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附子运用全搜索-----不断更新中

卢火神闲谈“制附子”!

卢火神闲谈“制附子”


四川江油中坝的附子是道地附子。
但即使道地附子也与以前的附子在功效上差了很多。
为此,卢火神曾多次给我们讲到这个问题:
1.在种植上为了追求品相和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2.在炮制上,与以前的炮制方法完全不一样。以前采用九蒸九晒,外加童便浸泡,河水冲洗。而现在为了更快地发家致富,怎么可能用这么多工序、这么多时间来炮制,往往都是在胆水里煮两小时,再烘干即可。
在胆水里煮了两小时的附子,其功效可想而知,拿回家还要先煎两小时,哪里还有附子的气气,剩下的都是胆水的苦咸涩味。这也是现在很少有附子中毒现象发生的原因。
所以卢火神现在附子用得不多,更多的是用替代品。
我准备在明年夏至附子收成时,在卢火神的指导下,到中坝去收一些好的生附子,然后用传统的炮制方法做一些道地的制附子。
其实不仅仅是附子,其他的中药材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中医衰败的原因之一。
“中药可能要毁掉中医!”也许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话。
 
我尚有CAJV版的附子资料,可惜系统不支持上传。南无阿弥陀佛
 
附子煎药方法谈

附子煎药方法谈
吴佩衡用附子必久煎3小时后先尝,半小时后不麻口,才与它药同煎服之。他用附子特点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个小时以上)。

四川龚志贤:"附子重在煮透,煮至入口不麻,就无毒性反应了。余用制附片30克以上者,必须先先煮一小时,用量在60克者必须先煮2小时,以上以入口不麻为度。"

刘民叔:"炮用附子,先煎一时;生用附子,先煎三时,必依时煎足,否则发麻,令人不安。"在强调运用附子治痿的同时,提出绝不容有阴凝寒凉之药掺杂其间,认为"已成痿壁?者,再以清凉为治,即可碍阳明运化之机,致生气日促,痿疾难愈矣。"

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这已经成为多数医家共识。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药理》)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四川万县地区杨德全称:历代本草都认为附子有毒,内服需制后久煎,否则容易中毒。余遵前贤所言,凡用附子,必先煎一小时以上,"但所获效果极差",如曾治一少阴阴盛阳衰证,急投四逆汤,症情依然如故。余苦苦暝思,《伤寒论》四逆汤方后注云:"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仲景明示水由三升熬至一升二合,表明时间不长,并末先煎。遂以原方2剂,诸药同煎半小时,药后效如桴鼓。因此,使用制附子小剂量(15-20克),不需先煎久煎,与它药同煎3O分钟即可,经过临床应用,"未发现中毒现象,而且疗效较好。" 当然大剂量使用时,仍以先煎久煎为好 (《中医杂志》87年12期) 。

云南楚雄州中医院王慕尼先生也认为:附子煎法仲景虽未明训,但联系整个《伤寒杂病论》262方,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配合他药同时水煎。凡是大剂量用附子者都是垂危至极的病人,在这紧急情况下,再煮四、五小时又怎能救急?王氏经验是,附子的剂量以年龄分四个等级,2~5岁用5克,6~9岁用10克,1 0~15岁(及60岁以上)用15克,16岁以上成人用20克。凡用附子的方剂,附子均与其他药同时下锅,加冷水用中火煎煮15~20分钟后,即可服第一次,以后二、三、四次的煎服法依然同上,为了急救方便,可先服粉剂,继服汤剂加粉剂。具体步骤:将附片用细砂炒炮,研细粉备用。凡遇身凉脉绝的垂危病人,急将附片粉5克开水冲服,与此同时另用复方煎剂回阳固脱,益气救急,这是治疗急证的有效方法。

来源:《长江医话》
 
现在的附子的毒是生产商炮制中制造的毒,大家要谨慎

现在的附子的毒是生产商炮制中制造的毒,大家要谨慎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祛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 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

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 天,再进行祛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首先说说,为何要灌胆巴?


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全年只宜在七月一日至三,五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在其它月份种植,又较易保存.唯形态与药性,亦会随而变异!

江油附子到期不掘,会在地下烂掉.掘出后,三两天内,如不逢连天烈日晒干,亦会迅速烂掉,无法阴干,是有名的(过夜烂)!因江油附子太易烂,古时为附子灌胆巴的原意,为有利于在短短的附子收成期限内,高效率地进行防腐加工,以便保存运输,而非为了调节附子的药性。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 (不等如塩巴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乡下人有用以自杀的,如白毛女剧中的杨伯劳自杀药,即为本品。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一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

至于祛皮,除因为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一年之中只有十多天,故需动用之加聘人手甚多,往年是三角钱工资为一斤附子祛皮,今年则出至八角钱一斤,也不容易请到人。

奸商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多分钟,即可全部祛皮。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亮质,好看。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1-2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往蒸笼中附片直接灌入,触目警心。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磺薫白的步骤(无硫磺不白)。此法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成品沉水快速,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至于炮附子,古法为掘出鲜品泥附子后,实时砂炒1-2天而成。据悉,此为最接近仲景时代之炮附法,成品个头较大,皮稍焦干而浅层质疏呈泡。此法虽简,但人力有价,产量又太低,现已极少进行。市面上极罕有地出现本品的话,常会混称之为炮天雄。

目前市售的真实炮附子流程,多为以上述的泡胆与硫熏等制附增重流程为基础,再加上一重直接加热的步骤,令之有点烤焦了的外观,便充为炮附子了。

何谓黄附片?古法的黄附片,为工序中加入用姜黄,红花,煮制附子两三小时而成,目前因成本高,已经无人做了,连超级名店如北京XX堂卖的,也非正货!

第一种变法生产,是在制附流程的基础上,用化学染料柠檬黄来染制附片,煮十分钟即可。缺点是色不自然,且半年后会褪色。故此,第二种更绝的生产法,是用嫰肉黄(严重致癌物质)来染制,成品成本低,色美,自然,不褪色。

何谓黑附片?正法是用黑豆,甘草或红糖等煮制。变法则是用工业黑色染剂煮成,成品表面黑,肉心黑透像玻璃片,又称玻璃附片。

生附子又如何呢?正法为以烈日晒干,或以低温干燥箱焙干者为是。只要煮透或蒸透了再入药,应该反而是药效最高,而又最不引起累积性中毒的补益元阳极品。

不过,如前述之因,泥附子离土后,必需在三几天的处理期限内焙干,而一个低温干燥箱,数天内是焙不出多少斤之干透附子的,故如果七月头几天是阴天,那便只能以微波或直接炭火焙干结合硫熏来处理了。这样处理出来的,也算是较好的附子,不过加热温度较高,引致有效成份打了点折扣,用量比真正生晒的附子要加大一点,且要煎煮得久一些。现在,江油的生附片多是用含硫的焦煤烧烤出来的,无硫无烟的焦煤此贴可以能为广告,敬请大家向版主报告!贵一倍多,没人再做亏本加工了


在中药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温阳五虎将),在近代屡屡蒙寃。其中最寃的,还数附子!为什么?因为它的毒性是人造的!现代文献指出,正确地进行加热与水解工序的生附子,有效成份可高出市售制附子十几倍。而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换言之,天然态的附子,本来可以是无毒的。但加工炮制后的制附,却几乎一定是有毒,甚至是致癌的!

我们所报导的,是否少数不法加工户的过别现像?不是的!据我们在跟多位江油加工户混熟了之后,所得到的内部情报,与在国内外各大批发零售药店购买样品所见,现行流通的江油川附,十居八九都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加工户要生产附子时,只需要拨一个电话到化工原料店处,说出要生产多少斤哪种附子,根本不用明说要买那种化工药剂,店方自会称好,配送到户,在单据上,自然是不会记下所购买药种之实质种类的。本地加工户,戏称为"一条龙服务″。

真正的附子行家,固然入眼便知。否则,一般人其实只要循公开的数据,细心推敲一下,也会发现这一笔附子账大有问题!

江油今年的附子生产量,跌至仅五百吨之历史新低点,本地泥附子收购价升至十二元一公斤左右。我们介绍过,如按规范生产要求的制附子,一般需用五斤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而伪法则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换言之,如按规范生产,一市斤制附子的原料泥附子是五市斤,收购成本为三十元,再加上加工的原料,场地,人工,水电,上税,包装,存仓,运输,利润……假如批发价低于七十元,那是全无赚头的了,假如低于六十元,那简直连生产成本都够不上!那请问,假如订回来的江油川附,索价三四十元一市斤的话,它会是规范生产的吗?

起码,它多半不会是江油附子,因为其它产地的附子,原料价便会便宜上很多。有些江油厂家股东家里的地窟或私仓,正是用来贮存在外地收购之杂牌附子的….故此,别以为在江油购入的,便一定是地道附子,很可能只是狭西汉中的旱附子!

江油附子生产量大跌,而全国需求量突增,某些厂家,在七月的收获期间,并没有跟本地农户收购附子,也没有增聘人手来进行祛皮工序,那请问,供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有些生产基地,有时根本三两年来都不进行实质运作,那市面流通的制附,从何而来?可谓耐人寻味!

其实,很多重要生产厂家的股东,也正就是当地之个体加工户。至于江油以外的其它产区,产量较少,即使产品冠以大厂的名头,其实依然更常是由(山寨)户在背后供货的!附子的真正加工流程,不言可喻。江油附子加工现状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灌胆,祛皮,染色,加毒,增白,全国一样,因江油师傅的加工经验,早已普遍流传全国。

总结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制附子,离不开四种问题:

(1)大量灌胆巴而退胆不全的(胆巴附子),此类附子的含胆巴量,可超出规范生产品十多倍,入口较麻而苦,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面有半透明光泽,初入门的同业,最易误以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剧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此类附子,因毒性来自化工品而非乌头碱,故长时间煎煮,根本无助于灭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进行反复多次流水退胆的(附子渣)。此类附子,质检乌头碱含量时,是一定过关的;可是乌头碱并非水解成有药效的乌头胺,而是被过水冲掉。这种附子,有时一次用上半斤,药力还比不上一两正法炮制的制附,或者三钱生附!

