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发心得,求良师求益友

刚才准备睡觉前散散心,在网上乱翻,发现很多人都在研究《辅行决》这本书,为啥啊?有什么意义吗?我不是

主要是他能揭示经方的组方规律。仲景成书以来,名家无数,大家无算,也只是在经方的应用上有所发明,建树,从无一人能够揭示其组方法则,《辅行诀》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主要是他能揭示经方的组方规律。仲景成书以来,名家无数,大家无算,也只是在经方的应用上有所发明,建树

哦,那能教教我药剂基础吗?我学习下药剂,然后把这些复方的问题给你们总结一下,如何?或许,我能开辟个中医研究和学习的新方向,也说不定啊。
 
古中医的本草学是《桐君采药录》,可惜已经失传,他的理论只能从《辅行诀》学习体悟,别无他途。学习药物功效主治的首选《神农本草经》,药物主治归经之类的就看金元医家的著作了。
 
古中医的本草学是《桐君采药录》,可惜已经失传,他的理论只能从《辅行诀》学习体悟,别无他途。学习药物功

请指导一下学习方剂可以吗?
普通人的学习路线是怎么样的?
要读那些经典书籍?
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过程如何?
可以大概描述一个为期几年的学习计划和期间历程吗?

我想,如果可以在有人辅导的情况下学习药剂,我会把在学习期间尝过的药剂以及药剂的加减的感受,记录这些感受的笔记,发表帖上来。我这个比较爱好记录笔记,信息量也很大。

又:那个《辅行决》图例的缺字(金水合症),我不是推测为意吗?但是当时我找不到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描述意,今天和亲戚聊天,她说她妈妈猝死的那天晚上,她就坐那里直眼空洞洞的坐了一个晚上,这个就是我要描述的意,无思想活动,无肢体活动,无言语及意识表达,肺气肝肾气皆虚,神气散布于头及肩背皮表。

记得看某个古文小说,意症的意就是这个意思的意,没有病字旁,当时的文字大概也是这个类似的情况,病人就是呆滞了

意,我确定应该描述为意。其他应该都是错误的描述。金水合症为其他字应该都偏颇太远了。
 
本帖最后由 226291 于 2013-10-14 18:41 编辑

要学方剂,必须先学本草。这是一般人的学习规律。过去老先生收徒,一般要求背清.汪昂《汤头歌诀》。当然还有其他的,但这是后世方剂理论,如果照这样学下去,离真正的中医会越来越远。
学方剂还是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主,由于这两本书历来医家都说是方书之祖,可见其重要性了。
举例如下:
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后世方解:麻黄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为君;桂枝辛温辅助麻黄解表为臣;杏仁苦温止咳平喘为佐;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虽解释各不相同,但大都如此。
麻黄汤的真实方名叫小青龙汤,记载于《辅行诀》中,仲景伤寒论中改变了方名。
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麻黄味酸为木中木,杏仁味酸为木中水,桂枝味辛为木中木,甘草味甘为土中火,组方法则为酸 酸 辛 甘。以你道家功力感受一下,所治为何脏何证。是否与前后世派解释相同。
若能透此一关,方剂之学可恍然顿悟。辅以道家功力,几月甚至几日便可明了方剂。
荒谬之言,供你参考。
另外请教一下,五角图既然所缺一字为意,那么其余烦 痞 滞 燥四字肯定也不确切,君意这四字当以什么合适。
忽有所悟:金水合证为意,甘酸合用除燥,是否正确,也请指点。
 
只知辅行合于内经经病,除针刺外尚给予汤方,朱鸟白虎玄武青龙大小阳旦阴旦,五脏补泻,应在仲景之前,二君所论阴阳数术实为高深莫测,但求高人能否为临证小生解惑一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肥胖,月经不调,高胰岛素血症,育龄期常至排卵异常而不孕。
此毛病理法我觉得始终有疑问。肥胖与月经不调有明显关系,中医理论应该如何解释?此月经不调为无信而非冲任血虚,肥而能食自然无血海空虚之说。肾虚可至天癸不至,但如何会导致肥胖?
可否请用道家医道指点迷津?
 
