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健闻杂记

3. 一根特制的手仗

  普希金锻炼身体,很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的特点并能坚持经常的锻炼方法,而且将体育锻炼与写作活动结合起来。他特别喜爱散步,特别是在金色的秋天里出外散步。熟悉普希金作品的人会看出,在S秋天里他的创作热情最高。那么,他是怎样把创作与运动结合起来的呢?原来,他常常在天刚破晓就起床,带着笔记本,到田野里去散步,或者登上山岗极目远眺,看那朵朵白云飘浮在碧蓝的天空;或者穿越从林,寻幽探秘,耳闻野鸟欢鸣,陷人深沉的幽思之中。他无限深情地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大自然也以千变万化的迷人景色,启迪着诗人的灵感。有时,他到附近的山村里,同农夫、儿童攀谈,从中获得他过去不知道的知识。有时他一连几天,不停地在野外到处走着。往往就是在这种散步与走访之中,一首首新诗孕育而成。

  普希金为了增强散步的锻炼效果,还为自己特别制造了一根手杖。这根手杖是铁心的,重量有九磅(七斤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为什么要特别制造这样一根手杖呢?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散步就明白了。他在散步时,一面走,一面将这个手杖用力地向前抛出。抛出后,走近它捡起来,然后走几步再抛出去。就这样走几步抛一次,捡起来再抛,循环不止。开始时,只能抛出几米远,天长日久,他的臂力增强了,手杖可以抛出二十来米远。有的人看到普希金这种举动,十分奇怪,甚至怀疑他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毛病。有一次,普希金的一位朋友好奇地问他;“你在散步时往前抛手杖干什么?”普希金郑重地说:“为了使两臂有力,假如要用手枪射击敌人的话,两臂就不会抖动。”实际上普希金抛手杖,就是一种“投掷运动”。

  普希金在回答朋友问话时提到射击,他确实很喜欢射击运动,并且是个射击能手。他的两臂力量锻炼得愈来愈强,这对他掌射击技术,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他用手枪射击,几乎能百发百中。当他后来同流氓丹特士决斗时,虽然由于对方违反规定抢先开枪射中了他的腹部,但他躺倒在地,还能开枪击伤对方的手臂,可见他的射击技术是十分高超的。
1707270258992.png
 
4. “我爱寒冷”

  俄罗斯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每到冬季,白雪盖地,刺骨的寒风令人生畏。在这样的天气里,许多人都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即使外出也是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子,将围巾遮住脸,只露出两只眼。许多人都害怕冬天,而普希金却很喜欢冬天。他时常故意穿着单薄的衣服,到野外风雪中去锻炼身体,有时跑步,有时坐着雪橇兜圈子。

  有一次,一位朋友坐着雪橇来拜访他。当时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天气异常寒冷。这个朋友一进院门,却看到普希金光着脚,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在外面做操,不禁大为吃惊,赶忙跳下雪橇,把普希金拉进屋里说:“我的上帝啊!外面冷得可怕,你怎么敢这样一身穿着就到外边。”普希金见他这种担惊受怕的样子,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你看,你把寒冷看得多么可怕,可是我可喜欢这寒冷的冬天,冬天来了,春天不是就要来临了吗?”

  普希金确实喜欢寒冷。因为他在长期实践中体验到,与炎热比较起来,寒冷对身体更为有益。一个人经常在寒冷的天气里进行锻炼,能很好地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他在诗中满腔热情地写道:

  “每到秋天,我就象鲜花盛开,

  俄罗斯的寒冷有益我的健康,

  我又体验到对生活的热爱,

  我重新觉得幸福、年轻,充满希望寒……

  冷刺骨的严冬,

  对俄罗斯人的健康有益,

  寒冷与热血,

  使我们的面颊变得比玫瑰还红。”


  普希金能够有很强的耐寒力,的确不是天生的,而是艰苦锻炼的结果。普希金很善于向别人学习。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在体育方面也有所体现。他听说俄国著名的军事家苏沃洛夫有一套完整的冷水锻炼方法,就去翻阅材料,并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经过一番访查,终于掌握了全部方法。然后,他就效法苏沃洛夫做冷水浴。他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冷水浴:一边洗,一边用浴巾擦身,直到浑身发红;然后骑马到野外驰骋,或者跑步,直到全身出汗,头上冒出热气。他在浴室里洗澡时,总是先进行蒸汽浴,然后再进行冷水浴,用这样的方法,增强血管的弹性和对寒冷的抵抗力。

  普希金还很喜欢游泳,他的蛙式游泳技术很熟练。他曾经倾慕英国诗人拜伦,为没能象拜伦那样横渡达达尼尔海峡而感到遗憾。他总是把游泳同冷水锻炼结合起来。他从炎热的夏天开始游泳,一直坚持到秋深冬初,接着便又进行滑冰、滑雪运动。由于他能长期系统地从事各种运动和冷水锻炼,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壮。正象他的朋友安宁科夫所说的那样:“普希金肌肉发达,筋骨坚韧,不畏寒冷,是个很少生病的铁汉子。”
 
5. 一个奇怪的“旅行者”

  普希金自幼就特别迷恋大自然,很早就渴望着能有机会到远方旅行,使身体经受风风雨雨的锻炼和考验,又可饱览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一八二O年五月,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不过那可不是他自愿的旅行,而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他的“恩典”。

  事情是这样的:一八一七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外交部任职。可是,已经有了些民主主义思想的普希金却很少留心职务。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政策越来越反动,社会上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倡导农奴解放的革命运动已经兴起。在这种进步思想影响下,普希金写了不少促进解放运动的诗歌。他在一首题为《自由颂》的政治诗中写道:

  “君主们!授予你们皇冠和宝座的

  是法律——,而不是大自然——

  你们站在人民之上,但高过你们的是永恒的法律。”

  他在《致察尔达耶夫》一诗中写道: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并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普希金的这些充满着革命战斗精神的诗句,经过相互传抄,很快便传遍了全俄罗斯,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极大恐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忧虑而愤怒地说:“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它们。”后来,经卡拉姆辛、茹柯夫斯基等有地位的作家以及普希金的友人们的辩护和说情,普希金才免受了这个严厉的处罚,改为较轻的处分;调到南俄地区殖民监督英左夫将军的公署服务,实际上就是流放到南方。于是,从一八二年五月到一八二四年六月,普希金在俄罗斯南方过了四年的流放生活。

  普希金是个对于生活充满乐观和希望的人。他不仅没有因为受到处罚离开首都而悲观失望,相反,他利用这个意外机会,以诗人的特殊方式,把流放当作旅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负责监管他的英左夫将军,对他很宽容,并不限制他的自由。于是,普希金便跟随熟人先后到过高加索、克里米亚和敖德萨,以后又到比萨拉比亚省的边境地带作了几次长时间旅行。在高加索,他爬山越岭,访古寻胜,饱览了山区风光;在南方大海之滨,他投身到海浪之中,亲自感受了怒海波涛的巨大威力,感到无限欢欣。他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晴朗的南方天空,美丽迷人的地方,引起幻想的大自然,山峦、花园、海洋”,说他在南方这段旅行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页”。

