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13
- 帖子
- 3437
- 获得点赞
- 13
- 声望
- 0
- 年龄
- 71
孟河名医费伯雄和后人的几个故事﹙十﹚2009年05月29日 07:43 A.M.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付会长 程协润
1、费伯雄遇“强盗”记。
﹙一﹚
在咸丰年间,清军驻防在丹阳的向荣督帅,因带兵攻打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他带着清军的军队驻守在金陵的紫金山一带,因久攻城不下,心烦意乱,身心交趄,积劳成疾,在阵前呕血了不少次,军中郎中想尽办还是久治无效,军师对向荣督帅说,你这样长期拖下去恐怕不行,要赶快想办法解决,向荣督帅回到了丹阳的驻地之后,想了想军师在紫金山一带说得很对,现在的情形是没有其它办法了,向荣督帅他才对军师说,只能派人骑快马到孟河请名医费伯雄医治疗了。
孟河的费伯雄他是一位医术医德高尚的名医,只要有人来请他看病,不管是大户发财人,还是穷苦的小户人家,都能迅速出诊去看病,从来都不含糊的,何况这次还是朝廷命官向荣督帅派其帮办、江南提督张国标﹙又名嘉祥﹚特来孟河请我去丹阳,为清军江南督帅向荣治病,于是他向江南提督张国标来使问了问向荣督帅的一些情况后,就将江南提督张国标送走了,看完了手中的一个病人之后,就立即准备了一下带着随从租了一条小船沿孟河向南经运河直去道丹阳。
费伯雄从家里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了,到傍晚时分,小船航至丹阳境内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时,费伯雄他们一行还没有在意,呼啦一下子涌上十多个“强盗”,每个人手握长矛和大刀,一眼目睹过去,个个多是凶杀之神的样子,费伯雄的一行随从个个被吓得身体直发抖,但费伯雄却沉重应付显得一脸不慌不忙的样子。
费伯雄定了定神,等了一会儿他对“强盗”们说,诸位英雄好汉,我想你们是为钱财而来的吧?我是一位民间“郎中”,﹙那时的医生民间都叫郎中﹚身无分文,如果你们要钱的话,等我行医看完病之后,请你们到孟河我家里去拿吧,现在我是救人最要紧啊!
“强盗”怎么肯听费伯雄的话呢!“强盗”们开始跳上船后就搜查了起来,船上没搜到什么东西,接着就掏了每个人的腰包,他们除了搜到了几个铜钱外,其它一无所获。
这是看起来像“强盗”中的一个头人暴跳如雷发火说,把他们统统赶到岸上处,给我押到营地去,好好看关,等我搞清他们的身份之后,我要将他们作为一张 “邦票”来处理,等他们的家人带着白银来赎人,否则我们就撕“票”!这班“强盗”们押着费伯雄和随从就走,等他们七拐八弯地将费伯雄一行押到了营地,费伯雄到了“强盗”们的营地一看,这里那里是什么“强盗”的营地,原来是当朝清军的一个军营呢,这时费伯雄心里明白了,对身边人说你们放心吧,这下我们不要紧了。
原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里,社会上已变成清军和“强盗”们是一家了。费伯雄心想既然是军营心中就有底了,我们也就不怕这班“强盗”们了,只见费伯雄他们不愤不怒站在那里等这班所谓的“强盗”们打发他们呢,不久一个管带﹙相当于现在一个营长的职务﹚来了,管带经对费伯雄他们的一一盘问才知道费伯雄是为他的顶头上司向荣督帅看病的江南名医费伯雄,只见管带一声扑通向费伯雄跪下来,赶紧赔礼道歉,赔不是后,这时这班假“强盗”们个个傻了眼似得,赶紧跪下来向费伯雄赔不是,管带明确表示有他亲自护送费伯雄这个郎中先生去丹阳为向荣督帅看病。这时的费伯雄再也不理睬这个管带和这班假“强盗”们了,带着他的随从座上船返程回孟河城去了。