要学方剂,必须先学本草。这是一般人的学习规律。过去老先生收徒,一般要求背清.汪昂《汤头歌诀》。当然还有

刚才9点多才回家。刚才墨迹墨迹QQ,看了20分钟你的问题,期间又翻了翻《辅行决》,你的问题,我想我可以这样回答你,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瞎蒙着说吧:

一、
首先我们看《辅行决》图例,金木水火土五行,每个配一个体用和所化。
(肉戏来了)
如水,用苦,体甘,化咸。
体和用怎么解释呢?
道德经云的好: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说白了,原来的东西(体)有他自己的好处,如果凿空了加工好,也有他的用处(用)。
简单移动到本帖话题上,就是把肾气空了,弄没了,就是用,把肾气弄回来,添满了,就是利,肾气实就是体。
体和用也是一种周易和四柱很常见的一种分类方式:就像四柱上面的子、母的关系: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生我者为印绶,我生者为食伤。
---我与子、母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一些定义式样的概念,用来套用到可以符合的对应实物上,来像读者阐明关系。

话题拉回来《辅行决》图例:如水,用苦,体甘,化咸。
水,用,苦,体,甘,咸,这几个字都是概念,所以每个概念都可以对应几个事务,不要拘死于一个东西。
水=肾=升高肾气=补肾=等等,
水的用为苦,所以用=水的儿子=食伤=把肾气弄没了调走=肾亏肾虚=苦=心=心经=心脏=脑=子宫=胆=下阴=提心气,升阳气=等等
水的体为甘,所以体=水的爹妈=印绶=给肾提升气血=肾藏自己=补肾=甘=降胃气=降低平人脉=降低脾气胃气,平人气(脉)=把全身其他部位都降低气血(脾土为统,故指全身)=水克土

化咸呢,这么解释,由于水=肾 也水=补肾,就是说水是一个概念,可以是肾自己,可以是肾气,可以是补肾气,要活用。所以:
咸=水=肾=肾为味为咸=提升肾气=补肾, 即化咸=火克水=火=减肾气=损肾=补益其他藏(除了肾)(所谓其他因为五行药物分类,水属之药即为水之用,即以水(肾)补益其他,使用本该属于肾的气,拿去给别的脏器使用。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肾有5份的气,吃药后,把肾的气(即流经血液即其他)赶出去,只留保命的1或2份。因为水属药物还有五行之分,所以以小五行而把肾气的4份气拿到对应的脏器。

好,现在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终于在我跑题之前回来到你的青龙汤上了:
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麻黄味酸为木中木,杏仁味酸为木中水,桂枝味辛为木中木,甘草味甘为土中火,组方法则为酸 酸 辛 甘。
麻黄味不等于木中木,我在《辅行决》五行药物没有找到麻黄,但网上搜索其性味归经(【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同理如下: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苦(味苦皆属水,又肝与肾脉几乎一样,所以肝气约等于肾气),依《辅行决》当属水(约等于木,又水生木,木=水的儿子=动肾气,必定动肝气)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桂枝,(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甘,依《辅行决》当属土,归脾,当属土中木(取肉为肝的表里,故肉属木,甘草提气至肌肉【平人脉即胃气之外表为皮肉,内里为肠胃】,故土中木)。


但是:这些解释的前提是网上的资料是正确的,鉴于我没吃过这些药物(除了甘草),所以我上面对这些药物的判断,正确性很难保证!
如果上面解释正确,那么小青龙汤的效果当为发热皮肉,主治当为皮肉气少即皮肉受冷气等等类似情况。之所以不用温而用热,是因为该方不但借用了肝气,还有肾气,脾气,再看大青龙汤,干姜就还有脾胃之气,即全部腹腔之气血全借走,那么皮肉肯定是热,而不是温了,温,应该是只借用1藏,或2藏一半的气。没这么强烈。

