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9/23
- 帖子
- 1039
- 获得点赞
- 44
- 声望
- 48
- 年龄
- 40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0-15 16:10 编辑
既然你59楼以肝为例,那我把《辅行决》书中几个肝的方子拿出来给你分析下,依据本书药物五行分类分析:
小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金中木 金中土 木中火
枳实 金中木 借肺气至肝和肉
芍药 金中土 借肺气至胃经(包括肉)
生姜 木中火 借肝气至心经(心经络肠胃)
故此,此方为散全身气血至胃经,包括皮肉,胃经容量最广,故非现代的泻,而是引出来一部分而已。又:平人脉即胃气,故平人脉不伤肝,若是引肝气上肺经,则伤肝肾。
大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
枳实 金中木 借肺气至肝和肉
芍药 金中土 借肺气至胃经(包括肉)
甘草 土中木 借胃气至皮肉
黄芩 水中木 借肾气至皮肉
大黄 火中土(性味:苦,寒。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借心经气至胃经
生姜 木中火 借肝气至胃经(包括肉)
故此,此方同小泻肝汤,但是下药的范围更大,黄芩与生姜同用。同时多了一个降心气的大黄,降心气的药必然降肝气。
小补肝汤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枝 木中木 借肝气至皮肉
干姜 木中土 借肝气至胃经
五味子 金中金 借肺气之皮肉
大枣 土中火 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络肠胃,故大枣可提心经胃经气)
故此,此方借肝气至胃经,借肺气至胃经,又大枣入心经,重提胃气,兼顾心经,又胃气盛则心气盛,可推知此方重补益心脑,温养皮肉。
又:胃气本来就兼顾肝气,而心气也兼顾肝气,故虽借了肝气,但是升了心胃后,肝气又补益些许。肝气之损为微。
大补肝汤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心 木 借肝气至皮肉
干姜 木中土 借肝气至胃经
五味子 金中金 借肺气至皮肉
旋覆花 火中火 借心气至心经(又参考网络资料归经,当入大肠和胃)
代赭石 土中土(暂定)(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胃、心胞经。) 借脾气至胃经(胃气为平气,故入胃经肝经心经)
竹叶 土中火(暂定)(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外络胃经,故兼顾入未经,心气外盛,又溢入肺经)
大枣 土中火 借脾气入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络肠胃,故大枣可提心经胃经气)
故此,此方借肝气入皮肉和胃经,借心气入胃经,借脾气入肠胃和皮肉,又大枣补益心经。即类小补肝汤之理,当以多味药加重其胃气,以胃气散入心脑和肝及皮肉。补益心肝,温养皮肉。
后面2个你试试来写:
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枳实 金中木
芍药 金中土
代赭石 土中土(暂定)(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胃、心胞经。)
旋覆花 火中火
竹叶 土中火(暂定)(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养生补肝汤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蜀椒 木中火
桂心 木
韭叶 土中土(暂定)(甘、辛,温。归肝、胃、肾经)
芍药 金中土
芒硝 火中水
胡麻油 土中火(甘,凉。归肝、肾经。)
又:你说《辅行诀》这本书,你看了20年?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纪了?我就是好八卦八卦。
再:以我看这几个补泻肝的方子,其或补或泻,都是依顺五行生化关系来处理,而本论坛里提过的很多其他方子,都是以五行生克关系来处理。
即本书的方子,泻而泻至其所克,所克之藏还能补益其所泻。泻而不过。
若是依后世方,泻就是泻,泻的干干净净才是利索,往往伤真藏气啊。
若补,补也不是直接补,而是若肝之方,以胃气相隔代为补益。以心火为根源。以全身之气血来补肝,而未降损其心火,这个才是生生之道。
生生之道,才是好一点的做法吧?
我窃以为。
既然你59楼以肝为例,那我把《辅行决》书中几个肝的方子拿出来给你分析下,依据本书药物五行分类分析:
小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金中木 金中土 木中火
枳实 金中木 借肺气至肝和肉
芍药 金中土 借肺气至胃经(包括肉)
生姜 木中火 借肝气至心经(心经络肠胃)
故此,此方为散全身气血至胃经,包括皮肉,胃经容量最广,故非现代的泻,而是引出来一部分而已。又:平人脉即胃气,故平人脉不伤肝,若是引肝气上肺经,则伤肝肾。
大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
枳实 金中木 借肺气至肝和肉
芍药 金中土 借肺气至胃经(包括肉)
甘草 土中木 借胃气至皮肉
黄芩 水中木 借肾气至皮肉
大黄 火中土(性味:苦,寒。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借心经气至胃经
生姜 木中火 借肝气至胃经(包括肉)
故此,此方同小泻肝汤,但是下药的范围更大,黄芩与生姜同用。同时多了一个降心气的大黄,降心气的药必然降肝气。
小补肝汤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枝 木中木 借肝气至皮肉
干姜 木中土 借肝气至胃经
五味子 金中金 借肺气之皮肉
大枣 土中火 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络肠胃,故大枣可提心经胃经气)
故此,此方借肝气至胃经,借肺气至胃经,又大枣入心经,重提胃气,兼顾心经,又胃气盛则心气盛,可推知此方重补益心脑,温养皮肉。
又:胃气本来就兼顾肝气,而心气也兼顾肝气,故虽借了肝气,但是升了心胃后,肝气又补益些许。肝气之损为微。
大补肝汤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心 木 借肝气至皮肉
干姜 木中土 借肝气至胃经
五味子 金中金 借肺气至皮肉
旋覆花 火中火 借心气至心经(又参考网络资料归经,当入大肠和胃)
代赭石 土中土(暂定)(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胃、心胞经。) 借脾气至胃经(胃气为平气,故入胃经肝经心经)
竹叶 土中火(暂定)(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外络胃经,故兼顾入未经,心气外盛,又溢入肺经)
大枣 土中火 借脾气入借脾气至心经(又心经络肠胃,故大枣可提心经胃经气)
故此,此方借肝气入皮肉和胃经,借心气入胃经,借脾气入肠胃和皮肉,又大枣补益心经。即类小补肝汤之理,当以多味药加重其胃气,以胃气散入心脑和肝及皮肉。补益心肝,温养皮肉。
后面2个你试试来写:
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枳实 金中木
芍药 金中土
代赭石 土中土(暂定)(性味:苦甘,平,归经:入肝、胃、心胞经。)
旋覆花 火中火
竹叶 土中火(暂定)(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养生补肝汤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蜀椒 木中火
桂心 木
韭叶 土中土(暂定)(甘、辛,温。归肝、胃、肾经)
芍药 金中土
芒硝 火中水
胡麻油 土中火(甘,凉。归肝、肾经。)
又:你说《辅行诀》这本书,你看了20年?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纪了?我就是好八卦八卦。
再:以我看这几个补泻肝的方子,其或补或泻,都是依顺五行生化关系来处理,而本论坛里提过的很多其他方子,都是以五行生克关系来处理。
即本书的方子,泻而泻至其所克,所克之藏还能补益其所泻。泻而不过。
若是依后世方,泻就是泻,泻的干干净净才是利索,往往伤真藏气啊。
若补,补也不是直接补,而是若肝之方,以胃气相隔代为补益。以心火为根源。以全身之气血来补肝,而未降损其心火,这个才是生生之道。
生生之道,才是好一点的做法吧?
我窃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