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周髀》又规定,日光只照耀到16万7000里的笵圍,人的目力所及,也是16万7000里。在这距离之外的目标就看不见。如果在七衡六间图上,以周都为中心,按比例画一个半径为16万7000里的可见图,就可以解释一年中周都所见太阳的出入方位的变化。
不过在这样的图上,所看到的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昼长只有夜长的一半,这个矛盾根本无法解释。
~~~~~
这个矛盾的根本,在於以地图去求天文现象。
以天中(北极)为中心,可画出[地]黃赤图(七衡图)。
以地中(周都)为中心,可画出[天]青黑图(一个天窗?)。
地中的上面叫天顶,包牺认为任何一处之人所居,皆可被稱为地中吗?
如果想知道一岁中,太阳的出入方位之变化,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到中衡下地去观测,此时会発现……
//卷下之三
冬至晝極短,日出辰而入申。陽照三,不覆九。東西相當,正南方。
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戌。陽照九,不覆三。東西相當,正北方。
日出左而入右,南北行。
//
除了昼夜长短的差別之外,日南至的出辰入申,日北至的出寅入戌,竟然都是相同的。这奇不奇怪呢?
以卯酉线为基准来看的话,正确的度数当是 24度左右吧,即等同於黃赤交角的度数。
但这的确是《周髀》的数据。
历史上的浑盖之爭,在我看来就似小说裡,华山派裡面的剑宗与气宗之爭,相煎何太急呢 !
北极不出地时,天顶等同於中衡。
北极出地 36度时,天顶等同於浑天派的天顶。
所以天青黑图最直观的表示方式,当是子午线侧视图。
它只须有两个数值即可画出,天顶北去北极,内衡北去天顶(此预设了人所居必处於內衡以北)。
PS : 突然発觉,中衡=中衡下地,因为所有的数据,其实都以写在七衡图上为准。即不论天地是圆是平,相距多少,在七衡图上,天地皆使用同一个座标。换言之,你说它是天图就是天图,是地图就是地图。
在中衡(赤道)附近生活,沒有昼夜长短之现象,因日道皆被对半分割,即昼夜长短是因为北极出地之关系。这在子午线侧视图可轻易看出其差異。
圆、数之以为衡,衡以写天。
此天顶与赤道之间的夾角,等同於地面与北极出地之夾角,盖北极与赤道乃是一个矩也。
//
極下者,滂沱四隤而下,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
天之中央,亦高人所居六萬里。
//
北极出地六万里,等於高人所居六万里。则天之中央者,中衡是也,亦高人所居六万里也。这个六万里,肯定是能与角度互相换算之东西。
內衡至外衡之区域(热帶地区),在地就似是地球的腰帶,在天则似是一塊环形的壁佈板,可以把廿八宿一一釘在上面。
是故欲以七衡图,去求一岁中的太阳出入方位,这根本就是缘木求魚吧?
且人望所见与日光所照同大吗?
这不可能吧?
这牵涉到一个更深的问题,包牺既有使用里数,又有使用角度,对吧?
若角度是[无量纲量],则里数会是[有量纲量]吗?
不同的两者,有可能互相转换的吗?
最後只剩下一个问题,即 16万7000里的厘清或来历。
不过在这样的图上,所看到的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昼长只有夜长的一半,这个矛盾根本无法解释。
~~~~~
这个矛盾的根本,在於以地图去求天文现象。
以天中(北极)为中心,可画出[地]黃赤图(七衡图)。
以地中(周都)为中心,可画出[天]青黑图(一个天窗?)。
地中的上面叫天顶,包牺认为任何一处之人所居,皆可被稱为地中吗?
如果想知道一岁中,太阳的出入方位之变化,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到中衡下地去观测,此时会発现……
//卷下之三
冬至晝極短,日出辰而入申。陽照三,不覆九。東西相當,正南方。
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戌。陽照九,不覆三。東西相當,正北方。
日出左而入右,南北行。
//
除了昼夜长短的差別之外,日南至的出辰入申,日北至的出寅入戌,竟然都是相同的。这奇不奇怪呢?
以卯酉线为基准来看的话,正确的度数当是 24度左右吧,即等同於黃赤交角的度数。
但这的确是《周髀》的数据。
历史上的浑盖之爭,在我看来就似小说裡,华山派裡面的剑宗与气宗之爭,相煎何太急呢 !
北极不出地时,天顶等同於中衡。
北极出地 36度时,天顶等同於浑天派的天顶。
所以天青黑图最直观的表示方式,当是子午线侧视图。
它只须有两个数值即可画出,天顶北去北极,内衡北去天顶(此预设了人所居必处於內衡以北)。
PS : 突然発觉,中衡=中衡下地,因为所有的数据,其实都以写在七衡图上为准。即不论天地是圆是平,相距多少,在七衡图上,天地皆使用同一个座标。换言之,你说它是天图就是天图,是地图就是地图。
在中衡(赤道)附近生活,沒有昼夜长短之现象,因日道皆被对半分割,即昼夜长短是因为北极出地之关系。这在子午线侧视图可轻易看出其差異。
圆、数之以为衡,衡以写天。
此天顶与赤道之间的夾角,等同於地面与北极出地之夾角,盖北极与赤道乃是一个矩也。
//
極下者,滂沱四隤而下,其地高人所居六萬里。
天之中央,亦高人所居六萬里。
//
北极出地六万里,等於高人所居六万里。则天之中央者,中衡是也,亦高人所居六万里也。这个六万里,肯定是能与角度互相换算之东西。
內衡至外衡之区域(热帶地区),在地就似是地球的腰帶,在天则似是一塊环形的壁佈板,可以把廿八宿一一釘在上面。
是故欲以七衡图,去求一岁中的太阳出入方位,这根本就是缘木求魚吧?
且人望所见与日光所照同大吗?
这不可能吧?
这牵涉到一个更深的问题,包牺既有使用里数,又有使用角度,对吧?
若角度是[无量纲量],则里数会是[有量纲量]吗?
不同的两者,有可能互相转换的吗?
最後只剩下一个问题,即 16万7000里的厘清或来历。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