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弱弱的问一下

哈哈哈,老姬回来了,先给各位通道朋友百个早年,祝大家开心愉快,身体棒。
先说脾气的问题:前面已经谈过,气是脏腑发挥的功能的物质,脾气就是脾功能。轻微生气的时候为什么更多的人都说是发脾气那?我们知道怒伤肝,轻微发怒会刺激肝,肝功能一过性的增强,而肝木最先是克脾土,故而,导致脾功能的一过性增强,出现脾气过大,这就是发脾气。生活当中没有人把一个人气的都吐血了说成发脾气吧,因为这是生气的重症,为发怒。当然,生气之后出现的吐血的中医解释以后再谈。
至于脾阳:形体为阴,功能为阳,由于脾的问题导致人体功能下降为脾阳虚,这个问题也在后面会谈到的。
下来说说肾功能吧(中医上的):
五、肾的功能是藏精和纳气。
先说藏精功能:藏精,说的通俗点,就是保管精。精有形体和物质之分。
形体之精,就是指出生时人的整个机体。里面有血,有津液,更有具备生殖功能的物质。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而藏精,故而传统中医书上就谓“肾主生殖”。
物质之精,就是精微物质,相当于西医上的髓,藏于骨中,是指导气和营养物质化合成阳而产生功能的物质。
肾的藏精功能,就是指精微物质归肾贮藏。人体的功能发挥,必须要有精微物质的化合,而精微物质的摄藏则在于肾,如果肾功能下降,精微物质的摄藏不力,外出于津液、血液中,化合气营养物质而产生功能,则会出现多动、失眠多梦等证。(当然,如果肾功能正常,但肝的疏泄功能过强也可出现多动、失眠多梦等病症,这些都会在后面“精”的一节里详谈的。)
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再说纳气功能:纳,是摄纳之意。外界的空气要进入人体,没有摄纳是不行的;进入胸中之宗气,其清浊气的分离,没有摄纳也是不行的。这些都是肾之纳气功能的体现(在后面第二章里会详谈其道理的),而且,只有在气的摄纳下,饮食物才可以进入到人体之中。
无意当中看电视,知道奇人刘天全倒立喝水,王刚讲故事时连连称奇,实际上只要肾功能好的人都能做到,因为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摄纳饮食物。试做一下,你向外呼气时,饮食物还能进入到胃里吗?根本不能。
再说说情志:
恐则气下,说明惊恐之后,存在于上部之气要往下运行。什么气在上那?清升浊降,清气在上。而肾的功能是摄纳清气,当清气流失之后,势必要让肾超负荷的工作,这样就会对肾造成一定的伤害,故有恐伤肾一说。
惊恐之后,清气下行,浊气补充,而浊气必排,太多的浊气从头上毛孔外出,这就有了“毛发悚然”、“头发都直起来了”之感觉。
由于肾主二阴的开合,惊恐之后,肾,更多的是去上部摄纳清气,而主管二阴的肾气必然减弱,二阴打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吓的屁滚尿流”。
 
哈哈哈,讨论中医的虚实有什么意义?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生命只有这么短短的几十年,前天老姬参加的那个高端中医论坛讨论,都是实质性问题的谈述,而我们在这里还在说这个虚实,唉,有时间的话好好谈论虚实辨证,不是更有意义?
 


混混仔细看了你的分析

看着似乎很有道理,仔细分析起来,仅仅是你的主观臆想容易被别人接受罢了~

完全属于主观臆想的范畴~!

吹牛可以,编成教材,不可以哒,丝毫没有科学性~~
 
哈哈哈,老牙,你说说错误的地方在什么那里?不能空喊口号啊。老姬来此的目的就是让你们来提意见。
还有,说老姬吹牛,哈哈哈,指出吹牛的地方,指出说大话的地方。
至于你的仔细分析,说说分析了什么?
空谈口号可不是你的风格,也不是这个论坛的风格,咱们都这把年级了,嘴上也张了一大把的毛了,说话还能无凭据?说说看,你的凭据是什么?好吗?
 
