盖的举动,就是这条最后所说的“麻黄汤主之” 四,此条也进一步说明了,“汗血同源”的道理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一,小便的清、赤,可以作为辨表里的一个依据 二,多日不大便,有些人就机械的认为是所谓的阳明的问题,这个非常片面的,在此条中,也告诉你了,这不一定就代表阳明有问题,后世医家所说的气秘,寒秘等,都非热证,万万不可学死了 三,这条语法有倒装,“宜桂枝汤”应在当需发汗后面。读的时候需注意下 四,临床中,有些时候也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比如说自衄,上一条说了,是人体自身的调节,找的出路,那么,我们也能在外在的干预,比如说,可以用刺血法来代替自衄,为阳郁找出路,这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减轻患者痛苦,更快的使疾病痊愈 五,上头零散的说道阳明证的判断,有人说看脉,有人说看大便,等等。而事实上,这都是片面的,临床中,判断阳明证,一看小便,二切腹看有无拒按点,三看脉的位置深浅、虚实,四看舌苔,五看是否口渴,喜热喜寒,六看大便,七看鼻腔是否灼热,八看是否怕热出汗多精力旺盛,九看胃口是否饭量大,以及身体胖瘦。等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判断,方能看准是否阳明存在问题。 六,断证时,证其实也有标和本之分,有些证是根源的本证,有些则是衍生出来的标证,要分清主次,理清思路。同时,证也有真假之分,不能单纯的去机械的记忆证对应什么,而是要搞清楚,证的背后的所以然,这样临证才不会机械,不会被证迷惑。
 
57.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一,此条简单说,告诉你了,一汗未尽,可再汗,这个原则之前太阳上篇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是那句话,不能机械,关键点是去判断一汗后,怎么样是未尽,怎么样是过汗了,之后你才能去着手看是未尽再汗,还是过汗证转变用其他方法去处理,这个怎么判断?还是根据舌、脉、证三者结合一起来判断。 二,此条可以和太阳上篇的第25条、26条互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