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案不是一个概念,见智见仁,所以才岀医案探讨。要扯起来会牵涉很多理论。
梦回杏林,叶香岩,咱换个话题,,服鹿茸酒咳唾血,纠鹿茸之偏。该用什么方。
昨天我言语过激,话说重了,望老师海涵。
主要是我对现在医生和患者似有种好补恶攻、怕虚不怕实的倾向比较不赞同。
对于以什么为标竿来判断阴阳的虚实,相应的如何调和阴阳,个人的看法是:
判断一个患者阴阳的虚实,应该和平人相比较,而不是和自身相比较,因为:
如果一个人过补阳气而导致阳盛热证,那他自的阴和他自己的阳相比一定是不足的、相对虚的。
若皆补低就高,那就不存在实热证,治法上不能损有余,[三黄泻心汤]之类的清泻攻伐剂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再说虚劳的治疗,这样的患者与平人相比,阴阳皆不足,比如说小建中汤证,阴虚阳虚的症状都有(红字为虚热之象,蓝字为虚寒之像):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三)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但小建中汤证阴虚的症状比阳虚的症状明显,说明阴虚损得较多,阳虚损得较小。
而对应的治法是阴阳并补,阴多补一点,阳少补一点,总之向平人的阴阳水平看齐,最终治愈虚劳。
小建中汤证患者自身的阴阳对比显然是阴虚阳亢,但这里却不能用{泻阳+滋阴}的治法,而要阴阳并补,多补阴/少补阳,因为标竿是平人的阴阳水平。
若泻其阳而补其阴,就会把病人治成弱阴弱阳弱平衡的状态,看似其自身的阴阳平衡了,但仍然是个虚劳之证。
与虚劳之证阴阳皆不足相对,过补而造成的热证,是阳盛伤阴,不是阴虚不能制阳,故正治当泻其有余为主,适当养阴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