这时的管带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如果让向荣督帅知道了肯定要罪加一等了,自己骑上快赶到丹阳的营地向向荣督帅请罪了。这个管带知道罪行的严重性,还斩了自己军营中的一个录营兵带去,在向荣督帅面前这个管带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下级的小卒,向荣督对这个管带一通臭骂后,命把他关押起来等候发落,这时向荣督帅只好再差他的心复干将张稼祥带着官船,直去孟河再请来费伯雄为他看病,并向费伯雄表示歉意,言明了对军中假“强盗”们的处理一事。费伯雄是个仁慈之人,随后跟着张稼祥干将带着随从去丹阳看好向荣督帅的病。
2、孟河费伯雄等孟河名医常喝志公井水
水井:是几千年来先民创造的一种生活用水的水利设施;如武进潘家牌楼村东板桥西有“萧井”,万缓有:“志公井”,是南朝齐梁时期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口古井还有一段历史记载志公井的传说,这口叫“志公井”的千年老井,据说因智宝寺长老志公和尚常对地质水理颇有研究,为了保证萧家的吃水,在这勘地开挖凿井汲水后人名志公井而得名。此长老志公和尚常不光佛学高深,且善诗文,萧家人便慕名送幼童的萧衍拜他为师。萧衍正是在这儿的长年苦读,夯填了梁武帝萧衍爱文崇佛的知识厚底与精神境界,促使他在登上政治舞台后仍沿这条轨迹,导演了一幕幕震撼华夏的梁朝悲喜剧,梁武帝萧衍也是喝志公井的水长大后当上皇帝的。志公井现在新北区孟河镇万绥长力冲压机床厂厂内,距罗妃桥正北约一百米处,传说梁时为方井。万绥一带土壤为沙土,下雨不存水,雨停水干,大旱之年就“沟塘底朝天,河里船搁浅”,连饮水都很困难。传说志公井,是一口井水清冽,味如甘泉,香醇可口,久旱不涸,汲取不竭。1931年大旱,但志公井依旧井水如故,周围三五里内的居民,均依靠志公井用水。该井梁时初凿为方井,井栏现已不存,不知何时改为园井,但群众仍沿称为方井或志公井。 志公井最大的特点是清、甜、醇有泉水之味道;井水清澈见底,旱年不涸,冬暖夏凉,井水对人体含有益的矿物质。清:井水为碧清碧清,人站在井边上,可以把人的倒影照的一清二楚;甜:在大伏天,舀一口冷井水就喝,有纯甜纯甜的感觉,从心底里都感到有甜的味道;醇:如果将志公井的水烧开后泡茶喝,有一股清香甘泉甘醇的感觉。所以附近的老百姓都挑志公井的水回去烧饭和泡茶喝,后来清朝时期的孟河四大医派的名医费伯雄、马培之、马伯藩等人家里雇了佣人,定期到万绥街上去挑志公井水到家里病人煎药吃和给客人与自己泡茶水喝,如果将志公井的水泡碧螺春茶喝,那茶色、香、味将更佳,喝下去之后浑身感到有一股舒服极了的感觉。
3. 费伯雄两度为道光和太后治病
“御医原本真名士”。常州御医绝大部分都深得江南儒家文化的熏陶,爱好书画文和诗棋琴,热爱民间自由散淡的名士生活,享受花鸟鱼虫和闲云野趣的优越遐迩的生活。
常州孟河人的费伯雄,经林则徐推荐,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治病,先为道光皇帝太后治疗过肺痈,均取得显效,获道光帝赐匾额,称道其“是活国手”。后又为治愈了道光皇帝的“失音症”,道光皇帝赐联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费伯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医家,四岁能诵唐诗,七岁能属对下联,年二十,善于琴棋、好乐文章,写对赋诗,对天文地理、六壬、技击等亦嗜爱。不仅医精,而且能书,善画兰竹。费伯雄一生著述繁多,不仅有医方论著多部,更有诗词文集,《费晋卿文集》、《留云山馆文集》、《留云山馆偶存》及《留云山馆诗文钞》各一卷行世。被誉为:"诗原本性情,文得欧阳神。"
