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行》
天之示诸象也,兆诸气之变易。
地乃(地气出,热上蒸也)诸气也,表诸形之咸化。
日光而气乃龢同而物自已。
天然哉!地然哉!人亦然哉!
故
火之存虚灵,动诸以炎上。
水之存气势,龢诸以清下。
土之以亲物,賷诸而生物。
木之存扶摇,增诸气长上。
金爲四物之生,故后生而成先,以其利也。
《五行之气》
言气也,
火之气浮,轻而热,故主乎懑。懑则病不乐而蒙,
水之气沉,下而寒,故主乎滞。滞则病少动而满,
土之气散,浊而不宰,故主乎蓄。蓄则病不足而惫,
木之气清,达而踈,故主乎郁。郁则病不宣而胀,
金之气浊,扬而发,故主乎凝。凝则病不通而痞。
《脉有五行》
阴阳之谓?大矣,其谓小也微矣。
阴有其异。
阳无所同。
灋以形,
别于质,
四时所迁。
故
古之别頪于《易》而言其象,
以象頪言而附其龢,
致其明白而不着形质,
此圣人之德耳。
故(五行之性)
火者,以上爲阳而下爲阴,其上烁也。
水者,以动爲阳而静爲阴,其澑活也。
土者,以表爲阳而里爲阴,生之附也。
木者,以枝叶爲阳而根荄爲阴,荣所至也。
金者,以燥爲阳而湿爲阴,度所伏也。
无离乎日月时序之道。
勿远乎气亟形质之赋,
是谓得矣。
观乎五行,各有其道,
故
金之沉取时,而其浮取象。
即
沉取其形,浮取其音。
形者,濡而胜也,
音者,若流水之荡波也。
木之沉取其形,而其浮取时。
即
沉取木之沉于水,人中见而长也。
浮取叶之发于端,浮而散微滑也。
火之沉取质,而其浮取形。
即
沉以形之表,而其浮以表之形也。
形之表者,濡中洪也。
表之形者,浮其散大也。
水之沉取象,而其浮取形。
即
沉取其宻,浮取其涛。
宻者石而清润,
涛者大而耎也。
惟土之沉取冬,而其浮取夏。
即
沉以凝,浮取其散。
所谓凝者,沉中濡也。
所谓散者,耎而大也。
表里阴阳之在脉也。
人有确脉,与生而来。
脉异而人不病,人病而脉不异。何也?
病于胎而附生者也,故见其是脉而弗见其病。
故
火中有水,水中有火。
金中有水,水中有金。
土中有木,木中有土。
木中有火,火中有木。
水中有木,木中有水。
土中有金,金中有土。
金中有木,木中有金。
表里之别,各有其道。
形爲质结,气爲形发。
五行之乂,以域爲基,此其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