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疑难症里面的疑难症,求各位老师辩证赐方救救我

真正搞临床的,没几人信其,大家可能听到过"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治病之药",那么这个人处在啥水平呢
是的,主要是入门了,然后学百家之所长才对
 
感觉你的耳鸣不属于肾虚,属于外因导致。推荐一个平稳的可以长时间服用的方子:甘草、白芷、防风、藁本 等量打成粉,每天1次或2次,每次2-5g。其中1次最好在卯时服用。
这个方子主治:头痛,头抽痛,癫狂(即精神分裂),头昏,智能不足。对头脑特别有好处。
 
感觉你的耳鸣不属于肾虚,属于外因导致。推荐一个平稳的可以长时间服用的方子:甘草、白芷、防风、藁本 等量打成粉,每天1次或2次,每次2-5g。其中1次最好在卯时服用。
这个方子主治:头痛,头抽痛,癫狂(即精神分裂),头昏,智能不足。对头脑特别有好处。
就是每味药量相同是吗?好的,谢谢
 
大家好,我是山人壹号

长寿之乡信宜市中医协会副会长

许氏中医三问体系构建者

格病致理方法论倡导者

家传中医,扎根农村独立执业23年,接诊超十万案例

无论您是中医从业者、学生、爱好者、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患者或家属,都可以获得简单直接理论通透的辨证方法系统。

有缘在网上看到这个疑难病例,我也来发表我的看法,请大家参考。



A.先来总结一下楼主发的信息如下:



华夏中医论坛---疑难症里面的疑难症

一、个人信息

性别: 男 年龄: 34 职业: 自由职业 婚否: 已婚

身高 : 173 体重 : 60kg 胖瘦: 瘦 面色:黄

现居住地: 深圳 居住地气温气候: 适宜 闷热

二、主要症状

1、现在的最痛苦、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其它伴生证状?

①耳鸣、脑鸣(音高频,哨子、铃声、金属等尖锐声,很大声,坐飞机也能听到耳朵很吵,又时而感觉像脑鸣,时大时小,每天都在变化音量和声音种类。)

伴随症状:声耳后脑勺隔三差五会疼,胀痛,有时抽痛,脑鸣严重时脑中间会疼,吹风后脑子也会疼。打哈欠或者嘴巴故意一歪的时候,或者使劲摇头耳内会翁的一声,打嗝的时候,两个耳朵会嗡的一声响。

②早醒心慌:半夜会醒两次,最后睡到五点多就开始心跳较快,思维变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只要一吃活血化瘀的中药就会加重(桂枝茯苓丸、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地龙等)后面经过验证应该是心血亏虚导致的失眠早醒,口服归脾丸有点效果。



最初是如何引起的? 患病多长时间了?

两年前因鼓膜破裂导致了听力下降,当时不清楚什么原因就先看的中医,当时给我针灸了听宫听会翳风还有手和脚之类的穴位,当天晚上回去发烧了然后出现了耳鸣,换了个中医复诊后同样针灸同样位置导致耳鸣加重。

3、以前得过什么病?做过那些治疗?有无住院史、家族史、手术史?

肠易激综合征,吃药调理后明显好转,后面治疗耳鸣太多凉性药,腹泻复发。

慢性咽炎(异物感)

4、自我感觉整体精神状况如何?

良好

三、现病史

1、发病情况,因何发病,多长时间

早上没有太大的食欲、气短、经常打嗝、白天白痰多、喜欢喝冷饮

2、都做过哪种检查,如心电图,B超,CT,血象化验等等,西医诊断为何病?

都做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断神经性耳鸣

4、个人嗜好:嗜烟酒,甜食等等。

抽烟,不喝酒,不喜欢甜食,不熬夜

性格喜恶:内向,外向,暴躁,性急,生气等等。

外向,有点急,容易生气

四、 既往史

1、以前患过哪种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愈)

慢性咽炎(喉咙异物感)已不影响生活

五、中医四诊情况:

1、寒热:有无感冒?是否有发冷发热的感觉?畏寒或是发热?热多,寒多?何时?部位?