另外你又提及五角合症,那4个字,依我的验证,是没问题的。但我的验证,不一定就是正确。只是我个人看法。
而且你之前说的是五角所除,我说是2藏合症,想想还是你的说法更容易理解,就想我上面磨叽那么的原因。

你的原贴说:忽有所悟:金水合证为意,甘酸合用除燥,是否正确,也请指点。
甘酸即为借用肺气脾气,自然就是除燥喽,因为皮肉气瘪了,上脑的脾气也瘪了,都滚回肝藏和脾藏了,自然不燥喽,你说呢?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0-15 00:16 编辑

法我觉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肥胖,月经不调,高胰岛素血症,育龄期常至排卵异常而不孕。
此毛病理法我觉得始终有疑问。肥胖与月经不调有明显关系,中医理论应该如何解释?此月经不调为无信而非冲任血虚,肥而能食自然无血海空虚之说。肾虚可至天癸不至,但如何会导致肥胖?
可否请用道家医道指点迷津?

这个太简单了:
1,肥胖,我觉得肥胖就2个可能,1个是脾胃有问题,1个是肝有问题,同时肝的问题如果时间久,肾一定也有问题。
2,月经不调,子宫为奇衡之府,又名女子胞,我猜归心、肝、肾经。但是我是男的,所以这个实在没法子自己体会了。即心、肝、肾经有损。即子宫有不足。
3,胰岛素这个不知道,既然胰岛素低经常与糖尿病联系,那么胰岛素高就是说胰岛旺喽?因脾与肝的交集是肉,那么肝肯定有问题,同时,胆作为脑的表里,可能也有问题。

总结就是:
2个可能:
1,脾胃有病,肝病,肾病(既然已经胖了,日子肯定不短,肾肯定也挂了)
2,脾病,肝病,肾病,胆病。


原因:
1,肥胖,肉与肝为若肝经受气,而气不入肝,那去哪里?肉呗,肉里面血液天天刷来刷去的,肯定就胖了,所以肝虚的人,开始都发胖。等肝彻底坏了,就能瘦下来了。
2,脾胃,平人脉为胃气,若胃经受气,而气不入胃,那去哪里?肉呗,肉里面血液天天。
3,奇衡之府的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解释,这里不说。即子宫与心经、胆脏的干系,这里不能简单解释。

以上纯属个人臆测。
若是让我继续臆测,当首先每月10天补益肝肾,几天补益胆经。每隔几日,温热胃府。并且病人要参加运动,改善心脏。补益心气。
等病人胃口变小,身体瘦下来,才能改善问题,我估计问题改善至少要1个月(补益肝肾比较慢)。瘦下来估计要3个月以上,起码。


噢噢,还有,你说肥而能食?肥可能脾胃有问题,能食就是肯定脾胃有问题,脾胃气虚,则心火旺,这样的人反而比常人更能吃。因为消化液比常人分泌的多,的多,的多。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3-10-15 00:1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肥胖,月经不调,高胰岛素血症,育龄期常至排卵异常而不孕。
此毛病理法我觉

看来确有道行在身啊!幸会!虽然有些说法看似无稽之谈,但出自非医人士,能有此言不简单,从强肝从脾胃心火治疗此类肥胖于我深有启迪,谢谢过。
此送君一个很适合你的方药学习方法,回头空了给你。
 
本帖最后由 226291 于 2013-10-15 09:24 编辑

我想我可以

反复看了你的回帖,学到不少东西,还好,我对四柱,六爻多少知道点,否则你这样的回帖对于局外人来说就是对x弹琴,一头雾水。体会如下:
以肝为例,肝之体为酸,用为辛,化为甘。
按《辅行诀》肝德在散,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是描述肝的功用不足的治疗方法,如小补肝汤:桂枝 干姜 五味子 大枣,组方法则为辛 辛 酸 甘,是二辛一酸一甘。那么如果肝体本身不足,组方法则就是:肝体在敛,以酸补之,辛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也就是说体用只是一个相,看其不足有余而调治。正如《金贵要略》所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只不过仲景不用体,用,化,而用补,助,益。看来仲景之方,之法确是源于汤液经法而有所发挥。
而你用道家之理解释的方法,由于我不在道门,有些还是无法理解。
至于小青龙汤(麻黄汤)药物五行属性,我也不是毫无根据凭想象的说法,也不是后世的本草中甚至网络中得到的,而是根据辅行诀本身的系统推理而来。以外感天行方为例:

