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调理,奈何在网上不知下手轻重,希望你别乱吃药了,特别是燥湿化痰的那些,越吃越伤看了你服用乌梅丸的描述,然后热痢暴下。
我来解释下为什么,可能有前辈已经解释过了。
乌梅丸和一些同用附子的一些方子,为什么附子吃了没问题,而偏偏乌梅丸吃了就有问题呢,问题就出在这个乌梅身上。乌梅味酸极而尝之有股烟熏上升之感,它是给你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
但是我观你舌脉,郁热很重,用了乌梅丸之后下焦热起来了,郁热要往上排,但是路线只有肝,被堵住了啊,那怎么办?就像高压锅,只不过还有另外的通路,那就是肝与大肠脏腑别通,两者之间是有血管连接的,所以才会热痢暴下。
由此反推之,其实你下焦郁热,而且中焦脾土已经虚极,再加上常服用附子制剂,先天元阳耗损严重的,全身气机全赖肝气代偿性升发。可谓是三阴同病。下焦的郁热永远是最后排出去的,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在现实中或可长时间替你
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看了你服用乌梅丸的描述,然后热痢暴下。
我来解释下为什么,可能有前辈已经解释过了。
乌梅丸和一些同用附子的一些方子,为什么附子吃了没问题,而偏偏乌梅丸吃了就有问题呢,问题就出在这个乌梅身上。乌梅味酸极而尝之有股烟熏上升之感,它是给你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
但是我观你舌脉,郁热很重,用了乌梅丸之后下焦热起来了,郁热要往上排,但是路线只有肝,被堵住了啊,那怎么办?就像高压锅,只不过还有另外的通路,那就是肝与大肠脏腑别通,两者之间是有血管连接的,所以才会热痢暴下。
由此反推之,其实你下焦郁热,而且中焦脾土已经虚极,再加上常服用附子制剂,先天元阳耗损严重的,全身气机全赖肝气代偿性升发。可谓是三阴同病。下焦的郁热永远是最后排出去的,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在现实中或可长时间替你
乌梅就是酸,就是向下收敛的,上热是哪里的热?阳明胃的,这个热是要向下走的,走到半路,因为下寒过不去了,反而上去了,多余的热是要散掉,可是那不是乌梅的事情,那是花椒的事情,还有黄连黄柏的事,也不存在敛到极致再缓缓的升这回事,本身就是一个循环,有上热下寒的症,就直接治这个病,只是不能直接清上热,温下寒,得有个调和剂,乌梅只是一个手段罢了。重新把上面的热拉进下焦,接通这个循环。看了你服用乌梅丸的描述,然后热痢暴下。
我来解释下为什么,可能有前辈已经解释过了。
乌梅丸和一些同用附子的一些方子,为什么附子吃了没问题,而偏偏乌梅丸吃了就有问题呢,问题就出在这个乌梅身上。乌梅味酸极而尝之有股烟熏上升之感,它是给你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
但是我观你舌脉,郁热很重,用了乌梅丸之后下焦热起来了,郁热要往上排,但是路线只有肝,被堵住了啊,那怎么办?就像高压锅,只不过还有另外的通路,那就是肝与大肠脏腑别通,两者之间是有血管连接的,所以才会热痢暴下。
由此反推之,其实你下焦郁热,而且中焦脾土已经虚极,再加上常服用附子制剂,先天元阳耗损严重的,全身气机全赖肝气代偿性升发。可谓是三阴同病。下焦的郁热永远是最后排出去的,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在现实中或可长时间替你
下面炮附子温阳,当然,你们也可以说附子是温心阳,用了附子之后阳热不是从下焦经肝上升?,倘上热下寒的局面,不对这股阳气加以制约,岂不是直冲心?头晕目眩,心烦等症状就会出现。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