怕冷也怕热,易汗体质夏天动一下就出很多汗

出汗:部位?何时?量多少?手心足心出汗,发烧否?阴囊是否潮湿?

头部出汗,还有上半身出汗多,手心捂住也会出汗

头痛,头晕?头痛的部位?描述下头痛的感受?什么情况下发生?

后脑勺疼,耳鸣吵起来的时候后脑勺会疼,有时胀痛,有时候刺痛,隔三差五就疼,吹风后脑中间也容易疼

大小便情况:每日次数,多少,稀稠?颜色?有无不舒服感觉?

每日腹泻,凉药吃太多了,粘稠黑色便,晨起会腹痛,一天不吃凉性的就不会继续腹泻,喝不多水的情况下 小便偏黄

饮食:饭量大小?喜嗜何物?胃是否不舒服?口干否?饮水多少?

早上没什么食欲,中午晚上能吃两碗饭,口渴喜喝水

7、胸闷,心悸,气短与否?

气短,凌晨五点醒后会伴随心慌,思维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

耳聋?鼻塞?耳鸣?

听力高频损失,耳鸣严重

9、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嗜睡?梦见什么:水还是火?是否向天上飞?

入睡正常,半夜会醒两次,最后一次五点醒后伴随心慌,心跳加快,思维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多梦,常梦见与生活相关的噩梦比较多。

10、皮肤:颜色?肿胀?疔疖?发痒?干燥脱屑?嘴唇颜色(红/淡/紫/偏黑)?

比较正常

舌苔:舌质颜色?性状?舌苔簿厚,苔色?舌苔两边是否有齿印?(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舌苔老、燥,两边齿痕,中间有裂痕

12、脉象:左右两边寸关尺各自快慢次数?有力无力?轻按即得,还是需要重按?等等。(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脉弦细尺弱

13、一周性生活的次数?持续时间多久?勃起的硬度如何?

一次,持续时间4分钟,硬度可

14、冬天有无四肢冰冷现象?睡多久四肢能暖和?

有点,不严重

15、是否有遗精现象?在什么情况下遗精?劳累,看情色内容,长期无性生活?

没遗精



B.分析判断

用三问体系的经典三问来捋清思路:

病在何处?

答:在耳在头在上、在气;主诉耳鸣、脑鸣、声耳后脑勺隔三差五会疼,胀痛,有时抽痛;早醒心慌。

病为何性?

答:耳鸣声大、持续不断,针灸后发烧后出现,为实(若为虚证,当声小而延绵不绝),后脑勺胀痛抽痛为实,为气郁之征;早醒心慌,皆为气郁于上之征;外向,有点急,容易生气亦为气郁。然则为寒为热呢?结合汗出、胀痛、口渴喜喝水喜冷饮、舌苔老、此皆上热证。上部无寒证之兆。早上没有太大的食欲、经常打嗝为中焦不和;容易拉肚子、尺脉虚是下焦虚寒而已。综合为气郁热结于上为主,痰饮瘀结为次,下焦虚寒轻微。还要注意气短以及久病,亦有虚证。

欲气何往?

答:结合上述两问就可知,应该主疏清上之热结气郁,辅以和中之痰饮瘀结,注意不过于寒凉侵犯下部即可。



C.方药



建议考虑竹皮大丸、酸枣仁汤、四逆散、小柴胡汤。因为网络诊断,只能分析,给出意见,作为参考。没有面诊,不开处方。



此四个方剂原文如下:



竹皮大丸

(方剂组成用法)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枳实一分。

(原文摘录)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酸枣仁汤

(方剂组成用法)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摘录)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四逆散

(方剂组成用法)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原文摘录)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小柴胡汤

(方剂组成用法)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原文摘录)

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依法治之。

4.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9.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10.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11.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2.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13.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16.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7.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1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9.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D.感言




许氏中医三问体系,秉承格病致理的理念。

格病致理:通过实际观察并以逻辑分析病情和实践治病反馈来获得人体、疾病、治法等等道理与规律的知识。

为医者须格病致理,今日格一病得一理,明日格一病得一理,日积月累,方可万法具备,道以术显,道术皆成,共勉共勉。

在临床遇到的每一个症状,每一个考虑,都严谨的思考推理判断,再下结论并实践反馈加以修正。

自问本体系经典三问:病在何位?病为何性?欲气何往?再以思辨的态度多问为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症状,这个症状代表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药?为什么要用这个方?

