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代经方一两究竟折算现在的几克

给你个正确的回答吧!旧市制的换算吧!一斤=16两=500克、一两=10钱=31.25克
新市制的换算就不

这个十六两制,并非是汉代经方的剂量标准。几乎所有的经方学家都不会采用十六两制作为经方剂量的换算依据。明清时期的一两倒是可以按照十六两来换算。
 
本帖最后由 我是121 于 2013-11-10 22:06 编辑

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规定。
注:市制重量单位是按十进制折算的。市制原定为16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改为十两为一斤(中医处方用药计量例外)。
旧市制 斤=16两=500克 新市制斤=10两=500克
两=10钱=31.25克 两=10钱=50克
钱=10分=3.125克 钱=10分=5克
分=10厘=0.3125克分=10厘=0.5克
厘=10毫=0.03125克 厘=10毫=0.05克
毫=10丝=0.003125克 毫=10丝=0.005克
丝 =0.0003125克 丝 =0.0005克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即公制)为我国的计量单位,中医处方用药,为了防止计算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原有的计量单,不予改革。
从1979年一月一日起全国一采用米制(即公制):国务院批准改革后新出和修定再版的中医书、药典、规范和教材,中成药原有的包装和说明书,要用完 为止,新印制的要按米制(即公制)。
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采用16两为一斤的旧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议和医药事业的发展的要求。
因中药计量单位改革引起的换算问题,国家标准计量局关于改革中医处方用药单位的换算的通知(1977年4月5日)。中药计量单位的换算、按十两为一斤的 一钱 等于 5克;十六两为一斤的旧制的 一钱 等于 3克,尾数不计。
 
本草那边看“三两三”,大约就是三两就是30克,那就是一两是10克,我觉得这比较实用。
 
还是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个具体的说法了,
 
倪海厦老师认为伤寒论里的两可以当钱看待,我还是比较赞同。
 
题目本身就有问题,汉以前的方子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克,唐宋之后大概是3克左右!
 
汉时一两相当于今之15.625克,分温三服之后,其一两则相当于今之5克,若分温再服则相当于8克,若一次服之则按原量,可定为15.5克
 
投票后的朋友,跟个帖,我好给您加金币。

古代经方一两相当现代2.3克,现代药材不及古代,作3克应该恰当。
 
得看是什么朝代了,经方的话,一两约合15克,然而最新研究成果是13.8克
 
我看得资料上说,根据出土的汉代计量标准,汉代的一两=15.625克。选15克就可以了。
 
经方一两相当于现在13.8克,来源参见《经方剂量揭秘》,作者范吉平,程先宽。
另外李可大师在其书中也提到,经方汉代1两相当于现在15点几克。
 
现在的中药大都以种植为主,药效比之天然自然下降许多,故要适当增加药量
 
举个例子。
要是按一两等于3g的办法来折算
桂枝汤的作用就根本体现不出来。吃了等于没吃一样。
如果用一两折15g的量则效果很显著。且生姜用量15g引药达表足够了。
剂量运用还得靠实践,实践出真知。
 
本帖最后由 laofeiyu 于 2014-11-12 13:50 编辑

这样争来辩去的是得不出一个明确结论的。
一两的大小是随着不同朝代而变化的,而克的大小是一定的,所以总在这儿讲一两等于多少克,这本身就没有确切的答案,楼主的统计法本身就有问题。
经方、古方中都会用到两这个单位,而两的大小又是不同的,所以,要弄清“一两”到底是多少克,就要看处方的人或编书的人是生活在什么朝代,再根据那个朝代的计量标准进行换算。钱、分的单位是从宋代才出现的,所以看一钱等于多少克也是要看作者所在朝代的。有的书是要看修订的朝代。这样才能准确使用古方和经方。下面是重量和容量的变化对照表:

中国历代--《衡制换算表》

战国

楚:
1斤=16两,1两=24铢
1斤=250,一两=15.6克,1铢=0.65克

赵:
1石=12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0000克,1斤=250克,1两=15.6克,1铢=0.65克

魏:
1镒=10釿,1釿=20两
1镒=315克,1釿=31.5克

秦: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0360克,1钧=7590克,1斤=253克,1两=15.8克,1铢=0.69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0360克,1钧=7590克,1斤=253克,1两=15.8克,1铢=0.69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29760克,1钧=7440克,1斤=248克,1两=15.5克,1铢=0.65克

三国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26400克,1钧=6600克,1斤=220克,1两=13.8克,1铢=0.57克

两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26400克,1钧=6600克,1斤=220克,1两=13.8克,1铢=0.57克

南北朝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梁、陈:1斤=220克,南齐:1斤=330克,北魏、北齐:1斤=440克,北周:1斤=660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大:
1石=79320克,1钧=19830克,1斤=661克,1两=41.3克

小:
1石=26400克,1钧=6600克,1斤=220克,1两=13.8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79320克,1斤=661克,1两=41.3克,1钱=4.13克,1分=0.41克


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1石=75960克,1斤=633克,1两=40克,1钱=4克,1分=0.4克


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1石=75960克,1斤=633克,1两=40克,1钱=4克,1分=0.4克


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1石=70800克,1斤=590克,1两=36.9克,1钱=3.69克,1分=0.37克


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1石=70800克,1斤=590克,1两=36.9克,1钱=3.69克,1分=0.37克

===================================

中国历代《量制换算表》
战国
齐:
1钟=10釜,1釜=4区,1区=4豆,1豆=4升

秦:
1斛=10斗,1斗=10升

楚:
1筲=5升

三晋:
1斛=10斗,1斗=10升


1斛=10斗,1斗=10升
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三国两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斛=20450毫升,1斗=2045毫升,1升=204.5毫升,1合=20.45毫升

南北朝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斛=30000毫升,1斗=3000毫升,1升=300毫升,1合=30毫升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开皇:1斛=60000毫升,1斗=6000毫升,1升=600毫升,1合=60毫升
大业: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大:1斛=60000毫升,1斗=6000毫升,1升=600毫升,1合=60毫升
小: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67000毫升,1斛=33500毫升,1斗=6700毫升,1升=670毫升,1合=67毫升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95000毫升,1斛=47500毫升,1斗=9500毫升,1升=950毫升,1合=95毫升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100000毫升,1斛=50000毫升,1斗=10000毫升,1升=1000毫升,1合=100毫升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100000毫升,1斛=50000毫升,1斗=10000毫升,1升=1000毫升,1合=100毫升
 
我觉得是15克,那么多大教授研究了,我还是先接受的好。
 
柯雪帆教授考证汉时一两相当于今之15.625克是最接近史实的,也有多人用此计算法用于临床而取得疗效,若觉得量大,有用10克的,当然最多的还是用5克换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