  普希金在南方这段生活,实际上也确实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页。正是在这个时期,他接触社会,接触下层人民,接触许多他过去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从而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几篇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巴赫契萨拉依的喷泉》《强盗兄弟》《茨冈》等,就是他这段生活的产物。就拿他的著名长诗《茨冈》的创作来说,就很有传奇性。那是一八二四年的一天,他正在南方的叶卡捷琳诺夫城的一个理发馆里理发,忽听街头上传来一片喧闹声,原来是一批茨人(一种没有固定住址和职业的流浪人)的队伍从城里经过。普希金过去就曾听到过关于茨冈人的传闻,并有过要写一首关于茨冈人生活的长诗的打算。现在正好碰上了这些人,怎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他中断理发,也顾不得携带任何衣服、食品,立即赶上去,加入了这个队伍,和他们一起过了好多天的旅游生活。他和这些茨冈人一起在摩尔达维亚草原上流浪着。一开始,大家不认识他,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人感到奇怪。后来,渐渐混熟了,彼此交上了朋友。每到一处,他和人们一起看茨人耍把戏,听他们唱歌,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和他们一起跳舞。晚上,和他们一起点起篝火,听他们讲些迷人的传奇故事,和他们一起睡在车棚下边。经过这段流浪式旅行,他对茨冈人有了较深人的了解。他从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流浪人身上,发现了纯朴、善良、正直、团互助和热爱自由等高尚品质,觉得他们十分可爱,对他们那艰苦的生活也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于是,他很快就完成了长诗《茨冈》的创作。长时间旅行生活,风吹、雨淋、日晒,也锻炼了身体。熟悉他的人,都说普希金身上换了一套脱不掉的赤铜色新衣裳,显得更健美了。
 
6. “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普希金在南方的流浪生活中,由于同中下层人民群众有较多的接触,进一步启发了他的革命精神。一位新任的长官伏隆卓夫又接二连三地送了许多关于普希金有“危险思想”的情报给彼得堡。于是,一八二四年七月,沙皇又发出一道命令:普希金行为不端,立即押送到普斯科夫省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村,交给当地长官监视。无论是流放南方,还是押回父母领地监管,都没有压倒普希金。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两件事上:一是努力从事诗歌创作,二是注意锻炼身体。他在一八二四年十月间给他弟弟写的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对每天生活的安排:早晨起床后,先以冷水沐浴,然后就坐下来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午饭吃得很晚,饭后出去骑马。晚上打一会弹子,然后听他的老奶妈讲故事。他对他自己的这种安排很满意。

  在米哈依洛夫村的两年时间,是普希金创作活动的重要时期。他不仅写下了许多抒情短诗,而且写出了民族悲剧《鲍利斯。戈东诺夫》,还写出了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中心章节。

  创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他不仅从老奶妈那里听取许多民间故事,有时穿上农民的衣服到市场去听丐唱的民间歌曲,从中吸取创作的营养,他还认真阅读并钻研了大量的俄国史料,以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每到读书或写作感到疲倦时,他就去做一些体育活动。冬天,他就到野外去骑马,飞奔在旷野雪堆之间。他曾自夸:“骑马是我的拿手好戏。”有时,他故意在飞驰中突然急转马头,顺势腾空跳进厚雪堆里。他把这叫做“极有乐趣的勇敢者的运动”。一八二五年冬季的一天,他的朋友普希钦驾着马车到米哈依洛夫村来看望他,见他在雪堆间骑马奔驰,忽然一纵身没有了踪影。普希钦吓了一跳,赶忙跑过去,只见普希金浑身披雪笑嘻嘻地从雪堆里爬了出来。进到屋里,普希钦见案头上放着一堆新写的诗稿,立即明白了,原来普希金到雪地里骑马,是为了解除他写作的疲劳啊!正在这时,只听得普希金热情洋溢地喊道:

  “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后来,一八二六年七月,普希钦由于参加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专制的起义活动,被判处二十年苦役,流放到西伯利亚。普希金写下一首《致普希钦》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一开头,就深情地回顾了那年冬季雪天里相会的情景:

  “我的第一个朋友,我的珍贵的朋友!

  我歌颂过命运,

  就是当我孤寂的庭园里,

  盖满了凄凉的白雪时,

  响起了你马车的铃声。”

  普希金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他那自觉用体育锻炼去促进文学创作的思想,他那卓越的运动技巧和健美的体魄,如同他的不朽诗篇一样,永远为人们所钦佩。
 

十、埋在森林里的绿色棍子

——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健身的故事


1707371778665.png
 
1.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里,中央放着一张大书桌。透过半开半掩的房门,可以看到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写着。屋里分外肃静,只有写字的刷刷声。几个孩子踮着脚轻轻地来到房门外,相互递了递眼色,向屋内张望着。不一会儿,见那老人放下了笔,坐在椅子上把两臂向上一伸,几个孩子就象接到一道无声的口令似地,一齐欢叫起来:“到时间了!”便推开房门,冲进屋去。

  老人站起身来,把右手向前上方一举,摇晃了一下,两腿做了个骑马蹲裆姿势,接着,便围着堆满图书和稿件的大桌子跳跃着跑动起来。孩子们跟在他的后边,也都一边挥舞着右手一边跳跃着奔跑起来。他们一边跑着,一边不时地发出欢乐的喊声。这个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来托尔斯泰有个习惯,每当他写作或读书感到疲劳时,总要停下笔来,带着孩子们做些游戏,搞搞体育活动,借以消除疲劳。托尔斯泰经常琢磨出一些新鲜玩法,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这些玩法不仅有趣,而且都有相当的运动量。除了他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也来参加这些活动。现在他们正在进行的,是托尔斯泰最近发明的室内“骑兵游戏”。当这些孩子做完游戏,欢欢乐乐地退出屋子继续做功课时,有个孩子忽然转身提议,“下午休息时你带我们到野外去骑马!”另一个孩子说。“不,今天很热,应当去游泳!”托尔斯泰高兴地回答。“好,好,你们的要求都可以满足,今天下午咱们先去骑马,然后游泳。”

  不了解托尔斯泰的人也许会奇怪,象这样一个伟大的文豪,怎么还会有那么多闲心去哄孩子们玩呢?其实,这恰恰正是托尔斯泰的突出特点之一。


1707371899070.png


  托尔斯泰不仅是俄罗斯的伟大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他生于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卒于一九一O年十一月七日,终年八十二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写下的文字量是惊人的,有小说、剧本、论文,并终生坚持写日记。其中小说写得最多,比较有名的小说就写了六十多部。象《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更是举世皆知的名著。托尔斯泰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俄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揭示了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暴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种种黑暗和腐朽,在客观上揭示了俄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弱点。因而,列宁曾经把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宁还高度地评价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样巨大的问题,竟能达到这样高的艺术力量,以致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首要地位。”

  托尔斯泰一生写下那么多的作品,并达到那样高的成就,是付出了艰巨的创作劳动的。就以《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来说,全书分为四卷,长达一百二十多万字。写了上千个人物;其中不仅有彼埃尔、安德烈、娜塔莎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还写了象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库图佐夫等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了上千的场面:既有对申格拉本、鲍罗金诺等著名战役的真实描写,也有许多个人生活场景的刻划。通过这众多人物和场面,展现了一幅浩大的历史画卷,接触了国家政治生活和人生领域的许多重大主题,在形形色色人物的不同遭遇中,揭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性格。显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写这样一部篇幅浩繁、内容丰富的巨著,托尔斯泰跑遍了莫斯科所有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回忆录和有关的报刊资料,请那些战争的参加者给他详细讲述战争故事,他还拿着地图到当年战场去进行实地考察。他反复草拟和修订写作提纲。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一早就坐下来写作。夏天太炎热,就住到庄园附近森林里的一栋小房子中去写。他写了改,改了写,常常为了选用一个恰当词语,写好一句话,安排妥贴一个细节,要反复改写许多遍。这不但是一种十分艰巨的脑力劳动,同时也是对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严重考验。托尔斯泰用了六年时间写完了《战争与和平》,用四年多的时间写完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写作则花费了将近十年的光阴。

