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醫道宗源·四診精微·切》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4
声望
113
前言:

脈學,難學、難精。

後世末法,真正肯鑽研斯道者,寡。

脈道式微,經學已成絕響,惜哉。

故,今示所學,為後來者鑒。



呵呵,这种纯古文的东西,

不知道能看下去的有多少?

看的明白的有多少?

呵呵,急功近利的朋友,就不必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哦
 
《脉之长》
师言:
脉之爲治要矣,治之与病也,至关至重也。

辧于望,
辧于闻,
辧于问,
不若存神以触者也
触者,心会者也。
彚四时之变而触其气之应,乃知存亡矣。
 
《论五行》
天之示诸象也,兆诸气之变易。
地乃(地气出,热上蒸也)诸气也,表诸形之咸化。
日光而气乃龢同而物自已。
天然哉!地然哉!人亦然哉!

火之存虚灵,动诸以炎上。
水之存气势,龢诸以清下。
土之以亲物,賷诸而生物。
木之存扶摇,增诸气长上。
金爲四物之生,故后生而成先,以其利也。

《五行之气》
言气也,
火之气浮,轻而热,故主乎懑。懑则病不乐而蒙,
水之气沉,下而寒,故主乎滞。滞则病少动而满,
土之气散,浊而不宰,故主乎蓄。蓄则病不足而惫,
木之气清,达而踈,故主乎郁。郁则病不宣而胀,
金之气浊,扬而发,故主乎凝。凝则病不通而痞。

《脉有五行》
阴阳之谓?大矣,其谓小也微矣。
阴有其异。
阳无所同。
灋以形,
别于质,
四时所迁。

古之别頪于《易》而言其象,
以象頪言而附其龢,
致其明白而不着形质,
此圣人之德耳。

故(五行之性)
火者,以上爲阳而下爲阴,其上烁也。
水者,以动爲阳而静爲阴,其澑活也。
土者,以表爲阳而里爲阴,生之附也。
木者,以枝叶爲阳而根荄爲阴,荣所至也。
金者,以燥爲阳而湿爲阴,度所伏也。
无离乎日月时序之道。
勿远乎气亟形质之赋,
是谓得矣。

观乎五行,各有其道,

金之沉取时,而其浮取象。

沉取其形,浮取其音。
形者,濡而胜也,
音者,若流水之荡波也。

木之沉取其形,而其浮取时。

沉取木之沉于水,人中见而长也。
浮取叶之发于端,浮而散微滑也。

火之沉取质,而其浮取形。

沉以形之表,而其浮以表之形也。
形之表者,濡中洪也。
表之形者,浮其散大也。

水之沉取象,而其浮取形。

沉取其宻,浮取其涛。
宻者石而清润,
涛者大而耎也。

惟土之沉取冬,而其浮取夏。

沉以凝,浮取其散。
所谓凝者,沉中濡也。
所谓散者,耎而大也。

表里阴阳之在脉也。


人有确脉,与生而来。
脉异而人不病,人病而脉不异。何也?
病于胎而附生者也,故见其是脉而弗见其病。


火中有水,水中有火。
金中有水,水中有金。
土中有木,木中有土。
木中有火,火中有木。
水中有木,木中有水。
土中有金,金中有土。
金中有木,木中有金。
表里之别,各有其道。
形爲质结,气爲形发。
五行之乂,以域爲基,此其眞也。
 
《持脉意义》
故曰:“
知内者,案而纪之。
知外者,终而始之”。
何谓也?
言以脉而知内脏之彊弱盛衰,
当以阴阳、时序、五行爲之纲纪矣。
知之阴阳、时序、五行之纲纪,以明其内中之循动也。违时则爲病。
此六者,持脉之大灋。
 