回复 241# 老姬

您论点的精彩之处应该是在:用这些脏腑功能来解释病象病理,期待中到您分析病例的时候,我再来核对您的脏腑功能,嘿嘿
 

学习一下

这一段,好像没有什么新意。等待五气讲完后的综合。
 
后面的还很多,现休息一下,看看目录,老姬很愿意和同道朋友一同探讨中医,更希望更多的中医朋友赐教。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脏腑功能新解-----2
第一节:脏的功能-----3
一:肝的功能就是主疏泄-----3
二:肺的功能只是排浊气-----6
三:脾的功能只是运化-----10
四:心的功能就是藏血-----11
五:肾的功能是藏精和纳气-----13
第二节:腑的功能-----14
一:胃的功能是受盛饮食物-----15
二:小肠的功能也是受盛饮食物--15
三:大肠的功能是受盛浊物-----15
四:膀胱的功能是受盛水湿-----16
五:胆的功能是受盛胆汁-----16
第二章:气的升降出入-----17
第一节:清气的进入靠的是肾-----17
第二节:气的升降靠的是肝-----19
第三节:浊气的外排靠的是肝和肺--22
第四节:气的五个特点-----26
第五节:气是人体功能产生的必用物质--30
第六节:对大学课本上气的功能新解--31
第七节:气病甚于癌---33
第三章:饮食物的升降出入---56
第一节: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56
第二节:饮食物的下降靠的也是肾---64
第三节: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靠的还是肾---67
第四节: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运化靠的是脾---69
第五节:浊物的外排靠的是肺---70
第六节:营养物质最终被转化为五脏之阴---73
第七节:饮食物系统的出入病态多---127
第四章:形体是由精和骨脉筋肉皮毛构成的---168
第一节:精是阴阳转化的枢纽---168
第二节:治疗骨脉筋肉皮的有效验方---180
第五章:运动和神志活动是人体的两大功能---195
第一节:运动功能------195
第二节:神志活动------199
第六章: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204
第一节:总则------204
第二节:中药临床应用原则---213
第七章:中药治疗的基本方法---217
第一节:八纲用药法---217
第二节:脏腑用药法---223
第三节:症状用药法---257
第八章:浅谈中药量的临床把握-----267
第一节:中药量效之间的关系-----267
第二节:中药处方中药量的把握--271
第三节:临床用药注意处-----273
第四节:掌握用量原则-----273
第九章: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279
第一节:正确掌握中医里的概念--279
第二节:准确诊断是前提-----281
第三节:治疗必须到位-----286
第十章:八纲辩证新解-----301
第一节:八纲辩证的理论理解-----301
第二节:八纲辩证的临床应用-----309
第十一章:谈舌脉两诊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313
第十二章:浅谈临床辩证与治疗之思维--318
第十三章:中医的治病原理-----324
第十四章:中医是讲理的医学-----326
第十五章:谈“心”-----332
第十六章:让中医更加实用起来-----342
第十七章:临证随想(部分)-----349
 
提出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中医,再发个前言:
前言
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其对象是人,如果对人体都不了解,怎么能防治疾病那?就如要修理汽车,但对汽车的构成不了解,何谈修理?
静心而想,人体很简单,由两大系统和两大部分构成:
两大系统:气的进入利用排出系统,即气的升降出入;饮食物的摄入利用和代谢谢系统,即饮食物的升降出入。
两大部分:形体和功能。形体为阴,由精和骨脉筋肉皮毛构成;功能为阳,由运动和神志活动构成。
本书就以此为纲,展开详细论述。
由于两大系统和两大部分都与脏腑功能的发挥密不可分,故而,我们就先来谈谈脏腑功能。
 