  托尔斯泰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巨量的脑力劳动,为世界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与他一直热爱并坚持多方面的体育运动密不可分。托尔斯泰对于从事体育活动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终生都自觉地把体育运动作为健身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他热爱自然风光,喜爱散步、登山、骑马、滑雪、游泳、摔跤、棒球、体操运动,他还喜欢下国际象棋。其中有的项目如摔跤、体操,国际象棋等,还有较高水平。体育锻炼给了他充沛的精力,并且帮助他多次有效地战胜疾病,使他能活到八十二岁高龄,并且在八十岁以后仍然能从事文学创作。托尔斯泰的实践,对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脑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
 
2. 终生热爱大自然

  托尔斯泰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他的庄园波利亚纳度过。波利亚纳庄园座落在俄罗斯图拉城附近的乡下。那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条清澈的河流绕庄而过,绿茸茸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出庄不远就是幽深莫测的森林。波利亚纳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托尔斯泰,哺育和陶冶着托尔斯泰。这里的一切,都与他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情趣、青年的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后来,托尔斯泰曾把这许多甜蜜的回忆编织在他那部充满生活气息的自传体小说《幼年、少年、青年》之中。

  托尔斯泰小时候的爱称叫列沃奇卡。小列沃奇卡是个很活泼的孩子,兴趣很广泛,特别好动。他喜欢读书,喜欢到原野上去嘻戏,成天总是闲不住。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父亲和姑妈的扶养教育下长大。托尔斯泰家里的生活很有规律又丰富多彩。每天上午是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他跟一位叫伊凡诺维奇的德文教师学习德语,还有个阿姨教他法语。下午的时间则完全由孩子们自己支配。小列沃奇卡有两个乐园:一是藏书室,二是广阔的原野。家里有一间大屋子,里面装满了历史、自然科学、哲学和古典文学作品等各种图书和刊物,其中一部分是外祖父留下来的,另一部分是嗜好读书的父亲添购的。他父亲热爱诗歌,藏书室里有杰尔查文、卡拉姆辛、茹柯夫斯基和普希金等当代诗人的诗歌手抄本。列沃奇卡经常到书房里去翻出一些书来贪婪地阅读着。此外,他有许多时间是和哥哥、妹妹们一起在庭院、原野和森林里度过的。列沃奇卡觉得,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都有许多可爱而奥妙的东西。春天,阳光和暖,草木向荣,原野上百花争妍,他尽情地跑着跳着,有时躺在草甸上,呼吸着草原特有的馨香气味。夏天,他和哥哥一起去河里捕鱼、游泳,躺在河滩上晒太阳,把臂膀和脸孔晒得黎黑。秋天,到树丛里去摘野果,采榛子,拣蘑菇。冬天到来,他最高兴的是跟父亲去打猎,他带着猎狗追捕兔子,也成了一个小猎人。他还很喜欢滑雪,时常勇敢地从山岗上滑下来,飞过陡坡,灵巧地越过大树和各种障碍。过节的时候,他和当地人一起参加篝火晚会,他在琴声伴奏下跳起俄罗斯民间舞蹈,往往赢得一片喝彩声。

  俄罗斯农村的自然风光对托尔斯泰的精神和健康影响是很大的。在他将近八十岁那年的春天,他从喧闹的莫斯科回到波利亚纳后,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在出发的那天和一路之上,我感到自己既疲倦又衰弱。但是,村中春天的美可以让一个死了的人醒过来。热风在夜晚摇荡着树木上的嫩叶,还有月光和阴影,夜莺的啼声忽高忽低,忽远忽近,此伏彼起,远远的地方有蛙鸣,接着又归于寂静,吹来了一阵芳香的、郁热的风一这一切是突然而来的,出人意外的,是非常奇异而美好的。”接着他以充满回忆和赞美的感情说:“就象六十年前我第一次发觉了这种美,并且爱上它的时候所感觉到的一样。我觉得很好,毫无悲伤的感觉,因为在体味到这点后,我什么也想不出来了,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它应当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从这封信中,我们也可看出托尔斯泰是多么热爱大自然。

  在童年的生活中,托尔斯泰最难忘的是一种叫作“蚂蚁兄弟”的游戏,这个游戏是他大哥尼古拉发明的。玩法是,孩子们搬动桌椅搭成屋子,大家坐在里边,谈论着每个人的理想和志愿,怎样过幸福生活,需要作哪些努力。然后,便共同努力,去达到设想的目的。这样,他们在搭子,搬动桌椅等家俱时,就要各尽其力,互相协助,就象蚂蚁拖东西似的,互相协作去战胜困难。有一次,哥哥尼古拉对列沃奇卡说:“蚂蚁兄弟”有个秘密,要是找到这个秘密,所有的人,都会变得幸福和愉快,不会吵吵闹闹,而会和睦相处,就象蚂蚁弟一样。他说他把写有蚂蚁兄弟的秘密的一根绿色的木棍,埋在山谷边的森林里,让大家去把它找出来。列沃奇卡天真地问哥哥,真有这个秘密吗?尼古拉坚定地回答说:“有,你不是见到蚂蚁天天在野地上跑来跑去吗?他们就是在寻找这个秘密呀!”于是,列沃奇卡和小伙伴们,就出发到山谷边的森林里去寻找。他们一会爬上山岗,一会下到沟底,树从里,岩石下,小河边,到处都跑遍了。虽然个个跑得满头大汗,身体却得到了锻炼,读书和做功课时头脑清醒,饭量也比平日增加,吃得分外香甜了。少年时期的这种野外游戏和运动,给托尔斯泰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在写作感到疲劳时,总是采用多种运动的方法,去解除疲劳,恢复脑力。

  托尔斯泰于一九一年十一月七日病逝前,曾嘱咐说;“我一生热爱大自然。我死后就把我埋在家乡亚斯纳亚,埋在我少年时期寻找绿色棍子的森林里吧!”遵照他的遗嘱,他死后就葬在他家乡的山谷里。这个山谷还埋着那少年时期做游戏寻找的绿色棍子,那根棍子上写的是“使人类免遭一切不幸,永不争吵,永不生气,幸福无忧”的秘密。
 
3. 出色的体操家

  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十分热爱体操运动。他在书房旁边,专门开辟了一个“体操房”,里边放着不少运动器械。当他伏案写作两三个小时,感到脑力疲劳时,就放下笔来,走进体操房,做几节徒手操,又拿起哑铃做几节哑铃操,或者做上一套器械体操。当时,器械体操在俄国还刚刚兴起,托尔斯泰学会了不少新动作,而且能较好地完成成套动作。一些青年朋友和作家来找托尔斯泰时,经常看到他在体操房里,身穿运动服装,精神贯注地练习体操,大家见他头上冒着热气,汗流浃背,都十分吃惊。

  有一次,一个爱好文学的法国青年到托尔斯泰家里来求教,见到花园一侧竖立着一副单杠,就上杠做了几个简单动作。下杠后,他自以为很得意,以夸耀的口气对托尔斯泰说;“伯爵,对于这门艺术你大概是外行吧!”托尔斯泰笑了笑没说什么,就走到单杠前,轻轻伸展了几下胳膊,不慌不忙地跃上单杠,接着摆动、屈伸、回环、腾越而下,身轻如燕,矫捷连贯,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不仅熟练而且刚健有力。这位法国青年看得眼花缭乱,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做出这些新颖动作。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腾越而下,稳如铁钉似地站在地上的时候,这位法国青年羞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不但自己常年坚持体操运动,而且还积极倡导体操运动,对于体操理论的研究也颇感兴趣。一八八三年,俄国作家契诃夫等人在莫斯科创建了俄罗斯第一个“体操协会”,托尔斯泰同画家列宾等人都积极参加了这个协会。当时,运动生理学家谢琴诺夫对于人体疲劳后积极性休息学说的研究工作,刚刚取得初步成果。他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当他的右手疲劳时,让右手休息,而改用左手工作五分钟,这样做法,对于右手消除疲劳,竟比两手同时都休息要快得多。就是说,人体在整体疲劳限度之内,这一部分的运动,不仅意味着其他部分的休息,而且可以积极地促进其他部分的疲劳消除。托尔斯泰不仅坚信这一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而且还将这一积极性休息的原理,广泛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劳动、运动锻炼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认为,人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不仅可以起到互为休息的作用,而且是一种有效消除疲劳的积极方式。有一次,他同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谈话时就曾说:“体操运动对于脑力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并且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这是他多年体操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

