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是阴阳之脉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浮之更损减而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而沉,故言阴实。)经言∶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涩者阴也,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之逆顺也。
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动为阳,长为阳,滑为阳;沉为阴,涩为阴,弱为阴,弦为阴,短为阴,微为阴,是为三阴三阳也。阳病见阴脉者,反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血,阴微则下利;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阳微则发汗,阴微则自下;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挠不得眠也。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得阳属腑,得阴属脏。无阳则厥,无阴则呕。阳微则不能呼,阴微则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气。
根据此阴阳以察病也。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臂不能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少腹引腰痛。
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
夫风伤阳,寒伤阴。阳病顺阴,阴病逆阳。阳病易治,阴病难治。在肠胃之间,以药和之;若在经脉之间,针灸病已。
按:诊脉的阴阳法度是什么呢?道理是这样的: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在呼出和吸入之间脾气的运行始终贯穿于其中.脉浮属阳,脉沉属阴,所以脉的浮沉可以决定其阴阳属性.心肺之脉都应该是浮的,那么如何区分心肺之浮呢?呵呵,是这样的,脉浮大而散,这个就是心脉,脉浮而短涩,这个就是肺脉.肝肾的脉位都是沉的,又当如何区别呢?如果患者的脉象是牢而且沉,这个就是肝脉,如果患者的脉象指下的感觉非常柔和而且减轻指下的压力感觉很充实这个就是肾的脉象.心肺肝肾之脉始终都有脾脉贯穿在其中,这里的体现就是脉的始终都是和缓的,换句话说,脾脉会始终体现于浮沉之中,<千金翼>认为,脉迟缓而且长的这个就是脾脉.以上所说的就是脉的阴阳属性,阴阳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缓的,也就是脉在浮沉之中都必须体现一个缓字.
除此之外,脉还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之别,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如果脉浮取较小,按之却大而有力这个叫做"阴盛阳虚",如果脉按之较小,减轻指下的压力就会感觉到脉体实大,这个叫做"阳盛阴虚".用力按之脉体是小的,减轻指下的压力脉就会表现有力而且大,这个就是"阳盛阴虚"了.对阴阳虚实的理解就是这样子了.<阳脉如果见于寸口,脉体应当是实而且大,现在轻手搭脉即便感觉到浮,用力按压脉体就会减小这个就是阳虚的表现,如果用力重压感觉到脉体反而实而有力脉位很沉,这个就叫做"阴实".>.难经说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还说脉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等等.如果这么说,寸口六部脉都是这么跳动的吗?当然医经这么说,也不是这样的,无非浮沉长短滑涩等六种脉象罢了.脉浮属阳,脉滑属阳,脉长属阳:脉沉属阴,脉涩属阴,脉短属阴.所谓一阴一阳是指脉来沉而滑,一阴二阳是指脉沉滑而长,一阴三阳是指脉沉滑而长,不时有沉的表现.同理所谓一阳一阴是指脉浮而涩,一阳二阴是指脉长而沉涩,一阴三阳是指脉沉涩而短,不时有浮的特征.
大凡脉大,浮,数,动,长,滑,这个就是阳脉.沉,涩,弱,弦,短微等,都是阴脉.这个就是所说的"三阴三阳".
凡是阳病见阴脉,都是脉证相反,都是不吉的征象,预后不良.反之如果阴病见阳脉,这种就是很好的情况,即便有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脉在关的前部属阳,在关的后部属阴.阳脉数就会出现出现吐血的情况,阴脉弱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形.寸部脉弦就有头痛的毛病,尺部脉弦,肯定就是腹痛.如果阳气不足<卫阳>就会出现出汗的毛病,阴气缞弱一定患有拉肚子的问题阳.脉数就会出现口舌生疮的毛病,阴脉数如果有恶寒的症状此人必定有失眠的烦恼.重阳则狂,重阴则癫.如果见到阳脉病就属腹,如果见到阴脉病就在脏.阳气不能达到就会出现肢冷厥逆的情况,阴气不能到达就会出现呕吐.阳气虚则不能呼,阴气虚则不能吸,如果呼吸不足的话会感觉胸中短气.
按照这样的说法,通过体察阴阳就可以知道病情的所在了.
寸口脉浮大而且跳动的快,这个就是阳中之阳,病人会感觉到烦躁胸满,身热,头痛,肚子发热.
寸口脉沉细,这个就是阳中之阴,患者悲伤不已,不想听别人说话,少气懒言.还会不时汗出,胳膊抬不起来.
尺脉沉细,这个就是"阴中之阴".病人会感觉两腿酸痛,不能持久站立,有小便不利和下阴瘙痒的感觉.
如果尺脉牢而且长,关上摸不到脉,这个是阴邪干扰阳气,病人会有两腿酸沉少腹牵连腰痛的感觉.
如果寸口脉非常大,但不能摸到尺部的脉,这个叫做"阳干阴",病人有腰背痛和肢冷的感觉.
风邪能伤人的阳气,寒邪能伤人体的阴液.阳气病了,阴气还能承受,阴气病了,阳气就会逆乱,阳出了问题治疗起来还是容易的,阴出了问题就很麻烦.病在肠胃,可以用药调和,如果病在经脉,只能用针灸的办法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