回复 248# 老姬


老姬的宏制大篇,吾目瞪口呆。所学尚远不足与论,今后当以学习为主。

这么长,何时可以发完,不如出版,我先预定一本。
 
哈哈哈 就是,从目录上看,好多都是和中医课本上不一样的。因为在你们的心中,课本是对的,就如某些人认为《内经》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的,只要不符合的都是错误的一样,也和更多的人认为西医是科学的,凡是和西医不一样的东西都是不科学的。
老姬能这么说,自然有这么说的道理,下来会慢慢给发上来的。
法不责众,这是人们的一个普遍认识,我们中医,让很多人也搞的比较乱,比如,看看中医上的气、血、津液,它们都有营养作用,试想,当人体失营的时候,你到底责于哪个?脏腑的功能也是一样。
老姬是先把脏腑功能明确了以后,那么,各司其职,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要责之于哪个脏腑,明确权利和责任,这样,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追究,可以提高辨证准确率和治疗的高效性。
更有,老姬几十年的临床已经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有效性。可以的话,明天先发一个“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看看老姬说的对不对,当然,更希望通道朋友多赐教,多批评。但是,不要空谈口号,老姬要的是你们的依据。
清代陈士铎说过: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而且我们都知道,理是越辩越明的。
 
我在想,有没有心里没有脏腑等概念,就是分析病人的表现(包括舌脉等),就是掌握了某些药用过之后的反应,从而治病呢?
如果脏腑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表现都不一样,是不是每个人不管怎么理解都行,当然前提是要达到某种深度或吻合呢?

“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希望先看到这个论证。或许我也可以说“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肠胃”,或许我也可以说补肾的药物其实是强化了肠胃的功能,呵呵,很好奇啊
 
哈哈哈,还是给你先发一下腑的功能吧,这样更好理解。哦,好像是脏的功能还没有谈完那,哈哈哈,先说腑吧,明天。
 
第二节 腑的功能

饮食物进入人体之后,虽然其消化、吸收及利用代谢谢等都是在五脏发挥功能时进行的,但是,人体必须要给五脏以发挥功能的地方,如受盛新进饮食物的地方、消化的地方、吸收的地方、盛装稠浊废物的地方、盛装废水的地方,这就是腑,即胃、小肠、胆、大肠、膀胱。由于中医至今对三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里就不谈了。
取象比类:生活当中,如果要流水作业来洗菜的话,就必须准备这么几个盆:盛放新买之菜的盆;进行洗菜的盆;盛装洗过菜之废水的盆;盛放摘菜时无用之垃圾的盆;盛装洗洁液的盆。我们人体之中,胃,就相当于盛放新买之菜的盆;小肠,就相当于进行洗菜之盆;膀胱,就相当于盛装洗菜后之废水的盆;大肠,就相当于盛放垃圾之盆;胆,就相当于盛装洗洁液的盆。
由于六腑的功能主静,主管着体内物质的受盛,而静易储留,故而腑病多实。

一、胃的功能是受盛饮食物。
饮食物进入人体,必须要有一个受盛的地方,这个地方首先就是胃。就和汽车里的油箱一样。

二、小肠的功能也是受盛饮食物。
胃中的饮食物,在肾气的作用下,下降至小肠,以便为胃的再次受盛新的饮食物腾出地方。在小肠中,饮食物被吸收之后变成两部分:稠浊的废物和稀薄的水湿。在肺的排浊作用下,稠浊的废物被传化到大肠,稀薄的水湿被传化到膀胱,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三、大肠的功能是受盛浊物。
从小肠传化来的稠浊的废物,受盛于大肠,必要时由肺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意即大肠是传化糟粕的场所,稠浊的废物变化为粪便,必要时排出体外。

四、膀胱的功能是受盛水湿。
由小肠传化来的稀薄的水湿,受盛于膀胱,必要时由肺排出体外。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焉。”这里的“气化”,就是随着浊气外出之意。

五:胆的功能是受盛胆汁。
藏存胆汁,是胆的功能。《素问•逆调论》说:“肾为水脏,主津液”, 胆汁为津液,由肾所主,有帮助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这也是后面将要谈的肾主吸收的一个原因。
 
任何一位中医也解释不了“气”的概念

任何一位,不管他是多高的大师,任何中医都没有能够阐述“气”概念的本事~

没有,就是没有~

没有,没有~~
 
三焦,现在的说法不统一,各有各的说法,谈到实用性,老姬觉得陈潮祖老先生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里谈的不错。
由于老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故而,不懂的东西老姬就不能乱谈,否则可真是老K所说的“祸害后人”了。
关于老牙的“任何中医都没有能够阐述“气”概念的本事~”,哈哈哈,借给老姬十个脑袋也不可能明确阐述《内经》中的这个“气”,老姬所谈的是目录中所说的外界空气的进入、利用和外排。
 
我们是爱好中医,所以要先把黄帝是咋说的,岐伯是咋说的搞清楚

因为,他们是中医的奠基人,最老的老祖宗
 
中医不要什么理论的突破


何况很多只是偷换概念


把老家底都整明白了就是进步
 


很对,第一步,先把老底搞清楚

有哪些概念混淆了,那些概念偷换了~

要搞得清清楚楚!
 