  托尔斯泰从十几岁起就刻苦学习外语。他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文等多种语言,能阅读乌克兰文、波兰文。捷克,保加利亚文、塞尔维亚文,研究过荷兰语、鞑靼语、犹太语等。他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除了坚持不断地天天写日记外,还经常背诵一点文章。这也同他天天到体操房去练习体操一样,绝不无故中止。他把写作、查阅资料和学习几种外语交替着进行,既可在变换中得到相对休息,又可随时产生新鲜的兴趣。他将这种活动方式也称为“体操运动”,叫做休息和训练脑力的“体操”。托尔斯泰以长达六年之久的紧张创作活动,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后,亲友们都劝他休息。他答应了,写信告诉朋友说,我现在不思考,也没写作,很快乐。而实际上,他却埋头阅读了三个月希腊作品。三个月之后,他的希腊语达到不用字典就可阅读任何文章的程度。他高兴地向一位专家表演他这个积极性休息的“魔术”。这位外语专家又喜又惊,真没想到托尔斯泰能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学得这样精深。

  托尔斯泰在常年的实践中体会到,不仅脑力劳动和体操等活动可以互为休息,即使是从事脑力活动,由于内容不同,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休息。他的这种体会是一般体操家所无法体验到的。
 
4. 用顽强搏斗去战胜疾病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紧握手中笔,犹如手持利剑、尖刀,把那个腐朽的社会僵尸无情地剖析开来,把它的一切腐朽和病源暴露在人们面前,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托尔斯泰在同疾病斗争中,也表现得十分顽强。他曾经负过重伤,多次闹过重病。他曾在一个炮兵连里当过连长,指挥五门大炮。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一次战役中,正当他瞄准射击时,一颗炮弹飞来打中了他的大炮轮子,虽未炸死,却身负重伤。一八六四年九月,有一次骑马打猎,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两臂骨折。他还患过筋骨痛、眼病、肺病。可是,每次伤病都被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他战胜伤病的方法是:正视疾病,不悲观,始终保持乐观情绪;采取适当劳动和运动的手段,积极增强身体抵抗力;必要时进行集中的医治和疗养。托尔斯泰在同伤病斗争中所表现的乐观精神和顽强毅力是惊人的。即使在他被炮弹炸伤和两臂骨折的情况下,也不是成天躺在床上呻吟,而是坚持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劳动,经常散步,做体操,并继续进行写作。《战争与和平》的许多重要部分,就是在他双臂骨折后,于养病期间完成的。当他被炮弹炸伤后,也未间断传记体小说《幼年、少年、青年》的写作。他说;“我把今日以前所发表的一切作品,都看成是试笔。"充分表现了他的自信、乐观和进取精神。

  托尔斯泰平时就经常从事一些农田和家务方面的体力劳动,当他病痛稍一好转,就又积极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常到菜园里去种菜、铲地,到果园里植树、剪枝。他还养蜂、缝制皮靴子,高兴时还亲自下厨房烧菜做饭。他的这些行动,有时引起家人和朋友的不安。屠格涅夫曾写信说:“杰作的匠师啊,这不是你的工具!我们的工具乃是笔!我们的田地是人类的灵魂1”其实,托尔斯泰拿起农具,这是在进行积极的休息,以便增强身体抵抗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中说得好“托尔斯泰非但不曾毁灭他的艺术,相反,在他停笔的时候,倒把充沛的精力都激发了起来。

  一八六四年,托尔斯泰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医生怀疑他是得了肺病。那时候治疗肺病还没有特效药,他的哥哥尼古拉就是被肺病夺去了生命。人们得了这种病,就象今天患癌症似的担忧。但托尔斯泰却并不悲观。他决定通过增进体力去战胜疾病,到草原上进行“马乳医疗”。他来到草原,住在巴什基尔人的毡车里,喝着新鲜的马奶。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空气十分清新。绿色的原野上,到处是一群群牛羊,小马驹撒欢儿地跑跳着。和风荡漾,送来一阵阵艾草特有的芳香。加上牧人豪放的歌声,看瓜老头迷人的传奇故事。这一切都使托尔斯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他的病好象去了大半。不久,他就同这里的人结为朋友,而且还积极倡导体育运动。他的病好转后,曾和友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巴什基尔人的赛马会。那一天真是热闹非凡,前来观看赛马的人络绎不绝。草原上到处停着马车,燃烧着篝火,人们尽情地喝着马乳,高歌欢唱。参加这场比赛的有三十多匹高头骏马,骑手也都是骠悍的年轻人。比赛结果,一个年轻的巴什基尔人和他的马夺得了冠军。在这次赛马之前,还进行了一场角力和拔河比赛。托尔斯泰兴趣盎然地参加了比赛。起初,人们不过是出于友情和作乐与托尔斯泰角力摔跤,可是出乎人们意料,托尔斯泰竟然连续战胜十几个年轻的选手。这一消息象长了翅膀的大雁,立即飞遍了草原。接着,又有不少人骑马赶来看热闹,有的人是专门赶来观看这位大力士托尔斯泰的。托尔斯泰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由于他经常习练器械体操,两臂粗壮有力。只见他身体魁梧,胸部肌肉隆起,站在摔跤场上威风凛凛,无人再敢同他交手。年轻的巴什基尔人不得不把老村长请来,这是一位体重一百六十斤的有名的摔跤能手。经较量,托尔斯泰终告失败。但是,巴什基尔人还是纷纷将草原上的野花一束束赠给托尔斯泰,表示对这位著名作家体格健壮的赞美。托尔斯泰对这段疗养与体育生活十分满意。他说他这是经历了一次强健身体的特殊战斗。

  民间有句谚语:“饭后走百步,不用进药铺”,说的是经常散步,对于维护健康有重要作用。托尔斯泰无论在平日,还是养病期间,都非常重视散步。在莫斯科时,见画家列宾成天在屋里绘画,就建议列宾在黄昏工作完毕后,到他那里去,一同散步。列宾接受了这个建议,他们俩就沿着莫斯科街心花园溜达,常常走得很远。托尔斯泰回到波利亚纳乡下后,列宾也常来作客,仍象在莫斯科一样,常到野外走走。列宾见托尔斯泰一走出门外,就把鞋子脱下来,插在腰带上,光着脚走路,健步如飞;去游泳,他能一纵身就跳进水里,象孩子一样灵巧。这使列宾很惊讶。其实这正是托尔斯泰常年锻炼的结果。

  托尔斯泰在七十三岁那年的夏天,又得了一场病。在医生和亲友劝说下,他去克里米亚休养。在休养期间,他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有秩序,散步、运动、写作、睡眠,按时作息。有时他拄着拐杖散步,能穿过槲树林,走进古老的森林。他还经常骑马外出。托尔斯泰的朋友和医生彼德罗维奇回忆说,“托尔斯泰最使我惊奇的就是那始终不渝的自我克制,他强迫自己散步,强迫自己按时起床、睡眠。”

