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医案 杞菊地黄汤治咳血

谢谢楼主有这个医案,让大家有讨论的机会。讨论只是针对医案表达不同看法,是为了理清某些道理,更好的开拓视野。希望更多精彩的讨论,有利于中医的传承。
这个贴引来以上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朋友发表高见,真不枉我笨笔拙文。我原因此案与中基密切相关,以上朋友点评直接明了,让我叹为观止,进论坛也不算白来。愿朋友们多对我的贴子点评,使我能更进一步,谢谢!
 
江海余生中医基础理论非常扎实,非一般医手,受益了!
 
此贴625位观看,说明老方新用,一方多用,或许可以借鉴。特别对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于临床有点观察价值。
 
1、脐中出血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钱饮之即愈。齿上出血亦以此方治之。
2、人舌出血如泉涌者乃心火旺盛,血不藏经也,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三钱煎饮立愈。
3、七孔出血肾虚热也,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骨碎补一钱治之。
此上三例均抄自古方,以资参考。
 
1、脐中出血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钱饮之即愈。齿上出血亦以此方治之。
2、人舌出血如泉涌者乃心火旺盛,血不藏经也,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三钱煎饮立愈。
3、七孔出血肾虚热也,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骨碎补一钱治之。
此上三例均抄自古方,以资参考。
  
  我所了解到的中医基础理论是:阳气易兴,阴血难复

  对于急性出血证,在短期内使用{滋阴补血的方剂},
  可能补不起来多少阴血。
  主要的止血功效恐怕来自于方中的:
  一、{清热凉血药}(泻血热以止妄行}(如六味地黄丸中的〈泽泻、牡丹皮〉)
  二、{活血化瘀药}(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活血化瘀药大都有止血之效)(如六味地黄丸中的〈牡丹皮〉)
  三、{收敛固涩药}(如六味地黄丸中的〈山萸肉、山药〉)。

  如果失血较多,需要速生阴血,就非得用阿胶不可,
  [黄连阿胶汤]之类的方子也是治出血证的常用方。
  
  中医基础理论还认为: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
  若是出血过多,恐怕就要形成气脱之证,需要加大剂量的{人参/黄芪/附子}之类的补气温阳药来{回阳逑逆/益气固脱/益气生血}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六味地黄丸]这样〈地黄〉也用〈熟地黄〉的方子,都不是治疗急性出血证的首选方。
  
 
最后编辑:
  
治疗上半身急性出血证的首选方:[三黄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用于各种出血证:黄煌: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01.jpg


[三黄泻心汤]用于各种出血证:黄煌: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02.jpg


[三黄泻心汤]用于各种出血证:黄煌: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03.jpg


[三黄泻心汤]用于各种出血证:黄煌: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04.jpg


[三黄泻心汤]用于各种出血证:黄煌: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05.jpg


二是刘渡舟先生用泻心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症见发烧烦燥舌红苔黄脉弦的患者.jpg


黄煌教授2014-01-27医案:气管淀粉样变咳血->三黄[泻心汤]->生大黄->沸水泡服。1.jpg


黄煌教授2014-01-27医案:气管淀粉样变咳血->三黄[泻心汤]->生大黄->沸水泡服。2.jpg


黄煌教授2014-01-27医案:气管淀粉样变咳血->三黄[泻心汤]->生大黄->沸水泡服。3.jpg
 
如果见血即用凉血止血,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何异?我在本论坛中的《中医捉鬼记》中说过:伏其因!
 
所以古书常有:变生他症之说。
 
如果见血即用凉血止血,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何异?我在本论坛中的《中医捉鬼记》中说过:伏其因!
医者第一:认症准,认清致病所在。第二用药精,切忌杂药乱投,以致变生他症。古人说:脏腑若能语,医师面如土。自以为把病治好了,却不知暗伤脏腑气血,种下病根。
 
如果见血即用凉血止血,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何异?我在本论坛中的《中医捉鬼记》中说过:伏其因!
  
  首选主方是总体而言不是绝对选项,而且前提是上半身急性出血。
  说什么见血即用凉血止血?你那六味地黄丸不是滋阴凉血之品吗?
  
