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素答(三)今三阴三阳,何也?

《热论》不是说什麽一日巨阳(肺)、二日阳明(心)、三日少阳(肝)。
这又是我的想象?
为我的想象提出证据:
逆調論: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
歧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最未一句明显乃上句之注,主要是注释【一水不能勝兩火】而已。
这里的两火,後学解者又归结为君相两火,硬是要得。

整理一下,其前提假设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肺三阳也,肾孤阴也
这里的一二三阳,明显乃编号而已,即少阳第一,阳明第二,巨阳第三;太阴则註定孤独终老矣。
是故不止肝与心为火,肺也为火;然而阴必得命之为水吗?阳必得命之为火吗?
什麽都叫,这样的话,当医工也太容易了吧!还是太难了呢?

一水不能勝火,被改写为一水不能勝火,会否其本意乃【肾水不能胜心火】而已矣?
而其治则不论是针对太阳气衰?还是针对肾水不能胜心火。似乎皆比针对虚无飘渺的君相两火容易得多吧?
前後两者谁更似是算命先生?

太阳气衰,则少阴气盛;而足少阴者肾也,足太阳者膀胱也。此足之六经也。
夫心火盛,则肾水竭;肾水者太阴也,心火者阳明也。此脏之六经也。
两者皆归指於肾,然一者为竭、一者为气盛,两者截然相反;至於何者对症,则留待诸公自评矣!
 
最后编辑:
文接上帖: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
事实上,是人若无不适,以何问病?
是故歧伯之答,病矣!

哈哈哈,被耍了也不知道吧!
应当是第二句乃注释窜入才对,即问的病乃:然不能冻慄,是為何病?
非不凍慄,乃不能知凍慄;那麽治则,当取心火与肾水之说也。

内经原文十二经能更好地说明。
五脏,心为主,输出阳气,肺朝百脉行于诸阳,脾为至阴吸收大部分阳气肾为少阴吸收多余的阳气而藏精,肝者阴之终阳之始,重复气血的循环。五脏是对血液的处理,共同作用保证血液能为全身而用。
肺朝百脉行于诸阳
语意模糊,肺行心之职乎?
心肺合一乎?
再者,心输出阳气,出於何经何典?
此外、有脏腑输出阴气否?

脾吸收阳气?
说脾会吸收阳气,这奇辞怪论,真是神奇。
脾在第二波(还是第三波?)的中医理论裡,将取代肝的位置而成为新贵。
因脾与湿燥相关,而说其能吸收阳气,必误。

先生之言曰:脾为至阴,肾为少阴。
而肝为厥阴而不言厥阴,何邪?
然肺又为至阴,心又为少阴,怎办?
只得闪烁其词啦!

先生之乱,在於不知六经模型之有三种应用也。
 
最后编辑:
夫心火盛,则肾水竭;肾水者太阴也,心火者阳明也。此脏之六经也。
----
那么你将脏之六经列全。如何?
以你的说法,一阳,肝,二阳,心,三阳,肺。三阴呢?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支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
此段中的,二火不胜三水又是啥情况?
说实在的对于内经中这两处,一水不能胜二火,二火不能胜三水,我还未完全参透。
 
肺乃手太阴肺经(这是六节模型对於手五经的应用),非阳明经。
如果【肺】不是防御外邪的前线,那里才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热论》说的一日太阳,指的是那个脏腑?
手太阴,阳明金也。
足太阳,太阳水也。
手太阳,少阴火也。
太阳五行为水,水病克火,病在外,发热。火复克金,病传阳明。。
 
最后编辑:
三阳,太阳
二阳,阳明
一阳,少阳
三阴,太阴
二阴,少阴
一阴,厥阴
这个你没意见吧?
 
阳气注阴,阴气输阳,如环之无端。阴不吸收阳气,阴气干吗用?本身气血周流就是无限循环。你的意思是我说的话原封不动,然后去内经中找?
阳气自然要流到阴,阴气自然要输于阳。阴阳分离不相应,叫关格。就是死亡。
素问第一篇说,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这个太阴是脾!就是五行生克的,土不生金。
 
最后编辑:
夫心火盛,则肾水竭;肾水者太阴也,心火者阳明也。此脏之六经也。
----
那么你将脏之六经列全。如何?
以你的说法,一阳,肝,二阳,心,三阳,肺。三阴呢?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支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
此段中的,二火不胜三水又是啥情况?
说实在的对于内经中这两处,一水不能胜二火,二火不能胜三水,我还未完全参透。
二火就是阳明,三水为太阴。至于这个“胜”的意思,一般指的是五行生克,但阳明金是不可能被太阴土克的,所以只能是脉中的气,也就是燥气被太阴湿气所胜,失去平衡。太阴阳明是一对小循环系统,六气标本有表述。

