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厚叶算盘子
[拼音]hou ye suan pan zi
[药名]厚叶算盘子
[别名]大洋算盘,水泡木
[基源]为大戟科算盘子属厚叶算盘子的根和叶。
[学名]Glochidion dasyphyllum K. Koch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20~1800m的山地林下阳处湿土上或河边灌木丛中。
[性味]性平,味涩、微甘。
[功能]收敛固脱,祛风消肿。
[主治]①根用于风湿骨痛,跌打肿痛,脱肛,子宫下垂,白带,泄泻,肝炎。②叶用于牙痛。
[用法]内服煎汤根15~30克。外用叶煎水含漱。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
厚叶算盘子.jpg
 
最后编辑:
[植物]毛果算盘子
[拼音]mao guo suan pan zi
[药名]漆大姑
[别名]漆大伯,毛漆,杨漆姑婆
[基源]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毛果算盘子的枝叶。
[学名]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 ex Benth.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阳处灌丛中。
[性味]性平,味苦、涩。
[归经]胃经,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
[用法]内服煎汤5~15克。外用煎洗、捣敷或研末敷。
[应用]①漆树过敏,水田性皮炎,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荨麻疹,湿疹:漆大姑鲜叶或干叶,煎水外洗。②急性肠胃炎,痢疾,脱肛,牙痛,风湿性关节痛:毛果算盘子全株15~30克,水煎服。③烧伤,湿疹:漆大姑鲜叶,水煎外洗。或用根研末撒布创面。④肠炎,痢疾:漆大姑干根30~60克,水煎服。
[附注]毛果算盘子的根亦供药用,习称漆大姑根。性平,味苦、涩。归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能。治肠炎,痢疾,牙痛,咽喉痛,乳腺炎,皮肤湿疹,烧伤,白带。内服煎汤15~60克。外用煎洗或研末撒。
[考证]中华本草。
毛果算盘子.jpg
 
[植物]算盘子 ☆
[拼音]suan pan zi
[药名]算盘子根
[别名]野南瓜,柿子椒,算盘珠
[基源]为大戟科算盘子属算盘子的根。
[学名]Glochidion puberum ( L. ) Hutch.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性味]性凉,味苦,有小毒。
[归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牙痛,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腰痛,疝气,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水熏洗。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痢疾:算盘子鲜叶15~21克,捣烂,冲开水炖服。②下痢脓血:算盘子叶,焙干研末,每次6克,茶调送服。③黄疸:算盘子叶60克,炒大米30~60克,水煎,不拘时服。④白浊,白带:算盘子茎叶酌量,内服外洗。⑤咽喉肿痛:算盘子鲜叶30~60克,煎汤调蜜频咽服。⑥痢疾:算盘子根及茎,煎水和白糖服。⑦久咳不止:算盘子根半斤,炖猪蹄吃。⑧睾丸肿大:算盘子根30~60克,同瘦猪肉炖汤服。⑨月经停闭:算盘子根30克,蒸烧酒吃。⑩四肢关节疼痛:鲜算盘子根及茎40~50克,洗净切碎水煎或和猪蹄节炖服。
[附注]算盘子的枝叶亦供药用,习称算盘子叶。性凉,味苦、涩,有小毒。归大肠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能。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发热,咽喉肿痛,痈疮疖肿,漆疮,湿疹,虫蛇咬伤。内服煎汤6~9克,鲜品30~60克,或焙干研末或绞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考证]中华本草。
算盘子.jpg
 
[植物]黑面神 ☆
[拼音]hei mian shen
[药名]黑面叶
[别名]鬼画符,田中逵,蚊惊树
[基源]为大戟科黑面神属黑面神的嫩枝叶。
[学名]Breynia fruticosa ( L. ) Hook. f.
[采制]全年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
[性味]性凉,味微苦,有毒。
[归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祛湿,活血解毒。
[主治]腹痛吐泻,湿疹,缠腰火丹,皮炎,漆疮,风湿痹痛,产后乳汁不通,阴痒。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撒。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疔疮:黑面叶捣烂敷患处。②乳管不通而乳少:黑面叶捣烂,和酒糟、蜜糖服。③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黑面叶煎水洗或鲜叶捣汁涂。④烂疮:黑面叶30克,半边莲15克,墨旱莲6克,捣烂敷。⑤扁桃体炎,咽喉炎:黑面叶根15~30克,水煎服。⑥白浊:黑面叶根30克,煎水冲蜜糖服。⑦鹤膝风:黑面叶根120克,松节30克,浸好酒2斤。每日服2次,每次服15~30克。同时用药酒擦患处。
[附注]黑面神的根亦供药用,习称黑面叶根。性寒,味苦。有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功能。治头面热毒,扁桃体炎,热泻,漆疮。内服煎汤4.5~9克,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黑面神.jpg
 