《切有五常》
《上经•宗言(“言”字疑似衍文)》曰:'
切有五常:气、脉、谷、音、形、色也。
切者,切合也。无合不切。

气以形切,
血以脉切。
虚实以谷切,
气以音切。
通滞以色切,
病不病以常切也'。

五常之要,在于一也。
一者,天地之至极也。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谷盛气盛,谷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形盛气塞,形瘦热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声洪气盛,声喑气衰。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色美内热,色枯血败。此其常也,反此则病。

气盛血寒,此谓反也。
气虚身热,此谓反也。
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
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
脉盛血少,此谓反也。
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形消而寒,此谓反也。
形肥而注,此其反也。
音大失中,此谓反也。
声喑气盛,此谓反也。
内寒色美,此其反也。
血盛色枯,此其反也。

气盛血寒,得之伤寒。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舆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热中也。
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形消而寒者,怒伤气而血泣也。
形肥而热及血妄水注者,湿反于上而热客于下,土躁而反失约也。
音喑气盛者,邪客肺也。
音洪气哀者,邪客于心也。

实者,气入也。
虚者,气出也。
气实者,热也。
气虚者,寒也。
 
《形气》
经言:(此节有残缺,且有下重出,合并于此)
形盛气虚,
气胜形亏。
形濇脉滑,
形滑脉濇;
形小脉大,
形大脉小,
形短脉长,
形长脉短,
肥人脉细,
瘦人脉燥者,
俱非吉兆。

气胜而形骄,
形胜则气夭。
气虚形亏,
气实形引。

形盛脉细,蹇滞及危。
形瘦脉大,火王气盈。

实多中风,因形盛而血泣。
?滞?壅,火亢暴厥。

羸瘦血少而阴虚,
相火亢贲则风嗽。

形脱气盛,无生,
气衰形虚,有救。

形大皮宽,终天年,
形大肤紧,当夭。

血实气虚,体肥。肥耐寒。
气实血虚。易瘦。瘦耐热。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矣。
形瘦脉大,胷中多气者,死。
形气相得,曑伍不调者,病。
是以
形弱气虚,死。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
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
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
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减者、死。
目内陷者,死。
 
《脉理》
是言:
察乎阴阳升降之标准,
自识脉波遁迁之气象。
审气候交住(当是“往”字?)之去来,
分明气血分合之交并。

欲知精微之玅用,
且观于地上时序之秩昁,
尽心精恖五土之表现,
神聪水与时之韵,
脉理自豁然矣。

故曰:
五行生王者,脉之准也,
四时六气者,脉之度也。
雨露雪霜者,气之变也。
江河水流者,脉之应也。
此四者,迺脉之宗,师之表也。

《脉》
师言:
脉之肇始于四时。
四时生成之变化爲五行。
万物作息,宴然有纪。
脉之大小,与外相呼应。
故,三代从来之验证,传爲纪也。

抑有余而奉不足者,天也,
穷有余而盈不足者,地也。

治者,灋天地以治之也。
是以
养益之道,其象天,
治理之道,其灋地也。
 
《脉道渊》
夫脉之道,渊矣,
若窥深渊之窈窈。
不见耶?如玄玄其黑。
若视浮云,莫明其迹。
其理出,而意难明。
一意所归,口难之言(口之难言?)而莫传也。
 
《脉难别》
夫脉也,若水之流溪。
非心至而莫之能知,
无恬憺而莫之能辧,
非神与会而莫之能察矣。

知问、闻者众,而通望切者少也。
 
《清心应脉》
观形脉应,心清自澂。
清虚心神,无感不应。
灋乎自然,见乎时运,
能知其机,是爲通神。
 
《脉有十度》
诊有十度。
度人脉:血、脏、肉、筋、俞。
度人色:气、腑、肌、骨、虚实。
阴阳气尽,人病自具。
诊必上下,度民君卿。
 
《善脉者察》
善爲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际,藏之心意,合心于精。
 
《三部九侯》
天地其有至数,合乎人形,通于气血,决于王衰。
至数者,始于一,终于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与物。
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三(一作“人”,当是)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下、中、上有(三)部(素问作“有上中下三部”),
部(各)有三候,有天、有地、有人,
必指而导之,乃以爲眞。