不过可惜的是,黄帝处处告诫雷公,学中医要学会《从容》(这个“从容”不是现代不慌不忙的意思,而是“援物比类”的意思。从,顺从,依据;容,容器、模子),但内经却没讲这个诊断的法规,最高明的医道。从本篇不难看出,雷公学习过程跟我们现代人一样,提出的问题性质也几乎一样,反倒被黄帝骂了一通,指责它分辨不清是因为太机械地学习,不会用《从容》的理论来理解(但黄帝以为雷公知道,所以一开始没有教他《从容》)。
 
二火就是阳明,三水为太阴。不过可惜的是,黄帝处处告诫雷公,学中医要学会《从容》(这个“从容”不是现代不慌不忙的意思,而是“援物比类”的意思。从,顺从,依据;容,容器、模子),但内经却没讲这个诊断的法规,最高明的医道。从本篇不难看出,雷公学习过程跟我们现代人一样,提出的问题性质也几乎一样,反倒被黄帝骂了一通,指责它分辨不清是因为太机械地学习,不会用《从容》的理论来理解(但黄帝以为雷公知道,所以一开始没有教他《从容》)。
应该不是,我之前也想过,但又否决了。首先,一水不能胜二火,与二火不能胜三火,是平等关系,既然逆调篇中解释了二火是两种火,即一阳肝也,二阳心也。那么后面的二火与三水当然也是两个阳与三个水。
 
二火就是阳明,三水为太阴。至于这个“胜”的意思,一般指的是五行生克,但阳明金是不可能被太阴土克的,所以只能是脉中的气,也就是燥气被太阴湿气所胜,失去平衡。太阴阳明是一对小循环系统,六气标本有表述。

不过可惜的是,黄帝处处告诫雷公,学中医要学会《从容》(这个“从容”不是现代不慌不忙的意思,而是“援物比类”的意思。从,顺从,依据;容,容器、模子),但内经却没讲这个诊断的法规,最高明的医道。从本篇不难看出,雷公学习过程跟我们现代人一样,提出的问题性质也几乎一样,反倒被黄帝骂了一通,指责它分辨不清是因为太机械地学习,不会用《从容》的理论来理解(但黄帝以为雷公知道,所以一开始没有教他《从容》)。
这个案列,雷公认为是肺,但黄帝却说是脾。恰好就是我在上贴中说的,太阴不收,肺气焦满。标肺本脾
 
确实,不过为何肝和心为阳,为火,而肾就为水?肾为少阴君火,无法理解。心火可以理解,肝木为子脏,体阴用阳,可以火化;肾只能为水?少阴可热可寒,从本从标呢。
 
确实,不过为何肝和心为阳,为火,而肾就为水?肾为少阴君火,无法理解。心火可以理解,肝木为子脏,体阴用阳,可以火化;肾只能为水?少阴可热可寒,从本从标呢。
我觉的你也混淆了。
三阴三阳是气的六个层面,讲的是气血的属性。
而十二经,讲的是经脉的大小,量的大小。
三阴三阳,即
少阴君火,所属经脉手少阴,手太阳,
少阳相火,所属经脉手厥阴,手少阳
太阴湿土,足太阴足阳明
太阳寒水,足太阳足少阴
厥阴风木,足厥阴足少阳
阳明燥金,手太阴手阳明。
而十二经脉之名则是的大小,手太阴脉比手少阴要大,气血量要大。所谓太少,太,大也,少,小也。
 
应该不是,我之前也想过,但又否决了。首先,一水不能胜二火,与二火不能胜三火,是平等关系,既然逆调篇中解释了二火是两种火,即一阳肝也,二阳心也。那么后面的二火与三水当然也是两个阳与三个水。
首先,不是【三火=肺火,二火=心火,一火=肝火】。
而乃是【肝=一火,心=二火,肺=三火】。
今三个火乃【肝心肺】,而一个水乃【肾】;如果还有三个水的话,那麽除去对应【肾】之外,还可对应那两个脏?
人不是只有【五脏】的吗?难道自有了【三阴三阳】之後,人就有了【六脏】乎?