[植物]木油桐 ☆
[拼音]mu you tong
[药名]桐油
[别名]千年桐,皱桐
[基源]为大戟科油桐属木油桐的种子所榨出来的油。
[学名]Vcmicia Montana Lour.
[采制]果实成熟时采收,经热压加工提炼而成的植物油。
[生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和沟旁,亦有种植。
[性味]性寒,味甘、辛,有毒。
[功能]涌吐痰涎,清热解毒,收湿杀虫,润肤生肌。
[主治]喉痹,痈疡,疥癣,臁疮,烫火伤,冻疮,皲裂。
[用法]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应用]①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到痊愈为止。②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③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④冻疮皲裂:桐油1碗,头发1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⑤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
[备注]同属植物油桐的种子油亦作桐油入药。
[考证]中华本草。
木油桐.jpg
 
[植物]油桐 ★
[拼音]you tong
[药名]油桐子
[别名]罂子桐,虎子桐,百年桐
[基源]为大戟科油桐属油桐的种子。
[学名]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其堆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性味]性寒,味甘、微辛,有大毒。
[功能]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
[主治]风痰喉痹,痰火瘰疬,食积腹胀,二便不通,丹毒,疥癣,烫伤,急性软组织炎症,寻常疣。
[用法]内服煎汤1~2枚,或磨水或捣烂冲。外用捣敷、磨水涂或研末敷。
[禁忌]孕妇忌服。
[应用]①疥癣:鲜油桐果或鲜油桐叶捣烂绞汁敷抹。②烫伤:鲜油桐果或鲜油桐叶捣烂绞汁,调冬蜜敷抹患处。③锈铁钉刺伤脚底:鲜油桐果或鲜油桐叶和红糖捣烂敷贴。④脓疱疮:嫩油桐果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⑤大小便不通:油桐子1粒,磨水服,大约半粒磨水1两。⑥小儿疳积:油桐根30克,炖猪肉半斤吃。⑦齿龈肿痛:油桐根30克,水煎去渣,加青壳鸭蛋2个同煮,服汤食蛋。⑧臌胀:油桐根、乌桕根各9克,阳雀花根(豆科云南锦鸡儿的根)15克,炖猪肉吃。⑨漆疮:油桐叶煎水洗。⑩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够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
[附注]油桐的根,叶,花,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和种子所榨出的油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油桐根,油桐叶,桐子花,气桐子和桐油&油桐根性寒,味苦、微辛,有毒。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有下气消积,利水化痰,驱虫的功能。治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蛔虫病。内服煎汤12~18克,鲜品30~60克,或研末或炖肉或浸酒。外用捣敷&油桐叶性寒,味苦、微辛,有毒。归肝经,大肠经。有清热消肿,解毒杀虫的功能。治肠炎,痢疾,痈肿,臁疮,疥癣,漆疮,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烧灰研末撒&桐子花性寒,味苦、微辛,有毒。归肺经,心经。有清热解毒,生肌的功能。治新生儿湿疹,秃疮,热毒疮,天疱疮,烧烫伤。外用煎洗或浸植物油内涂搽&气桐子性平,味苦。归胃经。有行气消食,清热解毒的功能。治疝气,食积,月经不调,疔疮疖肿。内服煎汤1~3个。外用捣敷或取汁搽&桐油(参考木油桐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油桐.jpg
 
[植物]山乌桕 ☆
[拼音]shan wu jiu
[药名]山乌桕叶
[别名]红乌桕,野乌桕,红叶山柳
[基源]为大戟科乌桕属山乌桕的叶。
[学名]Sapium discolor ( Champ. ex Benth. ) Muell. Arg.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420~1600m的山坡疏林下或沟谷杂木林中。
[性味]性温,味苦,有小毒。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活血,解毒,利湿。
[主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湿疹,过敏性皮炎,缠腰火丹,乳痈。
[用法]外用捣敷或煎洗。
[禁忌]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应用]①大便秘结:山乌桕根30克,水煎服。②白浊:山乌桕根须30克,猪肉60克,水煎服。③蛇咬伤:山乌桕根30克,枫树叶60克,共捣烂,用糯米水120克,调匀,取汁服。渣敷患处四周。④毒蛇咬伤:山乌桕根30~60克,黑面叶30~60克,水煎冲酒服。⑤青竹蛇咬伤:生山乌桕叶120克,一半生嚼服,一半捣烂敷患处四周。⑥妇女乳痈:山乌桕叶适量,砂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附注]山乌桕的根、根皮或树皮亦可入药,习称山乌桕根。性寒,味苦,有微毒。归脾经,肾经,大肠经。有利水通便,消肿散瘀,解蛇虫毒的功能。治大小便不通,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白浊,疮痈,皮肤湿疹,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内服煎汤3~9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山乌桕.jpg
 