常州孟河人,孟河医派的第三位御医是费绳甫,在光绪年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推荐,被德宗皇帝征为御医进宫就医。祖孙二人同是贡生,同被君皇征为御医,被医林人所称之为奇医。(采自:龙城记事)
1、费伯雄遇“强盗”记。
﹙一﹚
在咸丰年间,清军驻防在丹阳的向荣督帅,因带兵攻打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他带着清军的军队驻守在金陵的紫金山一带,因久攻城不下,心烦意乱,身心交趄,积劳成疾,在阵前呕血了不少次,军中郎中想尽办还是久治无效,军师对向荣督帅说,你这样长期拖下去恐怕不行,要赶快想办法解决,向荣督帅回到了丹阳的驻地之后,想了想军师在紫金山一带说得很对,现在的情形是没有其它办法了,向荣督帅他才对军师说,只能派人骑快马到孟河请名医费伯雄医治疗了。
孟河的费伯雄他是一位医术医德高尚的名医,只要有人来请他看病,不管是大户发财人,还是穷苦的小户人家,都能迅速出诊去看病,从来都不含糊的,何况这次还是朝廷命官向荣督帅派其帮办、江南提督张国标﹙又名嘉祥﹚特来孟河请我去丹阳,为清军江南督帅向荣治病,于是他向江南提督张国标来使问了问向荣督帅的一些情况后,就将江南提督张国标送走了,看完了手中的一个病人之后,就立即准备了一下带着随从租了一条小船沿孟河向南经运河直去道丹阳。
费伯雄从家里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了,到傍晚时分,小船航至丹阳境内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时,费伯雄他们一行还没有在意,呼啦一下子涌上十多个“强盗”,每个人手握长矛和大刀,一眼目睹过去,个个多是凶杀之神的样子,费伯雄的一行随从个个被吓得身体直发抖,但费伯雄却沉重应付显得一脸不慌不忙的样子。
费伯雄定了定神,等了一会儿他对“强盗”们说,诸位英雄好汉,我想你们是为钱财而来的吧?我是一位民间“郎中”,﹙那时的医生民间都叫郎中﹚身无分文,如果你们要钱的话,等我行医看完病之后,请你们到孟河我家里去拿吧,现在我是救人最要紧啊!
“强盗”怎么肯听费伯雄的话呢!“强盗”们开始跳上船后就搜查了起来,船上没搜到什么东西,接着就掏了每个人的腰包,他们除了搜到了几个铜钱外,其它一无所获。
这是看起来像“强盗”中的一个头人暴跳如雷发火说,把他们统统赶到岸上处,给我押到营地去,好好看关,等我搞清他们的身份之后,我要将他们作为一张 “邦票”来处理,等他们的家人带着白银来赎人,否则我们就撕“票”!这班“强盗”们押着费伯雄和随从就走,等他们七拐八弯地将费伯雄一行押到了营地,费伯雄到了“强盗”们的营地一看,这里那里是什么“强盗”的营地,原来是当朝清军的一个军营呢,这时费伯雄心里明白了,对身边人说你们放心吧,这下我们不要紧了。
原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里,社会上已变成清军和“强盗”们是一家了。费伯雄心想既然是军营心中就有底了,我们也就不怕这班“强盗”们了,只见费伯雄他们不愤不怒站在那里等这班所谓的“强盗”们打发他们呢,不久一个管带﹙相当于现在一个营长的职务﹚来了,管带经对费伯雄他们的一一盘问才知道费伯雄是为他的顶头上司向荣督帅看病的江南名医费伯雄,只见管带一声扑通向费伯雄跪下来,赶紧赔礼道歉,赔不是后,这时这班假“强盗”们个个傻了眼似得,赶紧跪下来向费伯雄赔不是,管带明确表示有他亲自护送费伯雄这个郎中先生去丹阳为向荣督帅看病。这时的费伯雄再也不理睬这个管带和这班假“强盗”们了,带着他的随从座上船返程回孟河城去了。这时的管带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如果让向荣督帅知道了肯定要罪加一等了,自己骑上快赶到丹阳的营地向向荣督帅请罪了。这个管带知道罪行的严重性,还斩了自己军营中的一个录营兵带去,在向荣督帅面前这个管带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下级的小卒,向荣督对这个管带一通臭骂后,命把他关押起来等候发落,这时向荣督帅只好再差他的心复干将张稼祥带着官船,直去孟河再请来费伯雄为他看病,并向费伯雄表示歉意,言明了对军中假“强盗”们的处理一事。费伯雄是个仁慈之人,随后跟着张稼祥干将带着随从去丹阳看好向荣督帅的病。