哈哈哈 你怎么不说:胃中的饮食物,在胃肠道的共同蠕动作用下,下降至小肠,以便为胃的再次受盛新的饮食物腾出地方那?
 
哈哈哈,版主都这么认为,老姬也就没有再发的必要了。
这里,把前面的一个许诺发一下,就成,然后,就沉了吧。
第三章:饮食物的升降出入
第一节: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
一:生理:
我们都知道,人体中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他物质都是在气的带动下才运行的,饮食物的进入也不例外。
没有外界空气的进入,饮食物就不可能进入人体(排除外力强制进行的情况)。试想,你在呼气的时候能将饭吃进来吗?肯定不能。前面已经谈过,外界空气的进入,是靠肾的功能发挥,因肾主纳气。肾的功能发挥就是肾气,所以,饮食物的进入靠的就是肾气,并非我们常说的胃气。
胃属于腑,只是一个受盛器官,所谓胃气,就是胃的功能,即受盛功能。一个受盛器官是不可能把饮食物“吃”进体内的。胃就相当于汽车里的油箱一样,只具有受盛功能,外界油的进入却与它无关。
故而,《素问•水热穴论》篇说:“肾者,胃之关也”。
现代理解: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气是本能运动的,体内的“脏”不过是为其疏通道路而已,肾亦不例外:平时,食管是闭合的,需要进食时肾就将食管打开,饮食物就随着外界空气一并被“压”进胃中,这就是饮食物的进入。
二:病理:
由于肾主纳气,食随气入,所以,能不能吃在于肾;脾主思,故,想不想吃在于脾。当一个人进食量减少时,有三种情况:
一):想吃而不能吃:
1:肾的功能下降所致。这时,就要看肾的本藏自病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相对下降:大病之后、失治误治之后,导致肾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人,这时的想吃而不能吃就是本藏自病;另一种常见情况就是宿食积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由于宿食的占位而导致不能食,这就是他因导致肾功能的相对下降所致。
2:有某种东西堵塞:如现在西医上的喉部肿瘤等,导致想吃而不能吃,这是他因导致肾功能相对低下而出现不能食的情况。
3:胃体受损,吃进去的东西无以受盛,使得肾功能“自我下降”而出现想吃但不能吃的情况。
所以,对于想吃而不能吃的病人,一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
治疗上:
1):是肾本藏问题的,首先要补肾纳气,药物可选用山药、补骨脂、吴茱萸、核桃、熟地等;其次,更要大量补阳,因为人体的功能为阳,进食就是人体的一个功能,现在这个功能下降就是阳虚,所以要用补阳药;再者,“善补阳者,阴中求阳”,要适当加用滋阴药;
最后,要找出导致肾气不足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保护肾气不再更多的损耗;因为肺属金,肾属水,而金生水,“虚则补其母”故而要补肺气。
“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肺功能下降,导致体内浊气的排出量减少,由于浊气的聚集占位而致清气含量减少,出现肾气不足的情况,这时,更应补肺排浊;如果肝功能紊乱,调气功能下降,导致输送给肾的清气量减少,使得肾气不足的,这时就要补肝理气;如果有瘀血、痰湿和滞气等致病因素存在,即使肺的排浊功能、肝的疏泄功能都正常,但由于血脉不通,也可以导致肾气不足,这时就要活血祛痰利湿而理气。
2):他因导致的,一定要消除病因。这里的他因,无非就是气滞、血瘀、痰湿、积食等。试想,能导致堵塞的,都属于中医上实证范围。而实证的产生,就是气滞、血瘀、痰湿、水饮、积食、结石、虫积等,对于堵塞所致不能食的病人,结石和虫积这两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因气滞导致的,用理气之法,选理气之药;因血瘀导致的,用理血之法,选活血化瘀之药;因痰湿导致的,用通利之法,选逐痰去湿之药;因积食导致的,用除积之法,选消食通滞之药,常用山楂、麦芽、神曲、内金、枳壳、厚朴、川楝子、代赭石、玉片、枳实、大黄等。当然,更要治疗导致积食停滞的原因。
民间有一办法:伤什么食就把什么东西烧焦后温水冲服,效果很好。比如吃面食导致的停食胃胀,可把馒头烧焦,服用即可。注意,服后要多喝水。