[植物]乌桕 ☆
[拼音]wu jiu
[药名]乌桕木根皮
[别名]虹树,桕树,木蜡树
[基源]为大戟科乌桕属乌桕的根皮或树皮。
[学名]Sapium sebiferm ( L. ) Roxb.
[采制]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山野、村边或溪边。
[性味]性微温,味苦,有小毒。
[归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
[主治]水肿,症瘕积聚,臌胀,二便不通,痈肿疔毒,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2克。外用硏末调敷或煎水洗。
[禁忌]体虚者忌服乌桕木根皮。
[应用]①传染性肝炎:乌桕鲜根30克,加红糖炖服。②疔疮:乌桕树内皮捣烂,加少量冰片,用蛋清调匀外敷。③血吸虫病:乌桕叶9~30克,水煎服,20~30天1个疗程。④湿疹,皮炎: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⑤跌打新伤,遍身疼痛:乌桕鲜根,每次1两,水煎调乌糖服。⑥阴道炎:乌桕枝叶适量,煎水熏洗。⑦蛇咬伤:乌桕鲜嫩叶连幼芽心若干个,捣烂绞汁,取1小杯冲酒服。⑧脚癣:乌桕树叶煎汁洗之,止痒极效。⑨竹木刺入肉: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⑩手足皲裂:乌桕子煎水洗。
[附注]乌桕的叶和种子亦供药用。分别习称乌桕叶和乌桕子&乌桕叶性微温,味苦,有毒。归心经。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治水肿,二便不通,腹水,湿疹,疥癣,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内服煎汤6~12克。外用捣敷或煎洗&乌桕子性凉,味甘,有毒。归肺经,肾经。有拔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能。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内服煎汤3~6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乌桕.jpg
 
[植物]金边红桑
[拼音]jin bian hong sang
[药名]金边桑
[别名]大本金线莲,盘边莲
[基源]为大戟科铁苋菜属金边红桑的叶。
[学名]Acalypha wkesiana Muell. - Arg. var. Marwrginata
[采制]6~9月采摘,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温,味微苦。
[功能]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紫癜,牙龈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咳嗽。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
[应用]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金边桑7~11片,冰糖适量,水煎服;或炖瘦猪肉服。
[考证]福建药物志。
金边桑.jpg
 
[植物]粗糠柴 ☆
[拼音]cu kang chai
[药名]吕宋楸毛
[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
[基源]为大戟科野桐属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和毛茸。
[学名]Mallotus 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
[采制]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入布袋中,摩擦搓揉抖振,擦落毛茸,捡去果实,收集毛茸,干燥。
[生境]生于平原、溪边、山谷的疏林中。
[性味]性平,味淡,有毒。
[功能]驱虫。
[主治]蛲虫病,绦虫病,线虫病,蛔虫病。
[用法]内服研末成人3~6克,小儿1.5克。
[注意]果实上的腺毛有毒,不可过量,以免中毒。
[应用]①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粗糠柴叶煎水外洗或干叶研粉撒敷患处。②绦虫:吕宋楸毛4.5克,咖啡碱2.1克,石榴皮碱0.9克,蓖麻油4.5克,混合装入胶囊,每服1~2克。
[附注]粗糠柴的根亦供药用。性凉,味微苦、微涩。有清热利湿的功能。治急慢性痢疾,咽喉肿痛。内服煎汤15~30克。
[考证]中草药大典&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粗糠柴.jpg
 