(4)其它产地的附子,混充地道江油附子。

市售制附,大部份为此四种因素之合成体。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反应,很大程度并非关乎医家的方证水平,而是视乎他当时碰上了那一种附子!试想想,任你是国手医神,假如有个捣旦鬼,把你的君药一时推大三倍,一时减少五倍,一时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药品……试问你能不倒上大霉吗?

这种情况,笔者在四川和港深见得很多,患者在服用附子剂后,尚未见有乌头碱型的眩冥反应,却已经呈现异常的头部或胃肠不适。这种异常表现,有些同业常会误以为是排病反应;其实,多半是附子之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本年夏至前后,笔者请了几家江油附子户,按本人要求的规范生产步骤,试作了一二千斤制附和生附片。其间,个个附子户摇头叹息,视为(违反传统),声言即使照辨,笔者也注定了必然会亏大本无疑(私下认同他们的忠告可能很对)!

生产完成后,笔者特别着意把规范生产的附子,试用于(1)过去服用市售附子易出现异常不适;和(2)过去曾长期服用扶阳方剂,辨证无误,而疗效不明确的案例,结果是两者均呈现非常可喜的突破!

例如,一个家族,全员均是一旦服用市售附子,必然引发剧烈头痛.试用正品附子,则不管如何重用,均无头痛之现象。

另一位患者,因罹患重证心律不齐,冠心病合并心衰,长期求诊于扶阳名家,仍不见好转,近期已恶化至无法自行在床上坐起。笔者以基本类同之方药为其处方,唯易以正品附子,结果患者一夜病减,可站立下床,一周内可上落楼梯!笔者的个人医术修为,肯定不如其先前求诊之名家远甚,前后疗效的差异,正堪说明劣药之误人!

回溯附子生产变质的原因,先是盲目畏毒,引致提倡过度之炮制法;加上经方医学与扶阳理念,在历史上一度被忽视,令许多临床医师,只将附子视为(中药强心针),而不了解三阴病在现代人之间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附子的重要,引致需求日减。

因整体供求市场痿缩,附子生产户在市场经济扶持不足、药商无视地道因素与税项支出繁重等多重因素打击下,走上了以不良生产法来减轻成本的死路;令本就被炮制得药效大量流失的附子,更带上了真正伤人的毒性。如是恶性循环下,扶阳至宝的江油附子,焉能不亡?

其实,附子问题,只是扶阳药物问题之冰山一角。笔者在港穗期间,曾见一些扶阳同道,专程自海外订回桂枝,仙灵脾等品,或专门包起旱田以制备老姜,….其药之性味,确是胜出国内之流通品甚多.作为中医药之乡的中国,竟乏内销的好药材之流通,思之不禁黯然。

高效的扶阳方剂,药的把关是首要的。许多当世扶阳名家,用附子动辄数两,此非因其偏好重用,实为凭其经验得悉,现代的制附,重用几两之效力,不过等于古制之数钱炮附或生附子,即约小半剂仲景四逆汤而已。

生附子长时间煎煮后,浓缩加工而成的颗粒,可令医家放胆下药,而患者则免去附子剂需久煎之苦,是附子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要保留经方的用药特色,附片亦不宜弃用,生附片,水蒸制附与砂炒炮附,均应续行改进生产水平并观察临床药效。

官方只对乌头碱的含量把关,而对有效成份之保存置之不理,更无视毒性化工品之渗入,为其一大败笔,必需正视!我们呼吁国家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对附片加工生产渗入的毒性物质进行大力整顿,以保障附子的良好药性,保护民众健康。

至今的所谓大厂生产或认证标签制度,其实未见得对附子事业,有何实质的扶持作用。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有心人,去挑战此可悲之现状。

经方医学与扶阳用药,涉及的主力药种,相对并不太多,在此谨行呼吁,同道间若能万众一心,加强地道药源的业内信息交流,充分把好药物质素的关,弃用劣质药材,则相信不出数年,我国的中医界,必然另有一番新气象。

封髓丹潜阳丹考

“火神”钦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两个方剂,那就是封髓丹和潜阳丹。而此两方功用为近,制方极简也其效却颇有奇异之处,钦安先生亦说说其应用封髓丹“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并赞其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
而学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头雾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阴即阳的思维定式所限,故有谓二方滋阴者,必有驳之谓此二方为扶阳者。然扶阳滋阴,毕竟两途,聚讼纷纷,毫无定解,未免辜负钦安先生的一片传道苦心。
余不揣浅陋,愿将一些心得,与诸同道共商。
在《医理真传》中,提及封髓丹凡八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及潜阳丹者凡十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在《医法圆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及潜阳丹者凡三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两书中,封髓丹与潜阳丹被钦安先生提及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钦安偏好哪一方的问题。为了理解两方的异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以两方共存的条文理解两方的相同之处。
2、以只提及一方的条文进行罗列横向比对,理解一方的适用范围。

一、两方共存之条文

1、谈咳嗽、喘促,自汗,心烦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
要知真阳欲脱之咳嗽,满腹全是纯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犹如地气之上腾,而为云为雾,遂使天日无光,阴霾已极,龙乃飞腾。龙者,即坎中之一阳也,龙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无阳,即不能统纳前后二阴,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飞龙不潜致之也。世医每每见咳治咳,其亦闻斯语乎?法宜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方用四逆汤、封髓丹、潜阳丹,解见上。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

2、谈病人腰痛,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阴雨则更甚者,何故。
肾虚者,可与滋肾丸、封髓丹、潜阳丹。

从此条可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补肾虚”

3、谈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
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钱,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气,气化精通,热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滋肾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专以分利为主也。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治阳虚”。

4、谈病人每日早饭后心烦,两手、足心痛痒异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
阳虚发痒者,手、足心肉柔润不枯,无白皮干粗色,但痒极而欲重按重压,以此定之,再参看各部气色便了。阳虚宜收纳回阳为主,方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解见阳虚门。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治阳虚、收纳回阳”。

5、谈耳病肿痛
因肾阳虚而致者,由肾阳日衰,不能镇纳僭上之阴气,其人两耳虽肿,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阳祛阴,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吴萸;或潜阳丹加吴萸;或阳旦汤加香附、麦芽之类。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扶阳祛阴”。


6、谈喉蛾
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内**,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即或唇红甚,而口气温,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潜阳等方,皆可令服。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扶阳”。

7、谈汗证
上中下三部阳衰,皆能出汗,统以阳名之。其人定多嗜卧,少气懒言为准。法宜扶阳,阳旺始能镇纳群阴,阴气始得下降,阳气始得潜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阳、收纳、温固为要,如封髓丹,潜阳丹,黄芪建中汤,回阳饮之类。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回阳、收纳、温固”。

8、谈痔疮
因阴火而致者,或由房劳过度,君火下流,前阴发泄不畅,直逼的,蕴积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过度,忧思过度,元气虚极,涣散欲从下脱,而不得即脱,蕴积亦能生痔。其痔或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肿,坐卧不安,人必无神,困倦喜卧,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脉或浮空,两尺或弦劲,此是元气发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寻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汤加葛根,潜阳丹,回阳饮,封髓丹倍砂、草之类。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收固”。

9、谈发斑
其人懒言嗜卧,不渴不食,精神困倦。或现身热,而却无痛苦情状,行动如常。或身不热,而斑片累累,色多娇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识,一见斑点,不察此中虚实,照三阳法治之,为害不浅。法宜回阳收纳为主,如封髓丹,潜阳丹,回阳饮之类。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回阳收纳”。

10、谈经期盗汗
若是盗汗,察其系阴盛隔阳于外,阳气不得藏,气机上浮,故盗汗出,法宜收纳,如封髓丹,潜阳丹之类。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收纳”。

11、谈小儿痘症
浆足疮熟,以收回为主,潜阳丹,封髓丹是也。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收回”。

12、谈健忘
精气足,则神自聪明,故无所不知不晓。精气衰,则神昏,故时明时昧,犹若残灯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却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伤损不异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阴阳为主,再加以调养胎息之功,摄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复明,如将竭之灯,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汤久服,或桂枝龙骨牡蛎散,三才,潜阳等汤,缓缓服至五六十剂,自然如常。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交通阴阳”。

从以上的条文可以得出的结论,封髓、潜阳丹的共同点是:
温肾助阳、降逆纳气、收纳温固、交通阴阳。



单独使用封髓丹的条文

1、问曰:眼中常见五彩光华,气喘促者,何故?

答曰:此五脏之精气发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见五彩光华,则五气之外越可知,而兼气喘,明系阴邪上干清道,元阳将欲从目而脱,诚危候也。法宜收纳阳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

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甘草三钱炙

用药意解

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2、谈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药不应而反甚者,何故?

