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就本题,狭义阴阳)三阴三阳指的是什么?
三阴三阳的血气多寡,又是什么意思呢?
之前你肯定说了一套情况,为何要纠正它呢?
纠正後的情况,对理解又有什么帮助呢?如何可以肯定两套情况,谁更合理呢?
请出问于经典何处?血气三篇乎?
原来先生每天都在病态,是一个病人!明白了。
这个牵扯到是何脏去补充血丶何脏去补充气,这得理解三阴三阳,所指的到底是何脏何脉,才能清楚明白。
夫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清楚明白。但仍未能清楚指出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我得再想想……
内经和伤寒中有很多类似强调【阴病见阳脉生,反之则死】等文字
道家养生四态和中医六经病理四态根本是两回事!请出问于经典何处?血气三篇乎?
原来先生每天都在病态,是一个病人!明白了。
这个牵扯到是何脏去补充血丶何脏去补充气,这得理解三阴三阳,所指的到底是何脏何脉,才能清楚明白。
夫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清楚明白。但仍未能清楚指出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我得再想想……
只有古四象派的二阴二阳,才能与血气三篇对得上号丶挂得上钩。丶丶肺丶丶丶丶丶丶火丶丶丶
脾丶心丶肝丶丶木丶土丶金丶
丶丶肾丶丶丶丶丶丶水丶丶丶
内经并没有错是你理解错了。春夏阳主。秋冬阴主。春夏气在阳,秋冬气在阴。在易学里的四象,其少阳与少阴之符号被弄乱了,那在医学里的四象,又是何种情况呢?
《四气调神大论》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此篇之四象与易经之四象不相符合,後学解者多是据易改医,殊不知原文根本就没有传抄出错,只是两者之逻辑不同而已。
丶丶阴阳丶
太丶秋夏丶
少丶冬春丶
此篇之四象座标图如上,其二阴在左为秋冬,二阳在右为春夏,此养阴养阳之谓也。
唯其四时不能附会于一昼夜,是故早晚都会被弃而不用。
在此篇里,肝为少阳。
《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
心者,(~生)[长]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杀]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生]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此篇不以春而改以夏为纪首,而其四象有谬误,明显有两个修复之方案:
丶丶陰陽丶丶少太
阳丶杀长丶丶秋夏
阴丶藏生丶丶冬春
夏心=阳中之陽,阳中之太
秋肺=阳中之陰,阳中之少
冬肾=阴中之陰,阴中之少
春肝=阴中之陽,阴中之太
在此篇里,肝为太阴。
经文当取左边的方案,即阴阳中之陰陽,但经文却是两个方案,皆抄录了上去,弄了个大乌龙出来!
而此两者,二阳在上,二阴在下,是故皆能附会于一昼夜,可为三阴三阳之底本也。
所以在中医学里[太] 字既非初,亦非老,而只能说太=陽,而少=陰。
(2)太少相生:在中医学基础里,太就是老,是故老阳即是太阳,老阴即是太阴,但是这样合乎逻辑吗?
另外又有人(顾植山) 说太就是初,是故六经以太阳为纪首,这……
此两说互相矛盾,到底孰是孰非?
古代五音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音階,順序分別是「宮、商、角、徵(粤语讀音为子)、羽」,與五行「土、金、木、火、水」相對應。
在唐代,則使用「合、四、乙、尺、工」,沿用至今。
除了對應五行,古代五音亦有等級之分。
那为何要将五运改成五音建运?
除了忽悠,就是忽悠!!!
五音是如何对应五行的呢?
是东南西北中吗?
肯定不是,那是什么?
类经图翼之立论,并不可从。
胡说八道,调式那里来什么太少?(2)太少相生:
太,即太过、有余,五音中的“太”,表示
本调式节奏强烈,旋律激昂向上;少,即不及、
不足,五音中的“少” ,表示本调式节奏缓慢,
旋律低沉。
年干为阳者是为太=太过,为阴者是为少=不及。五运之太少,表示本运之气变化太过或不及。
年干岁运属阳为“太”,属阴为“少”。
太少相生=太过→不及→太过→不及......又因阴
阳互根,“阴以阳生”“阳以阴长”,因此“太
少相生”即阴阳相生之义。
五运太少相生,是反映五行阴阳之气的相互
资生,这是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种规律。太少反复
相生,阴阳相互作用,于是才有正常的运动变化,
才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三阴三阳指的是什么?
三阴三阳的血气多寡,又是什么意思呢?
之前你肯定说了一套情况,为何要纠正它呢?
纠正後的情况,对理解又有什么帮助呢?如何可以肯定两套情况,谁更合理呢?
事实上身体必会消耗血气中的养份,而排出垃圾,那么到底血气之多多少少,是在说明身体是如何补充血气的吗?
(仅就本题,狭义阴阳)
三阴指血,实际就是“精”、即输送“精华物质”;血分是指血通量(不是指血总量);
三阳指气(炁),这个“炁”很特别很神密,饱含能量(不仅是热能,还有宇宙射线粒子);炁分即指总量也指通量;
炁分血分在“阳明”时达到最高值,在“厥阴”时达到最低值(注意是通量);
中医血分气分六经是针对病人病态;本人是在练功过程中每天都经历四态,深知其中奥妙。
病人六经四态和练功养生四态恰好表面过程有相似之处。这可能就是锻炼预防疾病的益处。
之所以把“少血少气”从“太阴”改为“厥阴”,是因为仔细思索自身感受,脾脏显然比肝脏更具弹性(弹性强则气分多),且肝脏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故应该是厥阴肝脏为“血少气少”。
本人不是中医,是通过实践亲身感受逐渐总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