  上半身出血,多数是阳热实证,火性炎上,尤其是急性的出血。
  下半身出血,多数是虚寒阴证,用黄土汤、胶姜汤的机会更多。


  究竟是阳热伤阴,还是阴虚阳亢
  回顾一下你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吧:此为过量饮参茸酒,加之剧烈运动。

  如果说这也是“阴虚阳亢”(由于阴虚,所以阳才亢的),
  那么经方{白虎汤}也应该改名为{知母汤},以知母为主药了。

查:舌质红,舌苔白略薄黄脉数大
分析:此为过量饮参茸酒,加之剧烈运动。阴虚阳亢,迫血妄行。
刘男 22岁 机关人员
自述:三天前清晨起,突感胸闷喉痒咳嗽,咳出一大块暗红色血。经市医院中医开理气化痰止咳止血药后,仍咳唾粉红色痰血。经市结核病医院检查,肺部有阴影,血沉无异常,怀疑肺癌。遂来就诊。
问诊后得知,小时候接种过卡介苗疫苗。无胸痛发热咳嗽史。细询后得知,得病前一天饮参茸酒250多毫升,过后即长跑一千多米。
查:舌质红,舌苔白略薄黄。脉数大。
分析:此为过量饮参茸酒,加之剧烈运动。阴虚阳亢,迫血妄行。
治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处方:杞菊地黄汤
方药:熟地黄 30 枸杞15 山茱萸 山药12 菊花 茯苓、泽泻、丹皮各10(用量均为克)4剂,一日一剂,一剂煎服2次。
复诊:无咳唾血现像,经市结核病医院检查:阴影消失。
嘱:继服原方4剂,后随访无复发。
 
医者第一:认症准,认清致病所在。第二用药精,切忌杂药乱投,以致变生他症。古人说:脏腑若能语,医师面如土。自以为把病治好了,却不知暗伤脏腑气血,种下病根。
  
  辨证要审明病因,病机要分清主次。
  
  阳热伤阴以阳盛为主要矛盾,治法当“泻热存阴”,以清火凉血药为主。
  阴虚阳亢以阴虚为主要矛盾,治法当“扶阴抑阳”,以滋阴养血药为主。

  此外,治病还需考虑急治缓治等问题、攻补先后等策略。
  如《伤寒论》不只阳明病有三急下,少阴病也有三急下。
  
 
最后编辑:
知柏地黄汤治鬼剃头,无关常见的治脱发方及药,四剂生发,请教一下。
 
本论坛《为什么一味药治好了要拔的牙?!》有人不停的追问,露出的牙那去了?!有人说医院误诊了。
 
知柏地黄汤治鬼剃头,无关常见的治脱发方及药,四剂生发,请教一下。
  
  知柏地黄汤治鬼剃头,治好了不等于[正治]。
  此方为滋阴清热之剂,有平肝凉血利湿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
  鬼剃头的核心病机可不是{阴血虚导致的虚热夹湿}。
  此病是{突发的:精神刺激/情绪障碍}所至,{急性的:肝气郁结化火/血分湿热上蒸}之证。
  治此病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类的方子,患者本身有阴虚体质的也宜用滋阴疏肝的代表方[一贯煎]。
  
 
  
  知柏地黄汤治鬼剃头,治好了不等于[正治]。
  此方为滋阴清热之剂,有平肝凉血利湿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
  鬼剃头的核心病机可不是{阴血虚导致的虚热夹湿}。
  此病是{突发的:精神刺激/情绪障碍}所至,{急性的:肝气郁结化火/血分湿热上蒸}之证。
  治此病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类的方子,患者本身有阴虚体质的也宜用滋阴疏肝的代表方[一贯煎]。
  再
结合中基再想想?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知柏地黄汤主要用于滋阴降火。主阴虚热盛。
 
这个医案有些意思。
我觉得,实践中,既已用杞菊地黄汤治愈了参茸所致阳亢,便说明了应对“阳亢”,也是可以用此“补阴制阳”之法取胜。
应对阳亢,或削其阳,或培其阴,只求能阴阳平衡,均应合理。
高见,说到点子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结合中基再想想?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知柏地黄汤主要用于滋阴降火。主阴虚热盛。
  
  治病若始终以虚立论,则只看到了正气的阴阳这一面,而看不到邪气与正气的虚实关系。
  不要只强调补阴血可以平阳气之亢,{扶阴抑阳}的治法针对的是{阴虚内热}而非{热邪伤阴}。
  此法治的是(阳非有余,阴虚不能制阳而生热象)的{虚热证},不适用于{阴本不虚,阳气过盛化为火邪而伤阴}的{实热证}。

  主帖案例,因服参茸酒而起,骤然发病,非虚所致,虚证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
  他如果真是阴虚血热导致的出血,以前没喝参茸酒时也会有流鼻血之类的情况。

  人参补气,鹿茸温阳,阳气有余则为火邪,火邪所逼引起的急症不能以虚立论。
  
  邪骤盛而初伤正气之时,病情尚未进入虚证阶段。
  阴阳确实能相互制约和转换,但矛盾有主次,辨证用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且从舌脉辨证上看:患者舌质红脉数大而苔见黄,不仅血分热盛,气分也热盛。
  即使要补阴血与泻阳热一起进行,阴阳同调,也当以泻阳热为主,
  不仅要泻血分热,还要清气分火,方宜[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赤芍、阿胶、鸡子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