本楼乃连载的第三栋,三篇帖子为:

素答(三)今三阴三阳,何也?
素答(二)阳明何谓也?
素答(一)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但本论坛的规矩乃发帖之後,有 120分钟的时间,可以编辑帖子,今早已逾时,於是只能就这样放着囉。

不知是我的表达能力低,还是先生之理解能力差。
可以前是後非,前非後是,两者皆是,两者皆非。

两火那句之解乃【肾气大盛】,而二火那句之解乃【肾水竭】。
至此两解之出,已不须再去管是什麽,然此两解却不共戴天,
後学解者只能选一而从之,我选了【肾水竭】这个果,
那麽其因,则是【不能胜】,而其因之因即为【一水不能胜二火】。
这个胜字,非胜利、剋制的意思,乃胜任之意思,即負荷、支持的意思,即 X 不能继续负荷 Y 的消耗。这裡不能判断是 Y 或 X 谁先出现问题,及出了啥问题。
在此项解裡,从来就没有两个 Y。

先生凭什麽理解二火乃肝火 + 心火?

三阳,太阳
二阳,阳明
一阳,少阳
三阴,太阴
二阴,少阴
一阴,厥阴
这个你没意见吧?
。。阳明。。。。。。阳明。。。
少阳。。太阳。。少阳。。太阳。
少阴。。厥阴。。太阴。。厥阴。
。。太阴。。。。。。少阴。。。
甲图,,,,,,,,,,,乙图

我的意见,乃上面两图,只有一幅图为正确,而我认定甲图方为正确。
於是二水三水必争议不休矣。
 
最后编辑:
这个案列,雷公认为是肺,但黄帝却说是脾。恰好就是我在上贴中说的,太阴不收肺气焦满。标肺本脾
一個符號,当然可以代表很多东西,但肯定不是愈多愈好。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陰]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陽]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四氣調神大論》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中医学非天授神与,其肯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吧?
第一波的中医学理论,肯定是最朴素的、最直接的,是吧?
四天元者,春夏秋冬是也,
四地纪者,木火金水是也。
四人气者,肝心肺肾是也。

至於第二波嘛……
 
最后编辑:
阳为火,阴为水。
一水不能胜二火。
阴阳本是平衡,阳不能胜阴,阴不能胜阳。太阳者,水也。因为太阳气衰所以导致,肾气独盛,本身太阳与少阴承担着,心肝两火,是谓平衡,今太阳气衰,则水不能制火,水不能生木,负担全部由肾气独承担。二水二火是平衡,一水当然不能胜二火。
我的理解吧。
 
我觉的你也混淆了。
三阴三阳是气的六个层面,讲的是气血的属性。
而十二经,讲的是经脉的大小,量的大小。
三阴三阳,即
少阴君火,所属经脉手少阴,手太阳,
少阳相火,所属经脉手厥阴,手少阳
太阴湿土,足太阴足阳明
太阳寒水,足太阳足少阴
厥阴风木,足厥阴足少阳
阳明燥金,手太阴手阳明。
而十二经脉之名则是的大小,手太阴脉比手少阴要大,气血量要大。所谓太少,太,大也,少,小也。
那肝心肺为阳是如何确定的?既然不以随经六气性质划分,那只能根据空间方位了。内经中黄帝问过三阴三阳划分,根据空间来分,人上半部分为阳,肝心肺在上半身,为阳;脾肾在下半身为阴。只是若膈膜为上下部分界限,那么肝脾均为阴了。内经没有探讨界限,只用“中身”一词概括,人体上下部分中点根据不同评价标准而不同。

比如,从头顶到脚底的中点,大概在耻骨处;考虑到五脏六腑在腿部没有分布,故中线取肩至耻骨范围的中点,大概在胃与食道的连接处。此时除了心肺,其他都属于阴,而肝横跨中点,所以可阴可阳。

如果从功能角度来考虑平方,由于中焦为升降运动枢纽,以胃的中点为人体中点,那肝心肺为阳,脾肾为阴。
 
关于“阳明”的争论,历来都有,这主要是因为《伤寒论》的出现,其中的三阴三阳划分跟内经有所不同。根据枢轴功能来说,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但是根据气血来说,少阳气血反倒最少,阳明最多;若根据一天的阴阳变化来说,少阳为早晨,太阳为中午,阳明为傍晚;若根据阳气多少来论,阳明肯定属于二阳而非三阳,因为内经说过阳明是两阳合明。但是楼主提到阳明是夏至,相当于早晨到中午之间,太阳那岂不是七八月大小暑的时候?可以这么理解,一天中正午时分并非最热,而两点钟时候反倒最热。因为正午时分虽然直射,但大地和空气升温还需经历一段加热的时间,于是到了两三点才最热。
 
