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11/09
- 帖子
- 1636
- 获得点赞
- 519
- 声望
- 113
农作物或者花朵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样,节气至则挂果/花开,而不是死板地看时间。当节气比往年晚来时,冬眠动物醒来的时间也会推迟。地球上的人和动植物都是生命,生物节律底层机制是一样的。如果自然界的时间发生尺度伸缩,那么身体节律的时间尺度也是一样的同步受到影响,因此,人体经络气的运行的基本时间单位不能依靠原子钟的时间概念,而是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变化。这有点类似中医里面的同身寸的概念,而不用绝对多少厘米。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公转速度并非均匀,所以在不同月份,一天的时间最大会有二十多秒的差别。如果强行将这些误差平均化到一年各个日里面,会导致数百上千年长久下去累积巨大误差,由此产生计时法就不再准确了。古代因为这个问题导致历法需要每隔数百年就要翻修,否则农民会错过播种时节,甚至出现七月份变为冬季的谬误。
日晷依据太阳高度测量时间,但实际上连续正午之间的时间差,不仅在不同纬度有区别,在同一纬度不同年月也略有区别。铜壶滴漏计时利用水漏原理计算时间,但液面高度不同,水流速度也会改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人用逐级嵌套方法得到较为精确的均匀流动速度。因此,滴漏使用的是重力加速运动的某种线性化,只要重力加速度不变(即纬度不变),那么刻漏给出的多少刻的时间就不会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严格来说日月潮汐力会影响水流,但比较小)。
漏刻的时间最为客观,所以那些基于天文的时间(用日晷、二十八宿等给出的时间)统一应该用刻来换算比较准确。人体经络时间按照天人相应,与天文时间相关,不是客观量,因此不能在不同天文时间之间相互换算而要有个客观的中介。用漏刻做实验测量,显然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公转速度并非均匀,所以在不同月份,一天的时间最大会有二十多秒的差别。如果强行将这些误差平均化到一年各个日里面,会导致数百上千年长久下去累积巨大误差,由此产生计时法就不再准确了。古代因为这个问题导致历法需要每隔数百年就要翻修,否则农民会错过播种时节,甚至出现七月份变为冬季的谬误。
日晷依据太阳高度测量时间,但实际上连续正午之间的时间差,不仅在不同纬度有区别,在同一纬度不同年月也略有区别。铜壶滴漏计时利用水漏原理计算时间,但液面高度不同,水流速度也会改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人用逐级嵌套方法得到较为精确的均匀流动速度。因此,滴漏使用的是重力加速运动的某种线性化,只要重力加速度不变(即纬度不变),那么刻漏给出的多少刻的时间就不会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严格来说日月潮汐力会影响水流,但比较小)。
漏刻的时间最为客观,所以那些基于天文的时间(用日晷、二十八宿等给出的时间)统一应该用刻来换算比较准确。人体经络时间按照天人相应,与天文时间相关,不是客观量,因此不能在不同天文时间之间相互换算而要有个客观的中介。用漏刻做实验测量,显然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