外感之清涕忿嚏,则必现发烧、头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绝无丝毫外感之情状。况又服解散药不愈,更为明甚。法宜大补先天之阳,先天之阳足,则心肺之阳自足。心肺之阳足,则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虽云三焦,其实一焦而已。方宜大剂四逆汤,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见上。即姜桂汤亦可。

3、谈病人两耳心忽痒极欲死者
此肾中之阳暴浮也。夫两耳开窍于肾,肾中之火暴发于上,故痒极欲死。或又曰,肝胆脉亦入耳,肝胆有火,亦可发痒,先生独重肾气,而不言肝胆之火,未免固执。曰:子言肝胆有火,必不专在耳心,别处亦可看出,必不忽痒极欲死。今来者骤然,故直断之曰肾中之阳暴发也,法宜收纳真气为要。方用封髓丹,解见上。

4、谈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故?
病在下半夜者,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洋参蛋之类是也。

5、谈补坎益离丹方义
奈世人沉溺莫挽,深为可慨,兹特再即此方(补坎益离丹)之理推之,与仲景之白通汤同法也;桂枝龙骨牡蛎汤同法也;大、小建中汤同法也;即与后贤之参附汤、封髓丹、阳八味皆同法也。

6、谈肾病腰痛
阴虚而致者,由肾阳素旺也。旺甚即为客邪,火盛血伤,元阴日竭,则真阳无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阳物易挺,喜清凉。法宜养阴,阴长阳消,肾气自摄,腰痛自己。如滋肾丸、地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之类。

7、谈遗精
欲使封固,如三才封髓丹、桂枝龙骨牡蛎汤、白通汤,皆可服也。此三方者,皆是交济阴阳之功,但非一二剂可见大功,总要信心得专,多服十余剂,无不灵应。

8、谈汗证
因阴虚者,则为盗汗。由其人血液久亏,不能收藏元气,元气无依而外越,血液亦与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气下藏之时,而无阴以恋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实气浮之征也。法宜养血,如当归六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之类。

以上八条可总结出封髓丹的作用为:
收纳阳光、调和水火、收纳真气、交通阴阳、补先天之阳、扶阴以抑阳、养阴养血、治一切虚火上冲。

咦,奇不奇怪?这一个方子,为什么又说他补阳,又说他扶阴抑阳?这岂不矛盾吗?其实奥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调和水火,交通阴阳。而辅以加减法调整阴阳药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减法归纳如下


封髓丹倍黄柏,扶阴抑阳;

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养阴;

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养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阳的成份是比较大的,如果想偏于阴,很简单,倍黄柏就做到了。
还有一个小启示,知非氏在治疗偏头痛时,用封髓丹加安桂、吴茱萸效果很好。


单独使用潜阳丹的条文
1、谈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何故?
此少阴之真气发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镇纳群阴,以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而为浮肿。所以面现青黑,阴气太盛,逼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

潜阳丹

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用药意解

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2、谈病人两耳前后忽肿起,皮色微红,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热,两颧鲜红,口不渴,舌上青白胎,两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今浮大而空,则知阴气太盛,一线之阳光,附阴气而上腾,有欲竭之势也。此际当以回阳祛阴,收纳真气为要。若不细心斟究,直以清凉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汤主之,或潜阳丹亦可,解见上。

3、谈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何故?
子不观药中之硫黄乎!硫黄秉火之精气所生,气味极臭,药品中秉火气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极臭者,火之精气也。此等症乃绝症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纳真阳,苟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机。方用潜阳丹治之,解见上。

4、谈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此阴盛而真气上脱,已离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症,其在各经邪火所作,必不上热下寒,即来亦不骤。今来则急如奔马,热上寒下,明明一线之阳光,为阴气所逼,已离乎根也。或又曰:既言平人,何得即谓之阳欲脱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如经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学者苟能识得一元旨归,六合妙义,则凡一切阳虚之症,皆在掌握也。兹虽云平人,其损伤原无人知晓,或因房劳过度,而损肾阳;或因用心太过,而损心阳;或因饮食失节,而损脾阳。然亦有积久而后发者,元气之厚也;有一损而即发者,元气之薄也。余常见有平人,日犹相见,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气之薄,而元阳之脱乎?医亦尚不知,而况不知医者乎?

此一段已将阳虚合盘托出,学者务宜留心体之可也。方宜潜阳丹主之,解见上。

5、问曰: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水,务要重物压定稍安,不则欲死者,何故?

此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解见上。

6、谈病人腰痛,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阴雨则更甚者,何故。
元气亏者,可与潜阳丹。

7、谈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故?
病于上半夜者,主阴盛阳衰,阳虚不能统摄精窍,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动之,故作,法宜扶阳为主,如潜阳丹、白通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之类是也。

8、认病捷要总诀(此条中提及三次)
有胀而皮色如血者,阴乘于上而作也(宜补阳以消阴,如阳旦汤、潜阳丹)。
喘而不发热、身疼,舌青、二便自利者,元气上腾也(宜潜阳丹)。
头痛头痛如裂,身无他苦,舌青、不渴,或身大热,或脉劲者,此皆元阳外越,暴脱之候,切忌发散,法宜收纳(宜四逆汤,或潜阳丹)。

9、谈肺病咳嗽
审是肝肾阳衰,水邪泛上者,温其肾而咳嗽自己,如真武汤、滋肾丸、潜阳丹加吴萸之类是也。

10、谈齿牙肿痛
因真阳虚而阴气上攻者,其人齿牙虽痛,面色必青白无神,舌多青滑黑润、黄润、白黄而润,津液满口,不思荼水,口中上下**,多滞青色而不红活,或白惨黄而无红色。以上等情,不仅此症,一切阳虚病多见此情。法宜扶阳抑阴,如白通汤、姜桂饮、阳八味、潜阳丹之类。

11、谈带证
所谓下元无火者何?或素禀不足,而劳心太甚,则损心阳。或伤于食,而消导太过,则损胃脾之阳。或房事过度,而败精下流,则损肾阳。如此之人,定见头眩心惕,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脉必两寸旺,而两尺弱甚,浮于上而不潜于下,其下之物,必清淡而冷,不臭不粘。法宜大补元阳,收纳肾气,如潜阳丹加故纸、益智,回阳饮加茯苓、安桂,或桂苓术甘汤加附片、砂仁之类。

以上十一条可以总结出潜阳丹的作用为:
回阳祛阴,收纳真气,大补元阳

封髓丹矛盾的情况在这个方子里没有体现,这是因为立方时偏于用阳药的关系,而且钦安在提到此方大补元阳时还可能以加入故纸,益智仁,这样温阳的格局更为明显了。


四、两方比较结论
在以上的条文阅读中,基本理解了两方的异同,而得出大致的结论是两方基本类似,但封髓偏阴,潜阳偏阳。但只要适当的加减,药物的阴阳偏性可以很方便的变换,这就是两方交通阴阳的神奇之处了。而要验证以上的推断,我认为钥匙在于加减法及以下的这个条文:

谈汗证
上中下三部阳衰,皆能出汗,统以阳名之。其人定多嗜卧,少气懒言为准。法宜扶阳,阳旺始能镇纳群阴,阴气始得下降,阳气始得潜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阳、收纳、温固为要,如封髓丹,潜阳丹,黄芪建中汤,回阳饮之类。
因阴虚者,则为盗汗。由其人血液久亏,不能收藏元气,元气无依而外越,血液亦与俱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气下藏之时,而无阴以恋之,故汗出也。非汗自出,实气浮之征也。法宜养血,如当归六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之类。

从上面的条文中可以理解到,两丹都可以回阳收纳温固,但若要滋阴养血,钦安先生就会用封髓倍黄柏的办法来调整药物的阴阳属性。这就验证了上文的推断。

五、两方加减法总结
对于加减法的总结,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钦安先生的思想,对两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阳虚,用三才封髓丹加安桂治

扶阳祛阴,用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吴萸;或潜阳丹加吴萸。

收纳温固,用封髓丹倍砂、草。

大补元阳用潜阳丹加故纸,益智仁。

封髓丹倍黄柏,扶阴抑阳;

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养阴;

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养血。
(以上网上转帖)
 
好帖!絶好资源!认真研读!!!
 
附子的老家北川地震了, 预计明年附子要长价
 
【转贴】附子中毒特效解毒剂的发现!

【转贴】附子中毒特效解毒剂的发现!
谈谈你的感想



附子中毒临床症状极为复杂,最为突出的是心律失常,湖南某大学急诊科来一患者,病情危重,心律失常急诊医师无法控制,即请心内科的医生会,才开一方,心律又变,复开一药,未及用药,心律失常类型又变,最后只好弃手。
当班医生无奈,只好请科里的主任会诊,该主任系西学中的师带徒出身,西内硕士毕业后一直从急诊,会诊后亦无法用药,但在下级医师面前却不能丢了面子,只好苦苦思想,无法,从中医理论入手,附子大辛温之品,其为患为热毒,当以苦寒之品解之!遂进药房寻中药苦寒解毒针剂,最后选中“双黄连注射液”,没想到,用药不到5分钟,心律失常缓解,1小时后各种中毒症状全部消除,该主任每次讲座时谈到此事,都赞中医理论的神奇!其后该陔每有附子中毒即用该法,全部患者无一例死亡。
其临床观察结果发在SCI级杂志!
看完这个西医用中药治了危重症,作为中医人员,你有何感想呢!
http://www.med66.com/html/ziliao/07...ao/07/48/20c2353f84c70aee669d3af094e1f056.htm
 
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
医者佛
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舌淡。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诊为肾阳虚。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其中附片25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上退至踝关节处。
止方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脉仍沉细。环唇苍白色不褪。知阳虚未改。当继续补阳。上方加制附片为35克,干姜45克,灸甘草55克,继服。症状继减,再加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炙甘草60克。服数剂,皮肤红肿继褪。服数剂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别轻松,走路飞快,女儿几乎跟不上,且上下楼梯轻松异常。
注:制附片先煎30分钟,再合诸药再煎90分钟。我用附子皆同此。
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医的处方。首诊病人没有带来他医的处方,但根据病状,病人一年治疗没有效果,我猜想到,他医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剂。因为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时医多从热毒考虑。此为一。其二,病人脉沉细,右尺特别沉。典型的阳虚之脉。且环唇区乃肾区,其色苍白,肾阳虚可知。其三,服补阳药有效后,再服症状不减。此时,我曾细细思考,是否补阳已足。但观其脉,其环唇色泽,知病情仍为阳虚,于是加足四逆汤用量,以恢复病人的真阳。至今,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好转。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

医者佛:
我用附子是有严格的指征的,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下。
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典型的少阴证的表现。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渐加大用量。一般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
另外,还有四肢发凉,或冰冷,或大汗出,动则汗出。或乏力。或精神不振。或畏寒畏风。或面色苍白,或环口唇苍白,或下焦包括下肢无力,发冷,或头顶畏风明显,寒痹等等。皆是附子的适应证,且可重用。
我这儿还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个机会,发上来请大家提意见。
临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说,大多数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且效果明显。大概阳虚是当前亚健康状态的主证吧。

佛有缘:
我自己就尝试过吃熟附子,用量从10克逐渐增加到100克。在45克以下,吃完会觉得全身发热,此乃小剂量附子温阳,但尚不能固阳之故。至45克以上,则反而不觉热了。到目前我每天用熟附子90克,已连服20余剂,以前的颈椎病,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爽利。甚至吃热气的食物都不上火了。此乃切身体会,决无虚言。

老刘:
方中用这么量大的附子干姜细辛,不知病人是怎样喝下去的,特别是这个干姜真是不好喝啊.一次一老妪病咳喘,咯痰清稀,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杏仁半夏而瘥,病人后来跟我说,你这个药太难喝了,简直都不想喝了,你开的是什么药啊,我解释说用了干姜细辛,其中干姜用了十克,细辛用了五克.后来思忖,你开的药虽然中规中矩,然而病人却不喜欢喝,如果病不畏其味不喝,你开的方还有什么用呢?同样的药还在半夏之类.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Bushinbush:
细辛15G我用过.没有反应.效果很好.就是有些麻嘴.
 
