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只提辨证论治对中医传承造成的巨大伤害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8 21:11
实际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在讨论之前,很有必要对讨论的概念先做个界定

不然就乱了 呵呵


确实如此,证之一字,经过意义衍化,已经与症不同了,包含症,更包涵多方位的,立体的信息。但是,证能包含病么?
 
辨证论治 里的证的定义是: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

比如,有些病,我们只要辨清病,诊断准确,有些病我们只要找到致病之因,就可治疗,不管证的寒热虚实等。
嘻嘻,浅见,谬论,勿怪哦。。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7-8 21:28 编辑

息。但是,证能

照仲景原书,“证”在“病”之后,之下,从属于“病”。 很多人一看到“病”就想到西医的病,这正说明了中医的失传,连自己的病名都快丢光了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4-7-8 21:29 编辑

别之意,怎么识别,通过症状体征的组合,结合中医理论做出疾病病位病性病机等推导。
论治,从医理和辨证论述其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到此为止,这里没有辨病辨药辨方。
温阳药有那么多种,并非只有桂附椒姜雄黄
养阴药有那么多种,并非只有胶芍地冬百合
其他很多非伤寒论的药物,都需要合理的通过仲景辨证体系,得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中。
同辨为阴虚,适合用龟鳖的,用胶芍肯定不佳
同辨为阳虚,适合用巴戟天肉苁蓉的,用桂附效果也不一定会好。
同理
同辨为阳虚,天魂汤和四逆汤不同
同辨为阴虚,地魄汤和六味地黄治也不同
可见,辨证论治对了,不辨病辨药辨方,依然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小医愚见,啰嗦了。
 
辨证,辨其症状、辨其体征。
何为辨,识别之意,怎么识别,通过症状体征的组合,结合中医理论做出疾病

恐出本文之界,到了论治的层面了
 
辨证,辨其症状、辨其体征。
何为辨,识别之意,怎么识别,通过症状体征的组合,结合中医理论做出疾病

很详尽,临床取效的高下确实都在这些细微处

不过可否这样理解,辨病也是辩证的一个环节 而辨方、辨药只是论治的细化?
 
确实如此,证之一字,经过意义衍化,已经与症不同了,包含症,更包涵多方位的,立体的信息。但是,证能

得先看这个 病 的定义

呵呵 ,中医很麻烦哦o(∩_∩)o 哈哈
 
很详尽,临床取效的高下确实都在这些细微处

不过可否这样理解,辨病也是辩证的一个环节 而

如此理解我觉得也无不可,毕竟论治包括了药物。

有感于很多搞中医的对辨证这事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回帖顶下徐版。
 
比如,有些病,我们只要辨清病,诊断准确,有些病我们只要找到致病之因,就可治疗,不管证的寒热虚实等。

这种认识已经很深入了,不是浅见,是高见

内经里有一段,大致的意思是说 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治病的时候这些方法都用吗?岐先生说:那是总的治病方法,具体到个案,有的用一种方法就可以了,有的用两种,,,,不是全都用


所以,有的人说某病他只是看了一眼患者,不闻不问,更不摸脉,就把病治好了。
这个我信
但因此去否定四诊合参就是错的了
 
照仲景原书,“证”在“病”之后,之下,从属于“病”。 很多人一看到“病”就想到西医的病,这正说明了

如果 此‘证’非仲景的‘证’,我们又得从新考虑标题的事情了
 
这种认识已经很深入了,不是浅见,是高见

内经里有一段,大致的意思是说 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治病的

嘻嘻,没有四诊合参,岂能诊断准确。
 
如此理解我觉得也无不可,毕竟论治包括了药物。

有感于很多搞中医的对辨证这事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回帖

还是辨的不深

说到辨证论治的多,做到的少,做到极致的更少,

也许,我们更多的要琢磨如何让辩证更深入些,更细化些
 
嘻嘻,没有四诊合参,岂能诊断准确。

有一男子咳嗽,忽气出不绝声,病数日矣。以手按其膻中穴而应,微以冷针频频刺之而愈。


这是古人的一个医案,按一按就知道病是咋回事了,没什么四诊合参

呵呵

中医好玩的地方,多在这里
 
还是辨的不深

说到辨证论治的多,做到的少,做到极致的更少,

呵呵,谈何容易。

我只有个笨办法,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控制处方的药物味数,从13味,到11味,最终到9味、7味。
 
有一男子咳嗽,忽气出不绝声,病数日矣。以手按其膻中穴而应,微以冷针频频刺之而愈。

说不是辨证,当然是辨证,而且很辨证,医生认识这个证,就是辨证。
 
呵呵,谈何容易。

我只有个笨办法,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控制处方的药物味数,从13味,到11味,最终到9味

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用药越来越少说明越来越能在繁杂的表象下抓住关键点了
 
说不是辨证,当然是辨证,而且很辨证,医生认识这个证,就是辨证。

中医深不可测

呵呵

或许正是真正懂四诊合参的人才可以四诊不全
 
对症还是对证,又或是对病。这个我有三种回答,一,你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因为这不关我的事儿。二,用了见效就可以,管你把病人的邪气除去了还是弄到更深层了。我知道了邪气遏郁入内,所以我会考虑让自己良心不自责,别人知不知道和我也没关系。三,如果病在气,当然要考虑气化,那么辩证的效果最好,如果病在神机或者血络,辩证效果很差,如果你不把这个分析清楚,就会出现各种疑问。
 
初学中医就玩四诊不全

肯定玩着玩着就跑偏了
 
中医深不可测

呵呵

一个熟人远远走来,还没看清楚脸,可能已经从外观衣着形态或者声音认出了这个人,未必要走近了对下身份证照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