还有一单方:砂仁烧焦,服用,有点酸苦味,效果很不错。
3):胃体受损的:形体为阴,故而滋胃阴之法最为常用,下面就用几个常见病症说明之:
胃溃疡:西医病名。属于中医上的胃体受损,治疗上首先要用滋阴法,药物选用石斛、天花粉、玉竹、沙参、生地、麦冬、芦根等;其次,溃疡有脓和出血情况存在,旧的不去,新的不生,故而排脓法要用,药物可选黄芪、白芷、皂角刺等,虽然乳香、没药也排脓,但有一定的刺激性,故慎用;止血药物很多,我常用的是乌贼骨,止血制酸,效果不错;最后,一定要根据中医的辨证用药,有热的,散热,连翘、柴胡、薄荷即可;有寒的,散寒,良姜、生姜、丁香、肉桂、吴茱萸等即可;虚的,补虚,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都可以用;实的,泄实,气滞用陈皮、木香、枳壳、柴胡等;活血用当归、赤芍、丹参等;去痰用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等。
民间有一法,就是常食烤馒头,对胃溃疡效果不错。
胃下垂:西医病名。中医上有升提之药,如黄芪、柴胡、升麻、葛根等,就是专门针对下垂病症而设的,所以,见到胃下垂,首先要想到升提;其次,还要想到胃下垂的原因,一个是气虚,一个是积食:气虚,胃体不堪重负而下陷,出现下垂,治疗上需补,药物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苍术、山药等;积食,可使胃体承受的重量增加,日久导致下垂,可用助消化之品,如山楂、麦芽、神曲、内金等,通滞之品可选玉片、厚朴、枳实等;最后,再结合中医辨证而用药。
更多的大夫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不过最好要加用枳壳和益母草。有人做过试验,不加这两种药物,效果不好。我的经验是:如果要用这个方剂加味治疗,必须对症,且益母草的量要用到30到60克,枳壳必须要炒用,其量也要用到30到90克,效果才好。
我常用一单方,效果也不错:就是把炒白术90到150克装到猪肚中,煎煮到猪肚熟,什么也不放,喝汤、吃肚,一次就可缓解甚至治愈胃下垂。
萎缩性胃炎:西医病名,为胃体损伤之病,首先,要滋阴,选用石斛、天花粉、生地之类;其次,热胀冷缩,缩为寒所致,故而,也要适当加用散寒之药,如吴茱萸、高良姜、干姜等;还有,萎缩性胃炎导致胃功能下降,故而,还得补胃气,可用黄芪、党参、山药等;缩,则血脉不通,故而,活血药是必用之品,可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水蛭等;萎缩,相当于痉挛,故而更要用解痉药,如蜈蚣、全虫、僵蚕、地龙、白芍等;病久郁热,组方时也要选用连翘、柴胡、薄荷等(和上面的散寒法可并用);有炎症,就有渗出物,这个病理产物就是中医上的痰湿,故而,临床治疗时的治标之法还应有祛痰利湿法。
当然,病人的舌脉、症状才是中医辨证的关键。
《中医杂志》1987年的第二期上谈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宁夏枸杞子,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日20克,分两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一般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共治疗20例,经2---4个月观察,显效15例,有效5例。
当年,我们的班主任一见到胃脘部有问题的人,更多的是选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这是因为中医上有一种说法:“中焦之病:中间为痰湿,左边为死血,右边为积食”。胃脘部在中间,其病症的治疗更多是用二陈汤为主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而西医上的脂肪肝、肝硬化等肝部的病症在右边,治疗时用消食导滞之法为主,效果不错;西医上的脾脏肿大等病症发病部位在左边,治疗时用活血破瘀法为主,疗效确切。
二):能吃而不想吃:能吃,说明肾功能正常;脾主思,不想吃,说明脾功能下降。
在排除正常吃饱了饭的情况之下:
1:脾失健运:如果脾失健运,则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持续堆积,便出现不欲食的情况。而脾气不足和中寒都可导致脾失健运。脾主思,思虑过度而伤脾,故而,在生活当中经常能见到因思虑而不欲食之人。