医者佛:
关于用附子补阳的问题,我想还是要再补充一点东西。也算是个人的观点,请大家临床谨慎,慢慢地自己体会。千万不可莽撞图快,以免伤人。
一、当前之病证,以阳虚者为多见。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滥用抗生素,激素,过于兴奋运动社会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饮等,均伤真阳。而且,表现多为阳虚之证。脉有力无力是阳虚与否的关键。有力,多不是阳虚,无力多为气,阳之虚,临证可以细辨。临床上,我用附子配人参,黄芪,党参是非常多见的。
二、用附子之类药是要有适应证的。不可见病就用。需要认真辨证。阳虚的指征很多。上面我提到一些。另外,我有个法门,对于是不是阳虚的患者,如果不明确,可以先试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补阳。如果无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阳不足。这时,可以试用一下补阳之品。且剂量宜小,宜轻,宜久煎。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海蛤壳等半个小时,然后,加其他药再煎一个半小时。
三、生附子尽量不用。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疗一例脑干脑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缩,效果明显,且也近愈。但那是剧毒之物,万万不可轻易尝试。以后,我把这个病例前前后后完整地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四、细辛有没有毒。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不可过量。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剂。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五、一般补阳药一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重用了补阳药而且没有效果。或是量不够重,这就需要经验了,再就是服错了药。这也需要详细地审证。千万不可轻易停药,或者换药。一般有时真的需要重用补阳之品。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
六、补阳药的口味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曾经治过一例下肢关节炎的女性患者。就是四逆汤加当归四逆汤加减。初服药时,她效果非常明显。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诊时没有说的症状,如经常掉头发,脸色不红润等,都大大地改观了。而且,突然有一天,她来跟我说,大夫,今天开始,怎么同样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我笑着说,行了,病已经好了。停药就是了。以后,她带来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经不用再服药了。看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七、我曾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听一位老中医讲过关于如何补阴和补阳的问题。他说,如果不轻易决定是阳虚或者阴虚时,千万不可贸然补阳,恐伤真阴而后果加重。可先试用滋阴之品,徐徐观察。那时我奉之为经旨,时时遵行。久则发现,不全如此。江南温病派往往视附子为剧毒,其观点有偏,误人不少。我的观点是,基本上可以先试试补阳药。当然少量,只开一天,或者两天的量。看看效果,再决定。或者,把补阳药中加生地,熟地之属,也属权宜之计。当然,这只限于辨证不清的情况。
八、劝君多读伤寒书。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我的观点,温病学派关于滋阴一说,基本上成了现在人们保健的安慰剂。其实,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但关于用大量石膏的观点,还有急下存阴的观点,则非常之高明。特别是急下存阴,对于治疗中风急性期,非常之有效。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复不少。这里不作讨论。
九、关于常服补阳药作为保健品的问题。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对于素体阳气不足,或者,因病阳虚,或者,久耗真阳之体,均可以小剂量四逆汤常服。即可保健,又可治疗,还可长寿。量以小为好。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下次,专文上传。请大家稍等。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至于临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觉得,大家有勇气的话,先自己买来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尝尝鲜的为好。这样临床最有说服力。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话,轻则服一两勺蜂蜜即可。重则速速求治为好。
 
喜来东岳:
附子是大毒之剂,以前我从来没过10克,自从看了各家之用附子的妙用,我也大着胆子加量附子的用量了,呵呵,还真行,一用就好使,可是我还是小心呀,我们这里用附子过10克的可不多呀,更不用说是上百克了,我可是胆大艺不高,还要学。“细辛有没有毒。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不可过量。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剂。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细辛久煎还能有效吗,我看这药还是不久煎而少用好,呵呵本药可是芳香之剂,不宣久煎,不象附子,只是拙见,见笑

医者佛:
细辛通阳之能,可以彻表入里,上下通行,非附子可比.也非肉桂之类补阳药可比.
李可曾帮我的朋友开过一付药,细辛用量是35克.而且,他说,少了无效.

医者佛:
我用附子禁忌很多.简单地说,附子是温阳的,大凡阳气不虚,或者,阳盛,或者内热之病,一般不用附子。这里是不是会有人认为,那阴虚呢?要不要用附子。
我的观点是:要用。而且一定要用。道理我是这样认为的:食物就是阴,喝的水也是阴。如果病人阴虚,那吃东西,喝水不就行了吗?但实际上,这样不行。为什么?因为阳之不气化。也就是说,吃的喝的东西全顺着肠子下去了,排出去了,没有变成阴精为身体所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阳虚,阳不能气化则水湿流失。因此,滋阴可以治疗阴虚,但补阳也可以治疗阴虚,而且是治疗阴虚的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我就发现,不少表现为阴虚的患者,如口干、咽干、失眠、阴虚阳亢等症,我都用过附子,效果非常好。用后,阴虚的症状消失了。这不是课本上所列出的机械的理论,临床说明一切。
什么时候不用附子呢?
阳明实证就没有必要用。少阳证如果阳气不虚,也没有必要用。太阳证,在可用可不用之间。表阳虚就要用,象桂枝附子之辈。
但三阴证,基本上是要用附子的。太阴配理中,少阴就是四逆,厥阴配乌梅等。
治大病久病,多是三阴证。要用附子,而且,一天一天,就能看到邪由阴出阳,症状由三阴症状变为三阳症状,一步一步,按六经排列反方向而出,非常有意思。
试举一例说明:
三天前治疗朋友的女友,外感发热,伴大便干燥,朋友处以桂枝合大承气汤,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且尿中有红细胞。伴乏力、腰酸胀。西医诊为急性肾炎。其脉滑而沉。证属少阴,邪由太阳直入少阴,由于误治而致。余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石膏辈。两剂而尿频,尿急,尿痛皆失,今天病人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日四次、畏寒等症状,这一典型的太阴证。也就是说,邪气已经由少阴出来,到了太阴。处以附子理中加黄芪。试观明天效果如何。
记得以前在我们的论坛上见过这样一句话:治肾炎就当感冒治。非常启发我的思路。邪入少阴,就要祛邪外出。也就是说,邪之进路即邪之出路。祛少阴之邪,附子必用。使邪外出,就要用麻黄开太阳。邪进的快,如治得法,出的也快。因此,邪过哪经,就必要会出现哪经的症状,如仲景所言:知犯所逆,随证治之。

医者佛:
对于阴虚之用附子,我的经验,一定要配合熟地,30克就可以了。这样有两大好处。一则助阳不伤阴,二则以附子之阳,气化熟地之阴,使阴为机体所用。从而真正实现补阴的目的。
其他配合,如配麦冬,配生地、配白芍等,都可以随证而为。但要以补阳药为主,滋阴药为辅。具体比例如何。可以根据病情来定。如果没有特别的证候可以判断,我个人认为,阳药六分,阴药四分,是滋阴最佳配伍。阳药稍重,既可气化阴精,又可运转阴液循行经络脏腑。

医者佛:
生姜以温中,散表,止呕,化湿为主。而干姜则以温中祛寒为主。具体应当根据病情定药。
至于剂量,虽然古人有治上焦如羽的观点。但这是温病家的学说。其中还有一个辨证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鼻炎为非常典型的上焦阳虚证,用药就不必如羽了。当重就重。
具体的剂量。至少,姜桂可以30克/味吧,可以参考仲景的真实用量,这一点李可曾经有过详细的经验,可以找来学习一下。
四逆则有变化,按照刘力红的观点,当重用甘草。他主张以土制火,颇合于临床。这一点我也经常用。按这个观点,我一般起手用附子30克,甘草30克,以后,随证增加。(大部分时候二诊三诊后,都要增加附子量,我认为我的起手用量是很低的。仅仅是探测一下病情以及病人的反应,也便于病人如果不再回诊,给病人一个安全量。呵呵。这个量是不是有人认为太大了。)
另外,看看云南吴佩衡的医案。他的观点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仅十数克或者更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附子的认识观点的问题。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阳,重用回阳。少用时,配甘草有意义,多用,重用时,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润之,兼顾中焦的作用。
再者,仲景也并不是用附子时重用甘草。试看真武汤。甚至没有甘草!临床上我治疗水肿之类的阳不气化证,多起手用附子60-90克,当然根据舌脉变化而选择用量,但不管如何,我的用量很大。效果是病人的水肿减轻很快。方中还有一味药非常关键,就是生姜。这味药一定要重用。多少克合适?至少30克,或者60至90克,三片生姜在这个方子里是骗人的东西。不用到这个量,就没有好的效果。虽然你重用了附子,也必要要把生姜的量保证了。
附子的用量,很有学问。我还没有完全参透这个量,也在努力中。
少时我用过12克附子,多时,目前我在用生附子120克,制附子我也用到了300克。效果如何呢?神奇!!!但把握这个量是不容易的,一定要从你认为的安全量开始。不要过分追求效果而呈能!!!为医者,可不慎之。。