关于“阳明”的争论,历来都有,这主要是因为《伤寒论》的出现,其中的三阴三阳划分跟内经有所不同。根据枢轴功能来说,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但是根据气血来说,少阳气血反倒最少,阳明最多;若根据一天的阴阳变化来说,少阳为早晨,太阳为中午,阳明为傍晚;若根据阳气多少来论,阳明肯定属于二阳而非三阳,因为内经说过阳明是两阳合明。但是楼主提到阳明是夏至,相当于早晨到中午之间,太阳那岂不是七八月大小暑的时候?可以这么理解,一天中正午时分并非最热,而两点钟时候反倒最热。因为正午时分虽然直射,但大地和空气升温还需经历一段加热的时间,于是到了两三点才最热。
阳明对应夏至,讲的是气行,就是内经讲的气在那经。意思是人的气血随季节会变化,某个时侯气血在某经偏多。脉解说,正月,寅,太阳。就是说正月的时期太阳经的气血比较多。五月,午也,阳明,气血集中在阳明经。十一月,子,太阴,气血集中在太阴,等等。当然不是说气血在何经,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只是相对来讲比其他地方多。
那一天之中气行也是这个道理,日出,太阳,日中阳明,日哺少阳,黄昏少阴,夜半太阴,黎明前厥阴。
而现在主流却将十二经强行与十二时辰相对应,显然是错误的。最常见的,很多人常说子时气在肝胆,子时气应在太阴脾,等等。人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最后编辑:
阳明对应夏至,讲的是气行,就是内经讲的气在那经。意思是人的气血随季节会变化,某个时侯气血在某经偏多。脉解说,正月,寅,太阳。就是说正月的时期太阳经的气血比较多。五月,午也,阳明,气血集中在阳明经。十一月,子,太阴,气血集中在太阴,等等。当然不是说气血在何经,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只是相对来讲比其他地方多。
那一天之中气行也是这个道理,日出,太阳,日中阳明,日哺少阳,黄昏少阴,夜半太阴,黎明前厥阴。
而现在主流却将十二经强行与十二时辰相对应,显然是错误的。最常见的,很多人常说子时气在肝胆,子时气应在太阴脾,等等。人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三阴三阳怎么分还是标准的问题,或者换句换说,三阴三阳不能绝对是东西,应该反过来,用具体的事物对应三阴三阳(比如五月为阳明,而不是阳明为五月)。这就好比我们只能用裁判来判断比赛中运动员的层次水平,不能用运动员比赛来竞选裁判一样的道理。

根据气血规律划分的三阴三阳,属于气血层面;根据六气划分三阴三阳,那是六气层面;根据经络在人体空间位置划分三阴三阳,那是位置方面;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划分三阴三阳,那是生理层面;根据欲解时和欲剧时(含子午流注)来划分三阴三阳,那是病理以及人体与外部气候相应规律的层面。

不同的层面,其侧重点不同,目标或者任务也不同,自然划分的结果也不同,实际应用不可能一样。如果刻舟求剑认为三阴三阳就是某个固定的东西,那就是机械呆板了,黄帝就是这么批评雷公的。
 
五运六气,讲的就是天气(气侯)对人气血的影响,同时还加入了五运(人的先天禀赋体质或当前已有的疾病)。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意思气侯为少君热气人体内就阳明燥气。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天寒则人体内太阴湿气大。等等。
气血在某经的盛衰,当然也会对某种体质或病产生有利的一面,当然也会对另一种产生不利的一面。比如阳明经气过盛,就会克肝,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有金克木的体质或肝病,那无疑这时就会生病或病加重。
 
五运六气,讲的就是天气(气侯)对人气血的影响,同时还加入了五运(人的先天禀赋体质或当前已有的疾病)。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意思气侯为少君热气人体内就阳明燥气。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天寒则人体内太阴湿气大。等等。
气血在某经的盛衰,当然也会对某种体质或病产生有利的一面,当然也会对另一种产生不利的一面。比如阳明经气过盛,就会克肝,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有金克木的体质或肝病,那无疑这时就会生病或病加重。
那你说阳明气血多,那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阳明经气血能保持一样吗?如果经中气血随季节变化,那么原来少血少气的会不会在某个季节气候下,比原来多血多气的要多?如果是动态变化的,那干嘛还得强调太、少对于气血多寡之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