让我们每一次的格病致理,都当成一篇论文来完成,严谨的推理,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问体系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在公众号《山人壹号》 中发布,大家可以到公众号查看。

三问格病,其理自明,我是山人壹号,关注我,调自己,护家人,精医术,使用中医不迷路。
 
由版主最后编辑:
大家好,我是山人壹号

长寿之乡信宜市中医协会副会长

许氏中医三问体系构建者

格病致理方法论倡导者

家传中医,扎根农村独立执业23年,接诊超十万案例

无论您是中医从业者、学生、爱好者、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患者或家属,都可以获得简单直接理论通透的辨证方法系统。

有缘在网上看到这个疑难病例,我也来发表我的看法,请大家参考。



A.先来总结一下楼主发的信息如下:



华夏中医论坛---疑难症里面的疑难症

一、个人信息

性别: 男 年龄: 34 职业: 自由职业 婚否: 已婚

身高 : 173 体重 : 60kg 胖瘦: 瘦 面色:黄

现居住地: 深圳 居住地气温气候: 适宜 闷热

二、主要症状

1、现在的最痛苦、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其它伴生证状?

①耳鸣、脑鸣(音高频,哨子、铃声、金属等尖锐声,很大声,坐飞机也能听到耳朵很吵,又时而感觉像脑鸣,时大时小,每天都在变化音量和声音种类。)

伴随症状:声耳后脑勺隔三差五会疼,胀痛,有时抽痛,脑鸣严重时脑中间会疼,吹风后脑子也会疼。打哈欠或者嘴巴故意一歪的时候,或者使劲摇头耳内会翁的一声,打嗝的时候,两个耳朵会嗡的一声响。

②早醒心慌:半夜会醒两次,最后睡到五点多就开始心跳较快,思维变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只要一吃活血化瘀的中药就会加重(桂枝茯苓丸、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地龙等)后面经过验证应该是心血亏虚导致的失眠早醒,口服归脾丸有点效果。



最初是如何引起的? 患病多长时间了?

两年前因鼓膜破裂导致了听力下降,当时不清楚什么原因就先看的中医,当时给我针灸了听宫听会翳风还有手和脚之类的穴位,当天晚上回去发烧了然后出现了耳鸣,换了个中医复诊后同样针灸同样位置导致耳鸣加重。

3、以前得过什么病?做过那些治疗?有无住院史、家族史、手术史?

肠易激综合征,吃药调理后明显好转,后面治疗耳鸣太多凉性药,腹泻复发。

慢性咽炎(异物感)

4、自我感觉整体精神状况如何?

良好

三、现病史

1、发病情况,因何发病,多长时间

早上没有太大的食欲、气短、经常打嗝、白天白痰多、喜欢喝冷饮

2、都做过哪种检查,如心电图,B超,CT,血象化验等等,西医诊断为何病?

都做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断神经性耳鸣

4、个人嗜好:嗜烟酒,甜食等等。

抽烟,不喝酒,不喜欢甜食,不熬夜

性格喜恶:内向,外向,暴躁,性急,生气等等。

外向,有点急,容易生气

四、 既往史

1、以前患过哪种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愈)

慢性咽炎(喉咙异物感)已不影响生活

五、中医四诊情况:

1、寒热:有无感冒?是否有发冷发热的感觉?畏寒或是发热?热多,寒多?何时?部位?

怕冷也怕热,易汗体质夏天动一下就出很多汗

出汗:部位?何时?量多少?手心足心出汗,发烧否?阴囊是否潮湿?

头部出汗,还有上半身出汗多,手心捂住也会出汗

头痛,头晕?头痛的部位?描述下头痛的感受?什么情况下发生?

