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方剂,必须先学本草。这是一般人的学习规律。过去老先生收徒,一般要求背清.汪昂《汤头歌诀》。当然还有
刚才9点多才回家。刚才墨迹墨迹QQ,看了20分钟你的问题,期间又翻了翻《辅行决》,你的问题,我想我可以这样回答你,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瞎蒙着说吧:
一、
首先我们看《辅行决》图例,金木水火土五行,每个配一个体用和所化。
(肉戏来了)
如水,用苦,体甘,化咸。
体和用怎么解释呢?
道德经云的好: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说白了,原来的东西(体)有他自己的好处,如果凿空了加工好,也有他的用处(用)。
简单移动到本帖话题上,就是把肾气空了,弄没了,就是用,把肾气弄回来,添满了,就是利,肾气实就是体。
体和用也是一种周易和四柱很常见的一种分类方式:就像四柱上面的子、母的关系: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生我者为印绶,我生者为食伤。
---我与子、母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一些定义式样的概念,用来套用到可以符合的对应实物上,来像读者阐明关系。
话题拉回来《辅行决》图例:如水,用苦,体甘,化咸。
水,用,苦,体,甘,咸,这几个字都是概念,所以每个概念都可以对应几个事务,不要拘死于一个东西。
水=肾=升高肾气=补肾=等等,
水的用为苦,所以用=水的儿子=食伤=把肾气弄没了调走=肾亏肾虚=苦=心=心经=心脏=脑=子宫=胆=下阴=提心气,升阳气=等等
水的体为甘,所以体=水的爹妈=印绶=给肾提升气血=肾藏自己=补肾=甘=降胃气=降低平人脉=降低脾气胃气,平人气(脉)=把全身其他部位都降低气血(脾土为统,故指全身)=水克土
化咸呢,这么解释,由于水=肾 也水=补肾,就是说水是一个概念,可以是肾自己,可以是肾气,可以是补肾气,要活用。所以:
咸=水=肾=肾为味为咸=提升肾气=补肾, 即化咸=火克水=火=减肾气=损肾=补益其他藏(除了肾)(所谓其他因为五行药物分类,水属之药即为水之用,即以水(肾)补益其他,使用本该属于肾的气,拿去给别的脏器使用。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肾有5份的气,吃药后,把肾的气(即流经血液即其他)赶出去,只留保命的1或2份。因为水属药物还有五行之分,所以以小五行而把肾气的4份气拿到对应的脏器。
好,现在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终于在我跑题之前回来到你的青龙汤上了:
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麻黄味酸为木中木,杏仁味酸为木中水,桂枝味辛为木中木,甘草味甘为土中火,组方法则为酸 酸 辛 甘。
麻黄味不等于木中木,我在《辅行决》五行药物没有找到麻黄,但网上搜索其性味归经(【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同理如下: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苦(味苦皆属水,又肝与肾脉几乎一样,所以肝气约等于肾气),依《辅行决》当属水(约等于木,又水生木,木=水的儿子=动肾气,必定动肝气)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桂枝,(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辛,依《辅行决》当属木,归肺经,当属木中金。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甘,依《辅行决》当属土,归脾,当属土中木(取肉为肝的表里,故肉属木,甘草提气至肌肉【平人脉即胃气之外表为皮肉,内里为肠胃】,故土中木)。
但是:这些解释的前提是网上的资料是正确的,鉴于我没吃过这些药物(除了甘草),所以我上面对这些药物的判断,正确性很难保证!
如果上面解释正确,那么小青龙汤的效果当为发热皮肉,主治当为皮肉气少即皮肉受冷气等等类似情况。之所以不用温而用热,是因为该方不但借用了肝气,还有肾气,脾气,再看大青龙汤,干姜就还有脾胃之气,即全部腹腔之气血全借走,那么皮肉肯定是热,而不是温了,温,应该是只借用1藏,或2藏一半的气。没这么强烈。
另外你又提及五角合症,那4个字,依我的验证,是没问题的。但我的验证,不一定就是正确。只是我个人看法。
而且你之前说的是五角所除,我说是2藏合症,想想还是你的说法更容易理解,就想我上面磨叽那么的原因。
你的原贴说:忽有所悟:金水合证为意,甘酸合用除燥,是否正确,也请指点。
甘酸即为借用肺气脾气,自然就是除燥喽,因为皮肉气瘪了,上脑的脾气也瘪了,都滚回肝藏和脾藏了,自然不燥喽,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