姑射真人:
“另外,看看云南吴佩衡的医案。他的观点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仅十数克或者更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附子的认识观点的问题。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阳,重用回阳。少用时,配甘草有意义,多用,重用时,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润之,兼顾中焦的作用。”
云南的附子,怎可和川附子相比!
当地人用附子炖鸡服用乃是家常便饭,可见云南附子的功效如何了。
“临床上我就发现,不少表现为阴虚的患者,如口干、咽干、失眠、阴虚阳亢等症,我都用过附子,效果非常好。用后,阴虚的症状消失了。这不是课本上所列出的机械的理论,临床说明一切。”
这是真正的阴虚吗???????????????????
我个人倒认为真阴虚不是不可用温药,只是看你怎么配伍了
请问出了用附子还用了哪些药?
佛兄的治疗阴虚的经验倒是很有见地
曾有一老医善治消渴,好用大队阴药中加一味附子,谓“可使一潭死水活化”,此老医之名已记不太清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医者佛:
1. 阴虚之人,用附子,千万不可忘记用滋阴药。
还是上面那个道理。附子是温阳化气的,气化则水湿乃可行。但你必需给附子水湿。滋阴药当的这上这个角色。附子有湿可化,则湿邪自运而阴虚可复。如果没有滋阴药,附子温阳气化功能增加,只能耗伤真阴。那是真的伤了阴了。这点不可不知。
配什么?象熟地,生地,白芍,麦冬等都是。
2。另外,磁石等虽然不是滋阴的,但可以潜阳入阴。这可以制约浮阳。这个道理也要是要知道的。其实就是防止附子产生了过多的上升的阳气。阳升易扰心神,致失眠,烦躁,神志异常。一定要预防。
从这个道理上讲,就象是针灸百会穴。我在临床上一定要配合足三里,或者昆仑。为什么?就是引亢阳下降入阴,这样可以让阴和阳在上与下的层面上形成平衡状态。
我想这样讲,是不是对于用附子滋阴更清楚了一些。

医者佛:
我温阳,其实我也滋阴。临床上我并非不用熟地,生地,麦冬等。相反,我用的很多。我的观点是:当随证用药。观其脉证,知犯可逆,随证治之。这句话,应该天天思考,天天警醒自已。
用的好。附子可以救命。用的不好,熟地也可以加重病情。
我重视阳气,是因为阳气是人生之本。这是不用置疑的。
有人重视阴,有人重视阳。这本来没有对错之别,但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有了对与错。
 
我终于用了125克附子,救人一命。
医者佛:
学医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敢想过要用到125克制附片。然后,最近会诊一个病案,用了这么多附子,效果显然。因此,记下来,请大家评述。
某民族医院一患者,一个多月前,因咳嗽,呼吸急促入院。经西医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神昏,渐至昏迷不醒。西医没有确诊,只是认为可能是脑炎或者脑膜炎。因此邀余会诊。
观病人,神昏不识人,面色胱白。眼睛紧闭,舌不能伸出,脉象浮大无根,又显芤象。四肢冰凉,未见汗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此阳欲脱之急证。急以回阳为法。因思李可老中医有破格救心汤一法。其法重用附子至200克。
因书该方,嘱急煎半小时,边煎边喂服。
其方:
制附片35克(先),干姜45克,炙甘草50克,磁石(先)30克,生龙牡各30(先),红参30克(另炖),山茱萸60克,龟板30克。
两天后再诊,病人病情稳定,脉沉细。尺尤沉。面色仍是胱白。但神识已经略见恢复,可对医生打招呼。眼睛仍不能睁开,也不能识人,瞳孔对光反射依然消失。上方回阳有功,病人生命已经无碍。上方加麝香0.5克,并加重制附片至50克。并嘱两天后加为75克。
三日后再诊,可与医生握手打招呼。眼睛略见睁开,能视清一米之内家人。舌略可伸出,见舌尖淡。病人家属反映,病人不想服任何西药,只想服我开的中药。脉仍沉细。此阳气渐复之佳象。嘱加制附片为100克。
三日再诊(即昨日),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略可,左侧仍然消失。病人神色渐充。但面色依然胱白,脉沉细,略见弦象,此脉之神气恢复之兆。上方加制附片为125克。再服数剂。以上各方均要求先煎附子及先煎之品半小时,再合诸药,前后共煎足两个小时。
此方脉证俱在,且病人还在病房。近日还将会诊。请大家就此证此方提供观点。

现在:
用附子不要畏首畏尾,凡是确认寒证的,我最少30克起步,我自己就常常吃,没少于 30克/副 过。呵呵,起码我表面看起来还是个“正常人”吧?楼主遇到如此危重病人,早就该大剂量给予,痊愈的速度会更快。
建议大家都吃吃“四逆汤”,同时备好一副“黄连阿胶汤”。以舌,大便为参考,大胆的去试试,自己不亲身试验,怎么有胆下重药?效仿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吧。

医者佛:
对于这则病案,我再补充一点治疗之外的话。
这个病人,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西医诊断,但从中医来说,典型的少阴证“但欲寐。”这一点,是我用附子的主要指征。即使病人没有其他的强烈支持阳虚的症状,我也会考虑用回阳法。这个观点,其实突出了神的概念。神失,神伤,神不养,或者神败,都是阳的虚衰,都要助阳回阳!!!
其实,神是什么?是心之阳,为心所主。心在五行中是属于火的。火是阳的什么状态?是阳升到盛大时的一个阳旺的状态,也就是生命最灿烂的状态。现在神没了,就是心不主神了,本质是讲,是火没有了。而火的缺乏其实是阳旺状态的虚衰。因此,从少阴来讲也罢,从阳的生长化收藏来讲也罢,都是阳的不足。唯一的治法,就是回阳。用附子,是唯一的最好的中药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什么更好的。至少仲景是用附子。我就学仲景!
这个病人已经基本康复。现已经回家休养,神志也已经基本清晰。
病人家属曾经要求我出诊,因烦事缠身,未能去成。但已经嘱病人继续服上面的方子。下次等有了机会,一定去回访一下这个病人。到时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Dyf:
我也用过80克的
效果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重量附子不能长期使用,应见好就收
 
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之二
医者佛:
最近在本论坛发了篇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
非常感谢。但我所发的病例中所用的附子并不太大。这里我想放一个我真正用大剂附子抢救肺癌术后感染的病例,请大家讨论。
今年8月5号,我会诊了一个病人。男,76岁,某市交警大队前领导。
发现肺癌,症状尚得平稳。今年六月初,病人老伴心衰过世,受刺激而症状加重,7月5日做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伤口感染,不能愈合,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手足乱动等症状。西医为了能顺利地插上气管导管,就使用了镇静剂,以使病人失去呼吸功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会诊时病人处于重症监护室,身上插满导管,联接了不少仪器。神志昏迷,意识不清已经一月余(西医使用了大量镇静剂),面色萎黄略暗,双手肿胀明显,双脚微见肿胀,四肢尚温,口中痰吐频频。二便失禁。舌尖淡胖(不能主动伸舌),右脉芤,左脉因静脉注射导管,没办法摸到。
主治医生介绍:现肺部感染未能控制,已经使用了各种高档抗生素,仍然没有效果。病人伴心功异常。手术后两次气胸发作,肺部有两处插管引流,两肺积液已近2L。一直血压偏高。现查得BP:160/130mmHg.心率160次/分钟。
分析:此阳虚欲脱之证。肾阳明显不足,但尚未见阳气暴脱之危象。然阳虚不能化水,水溢高原而肺积水、手脚肿胀。本在肾阳不足。以回阳救急为法,兼以大补元气。以李可破格救心汤加减。
制附片200克,先煎半小时。炙甘草60克,干姜60克,山萸肉60克,磁石30克,先煎,红参30克,另炖,麝香0.5克,冲服。上药合煎2小时。一天一剂。
嘱一天两次,小口由鼻饲管喂入。
病人属高官,则病重近衰,西医已经没有办法回天,病家闻名而力邀出诊。余勉力处方,心中大没有落实感。
8月7日来电告知,用药两天后,BP:130/90mmHg,可持续半个多小时。(因病人有24小时血压监护),面色略见红润。今日服各种液体近4000ML,小便排出约有2000ML。但手指肿胀似略见增加,未见明显心律异常。因病人持续应用镇静剂,未见神志反应。
嘱继用上方两剂,继续观察,并劝西医主治医生尽量减少镇静剂的用量。
分析:此病阴邪内盛,外现水肿,内见脏腑功能低下(主管医生告知病人出现心肾功能部分衰竭。),当急急大补元阳,以期阳回阴退,则生命得以挽回。当此之时,附子不厌其多,人参不厌其重,唯以回阳益气为法。
8月8日来电,心率降至90次/分钟。嘱继用上方。此附子回阳强心之功。
效果已经明显,信心大增。
8月10日会诊,略见发热,37.8度。心率128次/分,右脉浮大而数。趺阳脉沉细。
西医发现肺底部出现豆腐渣样物。
分析:阳虚重证,阳虚为本,阴邪为标。因此,以扶阳为法。生命体征尚可,但病人有阳气上浮欲脱之危象。
处方:上方加法半夏30克,茯苓6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加重制附片为300克,先煎半小时。上药合煎2小时。
嘱:1。发热为阳气生发之象,阳与邪抗争,阳欲进而邪不退。因此,不需要强行西医退热,简单物理退热即可。
2。逐渐减少西药镇静剂用量,以病人略见烦燥即可。因为西药强烈镇静,病人已经有20多天未见烦燥。
3。注意营养,可服薏米、鳖、骨头汤。勿服任何带翅膀之物,如鸡、鹅、鸽子等物以及一切生冷水果、猪头肉、螃蟹等。小心将养。
后因余出国讲学,未能继续观察。嘱继用本方,西医逐渐减少镇静剂,症状逐渐恢复。病人转院。
余回来,适逢病人转入军区医院。邀余再次会诊。