后脑勺疼,耳鸣吵起来的时候后脑勺会疼,有时胀痛,有时候刺痛,隔三差五就疼,吹风后脑中间也容易疼

大小便情况:每日次数,多少,稀稠?颜色?有无不舒服感觉?

每日腹泻,凉药吃太多了,粘稠黑色便,晨起会腹痛,一天不吃凉性的就不会继续腹泻,喝不多水的情况下 小便偏黄

饮食:饭量大小?喜嗜何物?胃是否不舒服?口干否?饮水多少?

早上没什么食欲,中午晚上能吃两碗饭,口渴喜喝水

7、胸闷,心悸,气短与否?

气短,凌晨五点醒后会伴随心慌,思维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

耳聋?鼻塞?耳鸣?

听力高频损失,耳鸣严重

9、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嗜睡?梦见什么:水还是火?是否向天上飞?

入睡正常,半夜会醒两次,最后一次五点醒后伴随心慌,心跳加快,思维活跃就无法继续入睡,多梦,常梦见与生活相关的噩梦比较多。

10、皮肤:颜色?肿胀?疔疖?发痒?干燥脱屑?嘴唇颜色(红/淡/紫/偏黑)?

比较正常

舌苔:舌质颜色?性状?舌苔簿厚,苔色?舌苔两边是否有齿印?(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舌苔老、燥,两边齿痕,中间有裂痕

12、脉象:左右两边寸关尺各自快慢次数?有力无力?轻按即得,还是需要重按?等等。(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脉弦细尺弱

13、一周性生活的次数?持续时间多久?勃起的硬度如何?

一次,持续时间4分钟,硬度可

14、冬天有无四肢冰冷现象?睡多久四肢能暖和?

有点,不严重

15、是否有遗精现象?在什么情况下遗精?劳累,看情色内容,长期无性生活?

没遗精



B.分析判断

用三问体系的经典三问来捋清思路:

病在何处?

答:在耳在头在上、在气;主诉耳鸣、脑鸣、声耳后脑勺隔三差五会疼,胀痛,有时抽痛;早醒心慌。

病为何性?

答:耳鸣声大、持续不断,针灸后发烧后出现,为实(若为虚证,当声小而延绵不绝),后脑勺胀痛抽痛为实,为气郁之征;早醒心慌,皆为气郁于上之征;外向,有点急,容易生气亦为气郁。然则为寒为热呢?结合汗出、胀痛、口渴喜喝水喜冷饮、舌苔老、此皆上热证。上部无寒证之兆。早上没有太大的食欲、经常打嗝为中焦不和;容易拉肚子、尺脉虚是下焦虚寒而已。综合为气郁热结于上为主,痰饮瘀结为次,下焦虚寒轻微。还要注意气短以及久病,亦有虚证。

欲气何往?

答:结合上述两问就可知,应该主疏清上之热结气郁,辅以和中之痰饮瘀结,注意不过于寒凉侵犯下部即可。



C.方药



建议考虑竹皮大丸、酸枣仁汤、四逆散、小柴胡汤。因为网络诊断,只能分析,给出意见,作为参考。没有面诊,不开处方。



此四个方剂原文如下:



竹皮大丸

(方剂组成用法)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枳实一分。

(原文摘录)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酸枣仁汤

(方剂组成用法)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摘录)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四逆散

(方剂组成用法)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原文摘录)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小柴胡汤

(方剂组成用法)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原文摘录)

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依法治之。

4.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9.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10.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11.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2.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13.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16.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7.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1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9.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D.感言




许氏中医三问体系,秉承格病致理的理念。

格病致理:通过实际观察并以逻辑分析病情和实践治病反馈来获得人体、疾病、治法等等道理与规律的知识。

为医者须格病致理,今日格一病得一理,明日格一病得一理,日积月累,方可万法具备,道以术显,道术皆成,共勉共勉。

在临床遇到的每一个症状,每一个考虑,都严谨的思考推理判断,再下结论并实践反馈加以修正。

自问本体系经典三问:病在何位?病为何性?欲气何往?再以思辨的态度多问为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症状,这个症状代表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药?为什么要用这个方?