小青龙汤:麻黄 (?)杏仁(?) 桂枝 甘草

小朱雀汤:黄连 水中火黄芩 水中木阿胶 芍药 鸡子黄

小黄龙汤:附子 木中土生姜 木中火茯苓 术 芍药

小白虎汤:厚朴 火中金大黄 火中土枳实 生姜

小玄武汤:石膏 土中水甘草 土中金知母 粳米
从上面的排列,我们可以推得:麻黄属金中木,杏仁属金中水。(前面一个字打错,把麻黄打成木中木)
从组方法则还可以看出,青龙 朱雀 黄龙 白虎 玄武各汤所治的部位分别是肝 心 脾 肺 肾。
是否正确,还请指导。
另请教,既然五角图所缺一字为燥,那么原来咸甘除燥之燥字当换为何字为妥,我意当为满字。这个毫无根据,只是根据辅行诀所用的语句想象而来。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0-15 21:14 编辑

说就是

昨晚睡的太晚,思路没整理好。现在再补充并顺便回复你上面的话。
先继续昨晚的回复:(下文蓝字为昨晚的话节选)
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麻黄味酸为木中木,杏仁味酸为木中水,桂枝味辛为木中木,甘草味甘为土中火,组方法则为酸 酸 辛 甘。
麻黄味不等于木中木,我在《辅行决》五行药物没有找到麻黄,但网上搜索其性味归经(【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同理如下: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苦(味苦皆属水,又肝与肾脉几乎一样,所以肝气约等于肾气),依《辅行决》当属水(约等于木,又水生木,木=水的儿子=动肾气,必定动肝气)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桂枝,(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甘,依《辅行决》当属土,归脾,当属土中木(取肉为肝的表里,故肉属木,甘草提气至肌肉【平人脉即胃气之外表为皮肉,内里为肠胃】,故土中木)。

故小青龙汤:麻黄(木中金) 桂枝(木中金) 杏仁(水中金或木中金) 甘草(土中金)
东方青龙,其色青黑,其藏肝肾,其在地为木,小青龙汤以肝肾之气,补益金克木的金,是以肝木一藏之用而命名,故名小青龙,同理观大青龙汤,以肝肾木水并络脾胃,以肝气为主气,以先天之本,补益后天之主,故曰大青龙。

回复你上贴:
《辅行决》中言:味辛皆属木,然后依药物归经定木中之属。如细辛为金,因其归肺经,故细辛为木中金。

我在网上搜索到的麻黄为:【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辛,木属之,归肺经,木中金。

同样:《辅行决》中言:味酸皆属金。
而你说“麻黄属金中木”,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个五行讲不清楚,那么前面的讨论完全无意义。我觉得至少目前我们的讨论应该建立在书中的理论上,而你的金中木,依靠什么为依据呢?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0-15 09:47 编辑

为昨晚

我们先把讨论局限在《辅行决》这本书上。下面提供我的版本下载。
我主要参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范志良1965年抄.pdf】,因为这本字大,省眼睛,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 王雪苔.pdf】,这本里面有手抄稿扫描件,可以佐证。

 

附件

本帖最后由 226291 于 2013-10-15 10:14 编辑

为昨晚

上面的回帖不是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吗,是根据辅行诀自身系统推导而来。
你看上面方药第一位排列:麻黄(?)黄连 附子 厚朴(葶苈)石膏,分别为? 苦 辛 咸 甘,麻黄之味为酸。属金。这是体。再看其用:麻黄(?)黄连火 附子土厚朴 金 石膏?,麻黄属木。这样就可知道麻黄为金中木。同理可推出杏仁为金中水。其实张大昌的弟子所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研究》一书已经指出了原文药物五行体用有误,并且给出了正确的5.8表,你可参看一下。
 