2、孟河费伯雄等孟河名医常喝志公井水
水井:是几千年来先民创造的一种生活用水的水利设施;如武进潘家牌楼村东板桥西有“萧井”,万缓有:“志公井”,是南朝齐梁时期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口古井还有一段历史记载志公井的传说,这口叫“志公井”的千年老井,据说因智宝寺长老志公和尚常对地质水理颇有研究,为了保证萧家的吃水,在这勘地开挖凿井汲水后人名志公井而得名。此长老志公和尚常不光佛学高深,且善诗文,萧家人便慕名送幼童的萧衍拜他为师。萧衍正是在这儿的长年苦读,夯填了梁武帝萧衍爱文崇佛的知识厚底与精神境界,促使他在登上政治舞台后仍沿这条轨迹,导演了一幕幕震撼华夏的梁朝悲喜剧,梁武帝萧衍也是喝志公井的水长大后当上皇帝的。志公井现在新北区孟河镇万绥长力冲压机床厂厂内,距罗妃桥正北约一百米处,传说梁时为方井。万绥一带土壤为沙土,下雨不存水,雨停水干,大旱之年就“沟塘底朝天,河里船搁浅”,连饮水都很困难。传说志公井,是一口井水清冽,味如甘泉,香醇可口,久旱不涸,汲取不竭。1931年大旱,但志公井依旧井水如故,周围三五里内的居民,均依靠志公井用水。该井梁时初凿为方井,井栏现已不存,不知何时改为园井,但群众仍沿称为方井或志公井。 志公井最大的特点是清、甜、醇有泉水之味道;井水清澈见底,旱年不涸,冬暖夏凉,井水对人体含有益的矿物质。清:井水为碧清碧清,人站在井边上,可以把人的倒影照的一清二楚;甜:在大伏天,舀一口冷井水就喝,有纯甜纯甜的感觉,从心底里都感到有甜的味道;醇:如果将志公井的水烧开后泡茶喝,有一股清香甘泉甘醇的感觉。所以附近的老百姓都挑志公井的水回去烧饭和泡茶喝,后来清朝时期的孟河四大医派的名医费伯雄、马培之、马伯藩等人家里雇了佣人,定期到万绥街上去挑志公井水到家里病人煎药吃和给客人与自己泡茶水喝,如果将志公井的水泡碧螺春茶喝,那茶色、香、味将更佳,喝下去之后浑身感到有一股舒服极了的感觉。
3. 费伯雄两度为道光和太后治病
“御医原本真名士”。常州御医绝大部分都深得江南儒家文化的熏陶,爱好书画文和诗棋琴,热爱民间自由散淡的名士生活,享受花鸟鱼虫和闲云野趣的优越遐迩的生活。
常州孟河人的费伯雄,经林则徐推荐,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治病,先为道光皇帝太后治疗过肺痈,均取得显效,获道光帝赐匾额,称道其“是活国手”。后又为治愈了道光皇帝的“失音症”,道光皇帝赐联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费伯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医家,四岁能诵唐诗,七岁能属对下联,年二十,善于琴棋、好乐文章,写对赋诗,对天文地理、六壬、技击等亦嗜爱。不仅医精,而且能书,善画兰竹。费伯雄一生著述繁多,不仅有医方论著多部,更有诗词文集,《费晋卿文集》、《留云山馆文集》、《留云山馆偶存》及《留云山馆诗文钞》各一卷行世。被誉为:"诗原本性情,文得欧阳神。"
常州孟河人,孟河医派的第三位御医是费绳甫,在光绪年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推荐,被德宗皇帝征为御医进宫就医。祖孙二人同是贡生,同被君皇征为御医,被医林人所称之为奇医。(采自:龙城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