上部天,少阳所行两额之动脉。
上部地,阳明所过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少阳所过耳前动脉也。

中部天,手太阴所过手经渠之动脉。
中部地,手阳明合谷之动脉。
中部人,手少阴神门之动脉也。

下部天,足厥阴之动脉,女子取太冲后陷之动脉。
下部地,足少阴内踝跟骨上陷太谿之动脉。
下部人,足太阴箕门上之动脉。候胃气取跗上冲阳之动脉也。

下部之天以候肝,
地以候肾,
人以候脾胃之气也。
中部天以候肺,
地候胷中之气,
人以候心。
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
地候口齿(之气),
人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地人(素问作“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而三之,合则爲九。
九分爲九野,九野命乎(“命乎”素问作“为”)九脏。

神脏五,形脏四,合爲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部候】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
尺外以候肾,
尺里以候腹中。

附上,左外以候肝,
内以候膈;
右外以候胃,
内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
内以候胸中;
左外以候心,
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
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审三部九候意义》
贼邪与眞气营血之所合也微,波陇不起。
则审循三部九候盛虚而调之,
察其左右、上下、相多及相减者,审期病脏以期之。

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
天以候天,
人以候人。
调之中府,以定三部。

故知
“三部九候,则大小滑涩、浮沉迟数頪矣”。
 
《浮沉类言》

师曰:《经》言之可谓详尽矣,然人不悟者,何以从之?
言曰:医之非书也,书之非文彩也,乃心得也,非文语也。实爲言之以说者也。故浮非眞浮,沉非眞沉,頪者之言也。
 
《论三部》
证,有其兼,有其倂也。
脉,有三关,有其径也。
三关者,寸关尺也。
寸,以候其胷上,
关,以候其膈下,
尺,以候其腰腹,
四肢亦于尺寸见。

(见前【部候】)
尺内两傍,则季脇也。
尺外以候肾,
尺里以候腹中。

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胷中。
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
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胷候(当是“喉”字)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左寸者;头痛、目眩。
右寸者;风嗽、邪喘,胷中风病?。

腹胀停气,察其左关,
中满不食,脘心右扦。

膀胱风热,腰痠尺见。
大便不出,溏右尺现。
 
《三关诊奇经八脉》
八脉之候,各有其征。
尺斜上外,寻寸阴维。
尺内斜上,寻寸阳维。胷脇刺痛,眩仆寒热。
尺左右弹,阴蹻可别。阳至而缓,
阴至以急。
寸左右弹,阳蹻抉诀。阴至则缓,
阳来当急。
癫癎瘈瘲,寒热恍惚。
直上直下,尺寸俱牢。
中央坚实,冲脉昭昭。胷中有寒,逆气里急,
疝气攻心,支满溺失。
寸口丸丸,紧细实长,男疝女瘕,任脉知详。

直上直下,尺寸俱浮,中央微动,督之可决,
腰背彊痛,风癎可忧。
带脉如带,关左右弹,带下失精,脐病不眠。

脏有尽数,如物灰然,
枯腐有方,象征斯言。
 
《九候》
欲知病之所在者,必察其九候。
独小者,
独大者,
独疾者,
独迟者,
独热者,
独寒者,
独下陷者,
皆病也。

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而案之,
右手当踝而弹之,
其应过五寸以上,濡濡然者不病。
其应疾中手,深深然者病。
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
中部乍踈乍数者、死。
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
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一候后则病,
二候后则病甚,
三候后则病危。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
 
《脉持寸口之因》
师曰:《经》之言可谓精也。
脉之所彚于手寸口者,流精四脏,平衡营卫者,肺也。
肺之动,出于彼也。

以其爲揆度之方也。
脉有三部,寸关尺也。
流行品物,以衡筌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