10月30号再次会诊病人。
病人已转入某军区医院,进入病房,见到病人侧卧床上,在挂水。但精神非常好,在与护工说什么。
现神志清,身上原来没有愈合的伤口已经完好。无发热,无畏寒,反略见畏热,无痰,略咳,环唇略见苍白。脉滑数,两尺沉。左尺沉甚,几不可得。舌边略淡,舌下络脉略粗。两太溪脉沉细。(趺阳脉细),两地机穴以及中府、云门压痛明显。血压:120/80mmhg。腰痛,因前几天有上洗手间滑倒,腰部摔伤史。
看到病人如此好的状态,当时我也非常地吃惊。没想到这样的病人还能得到如此好的恢复。
现病人已经从昏迷中康复,证属脾肾阳虚。以原破格救心汤加减。
制附片60克(先);干姜30,炙甘草30,生龙牡各30(先),磁石30(先),红参10,山萸肉60,山药60
二付。先煎附子,磁石,龙牡30分钟,再合煎至2小时。
两剂后,电话告知,病人精神明显好转。四肢略有温热感。未见舌麻等中毒症状。此证尚在恢复中,阳气还有不足。嘱继服上方两付。
分析:这个病人能从肺癌术后的感染以及部分脏器衰竭中恢复过来,我认为附子起了主要作用。整个治疗方案就是围绕着阳气的衰微展开的。急救时,我重用了附子到300克,现在,阳气已经基本回复,目前的治疗,当以小方缓缓补阳为法。病人肺气基本不虚,虽见咳嗽,可不必止咳,待阳气充足后,肺阳旺盛,其咳自止。
病人昏迷于夏天,当阳旺之时。因此,借天时之助,病人虽危而不死,更兼以重剂附子回阳。阳得旺而生命得以继续。更到秋天,肺气得天助而旺。肺旺则易于宣降全身精气。肺主气,主一身之治节,肺脏得愈,则诸症自然平复。
病人尚在治疗中,请大家提供下一步的治疗思路。

附子的用量
医者佛
我在跟我自己发的一个贴子:“我终于用了125克附子,救人一命”.时发了关于附子的用量的体会。为了引起对附子感兴趣的朋友的注意,我特别地发个主题。希望能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在这里能更深入地讨论如何用附子的问题。
我想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对于治疗一些大病,重证,急证也就有底了。这样的话,我的贴子就有了落脚点了。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呀。
附子的用量,什么是标准?是不是过100克或者数百克就非常地恐怖了?
呵呵。这个问题,我认为一则是经验,二则是证。经验的东西,是照抄不来的,最好根据证。有是证,就用是药。特别是急救时,附子的量一定要上去,不上去是绝对不行的。
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为什么病人会出现危证,其本质上还不是因为阳气没有了。生命的体征因为阳气充足而健康,因为阳气衰微而病危。因此,回阳是越越一切治法的治法。
在治疗危证的关键时候,你用错了药,病人就没有希望了。或者,你毁灭了病人的生机,病人的最后的生存希望。这样的事情,西医做了不光彩的角色。我倒是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在急症上重用回阳药。多救几个人,不也是我们从医的目标吗?
这里谈的是急症。那,慢性病呢?病人的用附子量是不是就要小方缓图了?
这个问题应当分开来看。病人生病了,或生于阳,或生于阴,不过如此,这是每一个层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搞不清楚,就不用当医生了。古人的名训很多,都认为抓住阴阳这个总纲重要。
阴阳上先分清楚了,再细分三阴三阳。这是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不难,多读几遍仲景,还是能搞明白的。而且,这一层次直接关系到用方用药。在这个层次上,就要注意三阴或三阳的证的病变深度。也就是说,如果是太阳病,病几天了?邪气居太阳之表还是之里?有内入阳明或者直中少阴的可能吗?
第三步,就是用药了。这个层次要结合第二个层次一起来思考。如少阴证,脉微细,病人关节疼痛数年,畏寒明显,环唇苍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少阴证。证不重,但也不轻。用药上,就要直接从30克附子开始补阳。如果从10克入手我认为是浪费病人的时间,而且也浪费了你在病人心中的威望!
如果是头晕,多见于颈椎病。面色萎白,动则眩晕,脉沉细,右尺沉甚。这样的病例,也在少阴,起手用附子就要70克。而且,不能少了。配合两个方子。一个叫封髓丹,即黄柏、甘草、砂仁也;一个叫潜阳丹:出自郑钦安<<医理真传>>,,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如果你再加一个方子上去,就完整了。只要辨清是少阴证之眩晕,百治百灵。就是泽泻汤。由白术与泽泻组成。
就这三个小方子,我全倒给大家了。呵呵,多治好一个病,大家也多一份用附子的信心。
附子是毒药,用的好。救人性命,用不好,也伤人。这一点,我在论坛里反复地论证了。临床用附子,千万注意不可造次。
至于生附子,如果没有用过大量制附片的人,我认为千万不可试用。只有等你用到了100多克制附子,有了经验了,那就可能从小量试用生附子,但一定是小量!!!
 
附子中毒
作者:一尘
自年三月份父亲被诊断为“贲门Ca”以来,五月份做手术后病情就一直反复。
9月25日,天阴沉沉的,报纸报道,台风要来了,早上醒来,照例到父亲的房间问候,上个星期以来,父亲的状态还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大的不适,可是今天早上又说有点不太舒服了,我安慰他说可能是要刮台风,天气的影响吧!

父亲这段时间,用了输液,针法,灸法,按摩,汤药,各种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病情仍时好时坏,每种方法在开始用时效果都不错,只是用着用着效果就不行,到最后反而用后就不舒服,所以是一个方法接一个方法,还好,能够把饮食和二便都调理得比较正常,可不知为何就总是不长肉,依然疲倦。

汤药始终贯穿着,附桂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四神丸,参附汤,及自己加减的方等等,自认为很对症方药,一路用上,但也总是时好时坏,红参片,高丽参,西洋参,等等,用的也都是比较好的,附子从 3 克一直用到 60 克,依然不觉得热。
9月25日,上午,父亲觉得不舒服,中午我回去,他喝了一碗参附汤,(附子用了 50 克 )感觉好一些,还和我说了好多话,精神可以,晚上我还去上班, 10 点半才回家,父亲又开始难受了,说 10 点钟的时候又喝了一碗参附汤,附子是下午又重新抓的,( 60 克 )(算来,那天的一天量附子是用到了 110 克 )开始头晕不能直立,面部发麻,接着是手,然后到双下肢,心慌,胸闷,气短,听诊心音弱,乱,也听不出是什么心律了,摸脉象散乱,而且症状越来越重,爸爸这么坚强的人都呻吟着哭了,因为平时爸爸发病时也是这个症状,胸闷,心慌,心悸,头晕,气短,所以没想到是附子中毒,以为是他这病已进入危险期了, 11 时到 12.30 时,先是突然要泻泄了,扶着爸爸上厕所,一下子泻了一大堆污物(黑褐色的水样便),回到房间,说有点想呕吐,突然一下剧烈呕吐,也是呕出一些污物(泡沫状痰液,挟杂了一些棕褐色的痰丝),稍停一下,又突然一阵剧剧烈的呕吐,这时,连大便也一起挣了出来,收适好后,过一会,又要泻泄了,这下子,太急了,只能在痰盂拉了,一下子又拉出大半痰盂的污物。

这时才估计是附子中毒了,抓了一把甘草煮水来喝,这其间也服用了几粒进口的救心丸。也准备打 120 上医院了,可外面风雨很大,爸爸也让等一等,近一时许可 , 稍安静点,有些疲乏了,慢慢地也就睡觉了,让我们也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 9 。26 )醒来,父亲显得有些疲倦,但精神比昨天好多了,脉象虽弱,但平稳,量了一下血压 90/50 ,
第三天,( 9。 27 )早晨醒来,觉得头从来没有的清,胸也很是清朗舒坦,肚子也知道饿,想吃饭,听说楼顶被风刮得不象样子,还跟着跑到上面去看呢,
第四天,( 9 。28 )也就是今天,我还和父亲聊天,聊了很长,说了好多笑话,心情也还是舒坦了好多
虽然病情还不容乐观,但希望这是一个好的转机!!!
 
