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医案 杞菊地黄汤治咳血

不过,杞菊地黄丸必须采用蜜丸,不能采用世面上常见的“浓缩丸”。“浓缩”者,偷工减料之代名词也!
现在不少卖的丸药,也就将就着用。
 
为什么不少的院校生说毕业即失业?因为学的大多是机械分型,辩证施治这个中医的基本理论,正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伤寒论的精髓。
 
人的头发如树木,血热枯发如火炙树木,另阳光太强则晒死树木,湿蕴发落如水淹树木,寒痹发落如严冬冻死树木,如阳虚则无阳光照耀树木,血瘀发落如树木根全被围困,失之疏泄条达,闷死树木,精亏血虚如树木无水分养料,饿死树木。不外乎寒热虚实。
 
2、临床是要辨证施治的,斑秃也好,癫痫也好,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是以概偏全。所以有的中医让我瞠目结舌。
以概偏全应为:以偏概全
 
我初读叶天士医案,感觉:怎么治病大多只几味平常药?现在我感到悟到的太少了,我只有幼稚水平。中医是天,我在地,仰望浩浩瀚瀚。
 
  
  治病若始终以虚立论,则只看到了正气的阴阳这一面,而看不到邪气与正气的虚实关系。
  不要只强调补阴血可以平阳气之亢,{扶阴抑阳}的治法针对的是{阴虚内热}而非{热邪伤阴}。
  此法治的是(阳非有余,阴虚不能制阳而生热象)的{虚热证},不适用于{阴本不虚,阳气过盛化为火邪而伤阴}的{实热证}。

  主帖案例,因服参茸酒而起,骤然发病,非虚所致,虚证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
  他如果真是阴虚血热导致的出血,以前没喝参茸酒时也会有流鼻血之类的情况。

  人参补气,鹿茸温阳,阳气有余则为火邪,火邪所逼引起的急症不能以虚立论。
  
  邪骤盛而初伤正气之时,病情尚未进入虚证阶段。
  阴阳确实能相互制约和转换,但矛盾有主次,辨证用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且从舌脉辨证上看:患者舌质红脉数大而苔见黄,不仅血分热盛,气分也热盛。
  即使要补阴血与泻阳热一起进行,阴阳同调,也当以泻阳热为主,
  不仅要泻血分热,还要清气分火,方宜[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赤芍、阿胶、鸡子黄)。
  
也发点医案给大家学习一下吧
 
四剂生发,不知还要怎样的正治?诚心讨论欢迎,
  
  脱发容易生发难,斑秃自愈需3-6个月,恕我没见4天(四剂)治愈的案例。
  如果有,那也是实证,乃气郁血瘀、湿热蕴蒸所致,非[知柏地黄汤]的证治,
  请看清楚此方的:分类归属、用药品种(熟地)、剂量比例(清补药力对比):

  【方名】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分类】补益剂>>养阴
  【组成】熟地240 山萸肉120 山药120 茯苓90 丹皮90 泽泻90 知母60 黄柏60(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服二次)
  【功效】滋阴清火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梦遗,咽痛,口干舌燥等证
  
斑秃与精神心理因素高度相关,而发病又突然,所以个人认为斑秃是情志疾病短期加重的症状。斑秃:现代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勾注).jpg


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斑秃是表证,用药不仅要滋补精血,还要疏肝祛风。知柏地黄丸非其正治!斑秃:《中医词典》(勾注).jpg
 
也发点医案给大家学习一下吧
抱歉,我不是执业医师,实践较少,
主要研究中医理论,见习诸医家的案例和经验。
 
  
  斑秃脱发4天之后新发就能开始生长,说明患者的修复(机体的生长、细胞的增殖)能力是很旺盛的,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人,突发掉发乃突发严重的精神刺激、气滞血瘀、郁热上蒸所致。

  真正肾虚精亏者,估计四天补不起来。
  
 
我在古医书上看到一个这样的病况: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请教用什么治法处方?
 
各人有各人的摸脉鉴舌的方法及理解。
《医学传心录》一书的脉病相应就与传统脉学书有异。
我摸脉是用手指第一节的指尖腹轻轻按压,只要比正常脉略快点,我就归于数脉类,所以数脉也有不同至数的。比正常脉略大一点,也归于大。
看舌苔,只要有一点一处微黄,就归于略黄,薄黄。
实践中看,还是对症的,只是病情轻重的程度,要靠个人的理解与辨别,自然用药,就有了主次轻重选择之分。
古医书《笔花医镜》中的脏腑辨证与脏腑用药,值得一读。
 
