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恶寒是表征的提纲,鄙人认为寒战只是比恶寒程度重,中医治疗还是要从表证来治。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恶寒是表征的提纲,鄙人认为寒战只是比恶寒程度重,中医治疗还是要从表证来治。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石膏之质原为硫养轻钙化合而成,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先辈说石膏微寒,治寒温高热,确是经验之谈。临床生石膏治疗发烧,效果很好。上面老太太忽冷忽热,考虑少阳经往来寒热,我一般治疗都用小柴胡加生石膏汤。说说你加石膏,附子的思路,谢谢指教
在我经验不足的时候也干过一件事,当时那人是怕冷,发热,流清涕,身微汗,我想桂枝汤干下去定好无疑这特马大简单了,结果鼻子有点血了!吓人那,赶紧温病方用起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石膏之质原为硫养轻钙化合而成,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先辈说石膏微寒,治寒温高热,确是经验之谈。临床生石膏治疗发烧,效果很好。上面老太太忽冷忽热,考虑少阳经往来寒热,我一般治疗都用小柴胡加生石膏汤。
恶寒、自汗、浑身酸痛,说明有寒有湿,鄙人考虑太阳变证或者表阴证了,用 桂枝加苓、术、附汤。综合上面老太太的症状,鄙人考虑用 桂枝加苓、术、附汤合小柴胡加石膏汤。 鄙人喜欢用六经辨证,崇尚仲师和胡希恕师,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不知仁兄走的伤寒论六经八纲辩证?还是脏腑辨证? 泌尿系统感染的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属于太阳蓄水证,寒战考虑表证,高热考虑阳明经热。不知道仁兄遇到这类情况是怎么辩证?怎么处理?疗效好吗?
寒战与恶寒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临床中,需将恶寒与恶风、寒战、畏寒相鉴别。
其中恶风、寒战属外感病常见症状,恶风指患者遇风怕冷,避风可缓,较之恶寒为轻,为外感证中恶寒之轻症;寒战是指患者恶寒时伴有战栗,是外感证中恶寒之重症;三者区别是轻重不同。
而畏寒是指患者身寒怕冷,加衣复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的症状,多见于阳虚之证。其与恶寒的区别是发病机理不同,恶寒一般指新病、病程短,多为实证、表证,而畏寒一般指久病、病程长、多为阳虚证、里证,常以加温近火后怕冷能否缓解进行鉴别。
山河:傅青主男科有伤风第一方,可以参考。如遇此症,一剂即已。在我经验不足的时候也干过一件事,当时那人是怕冷,发热,流清涕,身微汗,我想桂枝汤干下去定好无疑这特马大简单了,结果鼻子有点血了!吓人那,赶紧温病方用起来。
先从表里和虚实来分,阴阳并不绝对,我治过不少,阳药用了上火、头晕,阴药下去怕冷、腹泻,这时候不能去绝对化的看阴阳了,分虚实,看开阖,要收还是散,看枯润,是润还是燥。所以这个病先从阴阳二个方面分析,就知病人是阴不足还是阳不足,有二便问题,先查脾肾二脏,溏、后面的思路就清楚了。面色舌像及病史临床表现支持阳的方面不足。怎么办,还用问吗?
欢迎大家探讨
伤寒论是本好书,伤寒法也是好法,但是,不真正弄懂并灵活运用,杀人在顷刻间也。所谓效如桴鼓,杀人无形,反掌之间也。
用伤寒方。不能一剂知,最好不要再用。很可能辨证治法错了。不能一错再错。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看只八个字,这可是中医吃饭的饭碗!
中医基础要经常温习。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传忠录》
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知此六者,则表有表证,里有里证,寒热虚实,无不皆然。六者相为对待,则冰炭不同,辩之亦异。凡初病不即治,及有误治不愈者,必致病变日多,无不皆从病本生出,最不可逐件猜摸,短觑目前。经曰∶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是诚求本之至要也。苟不知此,必庸流耳。故明者独知所因,而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
至若六者之中,多有兼见而病者,则其中亦自有源有流,无弗可察。然惟于虚实二字总贯乎前之四者,尤为紧要当辩也。盖虚者本乎元气,实者由乎邪气。元气若虚,则虽有邪气不可攻,而邪不能解,则又有不得不攻者,此处最难下手。但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斯尽善矣。且常见有偶感微疾者,病原不甚,斯时也,但知拔本,则一药可愈,而庸者值之,非痰曰痰,非火曰火,四路兜拿,茫无真见,而反遗其本。多致轻者日重,重者日危,而殃人祸人,总在不知本末耳。甚矣!医之贵神,神奚远哉!予故曰∶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使果能洞能烛,知几知微,此而曰医,医云乎哉?他无所谓大医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