2:肝之疏泄太过:因肝木克脾土,肝气太强时,克制脾功能,使脾的运化功能降低,出现不欲食。生活当中也能遇到大怒之后“气得不想吃饭”,原因就在于此(某些女性的越生气越能吃,则是生气的轻症)。这里,我强烈建议想要保健的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当生气的时候,更多的肾、脾之气都转化为肝气,如果遇到吃饭,则可导致饮食物在胃中不能充分的正常下降而出现宿食滞留,不但有胀闷堵之感,更可发生其他杂病---这是根据前面“气的特点”一节中的知识而作出的推理;“怒则气上”,生气之后,气上而不降,则导致胃中的食物不能随气下降而出现滞留,导致病态发生---这是传统中医的推理。总之,吃饭时的生气很是不好。
3:挑食,不喜欢的食物,不欲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疏导之法,培养好的习惯,纠正偏食。不能乱用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
治疗时:在把饭菜做可口的基础上:
脾失健运的:用健脾助运之药,如茯苓、苍术、白术、山药、砂仁、陈皮等。
肝之疏泄太过的:用抑肝柔肝之药,如白芍、木瓜、乌梅、山萸肉等。
挑食的:用诱导之法,循序渐进,改变不良习惯。
三):不想吃也不能吃的:
脾肾两伤所致。在补虚的同时更要针对病因做治疗。
三:养生:
历代医家,没有几个不注意保护胃气的,而胃气,就是胃的功能。胃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人以水谷为本,“食物如同灯之油,药物如同拨灯芯”,油都没了,灯还能亮吗?饮食物不进,生命还能存在吗?
所以,饮食物的养生更是至关重要。
这里,我简单谈谈:
一):饮食:
现在的好多人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其实,只要把握两点即可:
1:天人相应,食时令之物即可。
看看网上的一篇文章:
时令蔬菜是指那些根据蔬菜生长特点,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栽培管理(或野生),采收后新鲜上市的蔬菜。这些蔬菜的最大特点是采收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密切相关,所以消费者把它们称为时令蔬菜。吃时令蔬菜有两方面的好处:
A:是口味、营养比较好。不同的蔬菜品种,由于遗传特性不同,适应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得最健壮,营养最丰富,口味最佳。如青菜,适应低温气候,在夏天收获的鸡毛菜口味清淡,冬季收获的青菜吃起来味甜质糯,十分爽口。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霜打过的青菜味更甜,这是因为低温时青菜里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又转化成易溶于水的葡萄糖,使得细胞液内糖份浓度增加,既增强了植株抗冻能力,也增加了甜度和口感。又如冬季的菠菜,不仅口味甜糯,营养含量也比夏季菠菜多8倍;相反,像番茄、黄瓜等蔬菜适应在较高温环境下生长,七月份采收的果实其维生素C含量是一月份采收的二倍。所以从营养和口味角度来看,时令蔬菜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B:是符合人体健康需要。孔子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不仅是说萝卜和姜的营养丰富,而且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姜有发散排毒作用,食姜排毒之后,人体功能更有利于发挥;萝卜被喻为“小人参”,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故而,更有利于养形体。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土之物,应本地之气而成,养本方之人,更使天人相应。故而,外来之物只能品尝,或当药物来纠人病之所偏可也,万万不可当作食物而常吃。
二):保胃气,护胃体。
1:避免饮食所伤。
过饱、过饥、过热、过凉、五味太过等都会伤及到胃。
2:按时饮食。
3:常食清淡之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