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只提辨证论治对中医传承造成的巨大伤害

摩托车太厉害啦!赞一个


你这样说。我冷汗淋漓。
其实把资料发上去的。无我。只要论坛
个人不成熟的认为。内经中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援物比类。同源,同道。同本。同构的一个整体观。自然界就是一个大我。而身体就是一个小我,

近者取身,远者取物。就临床针灸治病而言,不能泥与局部,更应透过局部看身体内在联系,呵呵,再说已经是班门弄斧了。
不成熟之处,恳请各位指教,谢谢
 
摩托车; 说:
摩托车 发表于 2014-7-14 13:08
内经觉得整体观念太空洞。所以不提整体观念?后世捡起整体观念这破烂玩意?
整体观念-

你不用跟我解释什么是中基所谓的整体观念。中基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记得当时还把里面四诊的内容,象舌黄表示什么,胁痛表示什么。抄下来背了个烂熟,,后来学多了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觉得当时太傻。整体现念是破玩意,不是我说的,是你说的,你要跟我讨论,奉陪。如果是叉起腰杆争吵,你找别人去。
 
我最讨厌的就是滥用天人合一。说什么麻黄中空,所以发汗。当时发现麻黄能发汗是这样发现的吗?不一定吧?臆想出来的吧,不实在吧?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4-7-15 22:00 编辑

根植于脑中。在治疗思维上有很大亮点,或思维能力占一定高度,这个各人见解不同,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但也是我的师长所教导,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是遵循前人垂训。也是一个典型书本感恩主义者。更嵩尚医学知识不能挑肥拣瘦。为我所用有效就是硬道理。以针灸治疗而言。选方配穴常能起到四两拔千斤作用,所以有人说针灸又是艺术一种体现,其实针灸治疗,选择方法很多,条条道路通北京。

经云:“针灸在于调气“。而这个调气是一个大法。
1. 可在肢体很远的部位下针。通过一定手法,把气逼到远端的患处。取到治疗效果
2. 更可以在患处进行补正气或泻邪气,达到治疗效果。
3. 又可以选择一条整体性的处方。在各不同部位进行针刺补泻。,同样取到治疗效果

气是什么?气是生命的本源。又是跟身体的各种正常物质共生共化的。但气又是一个很高度极其微细物资,气生气动。其它物质才能化才能运行。

经云:“百病生于气”。在正常状态下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在反常状态下称其为六淫之气。在临床治疗中有一些疼痛症状称为痹症。而有些痹证是个自然界有联系的。

“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素问,调经纶》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素问。气交变大论》

有些痹证又跟自身有问题。对外界邪气不能有效的抵抗。而产生既有外证又有内因虚实夹杂症状的,这些身体素质身体病变与自然环境外界的邪气有关的,

“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因于血虚者,“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素问,举痛论》
因于阳虚者,“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素问,<疟论》

内经中的自然界外邪导致身体异常及本身身体不足外邪侵入导致出现临床症状。比比解释。多不胜数,

上面的表述。如同在道路运行的汽车。任何一个部位出问题都会导致汽车运行出现障碍。就说一个灯光吧,虽不碍于汽车本身行驶,但没有灯光下,司机或路人看不到。就会出现更危险的后果。以上所有的表述,都论及一个整体的连带关系

为什么别人总是享受成功的喜悦,而自己总是数不尽的遗憾? 经中一直都声势力竭伤心落泪。苦口婆心告诫我们。“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尽管书中有相同的解释,相同的症状表现。但临床症状多变复杂,必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症状的表现,只是众多病因其中一个。在治疗上也不是只要一个治疗方法的。倘若不加分析而套搬套用。治疗效果肯定是打折扣的。就会产生所谓信书不如无书,有书不如无书之感叹。论坛有位三先生说的好。名子只是个号。没有多大意义是的。书名,只是个名称。能体会吸收运用。得意忘形那才是最好的。
 
你不用跟我解释什么是中基所谓的整体观念。中基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记得当时还把里面四诊的内容,象舌黄表

整体观念不值一提,老师的这个看法颇为意外。
刘老师能否进一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您觉得整体观念不妥?若结合临床实例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您的想法,毕竟这是中医原则性问题,特别想听您的见解。谢谢您。
 
至少我目前治疗时有很多病种,不辩证,只辨病。顽固失眠,不孕症,专病专方的效果好于辩证。其实,这有内在原因。内经上就有。气机是辩证基础,如果病不在气,哪你辩证有何用?
 
