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杂想
刚在网上看到刘世峰先生的一个帖子——中医大师能否复制,趁着现在还有点空,就想写点东西。
中医,历经几千年,磕磕碰碰的发展到了现在,可是放眼看看,中医是什么状况:学院派,更多的是为利而争名,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人在教着学习中医的人,国家拨出的钱,让其搞理论研究,结果是研究出的理论根本就不能指导临床,不能变成“生产力”。难怪90多岁的邓铁涛先生给我的老师曹东义先生说一定要写文批一批这些“中医的掘墓人”;民间派,临床不错,但是,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同时没有能指导临床的理论,就如农村没有穿衣服的人,只能窝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样。
这就是现在的中医,一个畸形发展的中医。学院派人士,就如古代食客一样闭门造车的发展着中医的理论;民间派大夫,在成者为王的思想下穿着皇帝的新衣总结着自己微薄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终归还是理论,拿到临床上,就如在三伏天40多度高温下给人穿貂皮大衣一样;经验,失去了曾经验证时的条件,已经不能再次取效。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泾渭分明”,自恃清高的学院派人士以为自己是泾河里的水,清澈高尚,瞧不起没有“文化”的民间派;井底之蛙的民间派大夫以为自己是渭河里的水,接着地气,对学院派的理论嗤之以鼻。中医就这样被撕裂了,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伙寻宝人到海底寻宝,结果因为内斗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一部分人拿着寻宝图走了,另一部分人带着潜水衣在“大海捞针”。
难怪有人说:中医,想说爱你不容易。
也难怪有张何之流想要取消中医。
怎么办?
是看着中医死亡还是想法改变中医现状?
作为民间中医人的我肯定选择后者。
要改变中医的现状,要更好的发展中医,就一定要让中医实现可重复性。
怎样实现中医的可重复性?
说真的,很简单,只需让中医的临床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让中医的理论在临床检验中发展就成。
中医是以人为对象,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故而,中医理论要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人、认识病来发展。问问现在的中医大夫,从中医上对人了解多少?人的形体是怎么构成的?人的功能又是怎么产生的?中医的五脏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为什么穴位是气血汇聚的地方?什么是病因?什么是病位?什么是病态?什么是病性?什么是病势?
不久前,在中华中医论坛里,一位老先生摆了一个阴阳擂台,结果大家是争当公公和婆婆,各说各的理,想想看,一个阴阳,竟引无数中医“豪杰”以折腰,我们,我们难道不为现在的中医感到可悲吗?
以前,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头猪。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人单打独斗、我行我素还成,一旦结帮之后,则勾心斗角,“攘外必先安内”,何有对外的斗志?
中医的发展,说起来确实简单,只要学院派和民间派经常联系,经常碰头,使得中医理论有实用性,使得临床治病有理可言就成,然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深知这样的想法只能是南柯一梦。想想看,富人能和穷人坐在一起谈天论地吗?穷人,能把家里仅剩的五斗米送给富人吗?如果不能,那么,学院派也就不能心情愉悦的给民间派来谈自己的理论,民间派也就不能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临床“经验”无私奉献。
蚂蚁绊不倒大象,我不能制定学院派和民间派的沟通“法律”,呐喊之余,只能让自己成为“星星之火”,让自己在学院里学的中医理论和现在的民间行医能结合起来。谨遵师命,多带学生,使得他们的中医理论很实用,中医临床有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