  托尔斯泰对于疾病的认识是自觉和清醒的。在他看来,疾病并不可怕,疾病对于人来说,是对健康的一种考验。他在一次生病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写了一篇文章《生活的规律》,强调了人在遵守生活制度上要有自我克制能力,同疾病斗争要“自强不息”。他认为,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自己高尚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过程。他曾形象地说:“一个人生了病,好象缓慢地走下一个斜坡,在某几处,好象处在一幅薄布制成的软幕的两边:这边是生,那边是死。”他还说,不要对我说起从未生过病的人,那是可怕的。实际上也是这样,人在一生中难免会生病。处在健康两边的是生与死。疾病能损伤健康,夺去人的生命;而战胜疾病,又能使人体增加抵抗力,获得一些保健经验,从而延年益寿。这就是健康与疾病、生与死的辩证法。由于托尔斯泰能正确地辩证地对待疾病,并能积极采用体育锻炼、疗养等多种手段同疾病斗争,因而他一生虽患过多次重病,仍活到八十二岁高龄,为世界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别具一格的婚礼

——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注重体育的故事

1707456324089.png
 
1. “镭的父母”

  一九O二年的一天,在巴黎市立理化学校庭院中一所不蔽风雨的破厂棚里,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穿着满是灰尘和油污的旧衣,站在火炉前,正用一根长铁棒搅动着大锅里沸腾的溶液和残块。大锅里呼呼地蒸腾起一股股呛人的烟气,呛得人涕泪直流,不住地发出干咳。棚子外面正下着雨,雨水从棚顶破碎的玻璃缝隙漏进来,灌得满地泥泞。一阵冷风吹来,把放在破桌上的玻璃瓶子直刮得相互撞击,叮当作响。透过烟雾,可见屋角里一个中年男子,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摇晃观察着玻璃器皿中的液体。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居里夫妇。他们两人,在这所从理化学校借来的破厂棚里,已经夜以继地从事科学工作四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是在寻找着一种世界上稀有的放射性元素一镭。在这以前,居里夫人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已经发现并且证实了在含有放射性元素铀的矿石中,还含有另外一种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可是要把它提炼出来却非常困难。因为这种元素在矿石里含量极少。他们估计,含量至多不过百分之一,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事实上只含有百万分之一。居里夫妇当时由于缺少经费,只能从澳大利亚要来一些已经提炼过的铀沥青矿渣,在这个破厂棚里,用一口做饭用的普通铁锅,一月月,一年年,一公斤一公斤地提炼着。他们从几十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一瓶瓶含有放射性很强的溶液,然后再加以提纯。经过四年多难以想象的艰苦劳动,今天,实验的结果要揭晓了。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呢?居里夫人深情而天真地问居里先生:“镭,她的相貌怎样,是什么样子?彼埃尔,你想它是什么形状?”居里先生微笑地回答说:“我希望她有一种极美丽的颜色。”晚上,他们挽臂步行到做实验的厂棚,棚里没有点灯,黑乎乎的。可是当他俩一踏进门,一眼便看到那张破桌上的玻璃瓶中闪烁出一种耀眼的蔚蓝色的光辉,就象夜空的星星,闪闪烁烁十分美丽!啊!终于成功了。他俩凝视着那蔚蓝色的光泽,就象站在一张经历了难产的婴儿的床头,沉浸在初当父母的无限欢乐之中。八年多的多方探索,四年多的辛勤提炼,这对他们,不但是意志、学识和科学态度的严格检验,同时,也是对身体健康的严峻考验。四年多繁重的脑,体力劳动中,他们经受了多少风寒、烟呛、雨淋的侵袭啊1现在,镭,终于提炼出来了,巨大的幸福和喜悦一齐涌上心头。

  镭的发现和提炼成功,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意义十分重大。镭是一种极少见的金属元素,它能自发地放出不可见的射线,科学上叫做放射性元素。由于这种元素的自发放射性,可以使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这种“能”即是原子能。镭的发现,宣告了原子时代的开始。因而,有人把居里夫妇称为“镭的父母”,并推崇他们为“原子时代的先驱者”。

  居里夫人,由于在科学事业上的巨大贡献,获得了科学界的崇高声誉,曾先后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在世界上所有科学家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至今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晶体三级管和发现BCS理想论、超导理论,分别在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七二年两次获诺贝尔奖。另一位就是居里夫人。一九O三年因为她与居里先生合作而提炼出纯镭的成功,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九一一年,为了表彰她发现镭和镤两种新元素,并对放射性元素研究的新的重要成就,又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并获得了巨大成就。她既是近代科学发展史上的骄傲,也是世界广大妇女的骄傲。

  居里夫人所以能对人类科学事业做出如此重大贡献,首先,与她具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和高尚情操密不可分。居里夫人是个毅力十分顽强的人,她勇于克服各种困难而刻苦勤学。她本是波兰人,名玛丽,一八六七年生于华沙。她父亲是个很勤奋的中学物理教师,对子女教育十分认真。在她父亲影响下,玛丽从小热爱科学。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时间里,她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毫不追求物质享受。在她获得巨大科学成就后,仍不为名誉地位所迷惑,始终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事业上,奋进不息。其次,居里夫人注重体育锻炼,身休强壮,精力充沛,因而能承担起繁重的工作和劳动。特别是她所研究的镭,是放射性很强的有毒物质,她在四十年科研工作中,长期接近镭,有时为了证实镭在医学上治疗肿瘤的作用,还用自己的胳膊来进行实验,因此,她的健康必然受到损伤。由于放射线的刺激,她的眼睛生了一层眼翳,为了恢复视力,继续工作,在八年中她开了四次刀。她还患了耳鸣症,耳朵里常常觉得有强烈的叫声。但她总是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直到晚年,仍坚持科学研究,著书立说,而且工作效率很高。在她晚年的十年里,仅为镭学科学院写出的论文报告,就有三十一种。直到一九三四年她六十七岁去世以前,从未停止过工作。居里夫人的一生实践,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在事业上做出贡献,不仅需要才学,而且也需要有一副健壮的体格。
 
2. 她非常喜爱舞蹈

  大家在一些电影或者剧院舞台上,都曾看到一些舞蹈场面。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集体舞。有的轻歌漫舞如彩蝶穿花,仙女驾云;有的则异常激烈,或劈刺、械斗,或旋转、腾跃。我们常常为演员那健美的体魄和高超的运动技巧赞叹不绝。舞,也确实是一种兼有艺术和体育之美的活动。就是在平常生活中,健康的舞蹈,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有益的活动。

  玛丽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跳舞。在玛丽所生活的年代里,波兰的舞蹈很欢快,形式多种多样,运动量也较大。玛丽舞蹈技巧较高,因而朋友们常常喜欢邀她一起跳舞。后来,还流传下一些她跳舞的故事:玛丽十岁时进入雪科西卡女子小学读书,同学中数她年纪最小,个子又最矮,所以她的课桌安排在紧靠教师讲台的第一排。上课时,她仰着脸,闪忽着一双有神的眼晴,听课非常认真。下课休息时,她常常第一个跑出教室,参加体育活动。她穿着深蓝色的绒布制服,金黄色的卷发用丝带编成小辫,和同学们拉成个圆圈,边唱边跳,就象一只小蝴蝶似地飞来飞去,非常活跃。

  玛丽在十四岁时进入华沙公立女子中学。当时波兰政府是在俄国沙皇统治下。波兰人民多次起来进行推翻沙皇统治的斗争,都在沙皇残酷的镇压下失败了。沙俄为了加强对波兰的控制,勒令学生在学校里不准讲波兰话。玛丽对此极为愤慨,时常为祖国丧失主权而痛苦流泪。一八八一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俄国革命党人刺死。消息传来,学校里的俄国教员一个个哭丧着脸,穿上丧服给沙皇带孝。玛丽却兴奋难抑,情不自禁地拉着同学卡霞跳起舞来,她们疾风般地旋转着,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正在这时,有个俄国女教员突然走进教室,见此情景,十分震怒,当即呵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还敢跳舞!”玛丽与卡霞开始一愣,停住了脚步,接着玛丽便挺胸走上前去,从容地说:“先生,我们年轻人需要娱乐和运动,这是天天不可缺少的呀!我的爱好,先生您是知道的。”说完,她们俩又跳起那更加欢快热烈的波兰民间舞蹈来。站在门口的俄国教员,气得脸色煞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灰溜溜地走掉。对于玛丽的这种勇敢无畏的反抗精神,同学们都很钦佩。同时,玛丽是个跳舞能手的声誉,也很快在学校中传开了。

