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一点临床感悟:
十一、鹤膝风方
生黄芪八两,远志、石斛、怀牛膝各四两,双花一两。要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剂量达到标准。用十碗水先将前四味煎熬至两碗水时,加入双花,再煎成一大碗。临卧空腹一次服下。全身大汗,听其自止。用毛巾把汗擦干,揉搓全身。常可一剂见效,两三剂即可治愈。《名老中医之路》第1029页。注:患者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形如鹤膝,故名鹤膝风。
这是王文鼎老先生的经验,对此,我的感想:
1、得到了一个好的方子。好方难得啊,更何况是临床疗效这么好的方子。
2、剂量好大,有点不敢用。但有标注“要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剂量达到标准”,这是前提,如果药物的质和量不能达到要求,则“功”不大。其实,只要知道药物的适应症及副作用,就可以大胆应用。
黄芪:为临床常用之药物,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近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其毒性很低,小鼠灌胃用至每公斤一百克,无不良反应。故而,可以较大剂量的应用。不过有“小量升压,大量降压”之说。我在临床上用的最大量为300克(一剂中量),除了出现泄泻之外,别无所苦。
远志:乃心经之药,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之功。《本草再新》谓“行气散郁,并善豁痰”。现代药理研究,其有镇静、抗惊厥、祛痰、兴奋和溶血的作用。《本草汇言》中有一方:治气郁成鼓胀,诸药不效者,可用远志肉四两(麸拌炒),每日取五钱,加生姜三片煎服。
石斛: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益肾、壮筋骨的作用。《日华字本草》谓: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药性论》谓: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牛膝: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引火、引药下行的功用。一般认为:补肝肾、强筋骨多用怀牛膝,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多用川牛膝。不过,近代实验研究发现,怀牛膝的活血作用强于川牛膝。
双花:即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痢之功。
3、用药之后的出汗是怎么来的?
黄芪生用偏于走表,炙用重在走里;
张锡纯谓:远志,其性善理肺;
双花有宣散之功。
大剂量用药之后,邪有所出,无通二便之药,故从汗出。
4、最后为什么要搓揉全身?
如果我们了解毛细管现象,就可以知道揉搓的重要性。虽然皮肤有自我防御功能,但长时间的出汗,导致汗孔开张。而开张的毛孔就如毛细管一样,不但有散气的作用,更可致外界病邪的侵袭,特别是风邪。
在农村,等浇过水的地稍干之后就要锄地,其目的就是要阻断毛细管,使得地下的水分不再更多的上达,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所以,锄过的地比没有锄过的地干的慢的多就是这个道理。搓揉,也和锄地一样,阻断毛细管,使汗孔闭合,内则气不耗散,外则病邪不侵。
5、胆大心细,才是为医之道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病的医。治病,治法是其一,选药为二,配伍为三,剂量为四,煎服之法为五,服后之注意为六,不可或缺。
疑难病症、危重病症,加量治疗是胆大,煎服及注意是心细。胆大而不心细,只治一时,过后更糟;心细而胆不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够但不治病。
更多的成功取决于细节,而细节决定成败。办事是如此,临床更是如此。
6、注意辨病
中医诊断,不只辨证,还要辨病。在民间有好多单方、验方,就是只辨病而不辨证。
既然民间之方如此之好,怎么没有更大发展那?我考虑,原因有两个:一是方虽好,但药的质量不好,另一个就是只辨病,而没有辨证,使得有些人用了之后不起作用,甚至更糟。
现在的中药,多为人工种植或养殖,其“质”就没有古时候好,由于没办法比较其程度,故而在“量”上就不好把握。这是药方之功效下降的一个原因。
治“病”之方,如果结合辨证,则治一个,好一个,但很多人就是只辨病不辨证,只知找到了一个好方子,不加辨证,就临床应用,其结果很有可能使其后悔终生。
比如上面治疗鹤膝风的这个药方,如果病人出现局部发热红肿,这时还能照搬原方应用吗?肯定不能。要么换方,仿桂枝芍药知母汤,或是还用上面之方,但双花的量要加大,变为60克,甚或240克。
故而,单方、验方要发展,一定把握好药的质量,更要准确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