谈谈我服用附子中毒的感受
banlan
本人身体虚弱,患有乙型肝炎、前列腺炎、胸中部关节长年疼痛等疾病,最近感觉精神非常不好,经常瞌睡,自己把脉,两尺沉弱几尽无,两寸口浮,且常腰酸痛难耐。我本非学医之人,只是求治病心切,多方搜寻,于去年得访《民间中医》,学习不少中医知识与理论,也通过三七生先生的一段调理,感觉中医对我身体的康复很有帮助。于是,我开始对中医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也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新释》、《郑钦安医书阐释》、《思考中医》等,慢慢的学习。自己也对中医开始略懂皮毛。我感觉自己是阳虚很甚。
由于自己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就决定尝试“四逆汤”,一则,想试试其效果,二则,自己的好奇——想试试附子的毒性。通过自己的推敲,自己拟定“四逆汤”如下:
黑附子:30克、干姜:35克、炙甘草:40克 5碗水煎剩1碗半多,分两次服,服用了8剂
第1剂的时候,感觉服用完后,身体发热,浑身感觉热气蒸腾,微微出汗;
第2剂,服用完后不到一个小时,腹泻,便黄黑稀烂,自身感觉身体有力,精神好转;
第3剂至第6剂,其中也拉过一到两次肚子,除感觉精神好了以外,无明显感觉。于是自己将药量加了些:
黑附子:45克、干姜:40克、炙甘草:50克
吃第7剂到第8剂的时候,突然感觉口苦,腹胀气严重,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觉得是附子之热留恋中洲,导致出现口苦,腹胀气等少阳经症状。
于是,决定不喝“四逆汤”,改吃“白通汤”,去甘草,加4到5根葱白。
黑附子:45克、干姜:35克、葱白4到5根
“白通汤”喝了两剂,感觉腰酸痛有改善,但不明显,但口苦和腹涨严重的症状消失。接着再喝了两剂,昨天上午喝了后,半小时左右,感觉舌头开始麻木,接着,手开始麻木,时有感觉心跳加速,心悸等症状,我想这就是附子中毒的表现了吧,昨晚再喝完一碗,有同样感觉。今天早上,又煎一剂喝下一碗,感觉更加强烈,口舌麻木明显,手脚全麻,心跳更强,而且汗出很多,中午饭后时候腹泻一次,后感觉腹部麻木,到下午4点左右,症状慢慢消失。还剩下一碗,都不知道是否继续服用了。这一两天有中毒反应,反而感觉药效比较明显,腰酸痛好了不少,胸部疼痛也减轻,精神很好,平时中午必须要睡比较长时间,而且醒来也精神不好,吃过晚饭也想睡觉,但最近几天没有这个感觉了。
我不是医生,是病患,以上完全是我真实的经历和感受。附子的毒性感受起来还是很震撼的,但震撼之余,疗效还是很不错的,附子服用的度和量的问题自己就不会把握了,刚才又看了相关的一些附子资料,还剩下两剂“白通汤”,都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服用,请高手指点一二。另,我不建议其他患者学我,在没有经过医生的建议下自行服用附子其实是很危险的。我服用附子还因为一句话:只有服用附子中过毒的人,才有资格评论附子。
自按:此例中由其人所说的“ 5碗水煎剩1碗半多”来看并未达到先煎两小时的标准,故用量在45克的时候,便开始有中毒反应。
 
服麻黄理中汤导致附子中毒
如歌年华
今天凌晨2点醒来,头痛欲裂,鼻塞,恶心,服了速效伤风胶囊方可入睡。上午仍觉得鼻塞和恶心,于是煎了麻黄理中汤,五碗水先煎麻黄剩四碗(10分钟),再加余药煎剩二碗(20分钟)。上午十一时服了一碗,大概20分钟后出现心跳加快,感觉心快要蹦了出来,四肢无力,当时我以为是感冒的症状,快快吃过午饭后就躺下了,躺在床上心还是跳,小腿肌肉跳,昏昏地睡了2个小时,期间排了4次尿,每次便完站起都是眼前一阵黑,耳鸣得厉害连冲马桶声都听不清,扶着墙回到床。那时我还未意识到中毒,还以为是低血糖。下午三点我爬起来又喝了一碗,躺上床,手心发烫,心跳加速。由于每上一趟厕所都眼黑耳鸣得难受,于是我干脆起床,看了会书,我开始想是否吃错了东西,想到了附子,立即上网,这才知道附子中毒了,马上喝下半瓶蜂蜜。30分钟后各症状开始减退。
我以前也服过附子,煎煮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从未出现过中毒。
请教先生,此次意外的原因是否附子煎煮的时间太短了?

恒顺众生:
附子只煎了二十分钟,时间太短了。
另外请问您服用的药量是多少?入口后是否感觉麻口?

如歌年华:
麻黄理中汤: 麻黄15,桂枝10,炙甘草5,杏仁10克,白术10,党参10,干姜10,黑附10
不觉麻口,有点甜。

恒顺众生:
我妻子曾服用煎了一个小时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感觉麻口,随后也出现了心跳加快的现象。不过没有您这么严重。睡一觉就好了。但服用附子量大几倍的通脉四逆汤却不麻口,也没有心跳加快。
您的经验挺有帮助的,原来一直以往附子类汤剂只要入口不麻煎煮时间就够了。看来还是不能煎得太短

如歌年华:
今早起床后感觉良好,以为没事了,但午饭后出现心闷,因害怕毒素去不尽伤到内脏,去了一趟医院,检查心电图,正常,接着静脉注射葡萄糖、肌苷、辅酶、维C、维B6、三磷酸腺苷、sig.vd。现在没有任何不适感,只是有点食欲不振。
观自在:
附子中毒的,我遇到过2例。
一例是乌梅汤(加了川楝子15克,白芍药12克),其中用黑附子6克,因当中有细辛,嘱其久煎。第三天病人诉服药后全身发麻,肢软无力,心慌。当时并没想到是附子的问题,因为病人多次服用过乌梅汤。附子也是用的同样剂量。查方这次加了川楝子15克,我以为是川楝子的毒性所致。嘱其停药,1天后症状消失。
今年又遇一例久泻患者,同样用乌梅汤(原方),黑附子6克。交代其久煎。结果患者煎药等药一煎沸即服用了。30分钟后出现舌麻,肢麻,身软,心悸。当时我出诊,正好在路上遇到他。我想,附子6克,不可能症状太严重。我要他先回去休息。等我在另一病人家出诊时,诊所里电话告知我,附子中毒病人症状严重,要我立即回来。回来时患者已全身瘫软,流涎,心悸严重,肢冷,说话吐词不清。查BP70/40mmHg,脉极细,有促象。即以银花30甘草30生姜30煎后频服。同时强心、补液、应用阿托品。1小时后症状稍缓解,4小时后恢复正常。
通过这次,我才明白上次的病人同样是附子中毒。因为这次进的附子和上次不同。可能是炮制不当问题。因为原来的附子用过30克也未见不良反应。

david92003:
我也遇到类似的事情,平时吃生附子70克都没有问题。
换了新进的制附子后,相同的量。妻子上吐下泄,脉搏全无,双目短暂失明,情况极其严重。情急之中,以“半夏,生姜,蜂蜜”,开水冲服。才逐渐稳定下来。
想起来就后怕。
附子的用量还真是要注意,有时候经验的安全用量,因为药材制作方法不同,效果会截然不同。

寻找中医:
上回我老婆也因为身上觉得冷,无汗,但脉却不浮紧,而是较为沉弱。但由于她平时体质很好,而且看她的舌面润,不渴。我仍旧放胆给她服用了麻黄理中汤,没想到她也出现了脚发软,心慌,感觉心象要跳出来一样的感觉。幸好只有一个上午,由于我上班去了,没做任何处理,下午就好多了。
现在看了楼主这个例子,还真有点后怕

红色星月:
好象不是附子的毒,应该是麻黄

小改:
我感觉是麻黄的量太大.发散力太强.虽然附子起到补救麻黄散阳的作用.但只是补救配伍.不能因为有了补救措施,就加**黄的用量.我感觉麻黄的量最多和桂枝的量相当就可以了.另外.我吃过三七生给我开的药.附子用到三十克.有心跳加速.鼻头凉等现象.但一停.就好了

zgx1971
不知大家用乌附之类药体会如何,反正我治腰腿痛患者有时用制川乌5.0 制草乌5.0先煎都常有病人说头晕不适.而网上这些人动则30或一两百克竟不出现副作用.真的搞不清楚.

医者佛
你是不是先煎了,合诸药至少要煎两个小时的呀。刘力红博士就是这样用的。观其处方,都注明久煎2小时。我临床也谆谆告戒我的学生,一定要在处方单上注明久煎2小时字样,且需要一遍一遍地嘱咐病人附子的煎煮方法。一则怕病人听不明白。二则也便于处方的完整。煮药方法,同处方一样非常重要,看仲景就是这样做的。是不是?
用制川乌,我是经常用20到30克的,但嘱咐病人加蜜久煎。呵呵。这也是学了仲师的乌头煎的用法。先生认为如何?

zgx1971
我用川乌,草乌均嘱病家加蜂蜜30.0先煎半小时以上.
 
附子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潘澄譧

《伤寒论杂病论》以附子或乌头所组成的方剂,有四逆汤,乌头赤石脂丸等余方,因其配伍不同,而作用随之各殊。兹其常用者,分别探讨于下。


一、属于回阳救逆类作用方剂: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等,其主要作用,为回阳强心,以附子和干姜,为其组成之基础方。笔者认为服四逆汤类方剂后,胃中迅即觉到灼热感,是由于干姜刺激胃肠粘膜的关系所引起,另非一定是附子的中毒,但须加以注意。《伤寒论》散载在“少阴篇”,以及其他诸篇,论述四降汤之适应证的条文,约在13条(包括“霍乱篇”2条)。归纳起来,以脉微细,恶寒,肢冷,身疼重,下利,完谷不化,脚挛急,或四肢拘急等的阳气衰弱,阴霾弥漫之里寒证,为其适应证。四逆加人参汤适应于泻泄厥脱而兼有气虚证。笔者经验,凡阳亡之证,多兼有远气耗散之象,故用四逆加人参汤的机会,较用单纯汤为多,且认为对气阴两虚之证,更为合拍,疗效也有所提高。爱脉四逆汤系四逆汤,倍干姜,借以增强其对胃肠粘膜感受器之刺激,反射性地兴奋中枢神经,达其强心、改善循环之目的,故名通脉,有其一定意义。白通汤系四逆汤加葱白去甘草。葱白有发散和通阳之功。附子与葱白同用,阎德润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强心利尿剂,《伤寒论》用以治“少阴病,下利脉微”是在强心的同时,利其小便以止泻,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2方,均为少阴病,下利,脉微欲绝,或厥逆无脉之症,以扶阳抑阴,与四逆屯以扶阳有所区别。但笔者对皮2方的应用,缺乏经验。且猪胆汁味苦寒,有利胆润肠之工,若既有下利不止,反投润肠滑利之品,于义于理不符,笔者管见,若因久利不止,胃肠粘膜损伤,以致阳损及阴,不若仿大半夏汤意,加入蜂蜜,似较妥贴。关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3方之和,《医宗金鉴》说:“中寒阳微,不能外达,主以四逆;阴盛于于,格阳于上,主以白通;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主以通脉。”语颇中肯,值得参考。