  玛丽在十六岁那年,到加里西亚边境地方一位堂叔家里作客。堂叔有三个女儿,每星期都有许多客人到家里来,经常开跳舞会,这使玛丽非常高兴。在舞会上,她打扮得非常漂亮,舞蹈又跳得极好,无论男女青年都愿意约她跳舞。舞蹈间歇时,一些朋友围在她身边,问长问短,夸奖她的舞蹈技巧。玛丽认真地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大家。她说,我爱舞蹈,不单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运动,为了健身。在那段日子里,每有舞会,玛丽总是和堂姐妹们高兴地应邀参加。一次,她参加一个青年狂欢晚会,在会上舞得非常起劲。跳啊!跳啊!突然,她的堂妹发现玛丽舞姿有些异常,身子不时摇摆。晚会结束回到家里,堂妹拿起她那双紫色羊皮薄底鞋一看,原来有一只鞋的鞋底已经磨透。两人瞧着那只皮鞋,不由得搂抱在一起,笑得前仰后合。
 
3. “女骑士”的漫游

  玛丽在她父亲的影响下,一向比较重视身体健康。一八八三年,玛丽中学毕业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她获得了金质奖章。她本来可以接续去考大学,或者去找工作,但是,她和她父亲都认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和工作。于是她毅然决定到乡下去休假一年。

  玛丽先到了斯伏拉地方的亲戚家。这里景色宜人。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绿色的草原。河水环绕着村庄静静地流过,白杨垂柳掩映着长长的堤岸。真是风景如画。玛丽一到这里,便十分愉快。接着她又到柴微比址去,她的一位远房叔父住在那里。叔父养了五十多匹马,玛丽就借来一副马鞍,开始学习骑马。起初,常常从马上摔下来。亲属们怕出危险,都劝阻她,可是她非要练下去不可,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她说,练习骑马和演算数学题一样,开始总是不熟练的,只要坚持练下去,就能掌握。当她很快掌握了骑术后,就随心所欲地在草原上驰骋起来。亲友们非常惊喜地说:“看,我们又增添了一位女骑士。”有一次,玛丽跃马登上山岗,远眺巍峨的喀尔巴阡山,只见峰巅白雪覆盖,山腰间白云缭绕,山脚下森林绵延,郁郁葱葱。她驻马凝视,情驰神往,恨不得扬鞭飞马,跃上顶峰。她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的一生中,要算这个时期是最快乐的。”

  很快,一年时间过去了。十九岁的玛丽又回到了华沙。她的父亲原打算将多年省吃俭用,积蓄下来投入一家工厂的一份股金,用来供女儿读书。但未料到,这家工厂破了产,股金收不回来。玛丽无钱进大学,只好到离华沙一百公里外的斯池初基地,给人当家庭教师。主人家有一个花园,环境很安静。玛丽常常在这里散步、做操,有时还同孩子们在这里做游戏。经过一段锻炼,她身体壮实,脸色红润,精力充沛。她除了做家庭教师工作外,还天天在图书馆里读书,并且还大旭地招来十几个农家孩子,教他们讲波兰话,还用波兰语讲历史。她感到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在这个时期,她不仅得到了休息,锻炼了身体,而且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以后求学做好了多方面准备。
 
4. 别具一格的婚礼

  玛丽在二十六岁时,经朋友介绍认识居里,二十八岁那年与居里结婚。玛丽在当家庭教师时,曾经谈过恋爱,但很快就结束了。那次的教训,使她深切感到,过早地谈恋爱,既损耗精力,妨碍学习,又影响健康。于是,从那儿以后,她决心克制自己,全身心地投人学习。

  玛丽当了五年的家庭教师后,于一八九一年到法国巴黎进入了索尔本区的一个理学院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很勤奋,成绩非常出色。起初她住在姐夫家。这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但每天客人多,环境嘈杂,不利于学习和休息。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阁楼,过着最简单的生活。阁楼顶上有一扇倾斜的老虎窗,向外只能看见一小块天空。家俱只有一个铁床、一张椅子、一个脸盆、一盏煤油灯和一个水桶。她每天都要到楼下用水桶拎水到楼上来。她在穿戴上也力求朴素,不事打扮。这时,占据她全部身心的只有两件事:学习和锻炼身体。从住处到学校有一段路,她经常是跑去跑回,把这看作是每天必修的体育项目。她那仪态非凡的外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引起不少人的注目,但她尽力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读书。她对成绩优秀的两个男同学佩英和查理麦英印象很好,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法国科学界著名的人物。但同他们接触和谈话,也只谈些学问上的事,从来不谈爱情。她在学习之余,稍挤出些时间,就兴致勃勃地去郊外野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一八九三年夏天,玛丽大学毕业,考了第一名,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名衔。第二年夏天,又得了算学学士。就在这一年,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在市立理化学校担任实验室主任的居里先生。恰巧,当时玛丽接受了一个委员会交给的一项科研任务,需要到这个实验室去做实验。她和居里先生在实验室共同工作中,互相帮助,彼此爱慕。直到这时,玛丽才算解除了戒规,让爱情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领域。彼埃尔。居里,身材高大,为人庄重、文雅。他从不高声或者急躁地说话,做事很有条理。居里对玛丽的刻苦于学业、身体健壮、性格朴实淳厚等长处很满意,觉得她正是能互相合作,有益于事业的意中人。当时居里已三十四岁。别人都说,他俩真是志同道合的天生一对。一八九五年七月,他们终于在巴黎近郊举行了婚礼。婚礼很节俭,既没有摆酒席,也没有举行宗教仪式;既没有制作新家俱,也没有买新式衣服,只用亲友们送来的贺礼钱,买了两辆自行车。结婚那天,新郎和新娘都穿上适于运动的服装,头上带上草笠,各自推出一辆自行车来到院子中间,被参加婚礼的亲友们围拢起来,举行了个“自行车旅行剪彩”仪式。大家恭贺他们新婚之喜,然后由双方老人宣布蜜月旅行开始。就这样,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居里夫妇兴高采烈地蹬上自行车,向一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疾驰而去。他们并排前行,真好似一对雄鹰,展翅飞向辽阔的蓝天。


1707456574533.png



  居里夫妇在自行车旅行中,逢山爬山,遇水游泳,饱受了日光、空气,河水的锻炼。他们度过密月回到巴黎时,身体更健壮了,黑里透红的脸庞,闪烁着青春健康的美。亲友们目睹这一切,都对这种别具一格的婚礼十分赞赏。后来在巴黎,有不少青年知识分子也模仿这种办法。至今在法国也有影响,一九七九年有一对法国青年安娜和米歇尔。科内卡尔特结婚,就举行了一次自行车环球旅行的婚礼。
 
5. 他们为什么要化装

  居里夫妇志同道合,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在科研道路上,他们携手前进;在锻炼身体方面,他们互相关心,兴趣相同。他们经常一起骑自行车到郊外野游,从事各种体育活动。

  可是,在居里夫人四十来岁时,却发生了一个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几乎看不到他们夫妇从事文体活动了,有时连人影都见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们每次外出锻炼之前,先要在家里化装。居里先生换上粗布衣服,戴上个草帽。居里夫人穿上连衣裙,头上围条布头巾。走到外面,连最熟悉他们的亲戚朋友都很难认出来。乍一看来,以为是一对老农哩。

