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代经方一两究竟折算现在的几克

附子大者10枚=200克,中大者10枚=150克,川乌大者10枚=100克,中大者10枚=70克,石膏鸡蛋大10枚
=1000克,瓜蒌中大者10枚=300克,半夏大者10枚=12克,乌梅中大者10枚=22克,枳实大者10枚=200克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中药中心标本室药材干成品】
 
juedikuangke; 说:
juedikuangke 发表于 2010-12-28 10:05 记得那位老师讲过,关键是药物的比例,药量可根据个人的体质确定,所以我认为知道大概多少克就行了。若是十

小孩酌情嘛,当然要灵活变通的。
 
一两=15克,不容质疑的。但有服法和煎法等细节要注意
 
十五克吧
 
kipade; 说:
kipade 发表于 2013-4-17 11:13
同意宋以前用汉制,宋以后用宋制
汉制:1两以15克计
宋制的和现在差不多了,1斤也就600克,那一两也就60克

说得好!前提是辩证准,再谈量。
 
15克也好,3克也好,关键是怎么和经方里的大枣多少枚相匹配,难道大枣数量是很随意的吗
 
平时按3.33克算!三两多约10g!
 
中医单位里古老的两,钱,份等等应该拿出一个换算标准来。
 
个人不赞同大剂量
 
经方中的一两约合现代剂量15.625克,约15克。但在临床运用时需要酌情处理,一般可将一两换算成5-15克之间,有些病在治疗时可以突破剂量的限制。如治疗痛风时,土茯苓用至120克,治疗梅毒时,土茯苓用至2000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耕耘集》中对黄芪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切皆以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不可太拘泥于书中知识。
 
考证是一两等于15g左右,实际运用中,各家则不同,包括很多名家用量也不同,用3g,5g,9g,15g的都有,大概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吧!
 
我觉得楼主不要被这些东西束缚住。
从历史出土的汉代容器看,汉代的一两=15.625g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煎药是用煤气灶,以前是用柴禾,所以现在的火肯定是比以前容易控制,药汤受热也比较均匀,所以现在用少量的药就可以达到以前的效果。
近代的经方家,包括陈修园,张锡纯,胡希恕,刘渡舟这些老师,基本上是伤寒方一两合现在一钱,也就是3g,你像胡希恕他都是原方原计量,临床效果也很好。
 
1981年考古出土的东汉大司农铜权,是汉代国家铸造的法定衡器,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司农铜权重2996克,按照当时一个铜权重为十二斤计算,每斤是2996÷12≈249.7(克)。按照这个重量折合,一两应该是249.7÷16≈15.6(克)!山西李可老中医认为:这个换算标准经临床验证,真实可信。即古代经方一两应折算为现在的15克。参:《从李时珍一直错到中国药典》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94867
 
一般兑换3g,我是听老师说的,书中也有记载
 
张锡纯方药中一两是多少?一钱是多少?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
 
古代经方的一两,在明代李时珍及以后的一段时期,医家们皆以古之一两合今之一钱,也就是说,最少相当于今天的3克,但郝万山教授等考证汉代权的度量衡之后,提出汉代一两约等于今天的15.625克,现代汉传经方派的刘志杰认为古代的一两相当于今天的5-15克,而李可创造破格救心汤的时候竟然是按照一两等于现代的50克计算的。
至于古代一两等于现代多少克,仍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古代人百家争鸣,现代人各抒己见。这个还是要根据医者的用药习惯以及病者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说,古代一两相当于现代3-50克,也是值得探索的。
 
看来绝大多数是认为15.625g,争议很大,难道区区个度量衡都考证不准吗
 
本人是中医爱好者,个人感觉15g比较合理
 
经方中的一两约合现代剂量15.625克,约15克。但在临床运用时需要酌情处理,一般可将一两换算成5-15克之间,

给你个正确的回答吧!旧市制的换算吧!一斤=16两=500克、一两=10钱=31.25克
新市制的换算就不用我说了吧!你知道的。现代的人都会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的意思 了吧!都一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