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发心得,求良师求益友

金水角所对应之证是肾实肝虚证,用茯苓 甘草以泻肾,桂枝 干姜 五味以补肝。观小补肝汤之“气上冲心"即泻

所缺的字可理解为“急”字,先生觉得如何?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3-12-15 17:49
金水角所对应之证是肾实肝虚证,用茯苓 甘草以泻肾,桂枝 干姜 五味以补肝。观小补肝汤之“气上冲心"即泻

五角确为两脏合病,治也从两脏,我前面说的五脏补剂去对应,是因为这几个组合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实际治疗必是用大汤而不是小汤,但以小汤为主,就是小汤用量为三,加味剂量是一。比如烦,苦甘化咸清心为主治,即小补心汤,合入辛酸化甘补土为辅助,临床是可解释的。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2-15 21:27 编辑

的,实际治疗

要用五行生克的关系补注,后人在原五角图所缺的字的补注与其他四字意思相去甚远,不合符原意。
从五行生克看:木克土,土为甘,故木下面是化甘,木辛散,辛(木)酸(金)化甘之意,实则木克土,金泄土(土生金为被泄),都是化甘。再上一图,火克金,金为酸,故下边咸苦化酸,实则火克金、水泄金。再过一图,土克水,水苦坚,则甘辛化苦,实则是土克水、木泄水。其他二图都是严格按照这些五行规律来分布,合符五行法则,无半点主观人为意思。
最后那些除烦,除痞,除滞,除燥,及缺字那个,也不过是按照五行规律而定,故且卖个关子留有心人去想,说穿了其实一文不值,五行基础有了,这些一看就明,如果没一定的五行基础,凭空想象,自然就想出很多与原则相差甚远的结果。
 
五角确为两脏合病,治也从两脏,我前面说的五脏补剂去对应,是因为这几个组合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实际治疗

“化”是有条件的,即不生。贪生则忘化,贪生则忘克,《黄金策》有详述。
茯苓土中水,甘草土中金,金生水。桂枝木中木,干姜木中水,水生木。五味金中土亦不生甘草土中金。
 
“化”是有条件的,即不生。贪生则忘化,贪生则忘克,《黄金策》有详述。
茯苓土中水,甘草土中金,金生

你这讲法有点象纳音甲子。正五行与纳音五行确实有较大分别。
 
要用五行生克的关系补注,后人在原五角图所缺的字的补注与其他四字意思相去甚远,不合符原意。
从五行

张大昌先生是辅行诀的传人,于儒释道皆通,五行生克之理更不用说。其先后补所缺之字为:“挛”,“悸”,“益阴”后终觉不妥,引为憾事。先生似参透此字,不知为何字。
愚亦曾多方参读,至今未能破解。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2-15 22:13 编辑

”,“悸”,

我看网上流行的辅行诀五角图也有几种版本,其中范志良抄本的图中在土、金两图的体用上,其体图象是在抄传中被混乱了,不合《辅》所定的药物生克规律,也不合《内经》所讲的五行生克法则。有心人仔细用上述资料对照下就能对比出来这两图与前三图在生克上出现明显的差别。
 
我看网上流行的辅行诀五角图也有几种版本,其中范志良抄本的图中在土、金两图的体用上,其体图象是在抄

你是指这个么。没看出有何问题。
 

附件

  • 218.1 KB 查看: 51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2-15 22:48 编辑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3-12-15 22:21
你是指这个么。没看出有何问题。

其他三行没什么争议。你看看土体辛,再看金字图的金体咸,如果按内经生克是否该换过来?土体咸用甘,即土寄母旺于长夏;金体辛,用酸。如此一来才与前三图在五行逻辑上协调,故言其似为抄传之误,在排版上有人为误放的可能!(另外,我在手机看不清图,感觉我看的版本与你上面这个似有差别,不知是否我看的版本有问题,回头查对下。)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2-15 22:55 编辑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3-12-15 22:42
其他三行没什么争议。你看看土体辛,再看金字图的金体咸,如果按内经生克是否该换过来?土体咸用甘,即

你的版本肯定有问题,你把这个帖子往前翻,我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版本,三个版本不同人的书,图文都是相同的。

