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疑难症里面的疑难症,求各位老师辩证赐方救救我

凡是疑难杂症,寻医问药的过程比较艰难,不断试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使病加重。若吃了某方药后加重,立即停药。
 
凡是疑难杂症,寻医问药的过程比较艰难,不断试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使病加重。若吃了某方药后加重,立即停药。
好的,很多医生看诊过程中说加重是一个过程,但是我不敢赌
 
可以自己进行穴位保健按摩,一分钱不花,效果或许比吃药更好:
一、三阴交(补阴血、悬钟(填精髓)、太冲(疏肝气)、中渚(行水液,此穴特别针对耳鸣)
二、耳常搓(运动养生十二宜,见附图)
三、背常拱:经常在门框上擦背,按摩华佗夹脊和膀胱经诸穴,尤其是膈俞(活血养血)
 

附件

  • 489.9 KB 查看: 14
  • 255 KB 查看: 13
可以自己进行穴位保健按摩,一分钱不花,效果或许比吃药更好:
一、三阴交(补阴血、悬钟(填精髓)、太冲(疏肝气)、中渚(行水液,此穴特别针对耳鸣)
二、耳常搓(运动养生十二宜,见附图)
三、背常拱:经常在门框上擦背,按摩华佗夹脊和膀胱经诸穴,尤其是膈俞
每天晚上必须坚持,收了,谢谢老师!!正在找这方面的保健呢
 
好的,很多医生看诊过程中说加重是一个过程,但是我不敢赌
不堵是对的,否则小病治成大病.
说个技巧,要找也要找治过这类病,有成功治疗过这类病的医生.看一看发来的方子多没找到病背后的原因,仅针对了病的表面症状.不客气的说治疗方向可能就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诊断重要的是八钢辨证,其中表里,寒热相对容易些,虚实的判断则更重要,但对疑难病来说更关键的还是阴阳.这些需要医生的功力呀.
 
不堵是对的,否则小病治成大病.
说个技巧,要找也要找治过这类病,有成功治疗过这类病的医生.看一看发来的方子多没找到病背后的原因,仅针对了病的表面症状.不客气的说治疗方向可能就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诊断重要的是八钢辨证,其中表里,寒热相对容易些,虚实的判断则更重要,但对疑难病来说更关键的还是阴阳.这些需要医生的功力呀.
是的,请看到帖子的大神赐方
 
最后编辑:
这里有个福建的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央视《健康之路》2011年播出的节目《我的聪耳秘籍》:

https://tv.cctv.com/2011/03/17/VIDE1356350809060322.shtml
我去北京中医院找到辛海医生,他主要治疗耳鸣的,都是全中国各地的耳鸣患者去他那里治疗,他千人一方,我最开始有贴他的药方,有夏枯草的那个,有效率我问了一下大概30%左右,他不分虚实,所有人都是这个方,看运气。因为他在好大夫APP里面耳鸣排第一,我才去看的,刚开始吃感觉还行,后面越吃越大声,他说我是神经损伤,能治,现在看我我可能只是功能紊乱,因为那些营养神经的药对我只有加重,好像还没有减轻的趋势,六味地黄丸吃过,最开始也是几天有效果后面就反弹。

经过这么久的治疗,我总结了一下,我对补肾虚这块的药反应最大,低的时候很低,又容易反弹,就是有蜈蚣和全蝎的那个药方。那些在辛海那里治疗的耳鸣有个特点,就是听力下降,耳鸣声音固定,针灸不会加重,吃甲钴胺之类的营养神经的药也不会加重耳鸣,这些特点的几乎他那里都能治疗,最起码能减轻。但凡我们这种时大时小,声音种类每天都在变的,针灸会加重的,他那里绝对治不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因为我问过很多一起去治疗的患者。他说我们是实证,他治疗的估计也是实证,药方贴下面老师们帮我看看有夏枯草那个是不是治疗实证的方子?
 

附件

DeepSeek分析得很好,能够达到初级经方中医的水平,60分及格了。
 
DeepSeek去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应该没有问题了。
 
看了你的舌照,舌面上那点裂纹算很浅的了,基本上还在舌苔层。
 
提的问题都不对,答案怎么会对?
都不是伤寒还用伤寒的诊断治疗体系。
 
人体是复杂的,疾病也是复杂的,疾病的诊断也是复杂的。
AI给出的只是最基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不知变通的。
 
看基础知识吧:

