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明白了气的利用就是让脏腑发挥功能之后,老姬就说说脏腑功能。
这里,就很有可能出现有争议的地方,因为,老姬所谈的脏腑功能和中基上谈的不是很一样:
先谈肝:一、肝的功能就是主疏泄。
疏泄:就是疏清气、泄浊气。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清气、什么是浊气。
中医起源于古时,人们的认识很直观,把对人体有用的气叫做清气,把对人体无用的、有害的气统称为浊气。
下来,我们再说说肝之疏泄。
由于气在人体内是以运动的形式而存在的,所以,肝的疏泄就是疏通体内之气的运行道路:想要气向上运行,肝就疏通向上的道路,想让上部的气多,肝就疏通更多的道路;想要气向下运行,肝就疏通向下的道路,想要下部的气多,肝就疏通更多的道路。想想生活当中的交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肝的“工作”。
这里要说的是,交警想让车辆往东走,那么就会封住往西、南、北的道路,而人体则相反,不是封,而是疏通,原因就是除了血液有固定的道路,津液中根本就没有道路,要让气行,就必须进行疏通。而气要让人体发挥功能,更多的是在津液中(这一点将在后面谈到),故而,肝在人体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认识了肝的疏泄作用,就很容易理解肝的调气功能:想让气往手臂上走,那么就疏通通往手臂的道路,气自然就运行到手臂了;想让气往腿脚运行,肝就疏通通往腿脚的道路,气自然就运行到腿脚了。要让气的运行增多,肝就疏通更多的道路;要让气的运行减少,肝就疏通比较少的道路。
由于人体中具有自主运动的物质只有气,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脉管内存有的气叫做营气,随着营气的运行,血液才流动。营气运行的快,血流加快;营气运行的慢,血流减缓。而营气的运行速度是由肝控制的,所以,肝就调节着血流的快慢。又因为人体局部血量的多少是由血流的快慢来决定的,故而,传统中医书上就说肝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心脏,其搏动实际上就是(中医里的)肝调节血量的标志,其依据是:
1、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上: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改变。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需要。当人体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活动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藏之于肝。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这是中医上“肝调节血量”中的一段话。
2、从西医上看,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当机体安静休息或情绪稳定时,心跳减慢。也就是说通过心脏的跳动来调节外周的血量。
故而,从上面两段话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医上的)肝对血量的调节是通过西医上心脏的搏动来完成的。
由此更可以知道,西医上的心脏功能和中医上的心功能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论点也就完全推翻了中医基础理论课本里对心功能的论述:“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西医上的心脏,是单位藏血量最多的地方,是人体内最大的脉。在临床上,对于西医上的器质性心脏病要从中医上的心来论治,因心主脉;而对于西医上的功能性心脏病则要从中医上的肝来论治,因心脏的搏动是肝调节血量的标志,且“肝生于左”,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在左侧的缘故。
最后,再谈一下情志问题,虽然也许全世界的中国人都知道怒伤肝这句话,但不一定能知道其中的道理,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怒则气上,说明生气发怒之后气要上行。什么样的“气”才上行那?只有正常存在于下部之气。清升浊降,自然之理,所以,正常存在于下部之气就是我们常说的浊气。
而肝主疏泄,本来把浊气已经“泄”于下,现在由于怒而使浊气上行,这样就逼迫肝不得不加大疏泄的力度来降浊,试想,“肝”能不伤吗?就如生活当中,要在山顶建一个观测站,人们好不容易把水泥木料运到目的地,突遇一阵狂风暴雨又把辛苦运送的东西“一扫而光”,逼迫人们重新上运,这样,人能不累吗?
这就是怒伤肝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