上面的回帖不是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吗,是根据辅行诀自身系统推导而来。
你看上面方药第一位排列:麻黄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81.htm 麻黄:【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味就是味道的味,你怎么就出来酸味了呢?你的麻黄之味为酸,这个酸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请提供依据。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研究》,这本书,我没找到,请在帖子中上传,我看看你说的这本书怎么说。但是不过我们得声明,首先,我们要依照《辅行决》作为基础来讨论,即使用《辅行决》的判断五行的规则来解释,即辛属木。
 
上面的回帖不是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吗,是根据辅行诀自身系统推导而来。
你看上面方药第一位排列:麻黄

这是《辅行诀》最为特殊的地方,跟后世本草不同,可能来源于《桐君采药录》,据陶弘景说是记其花叶形色。如大黄后世多以为味苦,本书记载为咸,薯蓣后世以为味甘,本书记载为酸。葶苈后世以为辛苦,本书记载为咸等等。正如你所说,我们只能以本书的系统来推论,而不能以后世或者口尝之味来定五味。
也许是根据《尚书.洪范》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来定五味,而不是口尝之味来定五味。
这些只是猜测,没有文献依据。
 
本帖最后由 226291 于 2013-10-15 11:39 编辑

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味就是味

我们看,外感天行方的第一味药,麻黄? 黄连 附子 厚朴 石膏。黄连苦,为泻心之君;附子辛,为泻脾之君;厚朴咸, 为泻肺之君;石膏甘,为泻肾之君。那么余下的麻黄就为泻肝之君,泻肝之君药按辅行诀当然是酸味了,这就推出了麻黄味酸。味酸其体当然是金了。
那本书是很久以前下载的,找了一下,没能找到下载地址。抱歉。
 
我们看,外感天行方的第一味药,麻黄? 黄连 附子 厚朴 石膏。黄连苦,为泻心之君;附子辛,为泻脾之君

呵呵,泻肝之药,以《辅行决》当为图例所表达的:木之用:辛。
酸为木之体,即补肝,我前面给你分析过啊。

你怎么把酸和木之用联系起来的?

我吃饭回来再继续。
 
呵呵,泻肝之药,以《辅行决》当为图例所表达的:木之用:辛。
酸为木之体,即补肝,我前面给你分析过啊

君误矣!《辅行诀》小泻肝汤:
枳实 芍药 生姜
酸 酸 辛,二体一用,方为泻肝法。
麻黄汤实即小泻肝汤加化味而成:以麻黄换枳实,杏仁换芍药,桂枝换生姜,加化味甘草。
外感天行诸小汤实有小泻方加化味而成。仲景或致新效,似乱旧经,仍方圆于规矩也。
咦!余20余年研究《辅行诀》之秘尽泻于与君之诸贴矣。所谓高山流水,知己难觅,千杯嫌少,正以此也。余以年近花甲,得一知音,足慰平生。
 
这是《辅行诀》最为特殊的地方,跟后世本草不同,可能来源于《桐君采药录》,据陶弘景说是记其花叶形色。

在56楼你说大黄在本书为咸,在其他为苦。
我在网上搜索也为味苦,但是归经为胃脾肝经。
依我尝过的几味药来说,味一定和归经对应,那么不是大黄的归经错了,就是大黄的味错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年所谓的某药和现在的某药其实不是一样的,哪怕是野生和家养,也是有味上的区别,这个我个人感觉很明显。
明天我去买一点吃吃,然后我来神农一把。重新给你们定义一下吧。不过我只能买到药店的水货药材,可能定性不准,如果能有道地药材,应该会很准的。(因为有次摸人家药柜吃了根甘草,有股骚味,可能是尿素化肥养大的?反正是怕了)
这些个水货中医,干了几百年了,反而越活越倒馊,连个药味都弄混了,这些个人这么多年开药,药的技能性能都搞不清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