第十九节 耳鸣​

耳鸣为患者在耳部或头内感到的一种声音。可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类。前者较常见,外、中耳、耳蜗、蜗后及中枢听觉径路病变,甚至全身性疾病或精神因素均可引起;后者较少见,耳鸣声他人及病人均能听到,为血管源性、肌源性、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变等原因所致。本节主要叙述主观性耳鸣。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需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及仔细的耳科检查,包括听功能及耳鸣匹配的测定,前庭功能检查,以便对耳鸣的性质(噪声性、纯音性或混合性)、程度、病变部位及原因作出诊断,并对耳鸣属代偿性或失代偿性作出估计。前者对病人不形成干扰,治疗要求不迫切;后者则给病人造成严重干扰,治疗要求迫切。
2.耳鸣源于外、中耳病变者,乃传音结构障碍所致,可查出相应的病变,如外耳道堵塞性病变、咽鼓管阻塞、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鸣声低频,多伴传导性聋。
3.大部分主观性耳鸣源于耳蜗病变,为末梢性耳鸣,常伴感音神经性聋。耳鸣音调与受累基底膜部位及范围有关。如噪声性聋、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耳聋、老年性聋、病毒或细菌性迷路炎及骨迷路病变等。蜗后病变包括内听道及桥小脑角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炎症或血管异常。中枢病变包括从脑干到听皮层通路的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肿瘤、血管病变、感染灶及脑外伤等。
4.血液或循环系统疾病、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精神紧张等可以引起或加重耳鸣。
二、中医学
中医把耳鸣的病因病理分为虚实两类。实证有因风邪外袭,侵及耳窍所致;有因肝气郁结上逆,阻塞清窍,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所致;有痰郁化火上壅,阻塞气道而致。虚证有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而致;有因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奉于耳而致。
1.辨证依据:自觉耳内或头颅里有声音为其主要症状者。
2.临床分型
(1)开始多有感冒等,起病较急。自觉耳中作胀,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多伴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者为风热侵袭型。
(2)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雷声。郁怒后耳鸣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为肝火上扰型。
(3)耳鸣如蝉鸣,时有阻塞感,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火郁结型。
(4)耳鸣如蝉鸣,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下降,伴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质红苔少,脉细弱或细数者为肾精亏损型。
(5)耳鸣劳累后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伴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者为脾胃虚弱型。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变采取特殊处理效果较好。如分泌性中耳炎抽液后耳鸣消失,早期噪声性聋脱离噪声耳鸣缓解或消失。但某些原发病经治疗后耳鸣并无变化,如累及耳蜗的耳硬化症镫骨术后。
2.针对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措施,部分病例耳鸣减轻甚至消失。
3.抗惊厥药物的治疗:常用药物为卡马西平。先作利多卡因试验,即将利多卡因100mg加入注射用水5ml静脉推注,10~30秒钟内注完,耳鸣响度减轻20%以上为阳性反应,用卡马西平可能有效。卡马西平初量100mg,每日2次,逐周增加剂量,每次增加200mg/日,一般不超过800~1000mg/日,有效率达80~90%。用药中注意观察血象及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或老年患者慎用。
4.掩蔽疗法:用外界声刺激来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高的活动,以特制的掩蔽器或助听器实施。用掩蔽疗法前先作耳鸣匹配试验,找出耳鸣中心频率、阈值、掩蔽声强度及有无后效抑制,有后效抑制者疗效较好。掩蔽声强度一般为耳鸣阈值或阈上10dB。80%以上耳鸣可被宽、窄带噪声或纯音掩蔽,但严重感音神经性聋,高频性耳鸣的疗效差。
5.生物反馈疗法:常以肌电图作指标,每周治疗2次,每次20分钟,使病人学会放松自己,治疗6次后多有一定疗效。
6.鼓室神经切除,鼓室神经丛切除,迷路切除及其蜗神经切除等手术治疗,如仅针对耳鸣而实施者,疗效甚微。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热侵袭型宜疏风清热散邪;肝火上扰型宜清肝泄热,开郁通窍;痰火郁结型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浊;肾精亏损型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气升阳。
2.治疗方法
(1)风热侵袭型:①外治:用鹅不食草650g,辛夷花150g,煎水两次后混合,浓缩成1500ml,加盐酸麻黄素粉3.75g,葡萄糖粉15g,过滤消毒即成。滴鼻,每次数滴,每日2~4次。另用鲜石菖蒲捣汁滴耳,每次数滴,每日4~6次。②针灸治疗:取上星、迎香、合谷穴,针刺,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③内治:用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竹叶6g,芦根15g,菊花15g,桑白皮10g,桔梗12g,蔓荆子12g,升麻10g,石菖蒲10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肝火上扰型:用龙胆草5g,栀子10g,黄芩15g,柴胡10g,木通10g,车前仁10g,泽泻15g,石菖蒲10g,大黄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痰火郁结型:用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黄芩15g,黄连6g,枳实10g,杏仁10g,瓜萎仁10g,胆南星6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4)肾精亏损型:用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10g,丹皮6g,泽泻10g,茯苓15g,五味子15g,磁石30g,石菖蒲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5)脾胃虚弱型:用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陈皮5g,柴胡6g,升麻6g,葛根15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