至少我目前治疗时有很多病种,不辩证,只辨病。顽固失眠,不孕症,专病专方的效果好于辩证。其实,这有内在

你好。辩病,就是辩证的一种。什么是辩证论治?它就是辩病,辩方,辩药等,难道还要说辨体质,辩病因吗,
其实懂得辩证论治这个术语,和概念就一切不言中了。
 
术语,名词。它涵盖很多知识内容在里面的。

有时一个术语或名词在交流之时,就能起到画龙点晴交流作用
 
本帖最后由 ctcmy101 于 2014-7-15 23:30 编辑


有道理。不抠那个证的字眼,延伸来看,一切就都释然了。呵呵。
证字,广义地理解更适合临床实际。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4-7-15 23:56 编辑

又或者说,专方专药就不用辨证论治吗
那专方专药的分量不是随性别,年龄而加减吗?
一个大人的分量也不可能给小儿吃。这就是起码的辩证论治了
金谷子先生在134楼解释极为详细的
 
摩托车; 说:
摩托车 发表于 2014-7-15 21:47
一个哲学概念一个解剖学思维能根植于脑中。在治疗思维上有很大亮点,或思维能力占一定高度,这个

理论结合实际,真正的临床家,实事求是,才有如此的见解!
羡慕,佩服,嫉妒中呵呵。
 
摩托车啊。不要再论了。很累的。公道自在人心。
 
摩托车啊。不要再论了。很累的。公道自在人心。

我接受你的劝喻,还是以苏轼的话来总结吧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真是大才子一个!

呵呵,你可不要这样说啊。我虚汗冷汗自流滴。
我的帖子网友们不跟贴,并不代表他们认同和默认我的说法,或者不值得和我交流。
或认同一个大方向吧了,
我诚惶诚恐的。
 
呵呵,你可不要这样说啊。我虚汗冷汗自流滴。
我的帖子网友们不跟贴,并不代表他们认同和默认我的说法,

我只是个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能理解你大概的意思!虽然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是完全支持你的观点!
永远支持你!好样的加油!!!!!!.
 
等临床时候,疑难病人的眼睛中和你可怜的有效率会让你清醒的。疾病根本不是按人的理想去得病,就像社会,理想社会只能存在于理想中。
我来稍微梳理一下,第一,病和证不是一回事,证是综合性的评价,而病是局部的,你可以有隆闭,呕吐两病同时存在,你会有两种不同的证吗?有两种证说明没归纳好。这才是基础概念,不是拿嘴随便说说就混淆的。
第二,病是分层次的,当某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证和病就会分离。现代医学好像有类似的论述,没印象具体内容了。这就造成了所谓的秘方。
第三,这些东西明清时代都玩得差不多了,还是多读一读书,开拓一下视野。叶天士拜十七个老师学习他们的长处,说明何事?叶天士是伤寒大家,看看他用的方子就知道了,为何还要自创一派?在这里我借用一句话:方向不等于道路。就像你知道大连在北京的东面,但你们直接从海里游过去吗?你可以坐船,也可以从辽西绕。安全多了。
就说这些,能看明白是缘分,看不明白,我也言尽于此。
 
认识历史,正本清源,概念明晰,思考才不混乱,临床才不纷扰,疗效才可有所把握。

病、证、症的概念的历史传承和近代的人为概念定义,一定要注意分清。

谁有效谁无效,自己心明。
如果以近代的方法效好,守之当然不错。
如果不理想,一定考虑,是否是对传统误会了?反过来放在经典的原本语境中,对一字一义搞清,才不会拿现代人无据规定的东西,来割裂传承的真实。

供诸位老师朋友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