让我们每一次的格病致理,都当成一篇论文来完成,严谨的推理,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问体系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在公众号《山人壹号》 中发布,大家可以到公众号查看。

三问格病,其理自明,我是山人壹号,关注我,调自己,护家人,精医术,使用中医不迷路。


医生,更改一下耳鸣脑鸣伴随症状,我的是耳后脑勺疼,应该是耳后的听力神经位置痛感觉是神经痛,手按住耳朵后方 就是翳风穴上方的位置 会疼痛,请问怎么联系您?
 
这个状态还能用竹皮大丸?用后面几个方可能无功无过,用竹茹石膏大概率会加重了。
这是个挺清晰的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胃虚导致的,耳鸣是水饮所致,以脾病为主,尤其是吃桂枝茯苓丸会加重,是血虚的原因,你是缺血不适宜活血。口干也是。心率大概率也偏低吧?脉沉迟无力,血压也偏下限。一派虚寒之象,忌用寒凉。
 
这个状态还能用竹皮大丸?用后面几个方可能无功无过,用竹茹石膏大概率会加重了。
这是个挺清晰的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胃虚导致的,耳鸣是水饮所致,以脾病为主,尤其是吃桂枝茯苓丸会加重,是血虚的原因,你是缺血不适宜活血。口干也是。心率大概率也偏低吧?脉沉迟无力,血压也偏下限。一派虚寒之象,忌用寒凉。
生石膏吃过,腹泻特别严重,后面耳鸣也会加重一些。心率倒是正常吧,这两天大夫把脉说脉弦有力
 
这个状态还能用竹皮大丸?用后面几个方可能无功无过,用竹茹石膏大概率会加重了。
这是个挺清晰的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胃虚导致的,耳鸣是水饮所致,以脾病为主,尤其是吃桂枝茯苓丸会加重,是血虚的原因,你是缺血不适宜活血。口干也是。心率大概率也偏低吧?脉沉迟无力,血压也偏下限。一派虚寒之象,忌用寒凉。
桂枝茯苓丸会加重失眠,之前是因为有个中医给我开血府逐瘀汤吃了一个月,就血虚很严重,耳鸣那会前期有点效果,后期就加重了。
 
这个状态还能用竹皮大丸?用后面几个方可能无功无过,用竹茹石膏大概率会加重了。
这是个挺清晰的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胃虚导致的,耳鸣是水饮所致,以脾病为主,尤其是吃桂枝茯苓丸会加重,是血虚的原因,你是缺血不适宜活血。口干也是。心率大概率也偏低吧?脉沉迟无力,血压也偏下限。一派虚寒之象,忌用寒凉。
这位兄台您好,欢迎讨论交流。半夏泻心汤只能调其中焦,楼主的打嗝症状中焦问题是次要矛盾,水饮亦有,只不过是郁滞所致,看楼主的舌苔苍老干燥,以及喜冷饮,可知寒热。我个人意见还是微调清上和中保下,引气下行,现在的气郁头上,所以耳鸣、后脑勺胀痛。
欢迎回复交流,交流才有进步。谢谢
 
这位兄台您好,欢迎讨论交流。半夏泻心汤只能调其中焦,楼主的打嗝症状中焦问题是次要矛盾,水饮亦有,只不过是郁滞所致,看楼主的舌苔苍老干燥,以及喜冷饮,可知寒热。我个人意见还是微调清上和中保下,引气下行,现在的气郁头上,所以耳鸣、后脑勺胀痛。
欢迎回复交流,交流才有进步。谢谢
看的是一个舌苔吗?一楼帖子里的舌苔苍老干燥?
他的情况首先是水饮上侵,其次是血虚,根在脾胃,更侧重脾,脾胃健运水饮自然就下来了,血也就不虚了。人睡的也能安稳转入正向循环。脾胃好转以后可以考虑加一些类似当归芍药散之类的补气活血的药。桂枝茯苓丸这类的活血药不适合这些是偏阳热方向活血用的。
 