最近太忙了,只有丁点时间来看看你们磨牙,挺有意思的,不过得说,就我来看,你们几个的讨论,都与书中的思路差的太远。你们还是等几天我不忙了,在那个八卦的帖子会继续把这个书的补汤说下我个人的理解。或许你们会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你们的问题是看后世的本草看的多生信了,而我看后世本草,窃以为他们讲的都是没用的屁话,仅汤液本草部分和李时诊本草的极少部分可供参考。窃以为应当以我惯常的思路来重新校定本草,类似汤液本草,但是话语会更白话,药物药性会用类似汤液本草的模式,但是会重新厘定。你们所读的都是治不了病的儒家本草。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2-15 23:30 编辑

以克为体,所克为用,这个规律排布在图是一致的,也是克体泻用的关系,此为汤液经法,与内经的五行生克常象应作区别。辅行诀的谈的药物五行与内经所谈的五行刚好是四象对换的。对于汤液经法的取体关系一定要理清。如小泻肺汤:葶苈(咸),大黄(咸),芍药(酸),用的是两体一用,这里的体象,是属火(咸),取的是两克一补,泻多补少,又如小补肺汤,取味甘之麦冬为主,如果按水体甘,则用水补金于汤名、五行理法上说不通,这还要按内经五行常象来定,麦冬为土中之金,土为金母,其为小补肺汤主药,则理法上也算合情合理。
付小补肺汤:麦冬(甘),五味(酸),旋覆花(咸)各三两,细辛(辛)一两。
汤中土、金、火、木四象,总体上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源头从木一路相生至金为止,则一路补至金,谓补金也实至名归。
 
本帖最后由 226291 于 2013-12-16 00:00 编辑

《内经.脏气法时论》在补泻法则上有矛盾之处,不知君以为如何。
其实,在辅行诀中,麦门冬被归为酸味药,《千金》亦以麦门冬,五味为补肺对药。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2-16 07:37 编辑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3-12-15 23:57
《内经.脏气法时论》在补泻法则上有矛盾之处,不知君以为如何。
其实,在辅行诀中,麦门冬被归为酸味药,《

并非矛盾!〈内经〉所讲为五行本象,如东方生木,木生酸,酸为木体象,此阴阳互根体用之道,即物之生成即成太极之理(死物一类如矿石、西医分法要区别,其或仅有本象而不为太极)木体酸用辛,与金相反,金体辛用酸,它们是先天图中的夫妇相配道理,用为其本象,体为其主象,负阴抱阳负阳求阴,一阴一阳。这分法类似地球绕太阳及太阳绕地球的定位来计算历法一样,因为象法,过程不一定合真相但结果一定要合,也是古人认为日随地转在今天看是认识错误,但其历法计算结果并不受影响,阴阳学说的定象,不过是定一些参照物,不一定合真相,但算得的结果却必须要合真相!汤液经法在体用定位与内经不一致是理法表述参照物有别,结果还一样。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3-12-15 22:21
你是指这个么。没看出有何问题。

逆 肿 喘 三字我觉得临床意义相近了
 
逆 肿 喘 三字我觉得临床意义相近了

这个的确是。你的体会很好。然于泻肾汤主治总不甚恰。所缺一字究竟为何颇不易寻得。
 
并非矛盾!〈内经〉所讲为五行本象,如东方生木,木生酸,酸为木体象,此阴阳互根体用之道,即物之生成

《内经》补写法则:
肝:辛补 酸泻
心:咸 甘
脾:甘 苦
肺:酸 辛
肾:苦 咸
你看,有无不合理之处。愚意:若补法正确,则泻法必有错误,反之亦然。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3-12-16 11:07
《内经》补写法则:
肝:辛补 酸泻
心:咸 甘

这是体用互变问题,假如以辛为用以酸为体则补辛谓补其用实泄其体,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若假如以辛为体酸为用则补辛为补体泻用。但是在东方木与西方金定味归象时只能各类一象,以阳气象木则辛合木象,汤液经定法合符,但是物之生成是成质之事,质合气成,东西相制衡,则东方之物必有西方之气味乘之,故味酸本西金象其物反类于东木,故经云东方生木,木生酸,这要注意木生酸而非酸属木,尽管许多酸味之物在其他形式上含木象,但本味仍是:酸,象于金,后来的人在内经理解上直接将酸作木象,实与金颠倒过来,虽然也能应用,但意思区别了!例味咸入肾,定以火之性虽升而情必喜于降,水火互求以既济之意。其他也一样道理。
 
这个的确是。你的体会很好。然于泻肾汤主治总不甚恰。所缺一字究竟为何颇不易寻得。

我理解这五个字是五行所主之病,水病就是“寒”,并且泻肾汤除寒,补肺汤也是除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