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11.2.2 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而痛”等称谓
半身不遂是中风病一个重要症状,无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皆可见到。半身不遂一词,《内经》未载,但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而痛等记载。
称偏枯者,如《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等。唐•王冰注:“偏枯,半身不随。”
称偏风者,如《素问•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偏风,乃偏枯之因风而罹患,偏枯之别名。如明•秦景明《症因脉治》云:“此言风邪中于各经之俞,或左或有,则为卒中偏风,半身不遂之症也。”[9]日本•伊泽裳轩《素问释义》云:“特此偏风,乃为仲景所谓半身不遂之风矣……《神巧万全方》云:经有偏风候,又有半身不遂候,又有风偏枯候。此三者大要同,而古人别为之篇目。盖指风则谓之偏风,指疾则谓之半身不遂,其肌肉偏小者,呼为偏枯。”[10]
称身偏不用而痛者。中风病半身不遂症是否有疼痛症状,历代医家认识不一。临床观察,在中风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偏瘫侧肢体疼痛、麻木、肿胀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状,乃肢体失用、筋脉拘挛、气血运行不畅的结果,《灵枢•热病》称之为“身偏不用而痛”。偏枯本身或有疼痛症状,历代医家亦有记载,如隋•杨上善《太素•调阴阳》:“偏枯,不随之病也,或偏枯疼者也。”[11]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风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随,肌肉偏枯小而痛。”[12]及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偏枯者,半身不随,肌肉偏不用而痛。”[13]等。而中风病之急性期或首发症状是“无疼痛”症状的,如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辨》:“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无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从未见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14]由于历代医家所诊治中风病之时期不同,是否有疼痛症状,所见不一,故而说法认识不一[15]。
半身不遂是中风病一个重要症状,无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皆可见到。半身不遂一词,《内经》未载,但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而痛等记载。
称偏枯者,如《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等。唐•王冰注:“偏枯,半身不随。”
称偏风者,如《素问•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偏风,乃偏枯之因风而罹患,偏枯之别名。如明•秦景明《症因脉治》云:“此言风邪中于各经之俞,或左或有,则为卒中偏风,半身不遂之症也。”[9]日本•伊泽裳轩《素问释义》云:“特此偏风,乃为仲景所谓半身不遂之风矣……《神巧万全方》云:经有偏风候,又有半身不遂候,又有风偏枯候。此三者大要同,而古人别为之篇目。盖指风则谓之偏风,指疾则谓之半身不遂,其肌肉偏小者,呼为偏枯。”[10]
称身偏不用而痛者。中风病半身不遂症是否有疼痛症状,历代医家认识不一。临床观察,在中风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偏瘫侧肢体疼痛、麻木、肿胀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状,乃肢体失用、筋脉拘挛、气血运行不畅的结果,《灵枢•热病》称之为“身偏不用而痛”。偏枯本身或有疼痛症状,历代医家亦有记载,如隋•杨上善《太素•调阴阳》:“偏枯,不随之病也,或偏枯疼者也。”[11]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风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随,肌肉偏枯小而痛。”[12]及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偏枯者,半身不随,肌肉偏不用而痛。”[13]等。而中风病之急性期或首发症状是“无疼痛”症状的,如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辨》:“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无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从未见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14]由于历代医家所诊治中风病之时期不同,是否有疼痛症状,所见不一,故而说法认识不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