二、属于暖中健胃类作用的方剂:有附子粳米汤、附子汤、黄土汤等。此外,如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等,已在“桂枝”篇中论述,不再重复。附子粳米汤系由附子与半夏、草、枣、粳米诸健胃药组合而成。其主要功能,为暖中健胃。胃肠虚弱,腹中雷鸣切痛,大便泄泻,或胸腹逆满,呕吐,苔白腻,脉微弱等为其适应症。后世之冷香饮子(《温热经纬》),即仿附子粳米汤意化裁。附于汤系附子
与参.术.苓之益气健胃,并佐入芍药所组成,以治疗胃肠虚弱,心阳不足,兼有腹中挛急疼痛诸症。故方中用芍药而不用干姜.意为避免干姜刺激胃肠.加剧痉挛有关。由此可见.附子和芍药配合.既有制痉,又能止痛.黄土汤以灶中黄土为主药,取其固涩破损之组织.配以地黄.阿胶之补血止血;辅以白术.甘草之健胃:佐入黄芩之清郁热.附子之温中阳。笔者常应用本方冶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良好.但应用时.常去附子,加炮姜、人参.认为既能益气,又可止血,疗效更能提高。


三.属于温中泻下类作用的方剂:有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等。附子泻心汤以大黄.黄连.黄芩之清热泻下.以清胃肠之蕴热,佐以附子之温阳。《伤寒沦》说:“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对心下痞,笔者认为因胃部炎症而现痞满感的自觉症。文中所说的“恶寒汗出”,似乎是描述阳虚之表现,由此可见.证的虚实寒热的属性.不是单纯的.也不是绝对的。所以临症选方遣药,亦应随证而增减。此为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大黄附子汤以大黄涤热.配以附子.细辛之温中散寒,止痛消结。《金匮要略》用以治疗“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按胁下偏痛,文中虽未言明痛在左协或右胁.但从原文之方药之功能来推测,其胁下偏痛之属性.显系是属里实兼寒证。尤在泾说:“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至于所说的”胁下偏痛,发热”.如以现代医学观点,究为胸膜炎、胆囊炎.抑或胰腺炎,尚须根据具体症征.血象.淀粉酶.B超等检查,始能诊断。近年来,有用本方治疗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报导.笔者认为与肾气丸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为理。


四.属于宣痹止痛类作用的方利:有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乌头赤石脂丸.乌头桂枝汤.乌头煎.乌头汤.赤丸等。薏苡附子散以附子之温经通阳,薏苡之祛湿消结,舒筋解痉,相互配合.以达其强心止痛之效应,故《金匮要略》用以治“胸痹缓急”之心绞痛:薏苡附子败酱散用治暴热火疮.排脓活血之败酱草(苦菜).以治肠痈肿痛证:近年来.中医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去附子,与大黄牡丹皮汤合用,疗效良好、但已穿孔者,则宜手术治疗。乌头赤石脂丸系乌附同用,取其通阳又可止痛之双重作用,辅以辛热之干姜.蜀椒.助其暖中;佐入重镇之赤石脂,加多量之蜂蜜,以监制乌附之毒性.避免过分燥烈之伤阴。《金匮要略》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很可能是心肌梗塞症。笔者经验,对心肌梗塞症,回阳救逆固很重要、伹由冠状动脉循环障碍,血流不通,不通则痛,故认为活血通络.也应予以顾及。于此,主张加入红花.桃仁.丹参.川芎或三七,对疗效可能有所提高。赤丸是以乌头.细辛.茯苓.半夏等组合而成,主要作用在于祛痰止痛。《金匮要略》说:“治寒气厥逆”、而《医宗金鉴》认为“此条之义之理.必有简脱,难为后世法,不释。”笔者根据赤丸所组成诸药之功能来看,对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属于寒湿痹证.能缓解疼痛。大乌头煎仅一味乌头。《金匮要略》说:“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并说:”乌头五枚,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服,不可一日再。“说明乌头虽能止痛,确有毒性,不得过量。
五、属于补肾利水类作用类的方剂:有真武汤、肾气丸、瓜蒌瞿麦丸等。真武汤又名玄武汤。它是以附子为主药,配以白术、生姜、茯苓之健胃利水,佐以芍药之敛阴和血,主要功能在于壮命门之火、温运脾肾,通调水道,以消阴霾,故可用以治疗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心腹痛,小便不利,四肢疼痛,或咳,可小便不利,或呕等,由于阳气虚损,脾胃运化不良,以致所进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聚而成痰成饮诸症者宜之。肾气丸系由地黄、淮山药、萸肉之补血填精;丹皮、茯苓、泽泻之清宫渗湿;加入桂附振奋阳气,如起舟揖之作用。它的适应证,根据《金匮要略》计有三处:其一,为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的肾气虚弱证;其二,为治小便反多,饮一升,小便一斗之消渴证;其三,为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能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之转胞证。由此可见,肾气丸确具有多种功能,为补肾剂之冠。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内泌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寺角度,进行实验研究,使对本方作用的认识、有了深化,甚为可贵。瓜蒌瞿麦丸,以清热利水之瞿麦,与滋润止渴之瓜蒌配合,为本方主要作用之药物。辅以利尿之茯苓、补之山药,特别是佐入兴奋阳气之附子,以旺盛心肾功能,达其利水止渴之目的,故用以治疗其人苦渴,小便不利,有水气证。笔者认为本方除治肾炎少尿外,对糖尿病可能亦有一定疗效。


综观上述,附子配伍干姜为回阳救逆;与参术配伍,则为暖中健胃;与大黄配伍,则为温中泻下;与细辛或白芍配伍,则为制痉止痛;与地黄、淮山药、萸肉等配伍,则为补肾填精;与茯苓、瞿麦配伍,则为渗湿利水。由此可见,因配伍不同的药物,使其性能亦随着发生一定的变异,值得研究。

附子、乌头、天雄,名异物同。以其化学成分来看,乌头、附子,均含有六种生物碱。主要作用为麻醉镇痛药而应用。至于经过炮制的附子,其生物碱成分已减少,能起回阳强心,兴奋神经的效应。且附子、乌头所含生物碱毒性,与品种、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等不同,差别很大,故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量。如过去,上海名医刘明权、祝味菊用附子或乌头之处方,虽经炮制,均嘱病家煎药达2小时以上,始可与服。又如儿科名医徐小圃喜用附子,必加大量龙骨、牡蛎或磁石以监制。这都是防止毒副反应方法,可资参考。
 
再论附子与阳气

再论附子与阳气
明末清初,瘟疫流行,温病学派应运而生,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吴有性从募原立法,余师愚从胃腑论治,叶天士立卫气营血,薛生白论湿热最详,吴鞠通自三焦入手,王孟英集诸家大成。从此,在中国医学史上用药方面别开生面。但自温病学说盛行以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像众多附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者喜用温热一样,寒凉药物的运用特别是江浙一带蔚然成风,视附子如虎狼,妄用寒凉,徒伤真阳。当然也不乏使用附子之大家,如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等。现从附子的功用、阳气的生理功能等方面出发,再次强调保养阳气的重要性,重视附子的临床运用。

1 附子的功用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之:“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疒徵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蹩拘挛,脚痛不能步行。”后世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臻至完善。在《名医别录》中提出附子“大热,有大毒”。《药性赋》论其散寒温阳效专力宏,曰:“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补三阳之厥逆。”《本草新编》论之更详,对其效用更为推崇,曰:“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大毒……无经不达,走而不守,但可为臣使,佐群药通行诸经,以斩关夺门,而不可恃之镇静也。去四肢厥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回春之仙药也。”同时也提出了要正确使用附子,明辨寒热阴阳,否则有误杀之叹,曰:“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畏之不敢用者,因循观望,必有失救之悲;轻之而敢于用,孟浪狂妄,又有误杀之叹。要在人辨寒热阴阳,而慎用之也。”

2 附子大毒的认识

从炮制来看,附子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有姜制、盐制、水煮、童便制、甘草制等等,其中姜制可以减轻其毒性,同时可以增强其辛温之性,但现今药房所备附子多是水煮,所以在处方时可以配生姜。从煎煮来看,附子中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煎煮时间越长,其毒性越低,所以煎煮时间宜长,先煎直至无“麻舌感”为止。从配伍来看,十八反中提到“半蒌贝蔹及攻乌”,在没有经验和把握的情况下,不宜大胆试用。从用量和用药时间来看,在没有经验和把握的情况下,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过量中毒和毒性蓄积。

3 附子大辛大热的认识

附子可谓散寒回阳之第一要药,其性至偏,但只要辨证准确,配伍精当,以偏制偏,临证便可得心应手。其运用在《伤寒杂病论》中屡见不鲜,如治疗因发汗太过以致漏汗的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外感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气将绝四肢逆冷的四逆汤,治疗寒邪痹阻的附子粳米汤,治疗阳虚便秘的大黄附子汤等等。

4 阳气的生理功能

由于温病学说、历代本草叙述、各种文献记载、附子有大毒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如今使用附子过于谨慎的格局。为消除对附子的芥蒂,必要强调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从生长化收藏到人的生死壮老已,无处不体现着阳主阴从。《素问·生气通无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又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华佗《中藏经》说:“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灭。”李中梓在《内经知要》曰:“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暝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如化?与无天日等矣。”张介宾之述更为精辟,在《类经·大宝论》中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并从形气、寒热、水火之辨来阐述,认为“难得而易失者惟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惟此阳气”,得出了“阳非有余”的结论。
作者:顾晴 徐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