  他们外出锻炼为什么要化装?因为居里夫妇自从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以后,震动了世界,很快成为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这就给他们带来了麻烦一一新闻记者不断地采访他们,报纸上登载他们的照片,戏院里还上演了以他们事迹为内容的新戏。某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也把能同居里夫妇交往作为一种荣耀。素来不羡名利的居里夫妇,只想踏踏实实地钻研科学和做些有益于健康的体育锻炼,对于出头露面的社会交往很感厌烦。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他俩不得不化装进行活动了。经过化装,谁也认不出居里夫妇,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出入巴黎。这样,居里夫妇又可以平静地在林荫道上散步,到郊外野游,去河边钓鱼或游泳了。居里夫人很喜欢在澄澈清凉的深水里游泳,仍象年轻姑娘时一样,不但游得姿势优美,而且可以在水中游好长时间。有两位巴黎记者很长时间找不到居里夫妇,十分着急,于是,在一个休息日,就干脆跑到居里夫妇家等着。化装成农夫、农妇样子的居里夫妇,傍晚回到家里后,两个记者见他们风尘仆仆、汗流满面,以为他们是居里家的仆人,就上前问:“请问,居里夫妇到什么地方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居里夫人已经看明了这两个人的身份和来意,就笑了笑说:“他们出外野游,已经回来了,你们没有见到吗?那就先请到屋里坐吧!”这两位记者进到坐下,一边抽烟,一边静候。不一会儿,居里夫妇换装后从卧室走了出来。这时,两位记者才惊愕地发现,原来刚才的“仆人”,正是居里夫妇。两位记者连忙上前握手道歉。居里夫人笑着说:“不,不,是我们应当向你们道歉,不过,这也是你们逼得我们不得不化装演戏啊!”说罢,大家便哄然大笑起来。
 
6. 最宝贵的遗产

  一九o四年,居里夫人遇到了极大的不幸她的丈夫居里先生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但居里夫人坚强地承受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她决心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继续沿着他们夫妇所热爱的科学研究的道路前进,并要抚育孩子健康成长,把毕生精力献给为人类造福的事业。在继续进行放射性元素研究中,居里夫人很需要一克镭。她原先提炼出来的镭,都献给巴黎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了。当时买一克镭,需要十多万美元,她买不起。一天,一个名叫麦洛奈的美国女记者问居里夫人;“如果拿世界上所有东西任您选择,您最愿意要什么?”居里夫人柔和地说;“我很想有一克镭进行科学研究。我不能去买它,因为它太昂贵了。”美国妇女界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就募捐了这笔钱,购买一克镭赠给居里夫人,以表敬意,并决定由美国总统在白官主持赠礼仪式,请居里夫人于一九二一年亲自赴美参加这个隆重仪式。在授礼前的一个晚上,居里夫人看到赠送书上写着,“这克镭的使用权完全归居里夫人个人。”她当场声明:“这个赠送书必须改变一下,这克镭代表一大笔钱,是全美国妇女心意的体现。这礼物不应归属于我个人,而应当归属于科学本身。”她还说;“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如果这克镭归我私有,我死后,必定作为遗产留给我的两个女儿,这不妥当。”她要求聘请一位律师来,立刻写成字据,说明这一点。当时在场的人,无不被居里夫人的思想境界所感动。但考虑到时间已经很晚,当天修改来不及,想等到授礼后再补办手续。可是居里夫人不同意,她坚持这件事必须当天晚上办妥,明天才可以正式受礼。无奈,只好连夜找来律师,办妥了这张证明书。

  居里夫人为什么坚决不给两个女儿留下财产?她到底要给女儿留下什么遗产呢?我们来看看她后来的言行就会明白。居里夫人说:“贫穷固然不好受,但是过富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不给女儿留下财产,但却十分注重两个女儿的身体健康。她认为,能培育孩子有一副健美的体魄,为人类幸福事业做贡献,这是任何物质财产都无法比拟的宝贵遗产。这种认识,与她父亲的影响,与她自身的经历都有密切关系。居里夫人的父亲是个清贫一生的中学教员,他没有给儿女留下财产,却教导女儿走上正路。居里夫人自己也是靠做家庭教师积下的一点钱求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过许多曲折道路,终于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在切身经验中,她认为对于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是道德品质和学识。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绮瑞娜和艾芙,从小就在母亲指导下注重锻炼身体。每天功课学完后,不管天气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居里夫人总要带着两个女儿一同去散步,时常走得很远。有时居里夫人还同女儿一起在郊外做游戏,看绮瑞娜拿着网兜追捕蝴蝶,艾芙在后边追赶着。居里夫人在自己旅游、游泳时,也经常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有时还露宿野外,甚至还让孩子单独穿越森林,以锻炼她们的胆量。她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锻炼身体,在自己家的花园里架设了一套联合器械,有秋千、竖绳、悬钩和吊环,既可攀登又可打秋千或荡绳。由于两个女儿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身体长得都很结实,在学校里还被选拔为体操运动员。孩子们还常常从学校带回比赛成绩优秀的奖状。

  绮瑞娜和艾芙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她们不但努力钻研科学和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而且能刻苦锻炼身体,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后来,两个女儿分别在科学和艺术事业方面都有所作为。绮瑞娜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她和她的丈夫约里奥。居里一起,在“人工放射性”科学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科学发现,因而也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艾芙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有着比较高的造诣。后来,艾芙在评价母亲对她们的教育时说:“母亲竭力帮助我们,有一点是非常成功的:她女儿们的健康灵活的身体,以及对于运动的爱好,都是由她而来。这就是这个聪明而极宽厚的好人,在这方面最大的成功。”究竟要为儿女后代留下什么?是特权和物资财富呢,还是刻苦勤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及健康的身体呢?前者往往使人碌碌无为,甚至堕落;后者,才能造就出有为的一代新人。这就是居里夫人的认识和经验,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
 
十二、一个人的成就等于……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锻炼身体的故事


1707534721414.png
 
1. 灿烂的科学巨星

  “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

  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他一生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从不希求坦途和侥幸,而是面对艰难险阻,坚持勤奋治学,勇攀高峰。他是个敢于在科学道路上开顶风船的勇士。

  提到爱因斯坦,了解现代科学的人都会立即想到“相对论”,因为这是他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十七世纪,牛顿建立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力学体系,从此,牛顿力学在物理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牛顿力学又是建筑在时间的绝对性和空间的绝对性基础上的。但是这种似乎毫无疑间的绝对时空观,到了十九世纪末叶,在一些新的实验面前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当时发现光速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即每秒三十万公里,并且这个速度同光源的运动无关。这同牛顿力学的速度相加定理,显然是直接矛盾的。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要承认光的传播定律就得修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进而修改牛顿的力学体系。这就使当时的大多数物理学家进退两难,陷入迷惘和混乱。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爱因斯坦知难而进,“专门选择了木板最厚的部分钻孔”。经过他艰苦努力,终于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时他才二十六岁。

  在一九五年,爱因斯坦在三个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光效应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这三项成就中的任何一项,就足以使一个人在物理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爱因斯坦却在半年中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这在自然科学史上,可以说是没有先例的。一九一五年,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相对论”的提出,不仅使过去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难题得到解决,而且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为四十年代开始的原子能利用打下理论基础,又是近代天体物理和宇宙论的重要理论依据。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是极其辉煌的。因而,英国有位学者曾说:“列宁和爱因斯坦是分别代表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当代两个伟人。”