古书难读,古医书更难读,读通读对难,分辨明理更难,运乎一心难上加难。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脉过千手自然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一不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在古医书上看到一个这样的病况: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请教用什么治法处方?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
  骨枯而髓减,说明肾精亏虚,故当补肾填精。
  又腰脊不举,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而挛缩所致,况血可生精,故又需辅养肝血。

  同时还需考虑到精血之源在于脾胃,脾胃若有湿热之邪也会伤血耗精。
  所以而无论精血生成之源,还是内生湿热的伤正,都与阳明密切相关。
  故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不应当限定眼目于{滋补肝肾}的方药。

  此外,还要考虑到患者负面情绪对脾胃功能的抑制及湿热之邪的催生。
  补肾填精药为君,柔肝养血药为臣,舒肝健脾、祛除湿热的药当为佐。

  
 
最后编辑:
也发点医案给大家学习一下吧
  
  百度学术上有大量临床专家的案例和经验,
  学习他们的集体智慧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柴胡 斑秃 - 百度学术01.jpg


柴胡 斑秃 - 百度学术02.jpg


柴胡 斑秃 - 百度学术03.jpg


柴胡 斑秃 - 百度学术04.jpg


柴胡 斑秃 - 百度学术05.jpg
 
  同时还需考虑到精血之源在于脾胃,脾胃若有湿热之邪也会伤血耗精。
  所以而无论精血生成之源,还是内生湿热的伤正,都与阳明密切相关。
  故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不应当限定眼目于{滋补肝肾}的方药。
  
  《黄帝内经》中说“治痿独取阳明”,
  除了上述“脾胃为水谷化精血之源亦为湿热内生伤正之源”两个因素之外,

  应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内经》中方药只有13个,主要论述的是{经络穴位针灸的外治之法}。
  因为{外治法不能直接补充生气血填精髓的物质基础},所以只能通过调理脾胃增加其运化水谷的能力,增加气血精髓的生成和减少湿热瘀毒的产生,以后天调养先天,从而达到治痿的目的。
  
 
  
  有一点颇具哲学意味,值得深思:

  针灸属于{外治法},但她却从的是{主动/内求}之道(依靠自身调节)
  汤药属于{内治法},但她却行的是{依赖/外求}之道(借助外物之力)

  所以道家重视“炼内丹”。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
  骨枯而髓减,说明肾精亏虚,故当补肾填精。
  又腰脊不举,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而挛缩所致,况血可生精,故又需辅养肝血。

  同时还需考虑到精血之源在于脾胃,脾胃若有湿热之邪也会伤血耗精。
  所以而无论精血生成之源,还是内生湿热的伤正,都与阳明密切相关。
  故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不应当限定眼目于{滋补肝肾}的方药。

  此外,还要考虑到患者负面情绪对脾胃功能的抑制及湿热之邪的催生。
  补肾填精药为君,柔肝养血药为臣,舒肝健脾、祛除湿热的药当为佐。

  
这么说古医书上用知柏地黄汤还是切合病机?
 
这么说古医书上用知柏地黄汤还是切合病机?
  
  [知柏地黄汤]只降不升,敛而不疏,无一味风药。
  从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看,单用就不适合。

  【方名】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分类】补益剂>>养阴
  【组成】熟地240 山萸120 山药120 茯苓90 丹皮90 泽泻90 知母60 黄柏60(研细炼n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服二次)
  【功效】滋阴清火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梦遗,咽痛,口干舌燥等证
  
  
  我前面说过,肾虚(阴虚)为主而有肝郁者,
  也当用{滋阴疏肝}的方剂,如[一贯煎]:

  【方名】一贯煎《柳州医话》
  【分类】补益剂>>养阴
  【组成】北沙参9 麦冬9 当归身9 生地18 枸杞子12 川楝子6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气滯不运,头晕目昏,胁痛,口苦心烦,舌红少津,脉细弦数等

  【药名】川楝子
  【分类】理气药>>理气药
  【特性】苦,寒;有小毒,肝胃小肠膀胱
  【功效】行气止痛,疏肝泻热,杀虫疗癣。
  【主治】1、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证; 2、虫积腹痛。
  【始载药典】《神农本草经》
  
  既然你前面强调阴阳互生,阴阳互根,
  那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当同调。
  
 
  
  补血的代表方[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当归有辛味,类似牡丹皮,已能够行血,使补而不滞,
  但此方仍然要再加{血中气药}川芎,川芎属于风药。
  
  【方名】四物汤《和剂局方》
  【分类】补益剂>>补血
  【组成】熟地15 白芍12 当归9 川芎4.5
  【功效】补血调经
  【主治】一切营血虚滯,妇人经水不调,脐腹作痛,及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证
  
  【药名】川芎
  【分类】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
  【特性】辛,温,肝胆心包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1、用于血瘀气滞证; 2、用于头痛; 3、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始载药典】《神农本草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