[植物]白背叶
[拼音]bai bei ye
[药名]白背叶根
[别名]白背木,叶下白,白背娘
[基源]为大戟科野桐属白背叶的根。
[学名]Mallotus apelta ( Lour. ) Muell. Arg.
[采制]夏、秋挖取,除去须根,洗净后斩成片或短段,晒干。
[生境]常生于山地或丘陵地的疏林下、灌木丛中。
[性味]性平,味涩、微苦。
[归经]脾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祛湿,收涩,消瘀。
[主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胃痛,肠炎,脱肛,淋浊,疝气,子宫下垂,白带,跌打扭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研末、浸酒搽或煎洗。
[应用]①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1星期,取出洗净晒干。每用100克,雄鸡一头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②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③溃疡,皮肤湿疹,跌打扭伤: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调敷治溃疡。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扭伤。煎水外洗治皮肤湿疹。④淋浊:白背叶根25克,茯神20克,茯苓15克,煎水空腹服。⑤子宫下垂:白背叶根600克,米醋两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宿,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⑥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白背叶根50~100克(洗净,切碎),猪肝100~200克,水适量炖服。⑦腰骨闪伤:鲜白背叶根50克,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100~200克炖服。⑧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泻,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根25~50克,水煎服。⑨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白背叶根25~50克,水煎服。⑩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100~150克,水煎服。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如病发则连服数剂。
[附注]白背叶的叶亦供药用,习称白背叶。性平,味苦。归肝经,脾经。有清热解毒,祛湿,止血的功能。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内服煎汤1.5~9克。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白背叶.jpg
 
[植物]石岩枫
[拼音]shi yan feng
[药名]杠香藤,山龙眼
[别名]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
[基源]为大戟科野桐属石岩枫的根和茎叶。
[学名]Mallotus repandus ( Willd. ) Muell. Arg.
[采制]全年采根及茎,切片晒干;夏秋采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
[功能]怯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
[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口眼歪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30克。外用鲜叶捣敷、干叶研末或调敷。
[应用]①关节疼痛:杠香藤枝叶、五加皮、钻地风(虎耳草科)各9~15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石岩枫.jpg
 
[植物]余甘
[拼音]yu gan
[药名]余甘子
[别名]油甘子,滇橄榄,喉甘子
[基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余甘的果实。
[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 L.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盐水浸后,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路旁的灌丛中或疏林下。
[性味]性凉,味酸、甘、涩。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丙缺乏症。
[用法]内服煎汤3~9克,多入丸、散剂。
[应用]①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鲜余甘子果10~30克,水煎服。②哮喘:余甘子20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余甘子煮熟连汤吃。③鱼骨哽喉,河豚鱼中毒:余甘子生吃吞汁。④肠炎腹泻,高血压:油柑根15~24克,水煎服。⑤高血压,支气管炎,胃炎:油柑根15~30克,水煎服。⑥外伤出血:油柑木皮研粉撒敷。⑦湿疹,皮炎:油柑叶煎水外洗。⑧水肿,皮肤湿疹,毒蛇咬伤:油柑叶25~50克,水煎服。
[附注]余甘的根或根皮,树皮和叶亦供药用。分别习称油柑根,油柑木皮和油柑叶&油柑根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脾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的功能。治泄泻,痢疾,黄疸,瘰疬,皮肤湿疹,蜈蚣咬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油柑木皮性寒,味甘、酸。有解毒消肿,收敛止血,杀菌去腐的功能。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内服煎汤3~9克。外用研末敷或煎洗&油柑叶性凉,味甘、微苦。归心经,肝经,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能。治口疮,疔疮,湿疹,皮炎,水肿,高血压,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余甘.jpg
 
[植物]红穗铁苋菜
[拼音]hong sui tie xian cai
[药名]狗尾红
[别名]狗尾红,铁苋菜
[基源]为大戟科铁苋菜属红穗铁苋菜的叶和花。
[学名]Acalypha hispida Burm. f.
[采制]全年采叶,夏季采花,晒干备用。
[生境]常见栽培,为观赏花卉。
[功能]①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②花有止泻的功能。
[主治]①叶用于溃疡病。②花用于泄泻。
[用法]内服煎汤9~15g。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红穗铁苋菜.jpg
 
[植物]守宫木 ☆
[拼音]shou gong mu
[药名]龙脷叶
[别名]天绿香,木枸杞,树仔菜
[基源]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守宫木的嫩叶。
[学名]Sauropus androgynus(L.)Merr.
[采制]全年均可摘取嫩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肺经。
[功能]清热化痰,润肺通便。
[主治]肺燥咳嗽,失音,咽喉痛,哮喘,咯血,大便秘结。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
[应用]①痰火咳嗽:龙脷叶和猪肉煎汤服之。②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气管哮喘:龙脷叶6~12克(鲜品9~30克),水煎服。
[备注]①同属植物龙脷叶亦同等入药。②过量、长期食用或生食守宫木均可导致中毒。
[考证]中华本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守宫木.jpg
 