  也许有人以为,那些卓有成就的大科学家都是关在研究室里,成天摆弄仪器,死抠书本,兴趣单调的人。其实不然。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丰富多彩,精神世界象海洋一样广阔。列宁有句名言: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就是个很会休息又很会工作的人。爱因斯坦所从事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工作,几乎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而且没有什么名人指导。这在科学史上没有先例。他能在学习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从事多种文体活动,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他非常喜爱音乐艺术,是位熟练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热爱登山旅行、骑自行车、游艇,散步等运动。他越是在学习和研究工作紧张的时刻,越是注重进行必要的文体活动。有些看到爱因斯坦工作情况的人,对于他那拚命工作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感到吃惊,甚至说他工作时简直象一个疯子。其实他这种惊人的精力,正是坚持运动锻炼和合理休息的产物。
 
2. 既爱动脑又爱文体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诞生在德国北部的乌尔姆城。父亲是个电气工程师,经营一家电气工场。爱因斯坦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到慕尼黑。在这座大城市里,他度过了童年。爱因斯坦从小就勤于思考。在他五岁时,有一次父亲拿着一个小小指南针逗他玩,他看到不管盒子怎么转动,指南针永远指着一个固定方向。这使他十分惊奇而又激动,他详细地琢磨了很久,突然说;“我看这根针一定有个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小时他还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正在跟着光线跑,并且努力去赶上它,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后来,年迈的爱因斯坦自己认为,相对论的发现就是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启发。

  爱因斯坦十二岁时进入路特波尔中学。他在学习中从不死记硬背,而愿意独立思考。他常常向老师提出新问题,老师有时也答不出。在几何考试中,他有时使用了学校课程中根本没有学过的解答方法,使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不仅勤于思索,而且喜爱文体活动,在音乐和体育活动中显得很聪敏、灵巧。他对那些生动活泼的体操运动和音乐颇感兴趣。他经常和同学一起练习跳木马,有时摔倒了也毫不在乎,继续练习。爱因斯坦小时候就喜欢拉小提琴。在他七周岁时,他母亲曾把一把小提琴作为生日的礼物送给他。他到十几岁时,就能单独演奏大音乐家莫扎特的奏鸣曲了。有一次他对别人说:“你知道莫扎特的曲子有多么优美,多么温柔,多么热情吗?假如不知道的话,那么就让我演奏一只降B调奏鸣曲给你听听。”他显然是陶醉在音乐艺术中了,他的演奏是那么认真而有感情。有人说他有音乐天才,但他并不想当个音乐家。他这样热衷于音乐,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感和休息脑力的好方法。

  爱因斯坦十五岁时,全家离开了德国来到意大利。后来,他去瑞士求学,考入苏黎世工业大学。由于经济困难,想找个家庭教师工作,但由于他是犹太人,没有人聘请他。两年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一个固定职业。在这期间,他坚持学习和研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

  爱因斯坦勤于思索,而且他思考问题时精力的集中,简直达到惊人的程度。有一次他爬上一架梯子去换一幅挂在墙上面的画,他站在这梯子上,突然陷人沉思。由于集中精力思考物体垂落问题,以致于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竟从梯子上摔落下来。跌到地上后,他竟然忘了疼痛,仍然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想下去:我为什么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在运动着啊。

  爱因斯坦是个惜时如金的人。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从柏林斯普里河的一座桥上走过。当时正下着小雨,他看见一个人慢慢地在桥上踱来踱去,好象根本没有理会到天在下雨。接着,又见他停住脚步,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纸条,伏在桥栏杆上急匆匆写了些什么。一阵风吹来,宽沿帽下露出了一簇浓密的头发,这才看清原来是爱因斯坦。他的衣服已经被雨淋湿了。这位朋友喊了他一声,他才象从梦中醒了过来,笑着向朋友解释说,他正在等一个学生。接着他异常兴奋地对朋友说:“我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个时间,正好我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张被雨淋湿了的纸条卷起来,放进内衣口袋里。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是多么珍惜时间。可是正是这位惜时如金的人,竟舍得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搞文体活动。爱因斯坦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散步、弹钢琴或拉小提琴,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出外野游或划船,这已成为习惯,成为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他对于文体活动的爱好,绝不是单纯从兴趣出发。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够用来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可以说是个常数,但是,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却是一个变数。单纯地从时间上去追求是不明智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个较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而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必须要求有个清醒的头脑。这就是他坚持天天从事适当文体活动的原因。有一次,集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些劳累,他竟用二十几天时间去瑞士东部的昂加地纳地方旅行。他兴致勃勃地爬山、游水、野宿。回家后,又精力充沛地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
 
3. X=A+B+C

  爱因斯坦曾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我发现一个秘诀公式,它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出来,即X=A+B+C。X代表成就,A代表劳动,B代表休息和娱乐,C代表少说废话。在这里,爱因斯坦把劳动和休息并列放在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位置上。他把珍惜时光和少说废话,作为在科学事业上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的这个秘诀公式,是他长期学习和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他经过很多实践所证实了的。

  为了取得成就,他拚命学习。他在大学学习时期,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了一张书目,有计划地制定了本月、本学期、本年度的课外阅读进程表,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前人积累下的科学知识。但是他在学习中,从不生吞活剥,总是尽力找出能够把自己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其他部分抛掉。

  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期间,曾组织一个自称为“快乐学院”的团体,由五名学员组成,其中有工程师意大利人米开朗罗。别索和获得学位的保尔。加比赫特等人。他们还把这个“快乐学院”称作“奥林比亚”科学院,“奥林比亚”是希腊传说中诸神云集的一座圣山。他们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取自由快乐的意思。快乐学院是个业余讨论会,他们几个人定期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大家推选爱因斯坦当“院长”,他却谦虚地说,我是通讯院土。他们常常聚集在古拉斯姆街四十九号爱因斯坦那间狭窄的斗室里,开展讨论。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他们以古代哲人伊壁鸠鲁的“欢乐的贫困是美事”为信条,相互共勉,努力探索科学。他们的讨论会很特别,在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辩论中,时断时续,时常将学习讨论同音乐会、体育锻炼活动交替进行,这也是自称为“快乐学院”的一个原因。有一次,快乐学院例会讨论哲学家休谟的一篇论文,大家争辩不休,屋里气氛很紧张。这时爱因斯坦站起来说:“朋友们,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现在该听一听我的小提琴独奏表演了。”于是,他操起小提琴演奏起莫扎特的曲子来。优雅的乐曲把这群青年人带入畅想的意境。过了一会,他们又讨论起来。当大家又有些疲倦时,另一个学员又吹起了长笛,顿时屋内一片欢乐,个个精神振奋。有一次,他们学习和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后,爱因斯坦提议应当休息一下了,便带领伙伴们徒步上伯尔尼南面的古尔金山,兴致勃勃地迎接日出。爱因斯坦拄着手杖,快速爬山,虽然有些气喘,两腿也有些酸疼,但是头脑清醒,精神格外振奋。夜晚,满天星斗的美景使他们心情愉快。在晨曦前,他们到达山顶,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太阳的出现。

  “快乐学院”的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几年如一日。这群青年的进步都很快,其中造诣最深的要算爱因斯坦了。他从一个天资并不高的青年,很快变成一个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快乐学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将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恰当地交替进行,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也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爱因斯坦在一九零五年紧张地进行相对论的研究过程中,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他的夫人曾经如实地将这段生活情况告诉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她说,爱因斯坦有一天吃完早饭后对她说:“亲爱的,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说完这句话,他喝了些咖啡,就开始弹起钢琴来。他弹弹、停停,猛地弹了几个音符后,又自言自语地重复说;“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就这样,他叨叨咕咕地在钢琴边弹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到楼上的书房去了,并叫我不要打扰他。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在书房里足足呆了两个星期,这期间他定时下楼散步、弹琴。后来有一天,他十分激动地将写满了字的几张纸放在桌子上,原来那就是“相对论”论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