看的是一个舌苔吗?一楼帖子里的舌苔苍老干燥?
他的情况首先是水饮上侵,其次是血虚,根在脾胃,更侧重脾,脾胃健运水饮自然就下来了,血也就不虚了。人睡的也能安稳转入正向循环。脾胃好转以后可以考虑加一些类似当归芍药散之类的补气活血的药。桂枝茯苓丸这类的活血药不适合这些是偏阳热方向活血用的。
请看楼主83楼最新的舌苔,水饮病的话怎么解释他口渴多喝水还喜欢冷饮呢?一般而言水饮上侵最常见的症状是天旋地转地眩晕,呕吐。
 
请看楼主83楼最新的舌苔,水饮病的话怎么解释他口渴多喝水还喜欢冷饮呢?一般而言水饮上侵最常见的症状是天旋地转地眩晕,呕吐。
不好意思,之前看的1楼的舌苔,83楼的确实有变化了,有些热内了
83楼大夫的方子整体方向偏差不大,也是苓桂术甘汤+半夏厚朴汤加了些补肾安神的。楼主这个情况不能着急,脾胃不是一天补起来的,补急了反而适得其反,你没哪个消化能力多给你就是负担即使方向对也是负担,他这属于补急了反而阴虚生热了。或者加一点点滋阴清热的药平衡一下,不要去关注耳鸣肾虚这些事,把脾胃调平了,这些症状自然就淡了,你83楼的方子才吃四天各种迹象已经很明显的好转了,为什么还要改?改后的方子偏的更多了
 
不好意思,之前看的1楼的舌苔,83楼的确实有变化了,有些热内了
83楼大夫的方子整体方向偏差不大,也是苓桂术甘汤+半夏厚朴汤加了些补肾安神的。楼主这个情况不能着急,脾胃不是一天补起来的,补急了反而适得其反,你没哪个消化能力多给你就是负担即使方向对也是负担,他这属于补急了反而阴虚生热了。或者加一点点滋阴清热的药平衡一下,不要去关注耳鸣肾虚这些事,把脾胃调平了,这些症状自然就淡了,你83楼的方子才吃四天各种迹象已经很明显的好转了,为什么还要改?改后的方子偏的更多了
因为其他的情况有好转,但是耳鸣是一天比一天加重的。到了第六天耳鸣已经变成有史以来最大声了,我不敢继续坚持下去,再大点声我命会搭进去的
 
春天来了,肝气变旺,如果真是因【肾虚为主、水不涵木、虚火上炎】而症状加重的话,不妨试试中成药【左慈耳聋丸】,此方为【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磁石。
 
能详细说说当前的状况吗?
小时候中耳炎导致耳膜破裂听力下降了一些,一直没管,然后两年前因为家人去看中医,就想着说我听力下降看看能不能调理一下,当时中医说可以针灸,因为我以前针灸过胸闷气短好了,所以就听他的针灸了听宫听会翳风穴还有手和脚等位置,然后当晚导致发烧后出现耳鸣,第二天复诊跟他说我出现耳鸣了,他说没事,给我针灸弄好,又针灸同样的位置,导致耳鸣加重了,出现的耳鸣音为高频尖锐声巨大,耳后听力神经附近会痛(翳风穴上方,耳朵后面),按之也会痛,嘴巴特地歪的时候耳朵会翁的一声响,打嗝双耳会翁的一声响,甚至使劲猛的摇头,双耳也会翁一声,然后多方治疗其中一个医生开了很多活血化瘀的药,没给我加补血和补气的(桃仁3g红花6g知母3g蝉蜕9g炒僵蚕6g赤芍6g葛根9g牛膝6g麦冬6g醋五味子3g川芎5g),导致气血虚早醒,醒后心跳加快,思维特别活跃无法继续入睡,然后本身我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然后发现右侧睾丸附睾头有个小囊肿,最近吃这种中药好像有点疼,阴囊也比较松软,最近查资料说 茴香橘核丸,可以治疗这种不适,刚购入还没开始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