[植物]土密树
[拼音]tu mi shu
[药名]土密树
[别名]土知母,逼迫子,补锅树
[基源]为大戟科土密树属土密树的根皮和茎叶。
[学名]Bridelua monoica ( Lour. ) Merr.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山地疏林中或平原灌木林中。
[性味]性平,味淡、微苦。
[功能]安神调经,清热解毒。
[主治]①根皮治神经衰弱,月经不调。②茎叶治狂犬咬伤,疔疮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根皮15~30克,茎叶30~60克。外用鲜茎叶捣烂调醋敷。
[应用]①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土密树根皮15~30克,水煎服。②狂犬咬伤:土密树茎叶30~60克,水煎服。③疔疮肿毒:土密树鲜叶捣烂,加醋调敷患处。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
土蜜树.jpg
 
[植物]红背桂 ☆
[拼音]hong bei gui
[药名]红背桂
[别名]红背桂花,叶背红,金锁玉
[基源]为大戟科海漆属红背桂的全株。
[学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生境]通常栽培,园林绿化常见。
[性味]性平,味辛、微苦,有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主治]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煎汤内服3~6克。外用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红背桂.jpg
 
[植物]变叶木
[拼音]bian ye mu
[药名]变叶木
[别名]酒金榕,变色月桂,老来俏
[基源]为大戟科变叶木属变叶木的叶。
[学名]Codiaeum variegatuma ( L. ) Bl.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常见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清热理肺,散瘀消肿。
[主治]肺气上逆症,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硏末调敷。
[考证]新华本草纲要。
变叶木.jpg
 
最后编辑:
[植物]红背山麻杆
[拼音]hong bei shan ma gan
[药名]红背叶
[别名]红背娘,红帽顶树,红罗裙
[基源]为大戟科山麻杆属红背山麻杆的根和叶。
[学名]Alchornea trewioises ( Benth. ) Muell. Arg.
[采制]春、夏采叶,全年挖根,洗净,叶鲜用或根、叶晒干。
[生境]生于路旁灌丛或林下。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膀胱经,大肠经,肺经。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痢疾,热淋,石淋,血尿,崩漏,带下,风疹,湿疹,疥癣,龋(qu)齿痛,褥(ru)疮。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鲜叶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
红背山麻杆.jpg
 
[植物]蓖麻 ★
[拼音]bi ma
[药名]蓖麻子
[别名]杜蓖,红蓖麻,草麻
[基源]为大戟科蓖麻属蓖麻的种子。
[学名]Ricinus communis L.
[采制]秋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多野生,亦有栽培。
[性味]性平,味甘、辛,有小毒。
[归经]肺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消肿拔毒,泻下导滯,通络利窍。
[主治]痈疽肿毒,喉痹,瘰疬,乳痈,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入丸剂1~5克,或生研或炒食。外用捣敷或调敷。
[禁忌]①孕妇及便滑者忌服蓖麻子。②孕妇忌服蓖麻油。
[注意]蓖麻子所含的蓖麻毒素7毫克或蓖麻碱0.16克即可使成年人死亡,儿童口服5~6粒生蓖麻子即可致死。
[应用]①面神经麻痹:蓖麻子,捣烂外敷。②疮疡化脓未溃,淋巴结核:蓖麻子,捣烂成膏状,外敷。③烧烫伤:蓖麻子、蛤粉等份,硏膏,油调涂敷患处。④胃下垂,子宫脱垂:蓖麻子适量,捣烂,做成饼状,贴敷头顶百会穴。⑤疔疮脓肿:蓖麻子20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及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⑥瘰疬:白茎蓖麻根30克,冰糖30克,豆腐一块,开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⑦鹅掌风:鲜蓖麻叶揉软贴患处,干则再易。⑧痈疖已溃:干蓖麻叶热水浸软贴患处,如有鲜叶更好。
[附注]蓖麻的根,叶和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蓖麻根,蓖麻叶和蓖麻油&蓖麻根性平,味辛,有小毒。归心经,肝经。有祛风解痉,活血消肿的功能。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痹痛,痈肿瘰疬,跌打损伤,脱肛,子宫脱垂。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蓖麻叶性平,味苦、辛,有小毒。有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的功能。治脚气,风湿痹痛,痈疮肿毒,疥癣瘙痒,子宫下垂,脱肛,咳嗽痰喘。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剂或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洗或热熨&蓖麻油性平,味甘、辛,有毒。归肺经,大肠经。有滑肠,润肤的功能。治肠内积滯,腹胀,便秘,疥癣疮疡,烫伤。内服10~20ml。外用涂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蓖麻.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