上面这话如何理解,如果下有寒,不是把上热向下引导,来个引火归元? 怎么这乌梅丸还升阳啦? 请教下。
老师,您说的下焦之热,是肾阴虚之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还是心火下移小肠的实热。三阴同病,厥阴肝郁化火,太阴脾虚寒盛,少阴肾阳不足对吗?看了你服用乌梅丸的描述,然后热痢暴下。
我来解释下为什么,可能有前辈已经解释过了。
乌梅丸和一些同用附子的一些方子,为什么附子吃了没问题,而偏偏乌梅丸吃了就有问题呢,问题就出在这个乌梅身上。乌梅味酸极而尝之有股烟熏上升之感,它是给你肝阳敛到极致再缓缓上升,也是针对上热下寒服用热药而不上火的关键所在。
但是我观你舌脉,郁热很重,用了乌梅丸之后下焦热起来了,郁热要往上排,但是路线只有肝,被堵住了啊,那怎么办?就像高压锅,只不过还有另外的通路,那就是肝与大肠脏腑别通,两者之间是有血管连接的,所以才会热痢暴下。
由此反推之,其实你下焦郁热,而且中焦脾土已经虚极,再加上常服用附子制剂,先天元阳耗损严重的,全身气机全赖肝气代偿性升发。可谓是三阴同病。下焦的郁热永远是最后排出去的,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在现实中或可长时间替你
唉,道友这也算是久病成医了,桂枝这类温通心阳的药品确是不宜再用,只能给点建议吧,寒热错杂饮邪留,少阴少阳枢机求,可以考虑一下山药龙骨牡蛎黄芪这类,二至丸当归补血汤等,我前面的发言,道友大可看看,上焦郁热须下行,牛膝,丹皮,黄连等,若再用附子制剂,只升不降,上焦愈加堵,愈加热。其实道友附子也吃了不少,若说下焦阳虚真那么重,须得以大剂量附子才能那啥,我却是不信老师,您说的下焦之热,是肾阴虚之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还是心火下移小肠的实热。三阴同病,厥阴肝郁化火,太阴脾虚寒盛,少阴肾阳不足对吗?
我这两天在服用真武汤,温肾健脾祛水饮,效果也还可以。之前服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汤,一吃就便溏,胃不舒服,同样是利水健脾,真武汤,倒是不会引起便溏。我想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同样利水排湿,区别点在于苓桂术甘汤用于实证之水饮,真武汤用于虚证之水饮,肾气不化,釜下无火,何以沸水,水不沸,则成死水,死水不去,新水不吸收,则水湿之邪愈泛滥,湿困脾胃,脾胃愈虚,如此循环往复。今以少量真武汤, 温补肾火,成年寒积,但扫而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但健脾而不补肾,愈补愈虚,为健脾土,则制水,制肾也,肾水不足,相火亦亏,因相火藏于肾水中,相火亏虚,则脾土不坚,湿邪愈泛滥,故脾肾阳虚之人,应先温肾后在酌情健脾胃,以火生土也!这是我的新理解,以前一直健脾,应该是方向错了,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便溏加重,就是个例子。
服用后虽然便溏,但是眼皮跳动、肌肉润动倒是好了,也不算是无功而返了。真武汤中的白术换苍术是不合适的,是两个路子,你可以加苍术,真武汤作为水液的调节,不是单纯的排出水,也兼顾着吸收,茯苓白术是双向调节,这是个脾的药,要从小肠吸收水分的,生姜散往四末,白芍再收回来,苍术气味大,会往外散,白术就不至于,茯苓的甘淡渗利从小肠细胞中抽调至血液中,同样的也从身体肌肉组织液中抽调到血液中,如果把这个理解为血分或者物质层面的作用,那么白术就是气分或者功能层面的作用,比如质子泵的功率什么的。
附子在这个循环里就是加速的,如果下焦不寒,流速够,那就根本用不着附子,就只剩茯苓白术 白芍 生姜了,你会发现这不就是苓桂术甘汤里桂枝换白芍了吗,这不就是从分属作用于动脉还是作用于静脉吗,你要排水,那是回收啊,从静脉回收排掉就好了,为什么又泵了一些过去?在动力够的时候,多出来的附子,作用于人体不就生热了吗,那你还不便溏?